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周国平“法治与信仰”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2014-04-21 19:17

     (本实录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今天是《长江讲坛》开坛一周年,去年四月我来过一次,谈读书,那么今天我谈的是“法治与信仰”。那天我刚到武汉的时候汤馆长来接我,在车上就问我“你为什么要讲法治?好像这是一个法学家的题目。”实际上法治和信仰这个问题是我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问题,虽然好像我是第一次讲,以前我没有专门来讲过这个问题,对于我从讲座的角度来说是新的话题,但实际上是我关注的一个老话题。

刚才主持人也说到千禧年到来之前,1997年,就是北大建校100周年的时候我曾经在北大做过一个讲座,题目就是“中国人缺少什么”。我是研究西方哲学的,在研究西方哲学的过程中我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西方哲学传入中国,在清末民初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时候,西方哲学传入中国的时候有两个关键的人物,一个是严复,一个是王国维,我那次讲座里面就着重讲这两个人。严复是把英国的自由主义哲学引入了中国的,那么王国维,王国维我们现在都说他是国学大师,但实际上他在从事国学以前,就是他年轻的时候,对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哲学特别感兴趣,他是把德国哲学那种追根究底的形而上学引入中国的一个人。那么这两个人在把西方哲学引入中国的时候遭遇了重大的阻碍,实际上中国人很难接受西方哲学一些核心的东西。比如说严复他引进了西方的自由主义哲学,实际上是西方法治社会的一个理论基础,那么它的这个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就是个人自由概念。但是个人自由这个东西中国人很难接受,严复说在中国几千年来谈论自立国家的书像汪洋大海一样,但是没有一本书说给老百姓自由这个国家就能治理好的,都强调的是不能自由,要管好要管起来。如果说中国有一点跟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比较接近的可能就是道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要把老百姓管得太死天下就好了,这有一点和那个自由主义比较接近。但是在中国完全行不通,没有人理睬,基本上中国政治上是儒家那一套,所以他发现这个问题。那么王国维发现什么问题呢?因为他是把德国哲学传进来的,德国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形而上学,就是要追根究底,追问世界的本质,他说这是纯粹的哲学,这是思考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但这个东西他说在中国也行不通。王国维很悲惨,最后搞不下去了,他写的文章很精彩啊,你现在看还是很精彩,对西方哲学的这种理解,但是没有办法,所以说最后王国维就不搞了,灰心了,把这个西方哲学就放弃了,完全转到国学上去了。他说中国没有纯粹的哲学,他说的哲学就是这种追根究底的,对世界和人生追根究底的这种哲学没有,中国有什么?中国就有伦理学,有政治学,他说孔子就是个伦理学家,是政治家,是道德家,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他强调这个问题。那么我就思考,实际上我觉得他们两个讲的很有道理,就是来个很根本的东西,一个就是个人自由的概念,实际上是这个法治社会的基础,中国为什么重视人治缺少法治,因为就是没有个人自由这个价值观。那么另外一方面从信仰上来说中国是没有本土宗教的,这可能就是和我们没有注意形而上学的哲学,没有这种纯粹的这种追根究底的哲学也有关系,所以法治和信仰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两个薄弱环节,它是有来由的。而现在我们这个改革,中国社会的转型改革,其实最重要的东西我觉得最需要又是最欠缺的东西就是这两个东西,一个是法治,一个是信仰。法治的核心观念就是个人自由,信仰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人生的根本问题的一种思考,这两方面我觉得是缺乏的,所以我想讲这个问题。

