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熊召政“明朝的监察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2014-10-06 12:50
    我这是第二次在这个讲坛里面跟领导和朋友们在一起交流。廉政讲堂他们说这是第一次,因此我很荣幸来作第一次关于廉政方面的一个学术交流。我呢因为对明代比较熟悉,我就想从明代的监察制度沿革、发展变化来谈一谈中国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所产生的一些作用以及对当下的影响。
    明代二百六十年。在初开始明代建国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四十多岁了,他没有精力去重新设置他的制度建设、机关建设,一切采用元朝遗留下来的这种政府衙门的格局。这个政府衙门元代继承宋代,宋代继承唐代,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个格局里面,关于纪检这个部门叫“御史台”。御史台是一个机构,这个机构今天我们称之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纪检它是专门针对各级领导干部,对他们的监察而成立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在宋代的时候,一个御史台是分三个分支:一个我们叫“台院”,一个叫“殿院”,一个叫“察院”。台、殿、察三院构成了御史台。台院的负责人叫“权”,权利的权,权御史
    御史台这个机构跟所有的中央各部不一样。我们今天到北京城里去看,中央各部委的大门有的朝东、有的朝南、有的朝北。它不像中国的古代,古代所有的中央机关是放在一块的,大门一律朝南,这是有规则的。今天,你这个部在这儿,那个部在那儿,而且做房子都没有规矩,人家都不知道那是中央的机关。明代是之前,清代也还差不多的,都是整齐划一的,唯独只有御史台这样一个机构大门是朝北的。所以南面称臣,北面称君。这显示监察机关他是直接替皇帝负责的,其他的大门都是直接为老百姓办事的。所以这样一个门向就没改过,这是到明代我们的御史台还是在紫禁城中大门是朝北的。
    这三个院呢台院就是总,就像我们的总部叫总参一样;殿院,那就是他的一把手叫殿中御史里行,可以在皇城里面办公,因为他是直接面对皇帝;察就是办案机构,我们现在叫反贪局,这就是具体办案的叫察院。台院是总管的,殿院是在皇帝跟前随时听从诏或直接为皇帝负责的,察院是办案的。这样的一个结构元代就承继了宋代的, 朱元璋承继了元朝的,也是这么分的。那么他的一把手是从一品,从一品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副国级。这里跟今天差不多,一品那就是宰相;从一品就是比宰相低的副国级。这个设置包括级别这些东西今天差不多但是朱元璋在他执政了十二年以后,他就开始对国家的行政体制进行了一次很大的改革。
    从洪武十三年1370年开始到1375年,这五年就是我们今天叫行政体制改革。我们今天还是讲,不是又要改革小政府大会吗?朱元璋亲自主导的就是这五年把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大刀阔斧地改掉了历史上从秦朝一直延续下来的这种管理模式。比如说,他的行政体制改革就是把宰相永久地废除,由皇帝直接管各部。从秦朝开始中国就有宰相。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在他(执政)十二年里面,一有两个宰相,结果都因为谋反被罢免,这让他感觉到皇权和相权之间的这种东西不可调和,他就决定皇帝亲自执政。也就是说,我用我们今天的话讲,由国家主席兼国务院总理。这种改革被西方所用——总统负责制,中国丢掉了,但是西方美国现在的奥巴马一直是总统直接行政,就没有这个层级。这个层级到清代的晚期恢复了,到今天我们延续的还是这个体制。这是朱元璋的一大发明,而且也被世界所用。我们说西方的管理制度好,其实是西方取得了朱元璋的三大管理。我等会儿下面还要讲。
    这一个管理就是总统负责制,他不是荣誉席位,是这个国家行政上的操盘手。第二个军事改革,行政改革取消了宰相,军事改革取消了大都督府——就是我们今天叫做中央军委。他怕大都督府的这个大元帅坐大。当年说要毛主席当大元帅,他不当。朱元璋他就是说大元帅这一职很容易把军事权力机构变成他一个人说了算,而变成五军都督府。陆军、水军等这五个大军事集团直接替他负责,中间没有层次就是不要大元帅,就不要宰相一样的道理。这是他第二大行政体制改革改革。第三个改革就是监察制度,废除了御史台——中央最高的监察机关这个大家感到很费解他在改革的第一次把御史台废除,把中央的纪检降格为从二品,就是副部级机构把御史台的名称也改掉,只设立了一个官叫御史中丞。他这样一改为什么把纪检干部一下子压得这么低?他是认为,在当时经过他的反腐肃贪,官场上的风气是很正的,不需要纪检。他因为你贪污,他给你制成人革,他把你扒掉,他一点情面都不讲。所以现在回想一下毛主席那个时候纪检事儿也不多,现在的人忙也忙不过来。所以朱元璋那个时候并不觉得纪检是要当一个设机构。因此在中国漫长的从秦始皇以来大一统的两千多年里面,由1360年到1362年这两年半的时间,全国没有纪检干部。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但是到了1362年底就开始各地有人举报,有些官员有些受贿的现象,种事情多。