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鲍鹏山“孔子的大学”讲座实录
 发布时间:2015-02-09 15:58

在我们湖北省图书馆做讲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第二次了,更早的时候在武汉市图书馆也做过,在武汉大学也做过那么这次来我跟大家讲的题目叫孔子的大学,这个题目也算是图书馆给我的一个命题,我觉得挺好大家一看到大学可能会想这是不是讲大学的教育?实际上不是这样,孔子的大学是针对所有人的,它不是指一个办学的机构,它不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指的是一个学习的层次,它是针对每一个人而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大学的过程,具体的我们下面慢慢展开。

那么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我觉得有一个前提。具体人生有这么三个基本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把它叫做“谋生”的层次,人人都要谋生,这是人生必要的,也是人生的第一个层次可以这么说,我在这里把它作为第一个层次,不是它层次很低,也不是说它层次很高,而是说它可能是我们所有人首先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既然它是我们首先要去解决的,那么说明它其实还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养活自己,我们要养活自己,总不能靠别人来养活自己,如果年轻的时候靠父母养活自己,我们把它叫做“啃老”,这个肯定是个很不幸,很可鄙的事情;老了以后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养老金的话,然后“啃小”那也是件很悲惨的事情。所以,我们人生在世,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比如法律规定18岁以后,我们想我们自己总要有一个谋生的能力,包括为我们每个人储蓄好自己的养老金,这是我们每个人很重要也很基本的一个义务,这就是人生的第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我们把它称之为:谋生的境界。为了谋生,我们可能要学习一些谋生的手艺,所以我说,“谋生的境界”这是人生的一个层次,但是为了这个层次,我们需要学什么?我们说大学,关键在于学好,以及为了什么而学。那么为了谋生,我们必须学技术。我们到大学里面去学专业,专业实际上是技术的一种延伸,我们有时候把“专业”后面加两个字,叫“专业技术”我们现在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在一般的大学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专业,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在为了谋生而学习,为将来去找工作而学习。所以我有时候在讲,我们中国今天的大学层次不高,因为我们的大学一直在讲的就是将来怎么去找工作,中国的大学越办越实用、越办越浮躁、越办越要求接近市场的需求。

每年我们开人大政协的时候,我们总有一些政协委员在提建议——大学专业的设置一定要切合市场的需求。那么他们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考虑的呢?他们是从将来的大学生的就业角度来考虑的,从谋生的角度来考虑的。但实际上,从大学教育的本质上来讲,中国的大学现在是世界上最实用、最功利的大学了。我们每年搞新专业的设置或者旧专业的改造的基本的一个前提就是实用性。所有设置的新专业先看看有没有市场,将来能不能就业,然后老专业的改造的基本的一个思路就是把那些所谓的不实用的专业去掉,然后变得好实用,甚至把一些原来很实用的专业变得更实用。比如说,我们有一些专业的课程本来就很实用的,我们把它理论的部分也降低,减少它的含量,然后把动手的部分加强。所以,中国的大学实际上已经变成全世界最实用、最功利的大学了。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中国大学的层次不断在降低,降低到了什么?降低到了技术学院;降低到了就业前的培训。所以我们中国大学的排名老是上不去。在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我们中国大学在国际的排名老是上不去,有一个非常能够安慰自己的说法就是我们国家穷,大学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所以我们排名上不去。今天我们国家不能再说穷了,老百姓可能还有些穷,但国家真的不能再说穷啦。中国大学的经费也不少,像我们中国有一些大学,它每年的招待费抵得上一个省政府的招待费了,那已经非常厉害啦,但我们的排名仍然上不去。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大学越来越实用、越来越技术化、越来越功利。所以我们说,养活自己固然很重要,但这毕竟不是人生更高的一个追求。我们简单这样说吧,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那么他跟动物就没有本质区别。因为动物也是需要养活自己的,动物在养活自己这一点上,可能比人类做得更加准确,动物至少不能啃老。比如一只小鸟出生的时候,它母亲可能会跟它养,但是养一段时间后,到它翅膀自己能飞的时候就不会再养了。还有可能老了以后人靠晚辈来养,但动物不会的。所以在这点上,如果人生的目标只是谋生的话,我们甚至比不上一个动物。当然有人会说了,我们有技术,动物没技术;我们有专业,动物没专业。但是我要说,动物实际上也是有技术,也是有专业的。动物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它也是不能谋生的,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它要学会怎么捕猎;蜘蛛生下来就要会织网;螃蟹生下来就会打洞……这也是它们的专业。比如蜘蛛,你就可以说它是纺织专业的,它不会织网,怎么捕食,它也有自己的专业啦。当然你还可以更进一步的说,我们不光有技术,我们还有专业,还有理论了。但我个人感觉,我们作为人不好意思再这么跟动物比下去了,在这么比下去,我们就太不好意思了。所以说,如果我们只是在这个层次上,那么人生就是动物的境界——吃、喝、拉、撒,跟动物没区别。

所以我非常喜欢中国古代的一句话,叫“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我觉得这句话讲的好,那么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讲的好是指什么呢?是指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手艺,自己的技术,这个比万贯家财更重要。长辈给晚辈留下万贯家财不如让他学门手艺。很多人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也挺好。我们说,万贯家财还会坐吃山空,一门手艺可以源源不断。但是我觉得这句话讲的好,到还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好在于它的哪一个字呢?不在于“技”而在于“一”,“一技在身”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技比钱好,而是“一技”的“一”字限定的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我们为了养活自己,一技也就足够了,不要那么多的技。养活自己不需要花费人生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一生里面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在为了养活自己,那么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人生艰难,我们只能不断地谋生;还有一个是什么?是我们欲望无穷,本来我们已经衣食无忧了,我们还是在这方面不断的追求,没有房子,你想有房子;有房子以后你想有大房子;有大房子以后你想住别墅,步行的时候想有自行车;有自行车想有摩托车;有摩托车后想有轿车;有轿车后想是高档的。那么实际上就是说,我们把所有的时间,把人生所有的精力都花到了追求物质享受上去了。我前段时间有个同学的儿子结婚,这个小青年马上要读博了,读博之前他要结婚了,给我发一个邀请,问到到时候能不能抽出时间来给他做个证婚人,我非常高兴就答应了他。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小朋友曾经讲过一句话,我觉得讲得特别的好。他在二十六七岁时,他讲了一句讲的特别好的话,他说,人生花在谋生上的时间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而剩下的时间才决定了人生的层次和质量。一个小青年讲了这样的话,讲得真是非常的好,实际上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人生真的会有一个改观。人生总的时间肯定是一定的,那么你把所有的时间花在谋生上,可能在物质上有极大的丰富,《大学》上讲的富欲物得欲生。你可能把这个房子装修的很漂亮,你可能开的非常高档的轿车,你出门以后一身都是名牌等等。但是,你的修养如何?你人生的境界如何?这样的时间比例的分配是可以看成一个人的智慧,比如说孔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用这样的方式来夸奖他的最好的学生颜回,说颜回是所有学生里面境界最高的。孔子的学生基本上都做过官的,颜回却一辈子没有做过官,但孔子一直认为颜回是所有学生里层次最高的。不光孔子这么认为,我们后来的学者也这么认为,颜回是孔子学生中境界最高的。我们把他称作“复圣”,什么叫做“复”啊?就是又一个圣人,是圣人的重复。他就是一箪食一瓢饮,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追求另外的东西,也就超越了第一个层次。孔子本人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他对自己物质的谋生的这个层次的追求就是疏食,粗茶淡饭;饮水,甚至就喝一点的凉水就行,睡觉不要求很好的地方,枕头都不需要,“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物质的生活到此为止,剩下的时间干什么?——追求更高的生活,所以他后来为什么成为圣人呢?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他自己就成了圣人,所以我们说人生的时间是一定的,这个时间我们怎么去分配,它最终决定了人生的质量,也就决定了一个人最终的层次和境界。所以我们如果一直把时间都花在人生的第一个层次上,这将是非常得不偿失的事,因为人生还有更高的层次等待着我们去攀登。

