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湖北日报】荆楚讲坛讲经典 刘风明潇洒说红楼
 发布时间:2015-09-22 08:48
     9月17日晚,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荆楚讲坛“蓦然回首看红楼”大型公益讲座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本期讲座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周南文化沙龙共同承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馆长徐世球主持本次活动本期主讲人——省直机关公务员刘风明结合自己阅读《红楼梦》的体验,从考证和标签谈起,提出了很多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他认为,所有关于《红楼梦》的考证往往没有把《红楼梦》当小说看,小说里的故事人物本来就是虚构的,可是考证专家却硬要把高于生活的东西还原为生活中的人和事,这是不妥的,也是无意义的
    针对《红楼梦》作者的质疑刘风明说,这个问题要历史在明清时代,小说是不入流的东西,在三教九流里面排不上号,写小说的大是落魄文人,一般不愿署名。即便是《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著,在那个时代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连正式书名都没有,一会叫《石头记》,一会叫《风月宝鉴》一会叫《金陵十二钗》,最后才叫《红楼梦》。那时的小说有点现在的“微信段子”,写小说的现在的“微信段子”写手。有些微信段子水平已经很高了,但还是不为主流文化所认可,只见其文不见其人,有哪个微信段子注明作者的?当年曹雪芹就有点现在的微信段子写手,但曹雪芹是微信段子写手中的高手,是皇冠级、钻石级的高手。
    关于“《红楼梦》是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问题,刘风明认为探讨的意义不大。过于强调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每篇文章都要安一个闪光思想,这是对文学艺术的偏见或误解。文学艺术是一种感性的东西,其特点就是感动人,让你哭、让你笑、让你啼笑皆非越是夸张、越是荒诞、越是极端就越能吸引人。《红楼梦》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满纸荒唐言”尽管一部文学作品有时可能“巧合于”某种思想或观念,但这都是来自于读者的认识和解读,有时甚至是强加的,并不一定是作者的主观设计。
    《红楼梦》是不是封建社会的挽歌,是不是影射当时社会的腐朽没落?刘风认为作者不一定具备这样的立场。在那样的时代,著书立说违背纲纪是很难流传的,曹雪芹也不能例外。再说《红楼梦》写的是四大家族兴衰,一个家族的没落,不等于一个王朝的没落,等于一种社会制度的没落。说《红楼梦》是反封建反当时社会的说法缺乏依据。恰恰相反,《红楼梦》成书年代正是大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凡写君臣社禝,称功颂德。
    好多红学专家总是喜欢给《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形象贴标签,脸谱化,忠奸良莠,一眼尽收。刘风明认为,这些标签好多是不准确,对《红楼梦》的艺术形象,对读者的审美情趣都会带来伤害。《红楼梦》就欣赏而言,版本、作者及其生平均在其次,对于那些尚在争议之中的事情不必纠缠其中过多陷似是而非的争论,反而会影响阅读和欣赏。过于相信那些貌合神离的红楼标签,过于为那些关于《红楼梦》的考证、揭密所纠结,你就不能从中得到美感体验,就不能真正了解《红楼梦》。
    《红楼梦》太精彩,它的人物描写,前无古人,它的悲剧色彩,后无来者。《红楼梦》塑造的悲剧人物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那一个个如花似玉、才貌双全的绝色女子,想爱难爱、想活难活,想死也难死。《红楼梦》太经典,它的诗词歌赋,不在唐诗宋词元曲之下,读起来朗朗上口、过目难忘,“心会而不可口传,神通而不可语达”。
    面对《红楼梦》这部历史名著,刘风明说,只要读者将独立思考的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先入为主的所谓主流观点束缚,不为五花八门的红楼八卦所左右,不被浩如烟海的“揭秘、水煮”所迷惑,走近原著,亲手翻开《红楼梦》,以自己的眼光去认识、解读,将《红楼梦》当小说来读,当艺术来欣赏,就可以自由从容地从《红楼梦》中获得审美情趣,通过审美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愉悦身心,不仅享受着感官的刺激,也净化着自己的心灵,还可从中理解认识社会与人生。读《红楼梦》如是,读任何文学经典亦如是。
    两个小时的讲座,刘风明先生以其行云流水般的演说风格,解惑答疑,紧扣原著,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为现场听众奉上一顿鲜美的文化大餐。
    (撰文:陈敏  魏妮  摄影:胡艺娟)
    【湖北日报,20150922期,07版】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