朱元璋一看,他一个人太自信了,这还管不过来,他又恢复了纪检衙门,但是不叫御史台叫都察院。设在首都的检察机构叫都察院,他的法院是叫做大理寺,他的公安部叫刑部。这个都察院不是我们今天的这个检察院,就是纪检、纪委。都察院的头设置,朱元璋是很奇怪的他设了八个一把手,名字叫都御使,也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纪委党组。但纪委党组里面还有个一二三四五之分,而他没有八个人一样大。多大呢?这个是全国感到惊讶的,都察院衙门最低的京官,全部是正处级;这中央委的八个领导人一模一样全是正处级。大家就感到不理解,说这个皇上他怎么会这样去安排干部做这样的事情?这个其实我后面还要讲到的他当时的初衷。这八个都御使底下还有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分巡全国。这个分巡全国又跟我们今天说的不一样,或者说省纪委和中央纪委的这个关系,监察御史都属于中央纪委。各省的纪检部门全部在北京办公,由中央直接控制,像类似于今天的中央巡视组一事一授权。地方的案子报上来了,我是湖北的湖广道,湖广道是四个纪检干部,到了那一天都御使才把印给你,就是你湖广道监察御史的大印。你带出京,就是巡视。今天查某某的事情,这个事情授权给你了,把印给你去现场办公。回来以后,这个印还得交回来。这样一来当时全国是十二个行省,你像我们湖北湖南叫湖广道,全国加上首都一共是十三道。十三道御史我们叫道官,道官就是指监察干部。一共有多少人呢?全国的监察御史包括这八个都御使一起的总人数一百一十一人。就是那个纪检干部这么小的一个队伍,来管全国的纪检工作。可见当时大案的确不多。一百一十一个人从我查的历史来看,叫巡案御史。海瑞最后叫八府巡案海瑞当过江南八个府的纪检书记,就是今天的浙江、江苏南京叫陪都,加上安徽的这一片,这就叫八府海瑞最后当过这个八府巡案。
    到了1364年,这个正处级干部还是他的中央领导呢到下面来的人,正科和副处就是从七品是最高的还有八品、从八品。所以,这样到地方上来呢有失尊严。人家都是地方正省级比中央的部长低一级,叫从二品或正三品。那么这么小的级别纪检干部到地方上来,后来到了一年以后,他的改革是五年才完成我说的第四年,朱元璋经过调查,觉得是不是纪检干部的级别还低了,不利于工作。于是将这八个正处级的都御使其中挑两个出来,一个叫左都御使,终于有了一把手;一个叫右都御使,二把手。明代是直接承元代,只是一把手变成右的,因为元代是少数民族。中国从汉代开始一直以左为大,因为汉代的是楚国,楚国的左礼是最大的。楚国不称令,称。这毛郑公,他称“”,左为大。然后,朱元璋还是按照楚文化里面把左为“一”。一把手为左都御史,二把手叫右都御使;这两个是最的。底下两个:左副都御使、右副都御使然后,又有两个: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就这样,两个左、右都御史是三品;左、右副都御史是四品这样就到了正省级。这是1364年到了洪武十七年,他的改革是十二年到十七年完成的。最终完成改革的这套行政编制就变成了跟六部尚书一样的级别,正二品。
    因为朱元璋想的是小官管大官。大官你有钱你可能会谋私,我用一个小官,小官可以弹劾把你弄掉。如果说这个级别很高,他有权利,他也怕他受贿、怕他也出事。他就采取这种方式,这个互相的制约。他最终就感受到对政府的这套衙门,还不能让他们的落差太大。这样一来,这个纪检干部没人当,因为他也是赶考考上来的,这样一步步的,我在这个地方搞的这么小,我在行政部门当官当得很大。有一些实在的问题,这个纪检部门留不住人。所以,朱元璋慢慢慢慢改回来。但是,他最终的另外一块纪检一直级别很低,一直权利很大。这一点,后来蒋介石知道了。叫什么呢?叫官。道,是十三道,最后发现十四道。就是云贵川是一道;广西和广东的一部分;越南,那个时候越南是中国的,所以越南专门是一道——交趾道;是在明宣宗的时候,说这个越南让他自治吧,我们就跟他派个总督去了,其他的让他自治。所以,你要知道越南是中国的,一直是中国的一个行政省,这个历史上记载的很清楚。所以,越南是交趾道,这样的话交趾这一道去掉,就变成了十三道。这十三道御史一百一十一个人,这是道官还有个官。道官是针对地方的监察,地方官员;官是针对中央各部门的监察。我们现在不是也给各部门派纪检组长吗?那个纪检组长就是官的这种演变。但是,权利比官小的太多。明代正部级的罢免全部是正处级的官把他干掉的。他就是正处,一直到明朝灭亡,他还是正处级。但是,他也不在这个部门常驻。我举个例子,在教育部,这个纪检组长不住在教育部,住在中央纪委。明代的官阶副的见着正的,一定要矮一级,正的作个揖,副的要鞠躬。唯独只有两个人是对面作揖的,就是科官和部长。副的见他,正处级,也得鞠躬,这是朱元璋弄得。监督中央各部门的科官的一把手,它是分六科,中央有六部嘛,第一部是吏部,第二部是户部,第三部是礼部,第四部是兵部,第五部刑部,第六部是工部。六部一共有40名纪检干部,这40人在哪办公呢?我们到北京故宫,看到有金銮殿,金銮殿的左边是文渊阁,是首辅,我们今天叫国务院总理,办公的地方,右边就是六科办公的地方,中间是皇帝。这一块是朱元璋的创建,以前是没有的。