人生的第二个境界“谋智”,我们需要知识,需要智慧。这就不是一般的技能了,有时候,我们很多人分不清“技术”和“智慧”之间的区别,也分不清“知识”和“智慧”间的区别。我曾经讲过一句的,什么叫知识呢?知识是静态的,是死的;智慧是知识的动态化。当你的知识在你的脑袋里是活的时候,就已经接近智慧或者就已经是智慧了。知识是死的东西啊,你翻开一本书,它就是知识啊;你打开百度它就是知识啊;你翻开一本百科辞典,它就是知识啊。所有的知识都是死的,都是静态的。知识是什么?知识就是对于事实的认知。我前两天在上海师大,给年轻的老师做讲座,他们的党委书记在下面听,他是学外语的,听完以后,他跟我交流说,鲍教授,今天你讲的知识这一点讲的太好了,跟西方人的观点一样,我们东方人叫“学习知识”西方人叫“认知知识”,就是说知识已经在那个地方了,你只是去认知它。在英语里面,没有我们中国人这样说法“学习知识”,只是“认知知识”而已。为什么呢?很简单,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专门就是讲知识。我讲的知识的什么呢?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过去完成式,都是后期完成的;所有的知识,从时代的角度来讲都是落伍的,它一定是已经被人认知到了,没有被认知到的叫“未知”认知到的才叫“知识”所以不存在“新知识”这一说法,所有知识都是旧的,这可能违背了大家的常识:怎么没有新知识呢?比如我们今天到学校去学了一个新知识;小朋友到学校里去了,妈妈回来问他,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啊?这不就是新知识啊,怎么没有新知识呢?这个“新知识”不是指知识是新的,而只是对于他来说是刚刚获得的。“孔子是春秋时期人”这就是一个知识,但这个知识它显然不是新的,两千五百多年以前这个知识它就已经完成了。我们今天一个七岁的小孩上学以后,老师告诉他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他回到家里跟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学到新知识了——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他今天新学到的一个知识,我们一般就把它说成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实际上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不是新知识,只是对于这个小孩来说是他今天新近获知。知识是没有新的,所以我刚才讲,知识都是静态的。所以如果我们只是讲的知识,就无法达到智慧的境界。所以学知识最高的目标不是让人成为一个复读机,不是让人变成一个储存器,也不像明朝的张岱讽刺过的“把你自己变成一个两脚书橱”,图书馆里储存的全部是知识,但图书馆本身是没有智慧的,是进到图书馆里面的人有智慧;但人如果不进图书馆也没有智慧,必须是图书馆里面的知识和人的头脑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智慧。如果你不能把图书馆里的知识变成你的智慧,那你就跟图书馆里的书橱一样,不过图书馆里书橱是四个脚,人是两个脚。所以明朝的张岱把那些只有记忆力,没有智慧的人称之为“两脚书橱”但是不管怎么说,人类在头脑里储存了很多知识,这一点实际上已经让人类超越了动物。因为动物没有知识,动物只有本能,它也许有经验,但是它没有知识。因为知识是对事实的认知,必须用某种符号来表达,卡西尔曾写过一本书叫《人论》,他说给人下一个定论是十分困难的,但最后他还是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他说“人是符号的动物”,就是说人的头脑里储存了很多的符号,我们为什么学知识,或者知识以何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是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我刚才说了,知识是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我们今天到这个房间来的都是人,假如有一位偷偷的把一个宠物狗带进来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实验:在这间房子里,我们人坐在这个地方,但我们的头脑里装的却是整个世界,你不会受这一个房子的影响,不会被它所局限,你在这个房子里,但你的头脑里装的是整个武汉市,装的是全中国,装的是全世界,甚至是整个太阳系,银河系,但如果有一只狗进来,那么此时此刻的世界就是它的全部。那么我们就比它多了一个世界,这个多的世界是什么?哪怕太阳系你没有去过,银河系你没有去过,整个地球你没有走遍,但你知道整个地球就是个球,你看看地图,你拿个地球仪,就可以指着这个国家,那个国家。这些知识就在你头脑里面,但是把你头脑破开,里面什么都没有。它不是物体,不是实物的形式,不是物理的形式存在的,是抽象的,符号的形式存在的,那这一点就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以这就是人的第二个境界,我们为什么要谋智?我们要认知世界,我们不仅要养活自己,我们还要认知世界,动物不需要认知世界,它只要养活自己,它只要被动的适应这个环境就够了,或者它的本能会告诉它什么时候改迁徙了。比如候鸟什么时候该南飞,什么时候该北飞,这是本能告诉它的,它并没有像我们人类那样以一种知识的形态,翻开日历看看该走了,它不用翻日历就知道该走了,那么人类需要翻日历知道该走了,人的这个本能没有了,但是人类可以翻日历;我们丧失了某一部分本能,我们是用知识来代替它,我们用知识来代替本能,我们获得了更广大的世界,这就是第二个境界——知识。我们要有智慧的话,必须要有知识,这是人生的第二个境界,我们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学知识,我们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知识,我们的中小学,可以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十二年的时间我们基本上都是在学知识,所有我有时候讲的一句话,我们中国大学,它的整体的境界比中小学还要低,为什么呢?我们中小学在学知识,我们的大学在学什么?在学技术。所以层次比中小学还要低,这是我们中国的大学的现状,但是光学知识还不是人的一个最高的境界,人还有更高的境界,或者说是终极的境界——谋道。谋生,谋智,谋道,“谋道”这个词是中国的古人不断地提到的,在《论语》里面,孔子多次提到了谋道:“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是致于道。”反复在讲“道”,道家就更不用说了,老子写的这本书,就叫《道德经》,第一个字就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道的极限标志着人类精神的一个重大的自我突破,当人类认识到道,并且遵循道,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并且由这个道上升到人类自身的道德,人类就实现了自我突破,人类就开始真正的变成了有尊严,有体面的,这就是谋道,那么谋道的核心词是什么?是价值。道的核心词是价值。技术、手艺,这个大家很容易理解,知识,我们刚刚讲的就是对于事实的认识,那么价值是什么呢?价值不是事实,价值是对于事实的一种是非判断。比如说我们做一件事,这叫事实,但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就叫价值;你有没有说这一句话这叫事实,但是你这句话该说还是不该说,这就需要一个价值的判断,所有的价值判断就是好坏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所以我们说,人不仅要认识世界,认知事实,人还需要对这个事实有个是非判断,人不仅要有做事的能力,人还要有判断出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的能力,所以孔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君子不器。常常有学生问我这句话什么意思。我上个星期到宝坻做一个关于教育的讲座,在后面的互动环节,又有人问我:老师,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君子不器?器是什么?就是技术和知识。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仅有技术和知识,君子需要有判断力。比如说,我们一个十八岁的小青年,假如没有上大学,当兵去了,然后我们要做军训,在部队里,我们要教他怎么打枪,怎么扣动扳机,教他怎么瞄准,教他怎么射击……这需要的是技术,但是我们能不能只教士兵怎么射击呢?不可以,我们还要告诉他:什么时候,向什么样的东西射击;我们不仅要让他扣动扳机,我们还要告诉他,什么时候不能扣动扳机,这就叫价值。所以假如我们只教他打枪,那么他有天可能会向人民打枪,会向党打枪,那就麻烦了。我们还要教他在什么时候不得不扣动扳机,但也能把枪口稍微往上抬高一厘米,这抬高的一厘米就是良知,就是价值。我不知道这个故事大家知道不知道,就是原来在东德和西德分隔的时候,有个柏林墙,东德这边的人在民不聊生的时候总是往西德这边跑,而这边总有一个士兵在瞄准。有个青年在跑的时候,这个士兵一枪就把他击毙了,然后东西德统一后,审判这个士兵,士兵辩解只是在执行命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按理说确实不是他的责任,但法官最终判他有罪,法官说当你不得不扣动扳机的时候,你至少可以把你的枪口抬高一厘米。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判决,所以我跟法院讲座的时候讲,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法律是一个标准,但还有一个更高的标准,叫自然法,不成文的法律;我们现在所有法律都是文件的,叫成文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法院判决有时候会引起很糟糕的后果,就是我们的法官不知道他的任何一个判决最后还要禁受价值的考量,为什么世界上的法系有一种叫做叛逆法,就是说很多时候仅仅靠法律那个死的东西来判决可能会有问题,所以有的时候需要法官的良知,南京的彭宇案就是没办法证明老太太是你撞倒的,但你仍然要去罚钱,这就造成没有人敢去扶人了,后面的后果大家看得到,就是老人摔倒了人不敢去扶了,这就是一场糟糕的没有价值判断的判决而导致的后果,所以判决,即使是法律这样严肃的事也要有价值。

美国还有这样一个案子:有一个人从马路上摔下来了,奄奄一息,然后旁边有一个人经过,他就洗劫了这个人所有的财务,然后溜之大吉,但是他同时报警,说有人需要救助,最后这个人被救活了,洗劫的人也被抓了,可是最后法院判决的时候这个人被免于起诉,因为相对于救人一命来说,洗劫点财物不算什么。这个人如果没报警就不会被抓住,他报警被抓,我们再去判决他,就会导致以后再有这种情况的时候人就只想着偷东西而不去救人。因为法律的制定只是对一般情况,这个情况太复杂,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法官的法律知识,需要的是法官的良知和价值判断,比如刚才的枪口抬高一厘米也是价值判断,即使我们执行命令,不得不开枪,你也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利,这就叫良知。所以我做这个比喻,就是说我们的士兵入伍之后,我们的军队不光要教他开枪,更要教他什么时候开枪什么时候不开枪,这就叫道,光开枪这就叫技术。我曾经做了一个比方,君子不器:一把菜刀就叫器,为什么君子不能做一把菜刀这样的器呢?很简单,一把菜刀我们用它来切菜,有时候着急了,用它来砍人,菜刀不会拒绝你,这就叫器。假如有一天这个菜刀你让它切菜,它很乐意,你让它砍人,它就坚决拒绝服从,那这个菜刀就叫做有道的菜刀了,就不叫器了。所以君子不器的意思就是说仅仅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能叫君子。一个人如果仅仅有专业,仅仅懂技术,仅仅能够在自己的专业技术的领域做判断,他不能够叫君子;君子必须在自己的专业之外还有更高的判断,他能够判断一般事物,他能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对错。有了这样判断才能称之为君子。那么同样人生的三个境界,如果仅仅有技术,仅仅为了谋生,会导致满中国的制假贩假都是有高技术含量的,所以我们说假如一个人只有技术没有道德,良知的判断,那么怎么去阻止他干这样的事呢?一个人如果技术学的再好,到最后是制假贩假,他这样的人生怎么值得我们去过呢?他这样的人怎么值得我们去尊敬呢?所以我说,谋生是人生的第一要务,但绝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它一定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谋道。谋道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在谋道,就像孔子一样,十五岁开始立志于提升自己,一直到七十岁,没有停止脚步,他七十三岁去世的,如果七十三岁不去世,他可能还会说到八十岁会怎么样,他总是在进步。

中国古代有一本书,严格意义上讲,它是《礼记》里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叫明明德?就是人性中光明的德行,人性中有善有恶,有时候你有善念,有时候你有恶念,有的时候一念之间你是善,有时候一念之间你是恶,那么一念的善就叫“明德”。那么什么叫“明明德”呢?就是把明德发扬光大。人一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自身义务就是把光明的一面,善良的德行发扬光大。人人都能明明德了,面貌就会焕然一新,所以叫新民,即亲民。梁启超曾经办了一个报纸叫“新民报”,上海现在也有个新民晚报,这个词就是从这来的;“在止于至善”中国的文字非常精彩,看上去是“止”其实是不止,“至善”是一个极限的概念,你可以无限的接近它,但是你永远达不到它,所以“止于至善”就是终生不止。所以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很简单的学校教育,它是我们一生的教育。那么,什么叫大学?大学就是谋道之学,谋生之学就是专业,今天的中国的大学教育都是谋生教育,技术教育。谋智之学,我们的中小学的教育。谋道之学在哪里?按说,谋道之学是伴随我们终生的,从一生下来到老死,终生都在谋道。在讲中国教育问题的时候,我有一个观点:中方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基础不一样,西方教育是基于有全民宗教信仰基础上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基于全民宗教信仰基础上的教育,这两者是非常大的区别,那么西方是基于有全民宗教信仰上的教育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他们国家的国民从一生下来到老死,除了在学校里面受教育外,还有一个受教育的场所,还有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甚至比学校这个精神生活场所更重要,更贯穿人生始终的场所——教堂。所以他的这个谋道的教育:孩子一生下来就要受洗礼,给他一个信仰,这就是谋道。我们中国人是唯物主义者,我们对宗教信仰以前抱着反对,现在是尊重的态度,但是宗教信仰实际是人类非常伟大的一个文化创造。宗教信仰不是迷信,它只是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彼岸世界。上个星期我在宝坻讲课,讲到一点:为什么我们需要宗教?因为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彼岸世界,为什么我们需要彼岸世界,因为没有彼岸世界,我们就无法修正此岸世界的偏差。此岸世界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和正义,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此岸世界,然而此岸世界又无法保证每一个人公平,公正,那么我们就会怀疑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公正,公平,当人开始怀疑这一点的时候,那世界就麻烦了。所以我常常认为一个坏人对这个世界最大的损害不是他做坏事,而是他让好人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好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是个互相怀疑的社会: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是很糟糕的。

我在光明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防人之心不可有》,中国人讲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我认为“防人之心不可有”,因为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去防止别人,这个世界会变得非常隔膜,变得特别恐怖,特别可怕。孔子是反对防人之心的,孔子说不敌张不疑不信,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想象别人是坏人,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认为别人是不诚信的。孔子倾向于相信人,上帝也倾向于相信人,上帝说:“人类所有的缺点中最值得原谅的缺点就是轻信。”轻易地相信别人这是最值得原谅的,这就是良知。无论是孔子也好,耶稣也好,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良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人类社会一定需要人类的信任。相信别人是好的,社会是公平的,相信人会得到公正的,只有这样的相信,我们自己才会努力地去做一个别人值得信任的人。但是问题就是,现实中由于种种的原因它总不是那么的完美,很多人在这个世界他确实受到了不公正,好人没有得到好报,而坏人常常趾高气扬。那此岸世界无法完全实现公平公正,怎么办?——来一个彼岸世界。你在这个世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没关系,到彼岸世界人们会报答你的,所以相信宗教的人,他做好人,一辈子可能吃了无数的亏,但他有一个信仰好报在死后,他能纠正这样的偏差,彼岸世界是纠正此岸世界的偏差的,他需要这样的信仰,那么在西方,(指文化意义上的西方)我讲的是宗教信仰,不是讲宗教,我不是为宗教做说明,我只是说谋道之学是人至始至终的一门学问,从小就要有的,一生下来就接受洗礼。人生三件大事,生,结婚,死。西方生,洗礼;结婚,教堂;死,牧师祷告。宗教贯彻始终,宗教就是道。那中国没有宗教信仰吗?有的,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教他做好孩子。昨天图书馆的饶学峰先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很有成就的人,得了诺贝尔奖,别人问他这一辈子受到的最好的教育在哪里?他说在幼儿园,老师告诉他有好吃的一定要跟人分享。这种教育是什么教育呢?把好东西跟人分享,在我刚刚讲的这三个里面,不是技术,不是知识,是道。