前一段我曾经发过一条微博,我就说我的中国梦是什么呢?我说我的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能够成为一个健康的民族。什么叫健康啊?一方面有健康的机体,就是要有健康的社会秩序,就是法治;另一方面要有健康的心灵,就是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这就是信仰。所以我说我的中国梦就是中国成为法治之国,成为信仰之国,你不要光成为一个经济大国,这两个东西是不能缺的,有这两个东西才是个文明的大国。你光是经济一体上富强了不是个文明的大国,那么我的这个思想呢我觉得就是现在这个三中全会以后,像那个中宣部提出的那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这个里面得到了应证,所以我对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是很高的。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后提出一个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复兴的目标是什么?这个核心价值观就讲清楚了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一个是国家层面,国家层面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认为文明是核心,这四个东西文明是核心。富强就是经济上的文明,当然经济上的文明不光是要富强,下面我还要讲到很重要的是市场经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做,这是我们还有欠缺的。民主实际上是政治文明,和谐实际上是政治文明和经济文明的一个阶段,体现为和谐。国家层面上实际上就是要说中国应该成为一个现代的文明国家,是这样的一个目标。那么第二个层面就是社会层面,社会层面是平等、自由、法治和公正,提出这么四个改变我觉得非常好。这四个概念里面我觉得关键就是法治,这个层面讲的是政治文明,一个文明国家,它的文明体现在什么地方?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政治文明。那么政治文明这里面关键就是法治,通过法治来实现平等和自由。那么公正实际上也是法治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法治政府就是公正,公正就是政府应该是按照法治来治理这个国家。我补充一点,因为我看我们那个入场券上面写的法制的“制”是制度的“制”,这个就错了,应该是治理的“治”,制度的“制”的这个法制和治理的“治”的这个法治概念是不一样的,法治如果说制度的“制”的话,那就是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法律制度的,哪怕是一个专制国家它也有法律制度。但是治理的“治”的话指的是用法律精神治理国家,那么法律精神就不光要有法律条文,而且这个法律条文必须是要有要求的,必须是要保护个人制度的,它是有原则的,所以这个要改一下。那么这四个理念我觉得法治是一个关键,通过法治来实现自由平等,公正就是政府层面上的法治,只有法治政府才有会是公正的,人治政府是不可能做好的。那么第三个层面就是公民个人的层面,按照我的理解就是精神文明,一个文明国家它的文明体现在政治文明也体现在精神文明,个人的精神文明,提出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那么按照我的理解实质上讲的就是道德和信仰。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那么他在和这个国家,和自己的民族的关系上表现在爱国,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这个民族,爱那个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这样的一种感情,那么在工作的关系上,自己做的那份事要敬业,这也是有道德有信仰的表现。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诚信和友善,这是我的解读,从我这个角度来解读我觉得这个里面实际上也是强调了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里面有两个关键,一个是法治,一个是信仰。这个文明,一个现代文明的标准是什么?文明实际上就是说要尊重人的价值,一个国家它对人的价值是尊重的,这个国家就是个文明国家,不把人当人的那就不是个文明国家,这是一个标准。那么尊重人的价值体现在是没地方呢?人的价值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呢?我一致认为人的最重要的价值无非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精神。这个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是其他一些价值的一个基础一个前提,人不光是有生命而且能提供精神性的存在,也可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是有灵魂的。所以实际上法治就是要尊重生命的价值,什么叫法治社会呀?法治社会就是一个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利的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把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利看成一个最高的原则,这样的社会就叫法治社会,那么它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