    这六科的每一科的一把手,叫都给事中,底下的官叫给事中。都给事中是七品,给事中是八品。这一部分人每天给皇帝汇报,他的权利大到什么地步呢?就这40个人,没有年纪大的,都是从全国新考取的进士里面物色出的风清气正的人来当这个官,当到40多岁就转岗了。这些人你要说他的官有多大,他是可以直接半夜叫醒皇帝的,从这个特权就看得出来。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六科的纪检干部不归督察院管,就是不归中央纪委管,直接归皇帝管。这个是纪检干部之中监督纪检干部、监督各个方面行政的人。它有个特点,就是皇帝出来的诏旨,就是我们说的中央文件,相关六科的给事中要首先看,看了之后,他认为皇帝的文件不妥,奉还给皇帝,说你的文件不妥,不能下,他还能监督皇帝。这一个,在它之前的监察体制里面没有,在今天也没有。而且一个人要升官,我觉个例子,比方说这个人要从湖北调到中央,高升,中央的部长,相当于政治局委员。由吏部尚书和管这个事情的给事中,就是一个二品的管干部的一把手,称为天官,一个就是这个给事中,纪检干部,两个人找他谈话,两个人陪他见皇帝。任何时候,见皇帝,机密大事,提官、用钱,纪检干部有一个在场。就这么大权力。级别只有正处,但是谁见了他都敬重三分。蒋介石后来是学了他这一招的,所以戴笠一辈子就是个少将。但是你不要以为他是正处他的地位很低啊。这边站在第一个的是首辅,就是宰相,然后就是九卿,九卿就是六部加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通政司就相当于中央办公厅,大理寺就相当于最高法院,都察院就是我们的纪检。这九个人站在首辅的后面,这是这边的一排。另一边就是六科的给事中,这六个正处站在这里。底下的所有的副部都站在台阶底下。他们在朝廷的地位就是这么高。皇帝要提拔官员,要吏部尚书和相关部门的给事中把关;要处分人,也是一样。他可以参加廷议,就是皇帝的密议的最高级会议。廷训,就是准备抓人的,这些事情都察院的纪检干部不能参加,但是六科的必须来参加。每天六科有一个人24小时值班,就在六科房里面值班。这是40个人,加上科道,加起来一共151个人,这就组成中央纪检两大系统。地方的纪检也有,但跟中央的没有直接的关系。地方的纪检部门,我们也叫省纪委、省监察厅,那个时候叫提刑按察使和分巡道。所以,在整个的纪检的设置上明代的非常完备。
    我刚才还说了,对于科道干部的使用,如果他们的级别提的太高,他在办案的时候就会因为是同级官员经常在一起下不了手,而且不让你到社会上去,你就在皇帝身边,保持你的独立性。干部的级别待遇低,不等于他享受的就少,都是专门给他家里边拨了养年田。我不让你生活有后顾之忧,我额外的给你家派50亩养年田,这个田是国家给你的,工资就那么低,但是我另外还有一块补给你。这就是朱元璋想得很细,也想得很有道理。这样一来呢,在没有碰到坏皇帝之前,风气比较正的情况下,这个监察系统是在有效的运转。在明武宗正德皇帝之前,明代没有大贪,终明一代,还没有谋反。正德皇帝自己的腐败,把风气搞坏了,从那以后开始出现了巨贪,这个时候离朱元璋去世已经一个半世纪了。
    我的第一个阶段就是给大家报告一下明代检察机关的设置。第二个阶段,我想跟大家报告一下明代反腐的一些措施和办法。梁启超谈到明史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明只一帝,朱洪武是也;明只一相,张江陵是也。他说如果明代要找两个代表人物,那只有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宰相张江陵,就是张居正。这个评价得到了史学界的认同,大家都认为这个评价是对的。那么既然这样说了,我就想讲一下这两个人,皇帝朱元璋、宰相张居正他们两个在执政的时候的一些反腐措施,这个就能够作为整个明代的代表。我们主要从8个方面看朱元璋廉政和反腐的一些措施。
    他登基的第一年,天下初一平定,战乱停止了,官员们都很轻松,说现在也没有仗打了,就开始喝酒了。所以,在明朝建立的第二年,朱元璋就下了戒酒令。就像我们去年开始的八项规定、反四风,他第二年就开始了。他后来就发觉戒酒令下了以后用处不大,你这个地方不能喝我就改到小地方去喝,小地方不能喝我就在家里喝,跟今天一样。朱元璋他有本事,他说要想戒酒令能够实现,那就不准造酒,他还搞的彻底一些。他就派人调查,当时造酒的原料不是高粱不是小麦,是糯米,他就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国老百姓不准种糯米。他是从根子上铲除腐败。反腐廉政无小事,任何一件小事他都在琢磨,社会上没有酒卖,你就喝不成了。当然,他做的有点过,今天是不大可能的。但是他当时就是这么做的,这样一下子就把这个事情管住了。这对他来讲是小试牛刀,他就是从这些小事,一步步做成大事。朱元璋跟农民们说,糯米只能用来造酒,不好吃,产量又底,要废除种糯米,他当时威望很高,他说的谁都听。
    他的第二个措施,首先召集那些投降、投诚过来的军官开会,在他颁布了戒酒令之后,就先给这些人打招呼。朱元璋善于打招呼,打招呼的时候,他是轻言细语的,一旦招呼打完了,发现出问题了,没客气讲,判刑都不行,一定是杀头。他就把当时投降的原来张士诚、明玉珍、陈友谅等反王的部下以及元朝的一些官员召集来开会,说我打江山用的最多的是濠州、泗洲、汝州、颍州这些穷地方的人,跟着我闹革命打江山。这些人一辈子苦惯了,很艰苦朴素,现在都封侯拜相了,他们也奢侈不到哪里去,你们过去是好日子过惯了,因此腐败很容易从你们身上开始。你们要是学我这些老部下艰苦朴素,你们一辈子都平安,如果你把你旧时代的那些作风带到我的新政权里来,那你就不要怪我不客气。所有人都怕他,因为他说到做到。如果你们肆志一时,虑不顾后,虽暂得快乐,必然丧败,我就要你们脑袋,你们考虑何足为真富贵。他是很相信自己的基本革命队伍的,对于后来投降的人他不信任,首先把这些人制住。我们现在反腐,首先从执政党开始,不是社会层面。而且,他用人一定要调查出身。这一点,我们的执政党在开头倒是学习了他的经验。他认为要用苦大仇深的人,用边远山区的人,富庶之地的人容易奢侈,苦大仇深的人有饱饭吃他就满足了。我这里说的只是他的意思,翻译过来的,原话都是咬文嚼字。这是他的第二个措施,训诫。结果真杀了几个。下面我讲他怎么杀,你们就会觉得他残忍,但是真管用。