所以这种教育是从始至终的,一直到死,临死的时候还跟子孙交代,要团结友爱,不要吵架,还在讲道;活着的人会安慰他,你就安心的去吧,这也在讲道。这都是道,道是贯穿始终的,如果没有道,不光你没有境界,你还找不到温暖,这种谋道叫做大学,所以我说这个大学不是指一个办学机构,也不是指一种办学形式,它指的是一个人终生的修身的学问,所以中国的大学不是从小学,中学,大学这样来的,中国的汉字确实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缺点,优点是能分类,缺点是把不是一类的也误认为一类了,小学,中学,大学不是一类的。小孩就读小学,少年就读中学 ,再大一点就读大学,老了就读老年大学,其实不是根据年龄来分的。大学首先不是小学,中学这一类,也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大学是中国固有的词,孔子比苏格拉底早八九十年的,这个词在中国出现的时候西方还没有的。全世界最早的大学是孔子办的,全世界第一个专职的教师是孔子,第一个大学校长是孔子,所以大学这个词不是从西方来的,如果偏要跟它分类,大学这个词可以数学,物理学,哲学,化学,法学,历史学放在一起,这样来分类大概就知道什么意思了。数学学数的,物理学学物质的,化学是了解万物变化的,历史学是学历史的,大学是学什么的?大学是学大的,汉语有一种语法叫反转语法,这里告诉个诀窍,如果让你解释个词,不好解释,也许反过来就懂了,大学就是学大,自由就是由自,由自己的,让小人变成大人,大人之学相对于小人来言,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孔子要办学,很多人有误解,孔子一辈子就想做官,文化大革命就是说孔子一辈子就是想做官,曾经有个记者采访我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一句话,听了这句话后,我就拒绝了他的采访,采访就没完成,他讲了一句什么话呢?他说:“鲍教授,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个官迷。”我就不说话了,他就很紧张的望着我“鲍教授,我说错了吗?”我说:“你一句话说错了两个,第一孔子是官迷,你读过《论语》,读过《孔子世家》吗?”“没读过。”“那你凭什么说他是官迷?”“第二个错误你在前面加了一句话,我们大家都认为。这不是欺负人吗?我就不知道。你不要把我包括进去,”但是后来我回来想一想觉得也不能怪他,这是我们多年以来的教育导致的。当然教育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到最后肯定是要有进步的,但可怕的是我们中学学了政治后,一辈子都是这个观点,这就很可怜了。当然中学的教育给了你很不好的影响,但是同样的,你自己也有义务更新自己,一本中学教科书,打遍天下无敌手,一辈子就靠这本书,这总是你自己的问题吧。所以我们很多人就是认为孔子一辈子就是想做官,我告诉大家,如果孔子想做官,他在二十岁就做了,他整整做了十年,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他官场的经验都体现出来了,他所获得的是上级的认可,他自己的能力,以及他十年的升迁,都预示着如果他将来在官场上待下去,他前途无量。然后他从五十一岁开始做官,到五十五岁,不到五个年头,他从乡镇长一直做到了正部级,做到了鲁国的司法部部长,他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做了鲁国的国务院总理助理,相当于副总理,他后来也抛掉不干了,他从来没有贪念过自己的官位,他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于这一辈子只致力于学,所以他从二十岁做官一直做到三十岁,辞职了办学。这就有个问题:为什么官不做了,要办学?我的理解至少有一个原因,孔子发现了一个问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不是由好人决定的,也不是由坏人决定的,而是由小人决定的,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的坏事,不是坏人做的,是小人做的。那小人不就是坏人吗?不,坏人一定是小人,但小人不一定是坏人,小人指的是胸襟不开阔,志向不远大,尤其是判断力不强的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面,坏人都是少数,所以提高一个社会整体的水准,不应该从坏人而应该从小人入手,好人已经不用教了,坏人也不用教的,坏人是应该交给警察的,所以一个社会除了学校,还要有监狱,如果教育是万能的,就不需要监狱了。

举个例子,前两年我们中国跟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发生了一些外交上的冲突,中国老百姓爆发出空前的爱国热情,这个没问题,但却有很多人走上街头去砸日汽车,甚至把开日汽车的人也砸了,那么这种人能不能简单地说他们就是坏人,触犯了法律受到法律的惩罚没问题,但是从道德上能不能就说他一定是坏人,这个到不好说,至少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他自己是爱国,但他确确实实做了坏事,做了违反法律的事,做了伤害别人的事。这种人满大街砸外企车,砸日本的商店,冲击使馆的时候,他们并不觉得他们是坏人,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也不好意思从道德意义上把他判断成坏人,但这些人确实做了坏事,这种人就叫小人,他们缺少判断力,所以孔子办学,就是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整个社会人口的质量。从哪个地方着手呢?从小人着手,他的目标就是把小人变成大人,把小人变成大人的学问就叫大学。而把小人变成大人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就叫大人之学,这种大人之学也叫大成之学,成人谓之大成。这个成人不是指十八岁成人,而是指完成道德上的成人了,所以关于大学的翻译很有意思的。李亚德的翻译和郭洪明的翻译,一个说是伟大的学习,一个说是高等的教育,我个人更赞成李亚德的说法,它不是指的高等的教育,是指的伟大的学习。孔子把自己的官辞了,去办私学,他如何来贯彻大学的宗旨,贯彻这样的一个目标,就必须要做课程的改造。孔子以前也有教育的叫官学,孔子的教育叫私学,之前不是讲的第一所学校是孔子办的吗,第一个老师就是孔子吗,那以前的叫什么?那只能叫一般的培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以研究学问和思考事件为目的的学校。孔子之前,也没有专职的老师,孔子是专职的老师,孔子一生有很多身份,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但是你要问孔子本人,他肯定第一个会说,教育家。三十岁前没做老师,没办教育是在做准备,三十岁以后即使在做官的时候他也没忘记做教育,从来没有停止过做教育,他只有因为教育而不做官,从来没有因为做官而不教育,这是他的身份,所以我们说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历史上,不官,不商,就以老师的身份来面试的,孔子是第一人。

那这个教育跟以前的教育有什么区别?以前在孔子之前的官学教六个东西:礼、乐、射、御、书、数。礼,《周礼》;实际上以前官办的学校只是对人做一些官场的培训,有一点像我们今天的礼仪学校,我们现在大学也有开礼仪服务的,我碰到一个大学老师,我问他教什么的,他说教礼仪的,我问礼仪怎么教啊。他说就教怎么接电话,饭桌上怎么坐等等,我说饭桌上怎么坐,每个地方风气都不一样。山东跟山西就不一样,河南跟河北就不一样,怎么教啊。当你把它变成一个格式化的东西,在不同的场合下礼仪太复杂了,实际上我们说原来的《周礼》就是很复杂,齐国有一个国相叫晏子,晏婴就讲儒家的礼,学一辈子都搞不明白,有朝堂之礼,乡邦之礼,家族之礼,不同的关系之间有不同的礼,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礼,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太复杂了,所以孔子以前的官学只是简单地培训。比如说外交场合,有哪些礼,我们现在外交部有一个礼仪司,就是专门做这个,然后家族里面,跟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叔叔,伯伯,姑姑,舅舅在一起,有什么样的礼,在朝廷上,君臣之间有什么礼,在乡村里面,跟同乡的人有什么礼,所以这只是一个培训,不是礼的本质,所以它不叫学问,就叫礼,然后,乐,有礼的地方必有乐,我们开大会总会放音乐的,比如说十八大,开幕式是国歌,闭幕式是国际歌,有礼的地方一定有乐,射,军事射箭是技术的范围了,御,驾车;不管是驾交通工具的车,还有战争工具的车,古代孔子之前是车战,书,听说读写,数,简单的计算,这些是孔子之前需要学的,是在技术和知识这两个层次上,所以它只是一个培训,那么孔子自己办学以后,他要做大学,就不能老是教这几门课了,因为它只是技术和知识,他必须给它新的东西来体现他的大学的内涵,于是他增加了六门课程,因为正好也是六,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大六艺,以前的就是小六艺了。这两个大是对应的关系,不是说体积是大,是境界上的高,是胸襟上的大,这六个叫《易》、《书》、《诗》、《礼》、《乐》、《春秋》,把这六本书拿来做教材,为什么把这六本书拿来做教材,就是可以让人从小人变成大人呢?

举一个《诗经》中的例子,为什么要把《诗经》拿来给他的弟子读。孔子对《诗经》非常重视,他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回国的时候,他问他的儿子你读了《诗》了吗?他儿子回答没读,他很关心他的儿子有没有读《诗经》,这是必读书,跟他的弟子也讲,“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他对他的学生们讲的:小的们,你们为什么还不好好的去读《诗》?这个《诗》就是《诗经》,《诗经》在孔子的时候就叫《诗》,到汉朝以后才叫《诗经》的,因为它被称之经典。读完《诗经》在家就知道怎么侍奉父亲,在外就知道怎么侍奉国君,同时可以学很多知识,我们就说前面的四个字,兴,观,群,怨。《诗经》可以让一个人兴观群怨,这四个字如果我们讲清楚了,可能我们对孔子的大学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先简单来看,兴,是指一个人要有情怀;观,是一个人要有判断力;群,是指一个人要有担当精神,群体意识和领导力;怨,是一个人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精神。一个人有了这些东西,是不是就真的是一个有境界的人了。今天我们中国人老讲素质教育,上一个世纪就提出来素质教育,这么多年素质没有提升,最近看到一些文章,有人说素质教育这个提法就有问题,将近二十年过去了,素质教育没什么进步,到最后提法都有问题了,为什么没有进步,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叫素质,我们以为知识多了,素质就高了;技能多了,素质就高了。因为有了这两个误区,所以我们学生在素质教育后学生的负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去让孩子学更多的课外知识,去让孩子学更多的课外技能,别人学钢琴,我也学钢琴,而且我还要超过你,要学一个古琴,为了超过你,我又学一门书法,你又为了超过我,去学跳舞……我告诉大家,知识多了,有助于提高素质,但它本身不是素质,而且物极必反,我后面讲的琐碎的知识还会让人变得很猥琐,技能多了,更是跟素质没有关系,我前段时间跟家长说,你们一定要分清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重要的。有一个家长跟我说孩子太辛苦了,没有双休日了,在外面读书,我就问你为什么让他读这多书呢?为什么让他报那多班呢?他说星期六让孩子去学英语,难道英语不重要吗?我说英语重要,下午让他去弹钢琴,学会一门乐器难道不重要吗?我说重要,星期天上午我让他学跳舞,一个女孩子形体难道不重要吗?我说重要,下午让他学写字,写一手好字难道不重要吗?……他每次用一个难道来问我就把我难倒了。我跟他说,照这样算的话,我可以从现在跟你讲到明天早上,重要的东西就更多了。生命就那么一个小小的篮子能承受那么多的菜吗?然后我们学了这么多的知识,这么多的技能,难道素质就高了吗?这些对人来说不是必要的,我当时跟他开了个玩笑,你知道奥巴马会不会钢琴吗?他说不知道,我说江泽民倒是可以弹一弹的,胡锦涛跟习近平会不会,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就是他们能做国家领导人,绝不是因为他们会弹钢琴。有一天我们会大吃一惊:哇,做了国家领导人你还不会弹钢琴,你还是下来吧。你不会这么说的,对吧。就是说一个人都能做国家领导人的时候,我们不能说他素质有问题吧,有很多东西不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很多技术你不会没关系,很多手艺你不会没关系,很多知识你不懂都没有关系。