信仰是尊重灵魂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作为个人来说,作为公民来说,要提升自身能力和精神境界,所以我觉得这两点从现在深化改革来说呢,这两点其实是这两方面的前去是一个重大的阻碍,是改革的一个障碍,这两个问题必须解决。

那么下面我先说法治。我刚才说了一个法治社会,他的出发点,他的目标就是要寻求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生命权利的这样一种社会秩序,简单说就是要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利,要找到一种社会秩序能最好的保护生命,个人的那种生命权利。那么他的目标实际上是保护生命权利,那么生命权利体现在生命地方呢?体现在平等自由,我想核心价值观里面提出来的这几个,尤其社会层面的就是四个,四个东西我把它串起来我觉得这是个整体。法治社会他的目标是平等自由,公民之间的平等和每一个人拥有个人的自由这是他的目标。所以从这几个东西的关系来说呢,平等和自由是目的,是具有目的性的价值,那么法治是个途径,但是不通过法治你不可能保障平等和自由,那么公正我刚才说了就是政府层面上的法治,就是法治政府,然后我把民主也放在这里,因为民主也是讲的一个政治层面上的东西,民主实际上是法治政府的组织保证,你怎么保证这个政府是公正的,你怎么来保证这个政府是个法治政府而不是人治政府,必须通过民主,通过民主的程序来组织这个政府,所以他有组织保证。所以这五个东西啊,平等、自由、法治、公正、民主,我觉得他们是紧密联系的是一个整体。所以下面我来阐述的话这个思想的时候我说按照这个秩序来讲的,讲这五个东西,把这个五个东西搞清楚了我觉得就基本上把法治的理论弄清楚了,这是我的理解啊,可能法学家有另一套说法。

第一我讲平等。法治这个理念,它在西方历史上它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应该说它最早的时候是起源于《自然法》这个理念,《自然法》就是古希腊斯多葛派的科学家提出来的,后来在古罗马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家,也是个政治家西塞罗他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阐述,他有一本著作叫《论共和国》里面作了基本系统的阐述,然后《自然法则》里面建立了近代以来在西方基本上是成为共识,大家都承认的。那么自然法则这个观念说的是什么呢?我们大家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那么自然法就说,你在各个国家在法律纸上还有一种最高的法,这个最高的法律是永恒的,普遍实用的,它是自然规定的,大自然规定的。那这种提法很多了,有的说是理性所规定的或者是永恒的正义所规定的,或者说是上帝规定的、神规定的,都是一个意思,就不是人定出来的,这是一个更高的东西来定出了的,那么这个东西呢它是永恒的,普遍适用的,每个国家的法律都要以这个最高的法律为根据才是合法的,不能违背这个最高的法律。那么这个“自然法”的内容是什么呢?实际上他强调的就是生命权利。首先他强调生命权利是最高的,对于每一人来说生命权利至上,每一个人只有一条命,所以这个生命的权利是最基本的权利,是不可以剥夺不可以转让的,生命权利至上。另外他强调生命权利是天赋的,是老天给的,每个人的这条命是老天给的,老天给了你这条命就给了你活的权利,生存下去的权利。那么生存下去的权利就派出了一系列其他的权利,所以西方政治学家都谈到天赋人权,那么天赋人权第一条就是生命人权。像洛克是最早谈这个问题的,洛克讲天赋权利有哪些呢?就是生命、财产、自由,人要活下去必须有财产,必须有生活资料,所以财产的权利也不能侵犯,也是老天给的。那么人要活下去,不是像动物那样的活,人必须还有自由,所以生命、自由的财产是最基本的天赋权。美国的《独立宣言》里面讲到天赋权利也是三条,一个是生命权,一个是自由权,还有就是追求幸福的权利,大同小异。还有一点生命权利是平等的,老天是没有偏心的,给了你这条命,你的命和别人的命是一样的值钱的,没有说谁的命更值钱一点,更有权利一点,是平等的。所以他们就引申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由这点引申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是针对特定人的,是针对所有人的,所有人都得遵守。这是第一个概念,平等。

第二个概念自由。那么人人都有生命权利,这个生命权利要落实到个人,光是抽象的不行,必须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个人,所以这样就形成了西方哲学里面的的《伦理学》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这个概念在我们国家是受批判的,但是在西方的哲学里面它是伦理学的一个核心的概念。它的含义是什么呢?它就说个人,也就是个体的生命,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可重复的,每个人只能活一次,所以它本身就是价值,就是目的,是伦理上的一个核心价值,这是一条。另外一点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是实体,社会是关系,实体优先于关系,个人优先于社会,社会是为个人服务的,从总体上来说。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社会?