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报道
 
【湖北日报】荆楚讲坛双连讲 解读鲁迅作品
 发布时间:2014-09-23 10:44
          9月14日18日荆楚讲坛进社区”大型公益讲座在武昌区南湖街接连开讲,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唐荣昆面向社区各界人士深入解读鲁迅作品《故乡》和《孔乙己》。讲座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武昌区南湖街党工委、周南文化沙龙共同承办,南湖街办事处副主任刘治康主持。
    鲁迅是公认的中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之一,是现代思想文化革命的先觉者和主将。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往往渗透着一种深刻的感性美,同时又蕴含着催人奋进的理性美,闪烁着时代光辉宛如滚滚长江上一颗熠熠闪光的指路航标,永远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瑰宝,值得如“传家宝”般世世流传。
 
《故乡》中的诚和爱
    关于《故乡》的主旨,一般认为是通过“我”回故乡所见、所闻、所感,描绘出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唐荣昆则更多的关注了《故乡》温情的一面。文艺作品的特点在于以情感人,鲁迅说“文艺在于增人感”。小说作品,则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塑造生动真实的人物性格感染激动人心的。从“顾及全篇”的眼光来看,被国际友人誉称为“东方最优美的抒情诗”,“可以作为世界作家写作短篇小说学习典范”的《故乡》,其抒情味是极浓的。其中塑造了两个家庭的三代人,而贯穿始终的中心情节,是幼时的闰土与“我”结识相交的浓浓友情,阔别二十多年之后的“喜欢的了不得”的“见面”,以及宏儿切盼与水生的“见面”。
    在小说的末段,有“我”一段感慨系之的话:“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下一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思念水生么。”这句话中的“一气”二字,即是《故乡》最核心的词语,整篇情节都是围绕着“一气”这个词展开的。可见“灌输诚和爱”,充分描写人与人之间的温爱友情,是《故乡》创作的中心意图。唐荣昆还认为,“母亲”这一人物,在《故乡》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她虽是生长在封建社会的农村家庭妇女,但她性格坚强、思想开明,常常关心社会时事,有着鲜明的是非爱憎情感,用良好的品德培育着自己儿孙的“诚和爱”。
 
   孔乙己》中的凉与薄
    关于《孔乙己》,唐荣昆认为是鲁迅专为揭发批判清末及至民国时期残害全中国儿童的“应试教育”而作的。鲁迅说《孔乙已》是写出了“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将孔乙己定位为“苦人”,可见孔乙己是值得人们同情的受残害、受压迫的善良的人。他必是出身于辛苦力田的农民家庭。更重要的是联系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来看,他是那样的善良、温顺、不积怨、不记仇、不思报复,一切横逆迫害到来,他都采取隐忍的态度。甚至被诬蔑为“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断了腿,置于死地,他仍是隐忍,说是“跌断”,“不要取笑”。这是几千年残酷的封建统治成的奴隶主义心态。按鲁迅的话说是“昭苏非易”。
    还要看到,孔乙己终其一生,没有迈出家门和学校(私塾)的门,他没有介入社会,除了晚年偶尔到酒店喝酒之外,他思想性格的养成,就是受家庭的熏陶,私塾的师训。他所说“君子固穷”,完全误解了《论语》中的本意,可见他读书是食古不化、囫囵吞枣,他说“回字有四种写法”,可见他的读书方法,他知识的结构和储存,非常糟糕,他就是这样脱离实际生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成了十足的废物。这完全是科举制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
    孔乙己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是因为贫困,不是为了放不下架子,他能向谁摆架子去,对周围任何人,他都不可能。嘲笑、侮辱孔乙己,那样“群起而攻之”的“短衣帮”们,自己也是苦人。鲁迅在《暴君的臣民》一文中,给他们作了深入骨髓的画像:暴君的臣民,只顾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玩赏、做安慰,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短衣帮”的笑,实是可惨可悲的笑。
 
    虽已连续两次进行鲁迅作品的专题解读,但唐荣昆仍觉得意犹未尽他呼吁现代的青少年要多读鲁迅,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多学习鲁迅的文章,着重加强对孩子的情商教育,这样不仅能获得很好的精神财富,还能让孩子成长为如鲁迅般“人情味儿浓”的人。
   (撰文:白晓楠 汤靓颖  摄影:胡艺娟)
     【湖北日报20140923期,09版】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