有关系的是什么呢?什么是素质呢?我觉得两个人讲的特别好,一个是孔子,一个是孟子。孔子讲的“兴观群怨”一个人有情怀,有判断力,有是非精神,这样的人境界不高吗?不能做国家领导人吗?孟子讲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一个人有恻隐之心,有爱心同情心;一个人有羞恶之心,知道羞耻;一个人有辞让之心,知道谦让;一个人能判断是非。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有这四心,一个孩子会四个乐器,你说哪个孩子素质高?你希望跟谁交朋友?所以我们说孔子这四个字,从素质教育上来说,就是讲一个人的素质,从人的角度来说,他就是一个大人必备的东西,兴观群怨,我们把它分开来讲的。朱熹有一个解释讲的特别好,叫“感发志意”,这是朱熹对孔子兴观群怨的解释,“志意”:每个人都有志,每个人都有意,问题是你有没有被激发出来,为什么有的人很成功,有的人一辈子浑浑噩噩,汉语词真的非常好,浑浑噩噩,行尸走肉,就是一个人一辈子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就这样子,像行尸走肉一样,为什么呢?他没有被唤醒,他一辈子都好像在睡觉,是什么在睡觉?是“志意”在睡觉。志向、意志在睡觉,那么“兴”是什么?如果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就是把他唤醒。所以曾经有一个教育台来采访我:“鲍老师,作为一个教育者,你对教育的理解。”我说:“我对教育的理解两个字——唤醒。”醒了以后他会自我成长,会自我成就。好的教育就是把他唤醒,而不是让他马上就有成就,我们现在教育很功利的,比如一个研究生,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写论文,博士生毕业必须写论文。其实不着急的,你把他唤醒,他自己会成长,生命会自我成长,关键是唤醒他。有苗不愁长,你得让这苗活过来,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要考察自己有没有一种情怀,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有情怀的人,一个人一辈子浑浑噩噩,懵懵懂懂,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有的时候不是性格的问题,是没有醒过来,所以有的时候一个孩子成绩一直不好,一下子好了,我们说他开悟了,是开悟的晚早,开悟不仅仅是智力上的开悟,是有一天他醒了。

历史上我讲两个人,一个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苏洵到二十七岁才醒过来,此前他的家境条件也不错,可以说是当地的一个土豪,在当地趾高气昂,嚣张跋扈,二十七岁以后醒了,开始读书了。唐朝的陈子昂,文武全才,但是他在十七岁之前就是一个地方上的流氓,整天跟着一帮流氓打架闹事,有一天他跟一帮人打架闹事打到了乡学,他突然听到一帮小孩在里面读书,他从书窗往里面一看,八九岁的孩子在里面读《论语》,他突然之间无比羞愧,当即决定和他以前的朋友一刀两断,折节读书醒了。有很多人一辈子没醒,像陈子昂,苏洵这样就是醒了,所以朱熹的解释感发志意非常好,我们是老师我们要把别人唤醒,假如不是老师我们要学会唤醒身边的小年轻,唤醒自己的子女,同时我们要把自己唤醒不能老是这么浑浑噩噩,听讲座的人一般都是已经醒了,没醒的人都在外面晃着。英国的思想家卢梭曾经讲过一句话: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他将终生碌碌无为。这讲的就是你有没有生命力以及唤醒你的生命力,实际上卢梭这话跟孔子相比还差了一个层次,因为卢梭讲的如果不是一个有激情的年轻人,可以唤醒他吗?当然卢梭也讲了,如果一直不醒就麻烦了。我的解释是有情怀有热情,有性情有温度,要有强烈的爱憎感情,爱憎分明。我们现在有人说爱憎不能太分明,这话在哲学意义上讲也是有意义的,但是爱憎分明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这种心理能量会让你有更大的事业的动力,比如我们现在的教育动不动就是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啊,原则上讲我也不认为它是不对的,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我有时候跟中学生讲课,就更中学生告诫你们不要老是跟老师计较老师你伤我自尊心了,不要老跟父母计较你伤我自尊心了,我告诉你什么叫自尊心啊,自尊心就是拿来伤的,你不伤还叫自尊心吗?一辈子没伤过你还以为你没有,伤了以后你才知道原来我有的,伤就是唤醒你,碰一下,哦 我有。不碰一下它一直在那里沉睡着,有没有你都不知道。我们有的时候教育很糟糕,比如以前民风很淳朴,老师骂了打了,小朋友就很害羞很惭愧,我们今天被老师打了马上回家跟老师算账:妈妈,爸爸,老师骂我了。然后爸爸就拿着斧头来了,这世道都把老百姓搞成刁民了。孔子骂学生骂的多厉害,比如宰予,宰予水平很高的,是才干极高的学问家。孔子到楚国去,楚昭王说,孔子来了我一定要给他一块土地,把他留到楚国。有一个人就跟楚昭王问了几个问题,“大王你准备安顿孔子在我们国家里面,那你手下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人比的过颜回吗?”楚昭王想了想说:“没有”“你手下做国务院总统的,能不能比得过宰予啊?”“没有”“你手下搞外交的有没有像子贡啊?”“没有”“你手下做国防部长的有没有一个像子路啊?”“没有”“我的话问完了。”楚昭王一听,是啊,孔子带来的人太厉害了,我在楚国给他一块土地,将来就不知道这楚国是谁的了。那这里就提到了宰予,这么厉害的人就是因为大白天坐在椅子上一不小心打了个瞌睡,孔子怎么骂他的,大家都知道,就是那千古一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说宰予就是一块朽木没法雕,就是粪土墙没办法在上面画画。这个骂名太厉害了,宰予要是起诉孔子可以说他损害我的声誉都几千年了啊。而孔子骂完还不解恨,说我以前观察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我是“听其言而观其行”。那么是谁让我对人失去了信心的呢?就是宰予,就是这个小东西。就是这么骂,宰予也没回家告诉父亲让他来找孔子,也没让校长把孔子开除,孔子自己就是校长,宰予也没觉得自己伤自尊心啊。孔子死后,宰予是到处维护孔子最得力的一人,宰予在孔子死后说:自生明以来未有如孔子者也。以前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大伟人: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这些人是孔子都佩服的,宰予却说这些人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千古第一人。老师这样骂他他一点不记恨,这叫人性淳朴。这种人就可教,冉求是鲁国执政大臣,制定了一个税收政策,税定高了点,孔子就说:“这小子不再是我的学生了,我把他开除了。”甚至还对他的弟子加了一句:“你们可以擂战鼓向他进攻。”冉求却重来不知道记恨老师,“老师说把我开除就开除了?我跟他学这么久,这一点谁都改变不了。”这就叫淳朴。

我们今天的孩子一批评马上就自尊心受伤害了,要跳楼。很多孩子要跳楼,老师就倒霉了,老师现在没办法教学生了。上海有一个小女孩一直也很好,所以一直受表扬,上到初中二年级,这个女孩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女儿,很优秀,上到初中二年级老师没批评过,有一次作业没做好,老师说你的作业怎么也没做好呢,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批评了一下回到家就跳楼了,跳楼以后家长一般对老师放不过的,那请问老师还有什么办法教育学生吗?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不断的在给孩子提倡,老师不能伤你自尊心小孩就盯着老师,老师不能伤我自尊心,就等着老师来伤他自尊心,一伤马上就找老师麻烦,民风被教坏了。所以我跟学生说,家长骂你老师骂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一笑了之,因为他们是教育者,他们骂你你听话愧疚都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够记恨,如果家长不骂你老师不骂你将来你到了社会上有社会人骂你有老板来骂你那才叫真正的丢人呢。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在某一方面特别强调某些观念的时候把民风搞坏了,教育不好做真的是不好做。那么我刚才讲了爱憎分明,我们说爱憎分明有的时候让你看起来比较极端,但是它是强大的心理能量,我为什么刚才举这些例子讲自尊心的问题呢,我告诉大家我们老师怕伤孩子自尊心,今天在座的有老师有家长,我告诉你不用怕,第一,自尊心经常的批评批评它会变得更坚强,刚才我讲的那个初中二年级的女孩就是从来没有被批评她一点承受力都没有,如果她的学习成绩不大好,老师会批评她就不会自杀了,她已经习惯了。为什么发现后来到社会上成功的人往往都不是成绩特别好的呢?因为这种人在学校里被老师不知道批评多少回了,我当老师我知道跟我们关系1020年以后跟我们很亲热的就是原来特别调皮捣蛋的学习成绩不大好的我老骂他的,你骂多了他一点都不记恨,他老记得你鲍老师把我骂得狠呐,他心理特别健康我告诉你,这是一方面。

另外还有一点,我有一个理论,心理绝对健康的人是没有心理能量的,凡有成就之人心理上,按照我们临床心理学来看是有一点点不健康的人,你去查一下那些大有成就的人往往都是有一点心里不健康的人,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做个比方吧,就像一个河的水平平缓缓的流过去没有多大的能量,你明白吗?要弄一个大坝把它拦截起来然后从高处下来它才有强大的释能,人的心理也是这样,你去看看所有有成就的人,你给他做心理分析都有这个特点。有人给毛泽东做过心理分析,他就是小时候他的父亲太专制太独裁,老是揍他,所以毛泽东有一个情节叫弑父情节,这话可能讲的严重了一点,讲的学术一点,反对任何权威,他是什么都不信,毛泽东自己对自己总结,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他在他父亲那个地方养成一个反叛精神,正是他强大的心理能量所以能爱能恨,孔子本人是不是个心理很成熟的人啊心理很健康啊,他后来当然说心理很健康,但你要知道孔子早年很惨,3岁丧父17岁丧母,在人的白眼中过生活。在2002年当时中国出了很大一件事,清华大学有一个学生拿着硫酸去泼动物园的狗熊,在座的有没有记得这个事,有很多人记得这个事对吧,一个大学生好几次带着硫酸到动物园去泼狗熊,后来被抓住了然后就要起诉他,当时全国展开了很多的讨论,其中有一个观点就非常糟糕说什么呢?说是这个学生之所以拿着硫酸去泼狗熊是因为他的心理不健康心理变态,为什么心理变态呢,是因为他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我后来听到这样的议论我真的非常生气,我说这种话讲的太糟糕了,有些话即使从临床心理学或者统计学来讲,单亲家庭的教育从统计学来说可能会比正常家庭的教育会多出一点问题,这个我们在专业的杂志上可以发表专业的论坛上可以说,但是在公共的媒体上不可以说,你知道为什么?因为他会伤害太多太多的人,是不是?我们今天在座的可能就有单亲家庭长大的或者就有自己此刻是单亲家庭在带孩子的,我们如果说那个学生之所以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单亲家庭,那就太糟糕了,会伤害很多人,我说这个学生只是伤害了狗熊,可是我们的专家们是伤害了太多太多的人。我后来为了安抚这个创伤,我写了篇文章,我说所有的单亲家庭长大的人根本不需要自卑,为什么呢?我说孔子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孟子也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欧阳修也是,范仲淹也是,范仲淹母亲再嫁后来不是到别人家里去了么,寄人篱下,在历史上找样的人太多了,所以根本不需要用统计学的东西去针对某一个人来说,这就很麻烦很危险,所以不说心理的健康与否要做一些综合的判断,对的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这种心理往往是缺少能量的。以能爱能恨、有性情、有温度、有热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人民的基本素质。