是为了让每个人能生活的好。如果说个人都为社会服务,从总体上社会是目的,个人是手段的话,个人要为社会牺牲自己的话,那这个道理上是荒谬的,那我们要这个社会干什么。当然在有些具体的场合,个人要为社会做出牺牲,这样的例子很多,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个社会是要为个人服务的。一个好的社会就是每个个人能够生活的好的社会,那才叫好的社会,你不能说个人都生活的很差,这个社会我们就说是好社会,所以最后的标准是个人。那么这是伦理学上的个人主义,由伦理学上的个人主义又进一步的引申出政治学上的自由主义。英国自由主义哲学是法治社会的一个理论基础,实际上这种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伦理学上的个人主义实际上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实际上从伦理学的自由主义推理过来的,从逻辑上来说是推理过来的。政治学上的自由主义它实际上只有把个人的权利,个人的生命的权利进一步落实到个人自由。你说个人的生命是有权利的,但是如果说你剥夺它的自由实际上这个权利就落空了,自由是必须落实到个人自由。所以政治学上的自由主义强调的是个人自由是政治生活的核心价值,伦理学的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是伦理上的核心价值,由此政治学就强调个人自由是政治生活的核心价值,是政治社会的目的。一个政治社会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个人能够自由的发展,为什么自由有这么高的价值,那么西方哲学来说基本上能够论证这一点,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被称为是价值论的个人途径,它强调的是个人自由本身就是好的,本身就价值就是目的,个性的发展本身就是价值就是目的,是人的尊严之所在,你要作为人生活你必须是自由的,你不自由就不是作为一个人是作为一个物,物体是不自由的。那么价值论的自由主义呢最主要的代表是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约翰穆勒他就说个人自己归还他的存在方式是最好的,不是这个方式本身是好的而是因为他是他自己的方式,就是说每个人他自己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来规划自己怎么发展,这是最好的。并不是说他很聪明,他对自己规划特别棒的方向,不是的,也许他的方式很糟糕,但是他自己的方式,他自己做主了所以才好。他又说个人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生活,发展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是幸福的实质部分,让每一个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选择的方式来生活这个个人幸福,而且从社会来说,如果说这个社会是个幸福的社会的话,它就应该允许每个人、鼓励每个人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生活,这是一种论证方式,就是价值论的个人主义。另外一种论证的途径就是功利主义,英国政治学家,自由主义的政治学家分两种,还有一类很多是主张功利主义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亚当斯密。他们强调什么?个人自由是实现普遍利益的最好的手段。让每个人自由发展,整体上社会这个大家就好了,就像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让每个人都去追求自己的利益然后这个社会就有秩序了,就是个好社会了。另外一个代表是边沁,边沁就说通过让每个人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后能够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是功利型的一个途径。

那么什么是自由呢?什么叫个人自由呢?自由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的自由是政治的自由,自由的含义是个人在只实践自己的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强制,在实践你自己的行为上别人管不了,别人不能管你,你这个行为仅仅是关系到你自己,你没有损害到别人别人就无权来管你,这是自由的概念的含义。用法国《人权宣言》里的话来说就是自由就是有权做不损害他人的任何事情,只要你这个行为没有损害他人,你就可以做,你就有自由别人管不了,这是自由概念的含义,所以这个政治自由这个概念是个否定型的概念,或者叫做消极自由,他仅仅规定不能做坏事不能损害别人,她没有规定必须做好事,如果说规定做好事那你就不自由了。约翰·穆勒就说了你对一个人施加强制,强制的唯一理由是制止对他人的损害。如果他要去害别人了,要去制止他,这是唯一的理由,你不能说我强制你是因为你这个行为会损害你自己,对你不好我说为了你好,这个不成为理由。那我自己觉得好你说不好,这里面就有争论了。所以海耶克说的更清楚,海耶克说自由不能附加行为必须正确的前提,说你必须做对的事情,不应该有这样的前提。