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湖北日报】荆楚讲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时间:2017-11-29 22:21

(文/汪户楣 汤靓颖  图/赵光明)1115日晚,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大型公益讲座“荆楚讲坛”走进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特邀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陶丽萍教授主讲《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遗产保护》。本次活动由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和周南文化沙龙共同承办。近600名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学习。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珍贵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既是农业文化的精粹,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价值所在。陶丽萍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数据和图片,从何谓农业文化遗产、为何对其进行保护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怎样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三方面展开论述,强调了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深刻意义。

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反思

陶丽萍指出,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曾创造了大量的独具特色的农业系统和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文明内涵。但在工业化、现代化大潮中,越来越多的传统农耕技术与知识被破坏、被遗忘、乃至被抛弃。直到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步入了后工业时代,人们开始反思工业文明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在这种文化思潮之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才引起了大众的关注。2002年,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FAO)首先提出了GIAHS,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概念和保护理念,并于2005年确定了第一批共6个试点项目,其中就包含了我国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截止目前,全世界已经有36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涉及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13个国家。其中,中国就有11个。在FAO指导下,我国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

 

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为什么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要提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陶丽萍教授认为,想要知道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首先应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指人类在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种技术与知识集成。而狭义的农业文化遗产指历史时期创造并延续至今、人与自然协调、包括技术与知识体系在内的农业生产系统,具体指GIAHSChina-GIAHS。这些留存下来的农业生产系统,至今仍具备较强的生产与生态功能,并且能够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对自身进行结构和功能的调整和协同进化,表现出了极强的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特点。具有生态与环境价值、经济与生计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科研与教育价值、示范与推广等多重价值,对于丰富农业生物多样性、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的安全性、维持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仅关乎过去,更重要的在于关乎未来,对于人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下的农业遗产保护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陶丽萍表示,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具有耦合互动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为农业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历史上千载难逢的战略性机遇,同时农业遗产也以其无法取代的价值和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独特的解决路径。

区别于单纯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农业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遵循其特有的原则,既不能“破坏性开发”,也不能“冷冻式保护”,而应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找“平衡点”,在新的条件下的获得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因此,要科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需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政府与社区、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避免简单化的将农业遗产保护与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美丽乡村建设对立起来。真正构建起多方参与、动态保护以及生态与文化保护补偿三个核心机制,利用传统农业的品种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与传统文化优势,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原来自给自足的农业产品打造成具有更高附加值的高端消费品,使农民从普通的农业生产者转变成为多种经营者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陶丽萍深情寄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有保护的价值;越是传统的,就越是现代的,越有保护的必要。”呼吁在座听众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湖北日报》2017年11月21日第07版)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