讲到毛泽东我们就来看看毛泽东,先做个说明,现在网络上有个词叫“毛粉”,就是特别崇拜毛泽东。我说明一下,我不是特别崇拜毛泽东,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我也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但是我依然认为毛泽东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人,我只是把他作为一个成功的人物,至少对他个人来说他太成功了。我们来看一看,你看他17岁的时候写的诗,1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跟他谈判,你要不就回来务农要不就出去经商,你不能再这么晃悠了。讲到这我说一下,很多特别有成就的年轻人年轻的时候都有一段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时刻,看起来都在晃悠,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我再举一个刘邦是不是这样的人,刘邦早年一直晃悠,他的父亲实在看不惯了,刘邦在家排行老三嘛,他就把老三叫到面前,老三你太不像话了,你能不能像你二哥学学,你二哥多踏实啊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在家管理庄园,刘邦实在是提不起兴致,整天就是晃晃悠悠浑浑噩噩,没醒,或者这样一种平庸的事业根本激不起他的兴趣。汉朝还有个人叫陈平大家知道吧,陈平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天天在外边晃的,跟着大哥大嫂过日子,整天也不劳动也不挣钱,以致他的嫂子就很有意见,家里有这个小叔子简直是家门的不幸,他大哥倒挺好,一听嫂子说这话把老婆休了,不要老婆但是要兄弟,你看民风淳朴啊,今天的人兄弟算什么啊。《诗经》上有一首诗写的特别好,《诗经》上写一首诗说夫妻两人感情好它怎么写你知道吗?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哇,这一对新婚夫妻他们感情好深啊,深的像兄弟,现在我们说兄弟算什么,这边刚结婚了这边兄弟就要分家,所以我有时候在大学里面我觉得大学是一个允许年轻人晃悠的地方,好的大学不是让大学生整天忙忙碌碌的地方,今天考试明天考试,今天考这个明天考那个,今天的大学太功利了,一个大学生不仅要考专业还要考各种各样的证,好像每个人都有目标,实际上告诉你这是没有目标,我觉得最好的大学是什么,有一批人找到目标了天天在图书馆里看书,没日没夜的看书,但是还有一些人没明白方向,在操场上再大学的林荫小道上总是看到像梦游一样的人,大学里面一定要这两种人都有才是最好的大学,图书馆有找到目标的人在拼命读书,但是在林荫小道上在操场上一定要有一些梦游一般的人,这些梦游的人一旦醒过来那可能就是毛泽东。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觉得干这个事情不对吧那个事情不对吧,到底要干什么呢,他没有找到解口,他没有给自己的精神没有给他自己的能量没有给他自己的力量找到一个正当的解口,他就想晃一晃,他不是随便找个解口,一个平庸的人让他干什么都行,就像平庸的一匹马,你让他拉木也行让他拖草也行,但是一匹千里马你让他拉木拖草他就干的没精打采。所以好的大学尤其是高端的大学,因为高端大学里往往智商高的人多,智商高的人多往往梦游的人就多,我喜欢这样的大学,我不喜欢所有的学生都在考证,很烦。

毛泽东当时就在梦游晃晃悠悠的,他父亲说你不能老晃悠啊你要不种田要不经商,父亲给他下了个最后通牒了,第二天早上他父亲发现儿子跑没了,家里面留了一张纸条在桌子上,这老头还认识几个字,拿来一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老实说这个时候毛泽东只想有多大,不是,学不成名誓不还,你看没多大志向,但是这里面有的是情怀,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7岁你感觉到他有一种按捺不住的生命的激情,这样的一种按捺不住的生命的激情,平庸的生活已经无法让他满足,所以他父亲给他开锄的道路经商或者种田没有办法让他能够满足,他只能够逃跑,他跑到哪里?跑到了湖南第一师范,我去过这个学校,我觉得这个学校真的是特别好的一个学校,我去了很感动。我们现在不是搞红色教育吗,去井冈山去这些地方都去了,我觉得很多人带着到井冈山玩耍的想法,名目上是红色实际上是旅游,前面加了个红色旅游,让我们看红色就忘了他们的旅游了,最好的办法都不是去井冈山,去哪里呢去湖南第一师范,你到那个地方看看毛泽东在那个时候在想什么,毛泽东的那些同学们在想什么,毛泽东的老师们在想什么,告诉你一个小小的湖南师范从老师杨昌继到学生毛泽东、蔡和森弥漫着的是什么?弥漫着的就是一腔情怀,当一个学校里面充满了一帮有情怀的少年的时候那么这个学校就是一个最了不起的学校。中国今天的大学别看硬件那么好,一帮少年们在那读书的时候那么功利,都只想到了学门手艺将来去找一份最好的工作能挣最多的钱然后最快买到房子,这样的学校永远不会是一流的学校。所以如果要和湖南第一师范比,今天的大学没有比的上的,那个时候在里面这一帮人真是太有激情了,你看毛泽东在那个时候写的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激情,按捺不住的激情,他带着一帮同学们去游湘江去爬岳麓山,游湘江从下边开始游一直游到隆冬季节,天寒地冻了还在江边游泳,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我们将来要救国救民,救国救民一定要有学问要有思想,第二要有体魄要有胆量,所以要爬岳麓山,什么时候爬?下暴雨了雷鸣电闪的时候把同学们喊起来就这个时候去爬,好危险啊被雷击了怎么办,爬,雷击了死了天命,不死就是好汉。为什么他们这么干?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家长不让孩子这么干?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情怀。毛泽东大冬天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到外面露天的井台边掉一桶水上来,冬天从井里面打一桶水上来洗冷水浴,没有志向的人不干这事。今天我们富二代在美国在加拿大开着豪车横冲直撞,这是我们今天富二代他们的生活,什么叫醉生梦死什么叫行尸走肉,比较一下。

到毛泽东32岁的时候他仍然对他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生活充满着深情的回忆,32岁毛泽东落了一笔款然后把同学们送到国外去留学,我这里要说一句,把这些人送出去留学可不是将来做海归挣更多的钱,这些去留学的人也是去探究救国救民之道。毛泽东把他们送上船了自己临时决定不去了,他要继续留在中国,然后一个人独自回到了湖南长沙,站在橘子洲头写下了这一首词,我觉得这是毛泽东一辈子写的最好的词,很多人觉得是毛泽东另一首《沁园春》北国风光,我觉得那首词不好,我觉得不好我就不讲为什么不好了。我觉得这首词非常好,“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开篇就开的很好,独立寒秋,一下子那种境界,甚至当时整个20年代整个中国的氛围和面貌都扑面而来,为什么是独立?一个人独立孤独,同学们走了朋友们走了,为什么独立?整个中国都在沉睡,先知先觉的人醒过来了自然有一番孤独,就像鲁迅说的整个中国就是个铁屋子,所有的人都在里面昏睡以至等死,一两个人醒过来怎么办,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多美!这个橘子洲头我站在那个地方至少不下于三次,我就没看过这种景象,我为什么没看到你知道吗,看到和看不到有时候不是眼睛的问题,是心胸的问题,我今天没戴眼镜我很多都看不到,但是我戴着眼镜的时候我也没有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哪有那么多的船啊,没有,所以很多时候写眼前的景只是一个幌子,更多的写胸襟的景。你再看下面,那就根本不是眼睛能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你说哪这么巧呢?毛泽东往那一站,鹰也来了鱼也来了,那我去它咋都不来呢?毛泽东气场大,你这么说也对,为什么气场大呢?还不是心胸大么。所以很多东西我刚才讲不是眼睛看到是心胸。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第一首描写大海的诗歌,直到今天没有超过的那首描写大海的诗歌是曹操的《观沧海》,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首诗把大海真是写得气象万千,所以古人评价,这写的哪是大海呢,这就是老蛮的心胸,曹操不是被人称为蛮子吗,就是他的心胸,我说到今天没有人超过他,那有人觉得曹操这首诗写的好是因为曹操艺术修养高,那我告诉你,如果一首诗写的好只是眼神好,你看见你没看见,或者说我技巧好,我能表达你不能表达,那我告诉你曹操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身后站着一个视力比他好技巧比他高的人,谁呢?他的儿子曹植。曹植年轻视力比他老子好这很正常吧,曹操没看见他能看见,这也很正常,曹植的艺术修养有多高呢?到今天我们的文学史上也不得不承认曹植的艺术技巧是在他之前的诗人里面从技巧的角度来看他是最重视并且是最高的。我们就不说我今天讲的了,我举一个古人的评价,曹植之后从建安进入魏晋之际,然后就进入了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再往下面就知道出来个什么人物呢?谢灵运,谢灵运大家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诗人,山水诗的开创者,跟陶渊明同时代的,在他那个时代他的名声比陶渊明大的多,当时人人知道谢灵运,不大有人知道陶渊明,名声很大,这个人也特别狂妄,确实也有地位。他讲过一段话,他说“天下才共有一石”,就是天下诗人的才华总共有一石,一石十斗嘛,这一石十斗他怎么分配的呢?他特别慷慨大笔一挥,曹子建独得八斗,曹植一个人拿去了八斗,所以我们现在有个词叫“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就是从那来的。剩下两斗他这么分配的,我得一斗,他一点都不客气,那他跟曹植就分了九斗了,剩下一斗怎么办?古今诗人共得一斗。你看这小子多狂,古今诗人什么概念,从诗经到屈原到两汉诗歌到两汉的乐府诗到两汉的文人诗,到三曹七子三曹里面的曹植以外,到竹林七贤到他同时代的颜延之、陶渊明全部加起来才华只跟他一个人相比,这小子够狂妄的吧,但是曹子建一个人是他多少倍,8倍,你说曹植艺术水平怎么样,很高。但是曹子建站在曹操,站在他的父亲的后面,视力比他好技巧比他高,当他的父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样的激情喷薄而出的时候曹子建在后面一言不能发,说不出来,为什么?没有心胸和大海对称,缺的不是视力缺的不是技巧,缺的是什么?情怀、心胸。所以你不要你以为我们同时站在一个什么地方你看到世界是一样的,不一样,你同样在今天这个时代,你以为你跟别人看到的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很多人看的没你远看的没你深,也有很多人看的比你远比你更深,区别不在于眼睛区别在于心灵。你就是简单的你站到一个山顶上去看大海去看风景,你去看看傍晚的落日,你去看看十五的月亮,不同的人看到的深度也不一样,不是眼睛的问题,心灵的问题,你有没有这样的情怀和这样更大的世界来辨析。