    下面第三个措施。朱元璋他老婆多啊,他生了26个儿子25个女儿,一群女人给他生,命中率极高。他这么多孩子这么多老婆,他就考虑到,后宫不管好,女人一干政,要出大事。他就跟朱升讲,你给我制定一个《女诫》,做女人你的戒律。我们常说乡规民约,他是皇约,后来他自己亲自改,“治天下者修身为本,正家之道,始於夫妇。后妃母仪天下,然不可以预政事。观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内嬖惑人,甚於鸩毒。”他就是说你们都是我老婆女儿,你们的任务就是把屋子打扫清洁,生儿养女,艰苦朴素的生活。他进了他的家门,就是后宫,从不谈政事。什么枕边风、耳边风,我们现在很多腐败干部一弄就弄出老婆来,一弄就弄出情人来。这个《女诫》是他制定的,最后在明代每一个大户人家刚进门的媳妇都要背这个《女诫》,警示教育、道德教育。马皇后是他非常信任的人,马皇后干涉他的政事干涉了那么两三次,都奏效了,因为他已经不把马皇后当女人了,当成战友了。是什么意思呢?他有一次要杀宋濂。宋濂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为他搞明代的制度设计,是朱元璋的文胆。他说他孙子谋反,想借这个事把他杀掉,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水平太高,我死了之后他还可以帮别人,就要杀他。他儿子不肯,他儿子朱标说他是我老师,你不能杀他。他骂他儿子,他说你懂个屁。后来他回家吃饭,他吃饭每次都是两菜一汤,一荤一素加一个汤,喝三小杯酒,马皇后陪他喝。那天回来后,就摆了一个酒杯,马皇后不喝了。哎!夫人,你怎么不喝酒啊?她说,哎呀,我痛心,我现在为宋先生祈福。听说你把他关在了牢里,你要杀他,我很痛心。朱元璋清楚了以后把酒杯放下,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之后,跟她说,夫人,我明天就把他放了。我认为马皇后全部是劝他做正事、做善事,所以只有这一个皇后他是对她非常尊重,一生给他出了三个主意,三个主意他全用了。这样的好老婆很难找啊!这是他的第三个措施,把身边的老婆管好。
    第四个措施,戒方物,就是把好玩的奢侈品全部毁掉。元朝的宫殿在北京,它被打败北撤之后,大将军徐达把北京打下来了,就把元朝宫殿里的宝贝用车子运到了南京。其中最好玩的,是一个用水晶做的天文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到了一个时辰,那个舞台就滑开,两个小铜人站起来,打中间的一个小鼓,告诉我们现在到了辰时、午时。这个东西很好,宫里面的人就把它搬到朱元璋的卧室,让他看。朱元璋后来说这是什么,回答说这是元朝皇帝的,是天下的宝物。他就在那看,马皇后在旁边说话了。我一直没有看到皇后他们俩人之间怎么称呼,是喊元璋啊还是喊老朱啊,因为历史没有记载,我也搞不清楚,没考证出来,但是肯定不是喊皇上,可能喊当家的吧。她就问朱元璋,你说什么是宝物?朱元璋何等聪明之人啊,他说我知道,宝物就是民心,如果这个宝物真的能保天下,元顺帝怎么逃了?元朝怎么灭亡了?她说是啊。朱元璋就叫人拿个榔头把它砸个粉碎。说这不是宝,民心才是宝,这个事《明史》记载的很清楚。还有一点,最后节俭朴素到什么地步呢?我们蕲春县当时叫蕲州,那的竹子做的凉席特别的凉,比一般的凉席要凉,蔑细。蕲州府那时候是跟黄州府是平级的,到南京去开会,知府大人就夹了一张席子,蕲竹做的凉席,要送给皇帝,可见当时风气正到什么地步。朱元璋在接见地方官员谈工作的时候,看到这个凉席他就说,古代方物之贡,惟服食器用,就是古代朝廷都有贡品,贡品的内容就是吃的、穿的、日常缺少不了的生活用品,没有奇巧耳目之娱的东西,有可能让我奢侈的东西一个都不要,玩物丧志啊。你这个凉席是生活用品,不是宝物,但是这不对,因为朝廷没有给你下指标叫你进贡。我要什么礼物啊,你们来就等于是进贡了,你这样这个风一开,各地的干部进京来都给我带点东西,你们回去之后再找老百姓勒索,这不是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你拿回去,进京述职的人什么都不准带。他就是这样通过每一件小事来做起。这是第四。
    第五,刚才是在讲他诫女眷,另外就是诫子孙。在南京大内里面,在他住的房子和办公的地方之间有很长一条御道,御道两边是空地,是种花的。皇帝搞点园林绿化也是应该的,宫廷里面嘛。这个不种花,那干什么?他让太监去买了很多农具,锄头、耙子、粪桶等等,再把他的皇子们都找来,从几岁的到三十多岁的,跟着你老子一起种地,皇宫里面全部种起来。种花有什么用啊?就那么看一看。带着他全部的家人来种菜,种了自己吃,那当然是很生态的了。同时他还以身作则,一个星期吃两天“忆苦饭”,就是地菜、野菜什么,叫他儿女们全部都得吃,你爹就是吃这个长大的。然后他让手下的文臣将古代的忠臣孝子一个个模范画在儿子们的居所里,再一个,把他家族的苦难史以及他一辈子的奋斗历程,他的父母是怎么饿死的,他是怎么当和尚的,又是怎么奇兵的,都画成连环画。他在那跟他的子女们讲,你们要戒奢,要永远保持根本。他在第一次检查这个绘画工程进度的时候就跟子女们讲话,他说富贵易骄,艰难易忘,富贵的人一般容易骄奢淫逸,艰难过完的人容易忘掉自己的困难,我的后世子孙生长于深宫大院,只见富贵只见奢侈,不知祖宗创业之难,故绘之以示子孙,使之朝夕观览,心有警。现在我们搞革命传统教育有些人心里反感,说你执政党就会搞这些抬高自己,这其实也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我们需要这样一代代的告诉后人我们创业是如何的艰难。朱元璋不是让别人做,是让他老婆做,让他儿子做,他亲自就这么干。