一个人有做错误事情的自由,有行为错误的自由,但是不要让他自己承担后果,你做错了事情你损害了自己你自己自讨苦吃,这实际是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他认为什么是好事什么是比较诧异的他是有一个价值评价的系列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系列,要哦尊重每个人价值评价的系列。如果把自由限制在正确的行为,结果必然是把某一个掌握着正确和错误的裁判权的人或者机构他的意志强加于人,然后就使得自由化为乌有。如果说你必须做对的事情,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必须有个权威了,这个权威也许是个机构也许是个个人,很有权力的人,然后你必须听他的,他说什么是对的你就去做什么是对的,才允许做这样的事情,这样的话你还有自由吗?所以这个自由概念是个消极自由的概念,是个否定型的概念,仅仅规定不能做什么不能做坏事,你必须规定必须做好事。那么这是自由的概念,这是第二个概念,实际上平等和自由我刚才讲了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法治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法治得知道思想是什么。

那么第三个我就来讲讲法治,怎么样来达到这个平等和自由。每个人都有自由都可以做不损害别人的事情,别人都管不了不能强制他。但是有的人他就损害别人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强调个人自由是一个核心概念、核心价值,但是必须是有规则的,并不是没有规则的。这个规则是什么?每个人都有权做不损害他人的事情,但是同时不能做损害别人的事情,不能做损害别人和社会的事情,那么这个规则实际上就是你不能损害别人,这很简单实际上,你的自由别人不能强制你不能干预你,但是不也不能干预别人的自由不能损害别人。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法律了,规则必须是强制性的规则,否则是空话。什么叫法律啊?法律就是强制性的规则。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啊,亚当斯密有个很好的分析,亚当斯密分析为什么要有法治社会,他从人性出发分析,他说从人性来说每个人都有利己的本能,作为一个生命来说他都是趋利避害的,都是趋乐避苦的,这是生命的本能。作为一个个体来说他都是关注自己的,每一个生命对于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状态他有最直接的感受,别人毕竟是隔来了一层,你再爱一个人她的感受你只能去推测,你只能将心比心去想一想,但是你没有直接的感受,你不可能直接的感受另一个人的状态,你只能去观察、判断、推测,但你自己的状态你是有直接的感受的。所以他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关心自己都比关心他人更强烈,因为他最直接。他对自己的关心也比所有他人对他的关心更强烈,因为这是更直接的。所以就应该设定一种制度让每个人去管理自己,因为每个人比别人更适合来管理自己,因为他更直接更强烈。从这一点来说就是应该让每个人自由,这是个人自由,他是这样来论证的。他说这都是本能的东西,对本能的东西不能做道德判断,说这是善还是恶的,你问题是要因势利导,利己是种本能,你怎么让利己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政治社会的任务,这是一方面。那么另一方面你是利己的别人也是利己的,所以你就不能损害别人你要将心比心,要有同情心,要推己及人,要理解别人的相同的本性,所以就不能损人,所以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有一个秩序,这个秩序实质就是保护利己,惩罚损人。我们总是把损人利己连在一起说,还像损人利己就是坏的,其实损人和利己是两回事,利己不一定损人,要把它分开来。利己只要是合理的利己,什么叫合理的利己?就是不损人的利己就是合理的利己。这个利己我们应该鼓励,应该保护,但是它有一条界线不能损人,对于损人要防止要阻止发生了以后要惩罚。所以按照我的理解法治社会它的实质简单的说就是保护利己,惩罚损人,这八个字就能说清楚。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个社会是保护利己惩罚损人,每个人都可以去自由的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都不能损害别人,损害别人就要惩罚,这样一个社会是多么的有活力,同时又是多么的有秩序。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法律也就说强制性的规则它的根本的目的就是保护个人自由,防制和阻碍强制。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好像只要是法律条文都是正确的,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要按照这个原则来检验。凡是违背这个原则的,不是去保护个人自由,不是去防止对个人自由的强制,像这样的法律,违背这个原则的从原理上说都是违法的。实际上我们的法律里面以前就有些这样的东西,现在可能还会有,要逐渐地清除。比如说原来的收容条例后来被废除了,它就是违背这个原则的,它是侵犯个人自由的,是一种不当的强制。比如现在废除的劳教条例都是这种东西,它实际上是反对法治是非法的,不是法治的东西,是人治的东西,政府规定出来没有法律根据的。所以法律的特点就是它的原则是保护个人自由,这一点我们要牢记。另外一点就是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不是针对特定的个人的,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法律的两大特点。