所以毛泽东能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然后最后一转你就知道什么叫心胸,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两句三句太精彩了,真的一下子把一个人提高到那么高的一个境界,你说他帝王之相也行,我们说帝王之相是封建时代的词,不好说,但是有一种人他真的是有一种褒举宇宙统御六合的这样一种精神和能量,他为整个宇宙惆怅。我们一般人为什么惆怅,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为什么惆怅,怅论文,论文做完了,怅工作,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到了单位工作怅工资,怎么老不涨,怅老主任退休了怎么轮不到我,你什么时候也能够怅一下辽阔好不好,当你怅辽阔你就知道了你以前怅的那些东西都不值一怅,别怅了。什么叫超越,超越不是说让你把眼前的东西把它毁灭掉,超越是让你在眼前的东西之外看到比眼前的东西更大的东西。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状态,这就是一种褒举宇宙的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所以有这样的大心胸才有这样的大事业嘛。后面他就写到他曾经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生活,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我们自己今天在大学,在座的各位应该都读过大学的,你想想我们的大学生活跟他们比较一下,携来百侣曾游,我曾经和我的一帮同学到这游啊,忆往昔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段话我没有办法停下来,只能一口气读下来。

我刚才讲曹操,讲到了曹操的儿子曹植,曹操还有一个儿子叫曹丕,曹丕写过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评史专论,他讲到了文以气为主,就是有一种人他有着强大的气场,他写的文字一气贯注,没办法停下来。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我们现在把书生意气看成贬义词了,在毛泽东这个时候是褒义词,书生意气就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少年情怀呀,就是罗素讲的你十几岁年轻的时候不是一个书生意气的人,你这一辈子怎么可能有成就呢?这里我要做个简单的辨析,不是书生意气让有成就,而是当你有一段时间有书生意气的时候表明你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书生意气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你如果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时候你就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我告诉你那不叫老成,那叫没激情。我年轻的时候我老婆老骂我,你怎么老是这么愤怒,老是这么说话不小心啊,你看看他多小心,从来不说过多的话,我说他不是小心,他就是没话说,我只是对他有一点见解,不说出来着急嘛,他没见解反而显得很成熟。老子曾经批评过孔子,他说有一种人很危险,博辩广大道理其深者,一个人知识广博善于辩论就很危险,因为他老是说到点子上,说人说事说到点子上那不就遭人记恨吗?所以我讲书生意气并不是书生意气本身让他成功,而是书生意气是一个表象,背后是什么?生命的激情。所以我们不要那么小心,年轻人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你别看他少年老成你觉得很了不起,错了,他可能不是少年老成他是缺少生命力。所以我希望年轻的学生能不能多一点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然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什么,万户侯至少是省级干部,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混到一个小公司去了碰到一个小科长就点头哈腰。不光是毛泽东,你看周恩来,周恩来19岁,大江歌罢掉头东,一开始就大,大学嘛,人关注大和关注小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写文章动不动就搞一个《心灵鸡汤》,我很讨厌《心灵鸡汤》,因为它很小,“我家门前一条潺潺的小溪,每天唱着歌从门前过……”,它每天唱着歌你就陶醉了?然后一帮小青年比如说在上海,“我在咖啡厅里面坐着,在昏暗的灯光下看着外面淅沥的雨声音,听着里面伤感的歌曲,啊,你在哪里啊?……”这样的文章我告诉你我现在基本上都记下来了,我一直讲到晚上都没问题,但是它无聊。人不要被自己小情绪所缠住,所纠缠,试图眼界看大一点的东西。

我虽然不喜欢《心灵鸡汤》,但是有一篇文章我是很喜欢的,哪一篇文章?说是有这么个故事,说是一个老和尚,反正说心灵鸡汤常常就从和尚开始说,和尚怎么变成鸡汤了,很奇怪,刘墉这些人动不动就搞一个和尚的故事,瞎编瞎编,但是这个故事倒觉得很好,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青年讲道理,这个小青年在碗里面装满核桃,问还能装吗?小青年说不能装了,他说可以,还能装什么呢?装米,好,在这个核桃的缝隙里把米装上了,问还能装吗?不能装了,说还可以装,装水,甚至水装完以后再不能装了吧?还可以,还可以撒一点盐。但是我们把这个次序颠倒一下,你先把水装满或者先把米装满你还能装核桃吗?不能装了,这就是人生,明白吗?人生要先让自己大起来,然后再充实它,一开始不能太实在了,一开始一定要虚一点一定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好空好虚但好大,然后生活本身会让我们把它充满的,你还担心一个人不会变得现实吗?太容易了,我有一个学生家长跟我说,老师你让孩子读经典,但是孩子读完经典以后变得那么好,可是这个社会那么坏,他是不是会倒霉呀,我说你还真奇怪,一般的家长都担心孩子学不好,你还担心孩子学不坏了。学好难,学坏容易,我们先学好,然后社会自然会让他学坏的,你放心了,你先学大社会自然让他变的很小,你就放心了,我们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有很大的志向,3040岁发现自己很庸俗了,老婆孩子热炕头,那个东西不用你大学去教先让自己大起来。所以你看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不是小溪潺潺,我们诗歌批评上有一个方法叫意象批评,就看你喜欢用什么词,就看看你的心胸你关注的东西在哪里。你拿着一个照相机,有的人就喜欢照大的景象,有的人老是喜欢照一个细节,这一块树皮这一片花瓣也挺好,但是确实可以看出来这两个人兴趣点不一样,人生是怎么样?应该先从大的开始,大江歌罢掉头东,这种气魄真的有一点像靳柯刺秦的感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真有这样的感觉,周恩来到日本去就抱着这样的决心,邃密群科济世穷,要学很多的东西济世穷,不是改变自己是改变世界。

我喜欢比尔盖茨我也喜欢扎克伯格我也喜欢乔布斯,你知道为什么喜欢他们吗?因为在他们的言论里面他们不是讲我的企业好做大我要挣很多钱,乔布斯有个名言,类似的话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都讲过,乔布斯的名言就是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后面还有句话,难道不是这样吗?为什么他能做那么大的成就,他就是那么大的情怀。我们有一次到美国去看比尔盖茨的工厂,那个微软,我们有个同行者很感动说这个比尔盖茨真是美国英雄啊,我就加了一句我说他不光是美国的民族英雄,他是人类的英雄,因为他在整体上提高了人类的认知境界,不是这样吗?他这个公司在目前很正常,因为它是通过跟世界创造价值来建立自己的经济利益,中国在这个地方占到便宜很多了。你看周恩来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将来假如实现不了这个志向,我蹈海而死也不失为一个英雄。19岁,你说写的是什么,就是他的情怀,所以有情怀才有成就,情怀未必让你走的快,但是情怀能让你走的远,情怀能让你攀登的更高。讲到了蹈海而死,你看看在那个时代有多少这样的人,鲁迅弃医从文林觉民救死秋瑾撒血,当时这些人在的时候中华民族真是到了最危急的关头,生死存亡的关头啊。今天不一样,我们有很强的安全感,中国强大了,那个时候中国面临着被亡国灭种的危险,但是我觉得没问题,因为即使在那样的时候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这么一帮有情怀的少年啊。梁启超在这个之前很多年就写过一篇文章呼唤这样的少年,那篇文章的名字叫《少年中国说》,好像真的响应了他的号召,一大批的年轻人热血青年鲁迅、陈天华、林觉民、秋瑾、徐锡麟,再往下就是毛泽东、周恩来,正是这些人前赴后继带着青年人绝大的情怀和理想,然后中华民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一个民族能够从那样一种生死存亡的关头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们的社会学家可能有很多很多种解释,但是让我来解释就讲一句话,在那样畏难的关头,在中华民族几乎跌倒谷底的时候我们这个民族仍然有着一大批有情怀的少年,这是一个民族最后的力量,也是一个民族最伟大最坚不可摧的力量。

但是今天文贤在哪里,中国到处的尖子被宾夕法尼亚大学拒绝,我有个朋友就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每年在中国招生的,他就是面试老师。曾经有一个中国奥数尖子,成绩非常好,宾夕法尼亚大学非常看重他,特别希望把他弄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然后就派老师来面试他,问了这么几个问题,实际上就问了一个问题,你读书读的这么好为了什么?为了挣钱。考试本来到此就结束了,老师大概是觉得这样的人才难得,给他一次补考的机会问了第二个问题,那挣钱又是为了什么?这已经带有暗示性了,但是这个学生即使老师这么暗示他,他仍然不知道没有感觉到老师对他有什么暗示,他又说了一句未来周游世界,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第二次补考,这也太明显了,我们可以提出抗议了,但是这个学生面对这么明显的暗示他还是反省过来,你知道吗他没有这个频道,为什么他没有这个频道你知道吗?是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设这个频道,我想我们中国的教育叫打工仔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好的幼儿园,孩子好好学习将来上好小学,上好小学干什么?好初中啊,好初中干什么?好高中啊,好高中干什么?好大学呀,好大学干什么?好工作呀,什么叫好工作,能挣钱多的工作啊,这就是我们打工仔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从小就把青年的情怀弄没了,从小就让他那么的实在那么功利,一开始就在他的碗里面装满了米,他无法容纳下更大的东西,连核桃都没法容纳了,所以这个学生永远不知道这个老师在暗示什么。除了周游世界还想干什么?还想买房子,他就在这个圈子里面打转转了,他没法突破。庄子早就告诉我们约束我们的不是外部世界,约束我们的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自己的经验世界、知识世界约束了我们自己,这个孩子就是被我们的经验世界约束住,是我们的教育不适。这个老师到此刻再给他补考我觉得已经不准备要他了,他只想看一看你小子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所以又问他,买了房子还想干嘛?和父母一起住,大概这个小子突然发现,哎总该有一点点人文关怀吧,跟父母一起住,你看周恩来怎么讲的?济世穷,他想到最后几次提醒才想到父母。我们可以想一下加入假如这个宾夕法尼亚大学来面试的不是这个学生而是周恩来会不会录取呢?周恩来怎么回答你读书读的这么好为了什么?周恩来的回答大家都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这样的回答满分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之一,这样的大学它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一定要给优秀的学生,为什么要给优秀的学生?这不是歧视,给优秀的学生是让他这个优质的资源将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很正常,这是成本和最终的利润的算计,非常正常,把这样的孩子送进去了他将来最大的收益是什么?买大房子、跟父母一起住,把周恩来送进去最大的效益是什么?改变整个东方世界,效果不一样。