    第六,诫身边的人。秘书,那时候叫宦官,各种各样为他服务的人。他经常把所有的宦官找来开会,他说我读一读史书,就发现汉朝和唐代的末世宦官干政,不可救助,整个国家最后都完了。因为汉代的外戚和内宦,唐代后来的宦官,以及宋朝后来的,像童贯、梁师成这样的大太监,最后把国都亡了,我为之感叹。你们在人主之侧,你们一天到晚待在我身边,日渐亲近,我有时候觉得你们做得挺好还挺信任你们的,但是开国承家,小人不可重用。你们要记住,你们是小人,可以为我服务,不要在我面前有什么非分之想,想出去当个什么大官。有一天,有个人给他理发,这个理发匠理完之后把他的头发扫到一起,用一张皮纸包起来,朱元璋发现之后就问他这是干什么。理发匠说这是皇上的龙须,不能丢在地上让人践踏,我都收起来保管。他说你给我理了十几年发都留着吗?都在。放到哪去了?我放在家里神台上供着。朱元璋说你等着别动,然后叫锦衣卫来,到他家里去,看看他是不是把我的头发供起来了。他怕那个人撒谎,怕他是在他面前讨好。锦衣卫到了理发匠的家里一看,有个木盒子,打开,某年某月某日理的发,一包一包的都在里面,就把盒子拿回去给他看。嘿,你这十几年还真是有心啊,很好很好。一高兴,给他一个三品的待遇,不让他当官,享受副省级待遇。虽然是个理发的,但是说真话,我就是要奖励这样的人。有一天,他跑到徐达的家里去了,徐达在外面打仗,徐达的老婆在家。因为以前都是哥们长哥们短的,都是一个村子的嘛,到了之后就用家乡话说老嫂子你一个人在家呢。徐达的老婆就说你看看你在家,儿女团聚,我的老公还在为你在外面打仗,我老婆子一个人在家里。这话听着不受用啊,他出来之后给徐达写了封信,说你回来先不要回家,先到我这来。后来徐达回来之后,他说我给你找了个老婆,你到她那去,这个老婆休掉了。朱元璋这个人很好玩,徐达还不敢说反对。
    他做这些就是说,他把身边有可能影响他的亲民政治的人,每一种人,他招呼都打到了。他要这些宦官艰苦朴素,说你们的吃穿来自老百姓,粮食和衣物都不要浪费,宦官们都说知道了。哪知道有一天下雨,有个宦官穿着新发的布鞋在雨里面跑,朱元璋看到之后就说给你新发的布鞋你就这样穿着在雨里跑,鞋底浸湿很快就会烂掉,把他两只脚给我砍下来。真砍了,说他残忍他是真残忍,你几十年的老婆你叫你离就得离,你穿着布鞋去淋雨我就把你脚砍了。这是他对上面的六种人他打招呼,为了他的廉政他打招呼。
    此外,他还给自己打招呼。他叫史官进来,说你把我这段话记下来,假如我没做到,将来我要遭天谴。“自古圣哲之君,知天下之难保也,故远声色,去奢靡,以图天下之安,是以天命眷顾,久而不厌。后世中材之主,当天下无事,侈心纵欲,鲜克有终。”他说我的后世子孙如果不能像我这样,开始放纵奢侈,他们的末日很快就会到来了。“以朕观之,人君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里,足衣食,熙熙皞皞而不自知,此即神仙也。”老百姓变成神仙了我还当什么神仙啊,我就是神仙。如果我这样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功名垂于简册,声名流于后世,此即长生不死也。”这就是朱元璋让史官记录在案的一段话。他一辈子这一点跟毛主席有点相像,错误犯得很大,但是一颗赤子之心永远让人景仰。
    朱元璋建国是从廉政开始的,下面我在讲张居正,他的改革是从反腐开始的。他当首辅的当天,他是五月二十五号当的首辅,任命是在早晨宣布的,他也在文渊阁的执房里面忙了一天,晚上回家第一件事情,把全家人找来。当时他最小的儿子才10岁,最大的儿子20岁,他是48岁,他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女婿,还有秘书、管家、警卫,百把号人。当天晚上就开会,他说我现在向你们宣布,我今天升为宰辅,你们要支持我的工作,(这是我翻译成今天的话),儿孙不准和任何官府的人打交道,不要进任何官员的家,不要接受任何官员的馈赠,凡是有官员来家里找我一律谢客,我不在家办公,如果你们违背,家法从事。这种人跟朱元璋一样,别人都很怕他,因为他说到做到。他的管家叫游七,他老家江陵人,是他的表弟,老老实实的跟了他一辈子,吃了不少苦。后来有一天,张居正接见一个官员,这个官员叫刘炫,当过江陵县令,后来因为能干被提拔为户科给事中,户科就是管钱的,官还是七品,但是待遇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有人举报云南的驻军伙同当地的刁民开采银矿,他就把刘玄找来,他信任刘玄。他说你去一趟云南,这个事情直接向我汇报。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巡视组。刘炫说,首辅大人,请你放心,于公于私我都唯马首是瞻。张居正就一愣,什么于公于私啊?他说,公,这是国家大法;私,我跟游七是连襟。游七的老婆我认识,他什么时候跟你成连襟了?刘炫说他又讨了一个,是我的姨妹。张居正听了之后没说其他的,你走。他回去就问他老婆,说游七是不是又结了婚啊?他老婆说是啊。他说你知不知道这件事?他老婆说我知道,他跟我讲过,你这么忙,他就是讨个小老婆,我也就没告诉你。张居正听了之后很生气,说你坏了我的规矩。然后叫一家人开会,所有人都来了,把游七找出来,说游七你知错吗?游七说不知。刘炫的姨妹成了你的妾,游七说有这个事情。我是怎么定家规的?籍不入宫门,不和官家人打交道。游七说他在江陵当县长的时候我们就认识,老家都是那的。他现在不在江陵,他的姨妹也是官家子弟,你连半点功名都没有,为什么人家愿意把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嫁给你做妾?不就是因为你是我的管家吗?他说这个不能饶,让警卫用廷杖的棍子打了一百棍,打得终身残疾。他真干的出来,所以他死的时候他六个儿子不认识一个当官的,想去喊冤找不到人。这是第一条禁令,不许身边人与官府打交道。