那么讲到自由和规则,实际上我们就要划个界限了。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行为上的自由,但是又不能侵犯他人。那么自由,拥有自由权利的范围和构成的对他人的侵犯,要用规则要用法律来管理这个范围,这个界限在上面地方?这样就要划分出两个领域,一个叫私人领域,一个叫公共领域。这个思想也是约翰·穆勒提出来的,要划分清楚私域和公域,私域就是私人领域,公域就是公共领域。你看严复翻译约翰·穆勒的《论自由》这本书,他翻译成是《群己权界论》,“群”就是群众,“己”就是自己,“权”就是权力,“界”就是界限,要划清楚,我觉得他翻译这个题目也是有道理的,要划清楚群体和自己权力的界限,也就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那么私域私人领域仅仅涉及到自己的行为,没有伤害到他人,在这个领域里面是自由的,个人是有权利的;公共领域就是说涉及到他人和社会的领域,这要遵守规则,这是公民义务的范围,那么这个公域就包括不应该做的事情,做了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这个你就不能做,这个药管理的。还有该做的事情,你不做就会损害他人和社会,这个要管。这是社会对个人强制的一个范围。那么政府的职责是什么呢?就是保护私人领域,保护那些个人自由、个人权利里的那个范围,同时管理公共领域,规则由政府来管理。但是这个界限具体划起来是相当困难的,举个例子来说,两性关系。我们知道其实我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我们那个时候管得特别严,你没有结婚发生了性关系那就是错误,这政府要管的。当时我在农村工作,我大学毕业以后分到了广西一个山沟里面,在县的一个党校当教员,我们那个党校还有个年轻的教员也是刚从大学毕业来当教员的,在谈恋爱,有一天就发现他未婚妻怀孕了,他就紧张的不得了,找校长去说呀求情啊,还是不行,最后给了他一个记过的处分,另外就从党校清除出去了,下放了。这个我们现在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这是他们俩的事,而且人家都准备结婚了,你管得着吗,而那个时候就是管,就认为是犯错误的,所谓生活作风的错误,那么这个现在清楚了。那么下面一个问题就是婚外性关系的问题,以前要是发生这个问题的话那是不得了的,基本上是都可以用法律来处罚你的,处置你的是流氓罪。现在看起来法律对这个很宽容的也不管,最多是个道德谴责的问题,不是法律问题。那么还有卖淫嫖娼,这是不是法律问题,你从道理上来推的话这个好像也是两个人自己自愿的,当然他们只有经济交易的。如果你用损害他人这一点来判断的话,你很难判断。所以有些国家认为他是合法的,但是要管起来。我们国家法律是不允许的,但是法律上好像也没有嫖娼罪和卖淫罪,它基本上还是个治安条例,是行政管理的队伍,行政惩罚的一个对象。当然有一点强暴是犯罪的,是法律要管的。但是强暴也很复杂,婚内的强暴算不算会犯法?那有些国家是犯法的。所以这个是否损害了他人这个界限其实是模糊的,是很难划清的。而且随着社会状态的变化,人们思想的变化,它是变动的这个界限,原来是法律管的事情现在可能交到了道德情况下,法律就不管了,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定也在变化。所以这个难题中么解决?有的人就主张把权力写明,可以做什么事情,把这个法律规定清楚,可以做什么,规定公民的权力是什么但是能不能用这个判断是不是过了界限,法律要不要惩罚他这个好像不能。海耶克就特别反对这点,就是列举可以做的事情,合法的事情,权力,用这种方式来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自由和规则的领域。他就特别反对,他说你没有办法举全,把所以可以做的事情都举出来,那没有列出来的怎么办?这不就给强制留下了漏洞吗?所以现在一般想这个思路就是法无规定、界非法,法律没有规定都是非法的,像这种思路现在是不合法治的,大多数法治国家基本上都不用这个办法,用的什么办法呢?就是列举出不可以做的事情,不是把可以做的事情列举出来而是把不可以做的禁止做的事情列举出来,哪些行为是确实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的,把这些事情列举出来,那么没有列举出来的都是合法的,法无禁止皆可为。李克强总理也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也谈到这个问题“法无禁止皆可为”,只要法没有禁止都可以做。当然他主要是指经济领域,那么实际上从法治精神来说各个领域都应该这样,法律上没有禁止的都可以,经济上就是现在用“负面清单”这样一个办法,我觉得特别好,就是你个人和民营企业不能做的我给你列出来,没有列出来的你都可以做,实际上就是贯彻这样一个精神“法无禁止皆可为”,那么这是法治。

