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活动公告
 
周南文化沙龙“武昌旧城改造讨论会”
文章来源:周南文化沙龙  发布时间:2013-05-05 23:36

武昌区旧城改造的路径和对策

                                    中国风 武昌梦

 卢 纲  叶先培

自1800年前孙权在武昌建夏口城,武昌旧城历经千年积淀积,积累了深厚的历史底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迹,而今,武昌旧城仍然承载着武汉城市复兴和人文历史传承的社会期许。当前,武汉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如何进行武昌旧城更新改造和现代化建设,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本课题组经过实地考察、初步研究讨论,现提出初步构想思路,以供参考。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武昌旧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1800年前(公元223年)孙权在武昌建夏口城,元代武昌成为湖广行省之治所,清代为湖广会城。武昌漫长的历史中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是闻名中外的历史重镇和行政中心。武昌的近现代史更是波澜壮阔:太平天国、洋务新政、武昌首义、北伐武昌、武汉抗战包括解放后武昌一直也是中南大区首府、湖北省会首善之区。

武昌人杰地灵,历代杰出人物灿若星河。武昌的历史文化遗存被列入国家、省、市、区保护的有59处,列入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24处,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城区。各种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点缀全城,充分展示了武昌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这些都是武昌城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和最可宝贵精神物质财富。

 

二、武昌旧城改造中面临的问题

武汉山河形胜、大气磅礴,武昌历史悠久、区域广阔,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中的首大之区。无论历史和现在都不缺城市规模,缺的是旧城中心的全面复活。近年来,武昌旧城改造成果丰硕,但整体上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1、发展不统一:像首义广场、农讲所、昙华林、户部巷等几个片区旧城改造得较好的地方犹如孤岛,与武昌老城缺乏有机的联系。

2、老城缺活力:近几年,年轻点的、有点钱的居民选择了搬出去,老城很多社区以中老年人为主,民居结构老化,生活环境较差,交通普遍不畅,造成武昌老城一派老旧萧条之气。

3、消费水平低:老城外来人口多、大中学生多、低收入者多,消费水平不高,缺乏中高档购物、娱乐、住宿及餐饮场所,不能有效地吸引外地游客,尤其是中高端客流。周末,城外大学城的学生蜂拥到老城的户部巷、昙华林、首义广场、解放路等处,几十元钱逛一天,晚上回校,老城呈现出“白天闹哄哄、晚上一城空”的景象,难以有效提升商业价值。

4、保护有误区。旧城改造过程中,对旧建筑物的保护不仅仅是挂牌,保护的方法也不仅仅只是“不拆”和“居民搬迁”,或进行简单的“穿衣戴帽”式的维修,而且要对保护的旧建筑的维护、使用以及与周边建筑物的配合、老建筑所依托的人气和氛围都得考虑。如大东门转盘旁靠近长春观的傍边曾经遗憾地拆除了一组典型的江夏民居,使这个地方几百年的城市之根荡然无存,不复当年的“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美妙意境。

从整个武昌老城来看,历史上曾经最精华的地方,现在却成了最老旧的地方,但是辨正地看,破坏相对较少,如果规划建设得好,还可以得到“后发先机”的红利。

 

三、武昌旧城改造遵循的相关理念

学习国际先进的旧城保护改造理念可知:目的无外乎是传承、宜居和环保,但是恢复活力尤为重要。所以,在武昌旧城的改造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世界通行的三种旧城改造模式中的两种即: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整体规划、逐次推进,坚持“保护性的改造”、“复兴式的改造”留住城市的根、保住城市的魂,继承城市的文脉,让历史对接未来。保旧城改造之本,献繁荣复兴之策,发挥旧城传承历史的作用,充分利用旧城的深层价值内涵,激发旧城的社会活力,考虑旧城对整个城市社会和经济的促进,让旧城“旧得有味道,旧得有活力”,保护和提升武昌老城特有的城市肌理和文化品格。坚持点、线、面、片、圈、边的改造,“以点带面,金线银边,搞好几片”,以此拉动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惠及整个武昌乃至武汉。旧城改造必须坚持以下五个结合:

1、与原有地理山水人文有机结合;

2、与城市功能区划分工有机结合;

3、与历史传承的建筑风貌有机结合;

4、与未来城市的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5、与提升百姓幸福生活指数有机结合。

 

四、武昌旧城改造的几点思路想法

广州老城的“北京路”“上下九”,均处于广州老城,经过改造,商业气息浓厚,吸引了大批的外地中高档客流,现在繁华依旧、活力依旧。反观武昌老城暮气十足,为什么拥有像黄鹤楼、武昌江滩、长江大桥、首义文化区、昙华林、农讲所以及百年老街解放路的武昌老城比起像中南、街道口、鲁巷广场等新秀,发展如此置后?如何激发武昌旧城的活力实现旧城的可持续发展呢?具体来说我们有以下几条思路:

第一选对一个点 串起好几片

武昌有些老城区商贸服务基础较好,历史遗存价值较高,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拥有一批优质的景点,如何把上述所说的城内各景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外,还缺乏一个过渡带和联系点,我们把这个点选在中华路街雄楚楼社区,这一片区目前多是私人自行建造的二、三层私房,以出租为主,居住者以打工者居多,人员成分复杂,时发火患,治安较差,与农讲所前面已改造的部分街区极不相称。建议将其居民整体搬迁,在此处建设一个和周边环境协调的、以民国时期风格为主的游购乐园,一个休闲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类似于汉口民众乐园式加武汉天地式的综合服务场所,将武汉的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装进去。东接解放路商业街,联通昙华林,西接临江大道,直抵江滩,前接农讲所文化区,呼应户部巷,北靠积玉桥高端住宅区消费群,以此为激活点,联系几个景片,留住本地、外地客流,带动整个武昌老城的一日游。大力加强现代产业类型,如像昙华林创意市集、解放路商贸服务一条街、户部巷地方特色美食一片区,聚集更多的人气,盘活商业,拉动消费。

第二、打通一条线带活路两边

要抓紧推进穿城大道(和平大道南延线)的建设,尽快打通连接积玉桥到武咸公路的交通,改善武昌旧城的交通状况,路两边不再新建高楼,尽量整旧如旧,保留和发展各种民间特色建筑风貌。如有可能下一步规划将候补街按穿城大道模式进行改造,与穿城大道在老城区核心形成与粮道街平行的新的十字交叉,大大改善老城区路网架构,将武昌旧城最旧的两个片区建成武昌旧城改造的模范之区。在推进穿城大道建设的同时,最好能同时启动建设地铁5号线,形成地上地下一明一暗两条纵贯武昌的干线,把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引进到老城区(广州、北京、上海莫不如此),地铁站点也可建成仿古建筑,既别具一格,有和谐统一,极大地改变旧城的交通状况和消费结构,同时,结合旧城改造,引进一些高星级酒店、大型的综合性购物中心,完善服务设施,将积玉桥、昙华林、候补街、解放路、彭刘杨路和首义广场、起义门等处有机地串联起来,建成更大的武昌老城一站式一日游目的地,让本地居民有吃头、有逛头;外地游客有看头、有玩头。

第三、做活几个“眼”扩展圈和边

以黄鹤楼俯视线区域内的凤凰山、花园山、胭脂山为“眼”形成圈,内圈:几座山,除了有限保留有历史文化宗教等有价值的建筑以外,原则上拆除搭盖的各种公私建筑,逐渐显山透绿,将侵占的山体还回来,建立山林景观公共休闲公园,如花园山可保留万婴墓、天主堂、孙茂森花园,也是花园山名之来由。中圈:改造和开发相结合,改造原有居民小区,保护历史建筑、保留较好建筑、维修公共建筑,把中圈划成若干地块,渐次开发,将居民在圈内置换,建成高档、普通住宅生活圈,同步进行地上地下管网建设、路网服务网点建设,拓宽人性空间、增加微路循环、引入轻型交通、建成慢行系统,借此全面提升老城区的人居环境。外圈:因地制宜建造大型停车场、生活服务馆等配套服务设施圈,增强旧城的社会活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向建设“繁荣武昌、文化武昌、生态武昌、幸福武昌”的目标迈进。

第四、借鉴新理验 打造产业链

参考全国旧城改造经验,目前较为成功的模式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地商主建,毋庸讳言,绕不过去的关键是钱。群众主体,有成都北城改造经验。地商主建,有上海新天地模式可以借鉴。采取政府主导下通过调整投资融资合作思路和市场化运作手段,除了政府提供一部分启动资金外,在旧城改造中借鉴上海天地、甚至武汉天地的开发模式,解决巨额的开发资金来源,来推动武昌旧城的改造。上海新天地有很多现代元素,可以让市民休闲、购物,但也比较完整地保留旧有的风貌。武汉天地也与周围的江岸片、江滩片衔接较好,都给开发商带来丰厚的回报,结果对政府、群众、地商各方都是利好。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建筑见证着城市的历史。一些具有特色的历史建筑无疑是城市宝贵的文化资源,它们都应该在保护与传承的前提下得到合理地利用。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在有条件的地方有选择地恢复一些知名建筑,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旧城的市容和环境,也可增加武昌的人文历史内涵。如明万历年间,今紫阳湖附近,御史熊廷弼曾经优雅的庭院,可以此契机恢复,增加旧城的人文气韵和人性空间。