    第二,清理超标准干部待遇,“迁异地,没收勘核”。什么是勘核?就是护照。当时京城的官员到各地去视察或者上任,由兵部给个护照,拿着这个护照可以住各地的驿站,都是官办的。结果发展到最后,有关系的,小处长的待遇比部长的还高,每到一个驿站,要出界相迎,要送出地界,要超标准的接待、超标准的住房、超标准的吃喝,还要送礼物。他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护照全部没收,把各个驿站的帐查一遍,花了多少钱,花在谁身上,怎么花的。这一查,朝廷里几乎都没有好人了。后来张居正说,过去的不追究,从现在开始,按新规矩来。我记得当时是有个县长上任,必须等到有两到三个县长一起走,节约费用。一个人可以坐一条船的,是正部,每一次接待费用的多少,连菜谱他都定,不能超过什么标准。当时骂他的人多得很。他后来跟皇上说,皇家无私事,宰相无小事,所有的小事我忽略了,国家就没有大事了。通过这些措施,当年公费开支节约了一千多万两银子。
    第三,堵塞制度性漏洞。到了明代中期,奢侈、排场很严重。当时说要尊重文化,就要找一些标杆式的人物,孔子的后代他的裔孙就是标杆式的人物,叫衍圣公。还有道家的龙虎山的张天师,这也叫标杆式的人物。这两个人都被封为一品的待遇,允许他们每年到北京见一次皇帝,吃一次御宴,谈一谈,再回去。根据安排,衍圣公一路都是住在迎宾馆,他每次进京的队伍有几百人,把他们家里生产的酒、土特产带着等一路走一路卖,虽然价格很高,各地的官员还是争相购买。就这样来去一趟,游山玩水,最长要半年,最短也要三个月,花费颇大。张天师一个道士被封为一品,还赐金印,包括衍圣公也是这样。张居正一上台,把两人的待遇都撤销,由一品改为七品,派专人把金印收回,三年进京一次,一次不准超过一个月,只许报不超过10个人的费用,不准卖东西。既然这两个人的特权都没有了,其他人的特权就更没有了。他这算是抓“牛鼻子”,就把制度给改了。所以我们说反腐要从制度上找原因,有的制度就是让你有腐败的可能。
    第四,守法无化外之人,就是法律任何人都得遵守,包括皇帝,包括皇亲国戚。历代人的改革都没有张居正这么彻底。有一天,张居正说武清伯,就是李太后的父亲,当朝皇帝的外祖父,说他超标准待遇,住房等各方面都超标准,要收回。这样一来武清伯就不干了,找他的小皇帝外孙闹,找他女儿闹。张居正就对李太后晓以大义,要让大明的江山稳固长久,约束自己以及眷属是你母仪天下的分内之事。李太后这个人很不错,父亲他不敢训,把她的弟弟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为什么?就是要他的田交税。他的田不交税,说这是皇帝给的待遇。后来,因为他让国舅爷、外公这样的人的税都交了,哪个还敢说不交呢?所以,他让国家财政一年好转,三年盈余,那么大的亏损,他一下子就给扭转过来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反腐也是GDP。这是这一条,制约皇权,这是任何一次改革都不敢做的事,他做了。
    国家这个词,中国人创造这个词就是针对皇帝说的。皇帝说,这个国是我的,我的家就是国。张居正是一定要把国和家分开。皇帝经常要到太仓支取银两,赏赐后宫嫔妃,经常搞一些建设,花的比较多。张居正就搞了一个预算制度,比如对2014年的预算,要在2013年的年底由司礼监和工部一起协商,今年皇上的祖陵、皇陵、家庙有哪些建筑要安排资金,皇帝的衣服嫔妃的首饰要添置多少,事前要有预算,不能想拿就拿想盖就该。皇帝就感觉很不适应,他就想了个办法,把皇帝用的钱和国家用的钱分开,分成两个部。皇帝用的钱叫内廷公用库,就像我们说的皇家银行,政府用的钱在户部,叫太仓,是国家银行。然后给公用库拨了全国专卖利润和矿山开矿利润这两块作为皇家支出的经济来源,剩下的各种税收是国家财政的来源,这叫分灶吃饭。分灶以后你的钱一年进多少,不足的部分由国库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补充,但不能毫无节制,要节省开支。这个改革在他之前没有,在他之后也没有。最后到了什么地步?皇帝趁张居正丧母回江陵的时候,给户部写了条子,要50万两银子,说是给给后宫嫔妃买首饰。户部尚书说皇帝写的条子也没用,派八百里加急把条子送到了黄河边,当时张居正正要过黄河。他一看条子就很生气,说规则定下来就不能变,但是我现在人不在北京,很难通过信件传递把这件事解释清楚。那个时候又没有手机,通讯很不方便。他最后批了八个字:减半支付,下不为例。所以,后来为什么小皇帝恨他,是你是皇帝还是他是皇帝?这也是张居正后来悲剧产生的缘由。我们说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中后期出现,就是在他手上,他完全是现代管理模式,具有民本主义色彩。
    第五点,监察体制改革。把由皇帝直接管理的六科变成由内阁就是他管,他既管皇帝又管百官。这样,六科人的任命就由他来决定。这一个监察权的改变,使他所说的任何一句话、推行的任何一项改革制度非常快的推进。有句话叫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是说他的,因为他的改革很猛。他可以称作是伟大的改革家,他在世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动他,他是累死的。历史假如再给他15年,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成了,可惜他死的太早,58岁就死了。朱元璋65岁死的,他58岁死的。
