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湖北日报】荆楚讲坛讲《离骚》 端午时节话屈原
 发布时间:2016-06-02 09:36
     5月27日下午,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荆楚讲坛端午忆屈原——《离骚》解读大型公益讲座走进武汉市钢城十六中,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方与500余名师生共话屈原、解读《离骚》。本次活动由武汉市钢城十六中、周南文化沙龙共同承办,钢城十六中校长祝碧主持。

    作为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唯一与历史人物紧密相关的。这个节日如何发展而来?又如何与屈原联系在了一起?蒋方从端午节的习俗讲起,梳理这一节日的发展脉络,分析其与屈原紧密联系的成因,并通过解读《离骚》去深入认识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世界文化名人。

端午与屈原
    蒋方的讲座从提问开始——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回应各不相同,其中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为大家所熟知,但插艾蒿、缠红丝、点雄黄等习俗却并非人人知晓。前者是为了纪念屈原,后者却是为了驱邪避凶,这看似矛盾的两类习俗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呢?
    蒋方说,端午习俗的形成是逐渐演变融合的结果。端午节本与屈原无关它起于五月之祈禳,目的是为了除毒气助农事,本是源于节气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岁时之节,在汉代进入国家祀典。南北朝时期,朝廷或行或禁,民间则愈行愈盛,渐渐揉入了人物传说,丰富了节日的内涵和意蕴,并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凝固成型,唐宋时期再度进入宫廷,风行天下,成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最初引入人物传说时并非只屈原一人,在北方人们纪念的是介子推,在吴越纪念的是伍子胥。但至唐宋端午正式形成之时,不见了介子推与伍子胥,唯独纪念晚于二人数百年的屈原,究其缘由,正是屈原体现的是不同于介子推、伍子胥忠君,而是对国家的热爱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采云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屈原创作了《离骚》,《离骚》也成就了屈原,在这篇“忧愁幽思”的作品里,处处流露着屈原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赤诚,也让后世了解了屈原的心声,正是《离骚》中的这份爱国情怀使得端午节这一驱邪避凶的岁时之节同时演变为屈原的纪念日。
 
屈原与《离骚》
    《尚书》有言:诗言志,歌咏言。作为一篇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不仅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全新文体——骚体,更是屈原的自白和感情宣泄。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蒋方将《离骚》划分为自述、追求、幻灭三个部分来解读。屈原在自述中详细记述了自己的家世和出身,既有先天不凡又有后天努力。他用“江离”“辟芷”“秋兰”这些芬芳的花草来比喻自己的美德,认为这些都预示着命中注定此生要干一番大事。自述看似在讲家世,实质是表明自己的使命。他将自己的使命与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要与楚国污秽的现实作一场斗争,做一个“弃秽”“改度”的先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起初屈原在楚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官职,他大刀阔斧地制定新的法令进行制度改革,却遭遇了失败。
    第一重失败是谏楚王而被疏远。因政治改革触动既得利益,一些小人进谗言污蔑屈原,谗谄蔽明,楚王听之不聪,屈原不再被信任,反遭责怪与疏远。
    第二重失败是教学生而遭背叛。当屈原在楚王面前不能进言,不能继续改革时,转而去培养学生,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希望,授以改革理念,盼望改革大业能由他们去完成。他将自己的学生比作香花香草,然而这些花草最后全部“萎绝”而成“芜秽”,屈原极其失望。
    第三重失败是斥佞臣而遭谗谄。在满朝同僚中,屈原同样找不到与他同心同德的人,是一个被排斥、被孤立、被打击甚至被诬蔑的对象。
    第四重失败是痛世俗之混浊。屈原想走出朝廷向社会寻求支持,但人们只看到他在朝廷所担任的职务,将他与贪官污吏视为同类,他所推崇的美政、想成就的美名世人却无法理解。
    虽然此时的屈原已受到重重打击,但他依然认为只要自己坚持的理想是美好的,个人的品格是高洁的,对楚国的情感是炙热的,就不会后悔。“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他将重新踏上追求真理的改革之路。
    屈原在《离骚》结尾写道: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追求美政的理想还是破灭了。有人劝他离开楚国去寻找光明的前途,但他早已将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安危紧紧联系在一起,既然在这片土地无法完成自己的理想,感情又不允许自己离开,他最终决定投江自尽,用生命来证明对楚国的一腔深情。
    深情而执著,正是屈原之所以为屈原之处。如果不是这样爱得深沉、爱得激烈,今天还能读到《离骚》、知道屈原吗?《离骚》不朽!屈原不朽!
    撰文:佟卫东 周游  摄影:白晓楠
     【湖北日报,20160602期,09版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