中国最好的大学你们知道什么大学吗?不是北大不是清华不是复旦,有一个叫燕京大学的,燕京大学总共办学只有33年,注册的学生9988,好记呀,1919年到1952年,1952年就彻底的被注销,但是在33年的时间里,在总共学生9000多名,不到10000的学生里面,你看一看他培养出的学生,科学院院士42,工程院院士11,在全国范围里面各学科的带头人超过100人,二战时期世界各国的新闻特派员90%是燕大毕业的,二战结束的时候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摄像仪式中国派出了3位记者,都是燕大的,甚至到了27年之后,这个大学停办了27年之后邓小平访美开启中国的新时代,改革开放,邓小平访美带着21个人,带着他总共21个人,这21个人可以说是当时的精英啊,燕大毕业生占三分之一,这么成功的大学,这个大学的校训大家一定都知道,因为这个校长太伟大了,毛泽东的文章里面有两篇文章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第一篇《纪念白求恩》第二篇《别了司徒雷登》,这个大学的校长就说司徒雷登,这个人出生在中国,传教授与后代,接手了这个大学以后到美国去募捐,他自嘲自己在美国就像一个乞丐一样,在美国民间进行募捐,找那些富人富翁去募捐,为了富翁捐钱陪他们玩陪他们打架喝酒,把钱弄到中国来办大学,到了最后别了司徒雷登,你要知道他给中国培养的这些人才,这是新中国建设的人才,这个大学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成绩呢?我们说良好的现代化的办学的条件他不是很重要,但是我想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他这个大学的校训“因真理以服务得自由”,这个校训里面三个关键词真理、自由和服务,我们今天如果大学有这样的校训我估计这个大学招不到学生。真理是什么?追求真理能可靠?追求钱财才是实在的,自由,中国人最怕,看到后面两个字家长更死心了,我们的孩子绝不能去读完大学怎么能去给别人服务,一定不读了。但这三个关键词我再把它总结一下,就是一个词,情怀,人类追求真理崇尚自由这是一种情怀,这些学生们并不是在大学里面就变成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的,他们是在后来,这就是我说的一所大学他的使命就是唤醒人们的情怀,然后自我拯救,就成功的大学。

那么我们刚才讲了孔子那个学校有四个关键词,我们才讲一个,下面还有三个。观是什么?朱熹的解释,我的想法很简单,判断力,我刚才讲了毛泽东有非常伟大,了不起的情怀,但是为什么晚年也犯那么大的错误呢?所以光有情怀还不行,情怀就相当于一个人有很大的动力,相当于一个机器相当于一个汽车有个很大的发动机,一个车光有强大的发动机不行,还得要有什么呢?要有方向盘,要有制动系统,要有刹车,往哪个方向走,走错了前面有人怎么样,踩刹车,这个叫什么,就是观。孔子随口讲出的话真厉害,你读《论语》你会发现《论语》里面记载了孔子那么多的话,你很难找到他在价值判断上出错误,他的伟大就是他的判断力强,他随口说出来的话哪怕几千年以后看看,逻辑很严密。人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同时人要学会判断自己的方向,兴,让你有做事的能力,观,让你能够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价值判断力,所以这个“观”在这个地方,我们说这是事实判断,认同这是一种价值判断。时间关系我想更多的我来更多的讨论一下价值观,我们很多人读书就觉得我们读书是为了学知识,这是个错误的观点,因为我们每年中国有读书节,几乎每年都有人邀请我去讲读书问题,我觉得读书在中国确实是个特别严重的问题。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者,中国最早发明书籍,中国人读书是中国的传统叫耕读传家。读书在中国古代可以说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一个民族初始中国人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精神生活的方式,但是今天中国人读书在全世界都是一种很丢脸的现象,因为中国人读书整体而言在全世界非常非常的落后,我们中国人平均的读书量不到以色列和美国的十分之一,跟日本比我们不到十分之一。中国读书最多的上海大概是每人每年读 7本书,但是据我所了解每人每年读7本书绝不是成人的统计,他一定是沾了小学生的光,学生每年做了记事本作业他也算进去了,成人就我身边认识的很多人一年根本没有读到几本书,这是中国最多的,但你要知道像美国像日本像以色列人家每年读书不低于70本。当然我现在有时候在想,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想到了很多,但是我想到了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大家都没意识到,就是我们对读书的价值认知的偏差。我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长知识,这就错了,读书如果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的话,那么我可以告诉大家书真的是可以不读的,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知识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不必要的,而我们人生又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所以知识本身是无限的也是无用的。庄子讲了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句话就可以来理解我们今天的读书,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我的人生就废了,既然我都废了你还叫我去读书那我就更废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知识对一个人来说真的是不必要,什么都叫知识,凡是对于事物的认知都叫知识。

我们经常搞知识竞赛,我就跟学生们讲你们任何知识竞赛都不要参加,参加就无聊,因为知识竞赛里面很多知识对我们一般人没有意义。我举个例子,几年前有一家报社搞了个知识竞赛,还是国学知识竞赛,很专业的一个知识竞赛,局限到某一个专业了,算是比较好的了有局限性了。他们找了很多的题目让我把题目省一下,我当时跟他们讲这个题目不用拿来我不用看了,这一类题目我都知道,这一类题目是无聊无趣无用,他们后来一定要我看一看,我说那你发过来吧,3分钟看了一眼我就回复了这几个字,无趣、无聊、无用。你不知道他里面有个题目,中国历史上宦官哪一个时代可以娶妻,首先我要告诉你这全是知识没错吧,加入你研究中国宦官的历史这个知识就有必要了,可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些知识对你们来说不必要,不必要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你知道了当然可以,但是你不知道根本就不说明什么问题。就是说你知道也不能说哇你竟然这个都知道,那你成绩太高了,下次科长那就一定是你了,然后你不知道那你就别跟他争了,你都不知道宦官哪个时代可以娶妻你怎么能够当科长呢?就说这个东西我们不能这样来判断,有些知识你知道了和不知道了和你本人的素质毫无关系,那就可以不知道。我也经常吃这个亏的,考知识竞赛我经常吃亏,请鲍老师参加知识竞赛,我糊里糊涂跑去一个都不知道。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小学里面家长开放日,说爸爸我们明天搞个家长开放日,其中有一个题目就是儿子说一首唐诗的上句,爸爸对出下句,我想这还能难住我吗,我就教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史我都写过,没问题。为什么要选我啊,我问了一句,我们一个组的人就说你爸爸是大学文学教授,那毫无疑问就是你爸爸,我们组一定能赢,我也觉得那没问题肯定能赢,我说去吧我就去了。我自然没看,其他的家长就在家认真的把小学书看了看,好了,四个组四个家长往那一站,四个儿子站在对面,我儿子第一个问我就来了一句“十指不沾泥”,我都没听明白十指不沾泥,啥东西啊,他让我慢慢想指定了2秒钟,老师说淘汰,我就第一个下来了,大学文学教授第一个下来了,很丢人,我对不起那一个组的同学对我的信任,我真不好意思。

我有个学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博士,他的导师是历史学的一个教授,我这个同学他把他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也带来读书,有一天他导师就碰到他,他儿子就问他,爷爷你是学历史的吗,那个斯坦福教授就说是啊,那我考您一个问题,唐朝第一个皇帝的名字叫什么?老头子一下傻掉了,他突然一下子没想起来,很正常,考知识我可以告诉你我此时此刻我让在座的诸位出一套100分的题目我让所有的人考0分你信不信,你们在做的所有人跟我出一套100分的题目我1分都答不到,都是0分很正常,所以这老头一下就被他问傻了。他又问了一个很怪的问题把老头又问傻了,老头说小朋友这个你爷爷没有看过,你都是历史学教授你怎么没看过历史啊?知识可以把任何人考得到的。在座的诸位你们可以出一道题目,每人出个100分的题目我都答不到,不信我先做个试验,我出个100分的题目我让你们全部得0分,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复旦大学去年自主招生就有这么个题目,面试老师问学生,说你现在出一个题目来问我,两个条件第一你自己有明确的答案,第二我一定答不出来,我要回答出来你就输了,你一定要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我又答不出来这就叫知识。好多人说这个题目很怪,很多学生就想我出一个什么题目老师回答不出来呢?其中有一个学生特别聪明,张口就来了老师你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我现在就照这样的思路给大家出题目,在座的诸位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知道我祖母的名字吗?知道我祖父的祖父的名字吗?祖父的祖父我也不知道,但是你要知道这一类的我知道你不知道的太多了吧。所以知识对很多人来说不必要,追求不必要的知识跟浪费生命,庄子的话来说把自己搞废了,所以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读书呢?因为当我们在宣传读书是为了让你长知识他就觉得他那些知识跟我们没关系,那我不如打麻将去,打麻将好歹还玩了一把说不定还挣到钱了。所以古人早就讲过这句话“虽小道必有可观者也,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很多的小道你懂了也可以,不懂也没关系,但是懂了的话可以吹吹牛,但是你老是在小道上面浪费你的精力的话那你就不会做着大道来。我刚才讲的那个国学题目宦官哪个时代可以娶妻,其中还有个题目叫什么知道吗?红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如果知识成了体系了或者你研究中西交通史他就有意义,但是对在座的各位你说你读书就是为了知道红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那就没什么意义。而且我觉得他有个更糟糕的,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红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就一个人知道,你知道你有什么心态你知道吗,第一你很着急,第二你特别希望别人知道你知道红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因为你要显摆一下嘛。然后你每次吃饭的时候你就一定要点红萝卜,点红萝卜的目的不是你喜欢吃,就是你希望有人能够问一下红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个时候你突然回答出来了那别人特别崇拜你。你总不能说你们知道红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吧,大家都说不知道吗,啊我知道,这显得有一点太装了吧,你希望大家能够自然的问出来然后你自然的答出来,那感觉多好啊。可是你每次都点红萝卜,你点了一辈子都没人问这个问题,你吃了一辈子红萝卜人都吃红了,这就把人变猥琐了。所以,君子不在琐碎无聊的知识上浪费自己的精力。

读书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荀子讲了一句话讲的特别好,很多知识,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你不知道他不能说明你境界不高,你知道他不能说明你境界就高,这样的知识怎么样?不要。读书是为了什么?学会做价值的判断,所以说孔子比我们高明不是他知识比我们多,而是他的判断力很强,孔子的知识总量有多少?我告诉大家,孔子的知识总量在今天如果孔老师坐在这,我可以给孔子说孔先生,我一直很崇拜你,我是你的后学,我一直在弘扬你的思想,但是我敢说你的知识总量跟今天在座的所有人相比你都比不上,你信不信,我相信你今天懂的很多东西孔子都不知道,孔子是历史学家我们就跟他比历史,我可以出100分的题目孔子1分都答不出来,孔先生你知道秦朝是哪一年建立的吗?你知道秦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谁吗?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是李白还是杜甫?李白字什么号什么你知道吗?唐朝以后是什么朝你知道吗?他也不知道,宋朝以后是什么朝你知道吗?他也不知道,孔子都不知道,我就可以让他考0分的,但是你能不能证明我就比孔子厉害?不可以,孔子的伟大不是在于孔子对所有的事实都有判断,而是孔子能够做价值判断,就是一件事情放到你的面前你可能判断错了,你可能在是非问题上判断错了,但是一般的不会。所以读书也好或者是提升我们人生的境界也好最终是要提升我们的价值判断力,简言之要你知道是非善恶美丑,这是对人生最重要的,我们很多时候做决定不是要做知识的判断,知识的判断不知道我们可以找专业人员来做。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普法教育,普法教育不是要给人们普及法律知识,法律知识你没有办法普及的,普通老百姓不可能掌握那么多的法律知识,社会的生活越来越复杂,相关的法律也会越来越专业,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了解那么多法律知识,我们完全可以说在法律知识上是无知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信念,是什么呢?遵纪守法,而不是要去研究法律知识,所以能够做价值判断。刘邦进入咸阳以后,把秦朝那么多的法律全废除,就给人们约法三章,那约法三章实际上不仅仅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他是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三章,哪三章?杀人偿命,伤害别人、偷窃了别人的财产根据相应的损失抵罪,这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他是什么?是一种价值观。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价值观,就是说我们人不能损人利己制假贩假,然后被抓住了说哎呀都怪我不懂法呀,这是屁话,你制假贩假还不懂法?你懂法难道就不制假贩假了?你是没有价值观,不是不懂法,所以这个“观”主要指的是价值的判断,是非善恶和美丑的判断。