    这两个明代的代表人物在反腐和廉政建设这两个问题上各有他的出招的厉害的地方,而且在当时还都非常管用。应该说张居正推行反腐和廉政建设比朱元璋更难,因为朱元璋是至高无上的,而张居正上面还有皇权。把这两个人在这两方面的作风进行一些研究,是有很好的启发意义的,事在人为。
    当然,张居正也有自己的不足,他这个人有洁癖,他跟人握了手之后一定要洗手,他的衣服坐了别人的凳子,哪怕是在皇帝坐了凳子,出来后也要把衣服换掉,所以有人说他腐败,就是指这件事情。其实我觉得这不是腐败,这只是他的生活上的作风。再比如,他给戚继光送东西。戚继光是明朝中流砥柱式的人物,也是受苦人家长大的,不想吃什么燕鲍翅,就想吃猪头肉。他在过年的时候给戚继光送了一个猪头,问戚继光吃到没有,戚继光说没吃到,煮熟了跟官兵们一起吃,他自己没吃到,所以他又给戚继光送了一百个猪头,说你现在能吃到了吧。这就是说他们的友谊很健康。有人说他有男女作风问题,这在今天看来是大问题,但是在明代没有人说这是问题,因为明代的社会风气和风俗不把它当问题。那个时候的大问题是什么呢?是我没有生儿子我就愧对祖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朋友们看到他一直没有儿子,就老去给他送姑娘,希望能给他生儿子,高拱就给他送了两三个。用今天的判断标准和眼光去看明代的一些腐败现象有些时候是错的,明代的腐败就是受贿,就是真的收银子,界限很清楚,人情和贿赂也分的很清楚。
    第二个问题我谈的是这两个人的一些反腐的措施,第三个我想跟大家汇报的是明代是如何打老虎的。老虎苍蝇都要打,但是打老虎的难度要大很多。明代被打死的最大的老虎,一个是大太监刘瑾,一个是首辅严嵩。这个级别倒台的官员不止这两个,但是因为腐败倒台的就是这两个,没有其他政治的原因,就是因为腐败。这两个人腐败的行为有的事情今天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就是真实发生了。
    这个刘瑾是武宗皇帝的服务人员,宦官。武宗继位的时候15岁,他当太子的时候身边有八个太监为他服务,算是他的私人服务团队。后来剩了七个,这七个人每天陪他玩,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这七个人在明代被称为七党,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这七个人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坏到一堆儿去了。当皇帝对于武宗来说是很累的,他不愿意当皇帝,他一辈子都没玩够,特别喜欢玩,要是搞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他是一把好手。他每天就是花样翻新的搞一些娱乐项目,玩儿。他去上朝,那么多人把他包围了,他感到很累,一回来跟这七个人在一起玩,抓鸟、掏鸟蛋、养老虎,他都感到很快乐。有一天,他说他的钱不够花,因为他还是孩子,不知道哪个地方有钱。刘瑾就跟他说,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有钱。王岳是宦官的头儿,内朝的行政系统的一把手叫司礼监掌印太监,底下还有四个副手叫司礼监秉笔太监,下面还分二十四局,有三万多宦官,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天下的镇守使,这是学宋代的,就是所有军区的司令员是由朝廷委派的,政委是由皇帝派宦官担任的,这个事情就有司礼监掌印太监来管。因为王岳老是瞧不起刘瑾这一帮小子,老是训斥他们。所以现在刘瑾就跟武宗说他有钱,武宗说他怎么有钱,刘瑾说天下的镇守使都是他派的,每个人上去都要两万两银子,你现在要是去抄他的家,起码有三间房子的金银财宝。武宗就动了心,但是他又不敢动,为什么呢?因为王岳是他父亲生前很信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就说,皇上如果你不动他,不相信他贪污,我说个方法你试一试。皇帝说什么办法啊。刘瑾说你下一个旨,把天下各地所有的镇守使一律换掉,你重新任命。皇帝说那怎么行呢。刘瑾说你就说每一个宦官都可以自由报名,谁给两万两银子就让他去做镇守使。全国有五十多位镇守使。皇帝说那就试一试,还真的做了,像儿戏一样。他一试,全部的镇守使全部就地免职,重新这么一宣布,不到三天,一百多万两银子就摆到武宗皇帝那去了。刘瑾说现在你信了吧,他们都当了十几年的镇守使,你说他们有多少钱。这样一来武宗就心动了,但是这样大面积的换这么多上将级别的人,一下子换光,天下政局不稳,人心动荡,引起了朝廷内阁首辅和两个次辅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个人的不满,他们就跟皇帝交涉,说你不能这样。王岳也说刘瑾是个坏人,你要不把这个人杀掉,将来后患无穷。皇帝还是个15岁的孩子,好坏还没有分别清,这么多人说他就动摇了,他说好吧,明天早晨天一亮我就下旨把他抓起来。但是君子搞政治搞不赢小人,这几人就回去了,等着明天早上抓人,就留了这么七八个小时的时间。翻盘只需要三分钟。其中有个小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他就偷偷地跟刘瑾说坏了,天一亮就要抓你,抓你们七个人。别人见不到皇上,但是这七个人可以。他们直接推开门进了皇帝的房间,皇帝还在睡觉,全都跪在皇帝的床前,说皇帝你得救我们。皇帝还在装糊涂,说怎么了。刘瑾说就因为我说他们贪污,说他们银子多,他们就跑到你这来瞎告状,反而我成了恶人,如果你要不为我们做主,那将来就没有人对你忠心耿耿了。皇帝说那怎么办呢。刘瑾说你现在就下旨,我连夜就把他抓起来。皇帝说那好吧。结果就把这几个人抓了。这就是宫廷政变,非常厉害,当时大学士刘健、谢迁,吏部尚书韩文,宦官里面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五个人,全部是中央的高级领导,都抓起来了。抓完之后,全都削职为民,太监这五个人发往南京充禁军,押出北京城,路上全部搞死,然后他自己就当了司礼监掌印太监。