还有不少不想法如:将蛇山这座位于武昌城中央的历史文化宝山的北坡的显山透绿继续推进;江边铁质栏杆因地制宜换成红色沙砖仿古城墙风景线;在路边点缀恢复有浓郁的楚风汉韵的仿古牌楼景点;对屋顶进行统一规划、美化老城建筑的第五立面;借势发展商业服务业解决安置老城居民扩大就业面------这些慧而不费的方面,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无疑将为武昌展开更美的画卷。

 

五、结语

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是保持一座城市旺盛生命力的长期课题,道理易讲,实施艰难,要切实解决好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开创一个旧城更新改造的新局面,走出一条属于武昌旧城的特色之路,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在这里提的不过是一个初步的思路,还需要与各方面携手共同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我们生在武昌、热爱武昌。关注武昌旧城保护、关注武昌复兴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本着为武昌人民幸福着想,为武昌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希望给我们这个为家乡奉献的机会。

     

注:以上部分为卢纲、叶先培为武昌旧城改造撰写的调研报告。卢纲为何热衷于武昌旧城改造,这源自他的家族与武昌特殊的历史渊源。原来,与卢纲家族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中国民族工业,对推进湖北包括武昌城市近代化进程有着重大影响和思想贡献。卢纲的祖父卢立群是董必武的学生,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和大革命,也是武昌城区近代化建设的规划者和开拓者,现在武昌蛇山首义公园内还保存有武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卢立群旧居。

20世纪初,武昌中心区域基本上依旧是陈旧的摸样:一片黑瓦木构的民居,狭窄而古老的青石条街巷;吃的是从井里打上来或江里挑来的“活水”,清早千家万户从一片“下河”竹蔑涮马桶的晨光交响曲中醒来;劳动者没有休闲娱乐的公园。尽管内忧外患,作为当时的省建设厅总工程师兼园林处主任的卢立群先生曾经投身和策划了20世纪30 年代老武昌的那场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为省会武昌的近代化建设作了开拓性和奠基者的工作

1、新修了8条水泥或柏油马路,道宽一般扩至10-20米以上。

1932年,先期动工的张江陵路今武昌沿江大道一段,铺碎石柏油马路;

1935年,拓宽长街(当时叫中正路)今解放路 ,铺碎石柏油马路,弧形路面,两侧明沟;

1935年-1936年拓宽汉施路+胡林翼路+抚院街今民主路、铺碎石柏油马路;

挖开胭脂山巡道岭开辟水泥马路今胭脂路;

1936年开辟平阅路(平湖门-阅马场)今彭刘杨路,铺碎石柏油马路;

1936年铺设熊廷弼路今武珞路(阅马场到大东门),铺碎石柏油马路;

1936年开辟张之洞路,铺碎石柏油马路

1936年铺设环城马路从大提口经小东门到武昌火车站  铺碎石路柏油马路;

 马路两侧都有水泥人行道、上植行道树,下埋下水管网。上述市内马路与武青、武豹等公路相接,对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发挥了重要影响。

 

2、针对上、下水问题,主持兴建了武昌最早的自来水工程,建成了近代化城市配套设施,数十座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场厕所。

1933年,在平湖门建水厂,在蛇山上建蓄水池,两个深池,一个黑色圆形大铁盖,1934年7月1日建成供水,日供水量5000米,通往市内多处水桩龙头。

 

3、新建了一些公共建筑设施和纪念工程

主持新建了黄兴铜像,1933年第一期工程建成,原地点蛇山头,抱漆亭西侧。省建设厅工程项目,上海铸造,江小兼雕模,招标永茂隆营造社施工。1934年10月省主席张群和黄兴亲属参加揭幕典礼。

1935年10月,省图书馆奠基,省建设厅工程项目,卢立群参与规划建设。中国建筑风格,西方工艺材料,采用美孚洋行建筑部技师廖恩钊的设计,招标袁瑞泰营造社施工。

跨山桥,在蛇山芝麻岭,为古南楼所在,当时建有古楼门洞。30年代,开始拟建开国门,后改为南楼跨山桥,为武汉最早钢筋水泥现代化拱桥,临空跨度达20米,漂亮雕花桥栏、灯标,卢立群亲笔题写“南楼遗胜”四字

 

4、开辟了从黄鹄矶到大东门的整个蛇山上的大首义公园并筹备重建黄鹤楼。修复一批古典历史建筑,如抱冰堂、奥略楼、抱漆亭等;重建吕祖阁、张公祠;多处修上山台阶和上山、山上马路,设置路灯、平台和景点;大规模地绿化,种有梅花林、桂花林、桃花林,紫薇、冰生树、龙爪花,新建温室花房、藤棚;将黄鹤楼古铜顶从清楼旧址移到抱漆亭建坛植树保护;为重建黄鹤楼从勘测、选址、定位、设计、建模、筹资、到进行基础配套工程。玲珑俊秀的黄鹤楼模型一直存放于抱冰堂内,清同治样式,三层、高1米、径70公分,据说现在白云阁中并将山下小首义公园收归国有。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