我们毕竟在讲大学,人要大起来要境界高,这个境界不是取决于他知识面有多大,而是取决于他价值的判断力和道德的认知力有多强,知识的判断力和道德的认知力这才是一个人最终的境界。

还有“群”,兴、观、群,群是什么,群体意识公共意识,能够维护公共福祉,而不是仅仅专注于个人的一己之私。我们刚才讲的被宾夕法尼亚大学退学的学生,我说他没有情怀,但是从“群”的角度来讲是不是也有问题啊,你为什么读书读的那么好?挣钱,挣钱干什么?周游世界,除了周游世界干什么?买大房子,永远是他个人一己,他眼中只有自己,最终到最后也不过是稍微扩大一点到自己的父母,没有群体没有社会没有他人。一个人如果不学会关心他人,这个人境界是会很低的,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够关心他人,这个社会是很低的。曾经有一个考古学家解释什么叫文明社会什么叫野蛮社会,我觉得他的解释非常好,他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去考察一个历史的遗迹,一个原始人的遗迹的时候,我们判断这个原始人群是进入文明时代还是还处在野蛮时代很简单,就是看一看在那些遗迹里面找到人类的骨骼骨折以后有没有重新愈合的骨头,有愈合的骨头表明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没有愈合的骨头证明人类没有进入文明时代,为什么知道吗?因为在那样的时代,以打猎为生,如果一个人骨折了没有别人帮他他就会饿死了,所以他骨头不会愈合,而那个人如果骨折了以后骨头有能够愈合表明他得到了群体的关心,虽然他自己不能打猎了,但是这个群体可以打猎分给他吃,然后他又愈合了。所以人类有没有群体的意识,能不能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生死存亡、喜怒哀乐,这是文明社会的标志,我觉得他的这个解释太好了。那么判断一个群体是否文明可以从这个判断,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境界也是看心中有没有他人。当然孔子的“群”里面还有更高的境界,不光有他人,他从一个人的角度来说他可以分成这样的一个境界,首先要合群,合群是一个最低的境界,我们有很多的人不合群,很多人在单位里面跟单位的同事处不好关系,一辈子都是碌碌寡欢、孤家寡人,大家都在高高兴兴说话他一个人在一个角落,有这样的一个人,我说这样的一个人他有时候会把整个的风水都破坏掉,我们中国人不是很讲风水吗,这个地方放个什么那个地方放个什么,办公室不要放一个不合群的人,一个不合群的人,一人向隅举座位置不欢,他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整个办公室的情绪。有一个人老是那样孤僻的老是那样怪怪的,一个办公室的整个风水都被他破坏了,整个办公室的气场办公室的环境、氛围都会变得很怪异,所以人一定要合群,这是一种境界。那么合群以后你要在办公室里做一个办公室主任,你必须具备什么能力呢?撷取,你能够协调,做领导就要撷取。如果你要对整个人类都要有个引导就要什么?能够导群,文革的时候林彪说毛泽东怎么说的,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伟大的导师。那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舵手就是撷取,而伟大的导师那就是什么?导群,实际上我们说一个世俗的领袖可以是伟大的舵手,可以是伟大的领袖都没问题,但是世俗领导千万不能够做导师,在西方导师不是总统做的,导师是谁呢?上帝。在中国导师是谁呢?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导师是孔子,所以你看中国在历史上除了一个秦始皇,他的王朝统治16年,到12年的时候陈胜就开始造反了,除此以外即使到后来蒙古人进来,包括满清人进来,康熙也好乾隆也好,我们说他们都是大帝很厉害,但是他们都不敢做人民的导师,他们都要去祭孔,孔子是导师,就是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个彼岸的人来做导师,这就是群。

孔子一再讲群,孔子说人只能在人群中生活,人不能和动物放在一起,既然在人群中生活那你就应该对人群负有责任,所以当时天下无道,孔子一直在奔走奔忙,干什么?要挽救天下无道,很多隐士隐居的人就嘲笑孔子,哇,天下都这么无道了你还担心什么呢?跟我们一样隐居吧,孔子说不可以,我在人群之中我就应该关心人群,我就应该关心这一个世道,这就是群体的担当精神,所以孔子一辈子什么都放弃,个人的名、利都放弃,他只有一个不放弃,不放弃人群。当他的学生樊迟问他老师你讲的人的核心是什么?孔子的回答是两个字:爱、仁,仁者爱人,对人的爱这是群的核心价值,兴、观、群。有这样的爱我们就有了担当就有了责任,孔子曾经有一次和他的两个弟子颜回和子路,让这两个弟子谈谈自己的志向,这两个弟子谈完了以后子路就反过来问老师,老师你的志向是什么,孔子的回答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当时周游列国,自己本身就在颠沛流离之中,他没有想到我的志向就是将来找到一个好的地方能够安居养老,现在好多人问我我就在想,跟我一个朋友有微信通知,我说我现在天天在想着养老的问题,这就是我跟孔子比差远了。孔子在那样的时候想的三个人,老者安之,老年人让他们安享晚年,少者怀之,少年让他们健康成长有个好的成长的环境,老少中间就是在老的少的中间有朋友,不是指我们的朋友,是指壮年人信之,让他们有一个事业的舞台,也就是说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让壮年人有事业让少年人有教育。我有一次在山东曲谱带着一帮企业家祭孔,然后有一个企业家问我说鲍老师你研究孔子很多年又读《论语》很多年,到这来祭孔你都有什么感受?我说我不是感受,是两个字感动,为什么感动?为孔子这样伟大的一种情怀感动,他自己一生颠沛流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一辈子颠沛流离都一定不忘记仁德,这个仁德就是对他人的关心,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当子路问他什么样的人才称之为君子的时候,孔子有几个层次的回答,其中有一个层次是“修己以安人”,修养自己安顿他人,你对他人有没有安顿呢?这个人指的是跟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你在家里有没有能安顿好自己的父母,能不能安顿好自己的子女,能不能安顿好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既然他是你们亲戚朋友,那你更不能拒绝他。

有一次很有意思,有一次孔子和他的三个弟子在一起,子路、子贡和颜回,孔子说谈谈你们的为人处世之道吧,子路说,人家对我好我就对他好,人家对我不好我就对他不好,子路很直率,孔子说你这是野蛮人。子贡说人家对我好我就对他好,人家对我不好我就按规矩办事,孔子说这叫朋友之道,是我的朋友当朋友看不是我的朋友按规矩来,这有底线的。颜回是怎么说的呢,颜回说别人对我好我就对他好,别人对我不好我还是对他好,孔子说你这叫亲戚之道,讲得好,什么叫亲戚之道,他已经是亲戚了他就是你的一份责任。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亲戚就是你前世的债主,你不要老想我这个亲戚可糟糕了,帮了他一辈子帮不好老觉得吃亏,我记得法国的大仲马曾经说过一句话,穷亲戚就是荷包上的洞,这话讲的真聪明,家里有个穷亲戚老是钱没了,这是西方人的看法,在中国人看来怎么样,他是你的亲戚那就是你的义务你就有义务帮他,我们中国人现在人性较薄,他怪父母儿子混得不好这就是你们太穷了。所以这一种孔子讲知天命,认同你的天命,你生在这样的家庭里面有这样的父母就是你的天命就是你的责任,你不能说我这个父母不好他没权又没势,我不喜欢这个父母我希望我爸爸是李刚,你这叫混账,你爸爸不是李刚他也是你爸爸,这叫亲戚之道。修己以安人,我们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对我们所有身边的有关系的间接关系的给他一个安顿,给父母安顿给子女安顿给兄弟安顿给亲戚安顿,给朋友一个安顿给朋友一个交代,假如我们是在单位里面做领导的给下属一个安顿,假如我们是做员工的给领导一个交代,我们做企业的我们给员工一个安顿,对我们的顾客一个安顿对我们产品的消费者一个安顿,我造的产品一定是好的不是假冒伪劣的,我不会在牛奶里加上三聚氰胺那就叫混账,这就叫修己以安人,你不能通过对他人的伤害来实现自己,要通过对他人的安顿,给别人提供价值来实现自己。所以孔子讲的第三个字“群”就是提示我们,我们不是孤独的野兽,我们是生活在人群中的,我们自己也需要人群给我们提供温暖的人,那么你必须学会给这个群体贡献一份你自己的温暖,假如你是太阳你当然要发光,假如你不是太阳你就是一根蜡烛你也得学会把自己点亮,照亮你身边一个小小的角落,这就是群。

最后还有一个字“怨”,怨是什么?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你看孔子讲的这几个字互相都有一个补充,兴,有情怀有志向有理想,可是当我们有志向有理想的时候一定要有方向啊,有志向没方向你这个志向可能会伤害人。我说毛泽东是个有伟大志向的人有伟大情怀的人,但是他发动文化大革命,搞错了,所以兴的后面一定要加个观,那群的后面一定要加个什么呢?一定要加个怨,为什么?群让我们在集体之中,怨是什么?保持个性,要保持个性,我们在集体之中不能泯灭个性,那为什么在集体之中还有保持个性呢?因为个体是社会的细胞,细胞是活跃的社会就是活跃的,如果每一个个体都文文弱弱了,没有主动的思考了没有独立的精神了,整个社会就不再有创造性了,恰恰相反这个社会不但不和谐反而社会就死了。龚自珍曾经讲过一句话,说有一种社会看起来很和谐很平安,有一种社会看起来是太平盛世,但是这种社会实际上崩溃了,为什么?没有一个活跃的个体,所以他是一个辩证的,整个社会要有群体的意识,但同时每一个个体又要有自己独立的个性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每一个个体都是应该充满生命力的,所以孔子讲完群以后马上讲了怨,兴、观、群、怨,有独立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永不满足永不固步自封。我们服务于社会,但是我们同时要批判社会,我们服务于他人但是并不让自己完全认同于他人,保持自己的独立,我们热爱人类但是我们对人类的弱点要有清醒的认识,但是我们在批判社会的时候我们又不是仇视社会,我们的目标是促进社会进步,我们在保持自我独立的时候不是为了拒绝他人,我们只是为了让自己以自己的面貌来真实的面对他人,我们批判人类弱点的时候我们不是反人类不是仇视人类,我们只是认识到人类的弱点以后能够尽量的让人类上一个台阶。所以朱熹在解释怨的时候他加了一句话“怨而不怒”,这说的很好,善意、建设性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正能量的,但是正能量不是唯唯诺诺不是没有批判不是没有独立思考,我刚才讲了我们热爱社会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批判社会,我们热爱他人但是不是丧失自己,我们热爱人类但是也要学会批判人类,我们爱国但是爱国的方式里面包含着什么?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爱国是能够时时的发现这一个国家的不足和危险,并且把它指出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爱国,这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最后一个字“怨”。

孔子的大学我做个简单的总结,让我们一个人变成一个大人,大学的目标就是大人之学,让我们学的大起来让我们变成大,让我们变成大人不是说你知识更多了人不是说你的手艺更多了不是你的专业学的更多了,不是搞几个多专业的、双学位,没用,不是知识的增加不是专业技术的增加,是什么呢?是你有没有一种情怀,有没有一种判断力,有没有一种群体的担当的精神,有没有一种坚持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这四个兴、观、群、怨是孔子的大学的核心的四个字,也是孔子对我们的一种启发。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