    五年时间刘瑾贪污了多少东西呢?抄他家的清单在《明史》里面记的很清楚,我念给你们听听,“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元宝五百万锭,银八百万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宝石二斗,金甲二,金钩三千,玉带四千一百六十二束,狮蛮带二束,金银汤碗五百,蠎衣四百七十袭,牙牌二匮,穿宫牌五百,金牌三,衮袍四,八爪金龙盔甲三千,玉琴一,玉宝印一颗。以上金共一千二百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共二万五千九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相当于全国三年的财政收入。这样的大贪,今天都没出现过。大家想一想,五年的时间,竟然贪了这么多东西。我看了这个单子身上都冒冷汗,他都不怕哪天时发了?结果,查办他的是他们里面的一个人,叫张永,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宦官里面的二把手。这个人当年跟王岳有点矛盾,刘瑾觉得他跟王岳有矛盾就把他留用了。后来,让他去宁夏和当地的边备守备使杨一清平定宁夏王的叛乱。平定了之后,杨一清和张永就互相试探对方,之后俩人才敢说真话。张永说如果不把这个人干掉,武宗就被绑架了,他选的首辅焦芳、吏部尚书张彩,这三个人在一起狼狈为奸,整个国家都快完蛋了,而他的贪腐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没有一个官不是用钱买的。杨一清说你说的这些不可能让武宗下旨除掉他。张永说那怎么办。杨一清说你不是说他们家收藏了很多盔甲吗?不是还有龙袍吗?他是准备篡权的。这样,我秘密的调集部队包围北京,你进宫,单独找武宗说这件事情。这样就是把腐败问题变成政治问题,说刘瑾谋想反当皇帝,那是不可能的,他就是想当贪官,但是只有往那上面引才有可能除掉他。最后,张永找到武宗皇帝一说,武宗皇帝吓得哭起来了,当时他是20岁,听说刘瑾要谋反,不知道该怎么办。张永说,你现在离开豹营,跟我一起住在南苑,暂时不要跟他们见面,其他的事情我来做。结果兵逼北京城,来了一次大围剿,才把刘瑾除掉,然后清理出他的这些资产。我看了这个数字,当时真的是非常惊讶,他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另外,焦芳、张彩全部抓起来腰斩,正本清源,还让杨一清当了兵部尚书。这是刘瑾的例子,下面讲严嵩。
    严嵩是江西贵溪人,人称严贵溪。世宗皇帝非常喜欢道教,一天到晚炼丹,希望吃下去能长生不老,就忘了他老祖宗讲的长生不老的东西不要,只要功名存于此刻就够了。严嵩每天陪他炼丹,炼完了之后就写一首颂诗,写得很好,拍马屁拍到正地方了,后来就得到了他的信任。得到了皇帝信任以后,严嵩就被慢慢的提拔为次辅,就是内阁的二把手,一把手是他的老乡夏言。夏言就有点瞧不起这个家伙,他忍着,后来找了个理由进谗言,皇帝就把夏言给腰斩了,然后他就当了首辅。当了首辅以后,他就觉得没有人能成为他的对手了,因为有个杨继盛,是兵部主事,攻击过他一次,结果被腰斩。凡是反对他的人,全都用大刀把人切两半,这个杨继盛被切成两半之后,上半身还在地上打滚,还在骂他,还没死,很惨烈。这样一来呢,他的儿子严世蕃等一帮人就敢卖官鬻爵。他为了表现自己家族的文化感,给皇帝写了很多的颂词,跟衍圣公两家结亲,衍圣公的女儿嫁给了他儿子,他把所有关系搞的错综复杂。最终,他的副宰相徐阶整整花了七年时间做局,我今天不是讲政治斗争的谋略,这个局怎么做我不讲,最后把严嵩扳倒抄家。抄出来的家产只有刘瑾的三分之一,但已是明代的第二大贪。抄出这么多钱之后,世宗皇帝就说他从哪搞这么多钱啊,因为国库里的钱总是不够用。皇帝总是沉迷于炼丹信道,国事他不大管,全部交给严嵩,所以张居正的改革就是针对严嵩的“政以贿成”,就是不行贿你所有的事情都做不好。
    刘瑾比严嵩早了二十年,也就是在三十年间,接连出现了刘瑾严嵩这明代的两大贪官,张居正改革就是出现在这两大贪官之后。张居正是在严嵩时期考取进士参加工作的,所以他就很痛心地说当时是政以贿成,他的改革就是以反腐作为突破口。从那以后,像这样的大老虎再没有出现过,他已经从制度设计上把有可能成为大老虎的空间压缩下来了,没有那么大了。
    今天耽误了大家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从三个方面作了报告:明代监察制度的设计与变革,明代反腐及廉政建设的一些措施和办法以及明代两个大老虎出现的原因,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谢谢!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