下面我再讲讲公正。公正实际上是一个政府层面上的法治,就是法治政府。我们要防止、阻止对个人自由的强制,那么你怎么样来阻止强制呢?只能靠强制来阻止强制。你一定要有股力量,这种力量具有强制性用它来阻止对个人自由的侵犯,所以政府权力就有了必要。政府权力是唯一的合法的强制性的权力,任何个人不能强制,任何团体不能强制,只有政府才能强制,法治社会里面政府是唯一的合法强制性权力,但是又最容易侵犯个人自由,因为他是唯一的以合法的名义侵犯个人自由。他可以去强制个人,但是他强制个人本来目的是为了对社会上发生的对个人自由侵犯的行为进行一个阻止,但是他也可能用他这个权利反而去侵犯个人自由。所以法治一个重点就是怎么样实际惩罚自如,限制政府的权力,限制政府的权力是法治理论的一个重点,它的目标就是要让政府能够公正的执政。那么怎么样来做到这一点呢?第一个办法就是我刚才说的法治政府,也可以叫做有限政府,就是它的权力是有限制的。法律是最高的不是政府是最高的,政府必须受法律管,在法律的范围内来执法来行政,必须要在法律的范围内,政府要受法律的支配,而且法律应该规定出政府权力的范围,就是政府可以做些什么事法律要明确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政府都不能做。这个对于公民来说是相反的,对于公民来说是规定不可做什么,法无禁止皆可为,对于政府来说是要规定可以做什么,法律没有授权皆不为,都不能做。这是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讲的两句话,对于老百姓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对于政府来说法无授权皆不为。这个真是法治的精神、实质,非常重要的东西。这是一条,法治政府。另外一条就是分权制衡,权力要分开,互相自愿分权制衡。所以基本的一个模式就是三权分立,就是立法、司法和行政,就是执法。立法、司法、执法三个权力应该分开的。前一段时间有人批三权分立,说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但你仔细想一想我们国家实际上从组织结构上面来说也是三权分立的。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构,法院、检察院是司法机构,国务院和各地地方政府是行政机构,是执法机构,也是分开的,你能不分开吗?只有这样把权力分开才能确保政府能够执法公正。这里面实际包含几个东西,一个是立法要公正,立法公正实际上就是讲的法律的精神就是要保护自由为基本原则、核心原则。另外政府没有立法权,这一点要非常明确。政府可以发布一些行政的规范,但是必须以法律为根据,它的作用是怎么样更好的来实施法律,不能自己弄一套法律出来,这是立法要公正。另外司法要公正,司法公正最根本的就是司法独立,这是三中全会很强调的一点,司法独立、透明、不受行政的干扰。保证了这两点以后立法公正、司法公正才能做到执法公正,这是第二个处置办法。第三个办法就是民主,民主是我刚才讲了是法治政府一个准则保证,所以下面我讲讲民主。你们看我今天讲的实际上就是那个核心价值观里面提出来的五个很重要的概念,我觉得这五个概念真的是一个整体。

那么民主,民主实际上它的含义就是人民做主,但是人民多着呢,谁都说自己是人民怎么办呢?那么就要有个原则,这个原则叫什么?少数服从多数,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国家,这就叫民主。它分这么几个环节,一个就是民主选举,包括直接选择和间接的,这是一个,这是为了保证权利是人民受益的,人民给的,要保证这一点,权利民受权利是人民受益的。第二个环节就是民主决策,决策要公开、政府事务要公开,另外要保证公民的参与权,民主决策是为了保证权利透明的运作。第三个环节就是民主监督,民主监督包括公民的监督权应该畅通公民监督的各种渠道,我觉得这一点王岐山担任政法委员书记以后做的非常好,政法委的网上开辟举报的专门的网络,其实很有效,开通各种渠道让公民监督。另外一个就是媒体监督,媒体的言论自由非常重要,在美国被称为第四权,就是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外的第四权力,这个权力对于政府是个很重要的职业。那么民主监督是为了保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所以这个都是对权力的支援,这个民主选举就是要保证这个权力是人民受理的,民主决策就是让权力透明的运作,民主监督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面,我们经常讲的这些话实际上就概括了民主的这几个含义。但是我们应该认清一点就是民主和自由的关系,民主是手段,自由是目的,自由为体民主为路,民主是为自由服务的,这个关系一定要弄清楚。民主不是目的,它是保证政治自由的手段,保证法治的手段,所以如果它损害了自由,它就没有价值,它也许还是民主但就是没有价值。这一点海耶克强调,海耶克是当代自由主义里面的一个大师,一个代表人物。他那个《自由宪法》这本著作是很重要的一本著作,海耶克他就说人们可以通过投票来同意放弃自由,让自己处在奴狱状态,实际上是民主的,但是通过民主的手段结果是剥夺自由。现在哪个国家都是选举的,连朝鲜都是选举的,最近不是报道他们开议会金正恩被选为代议员吗,然后他就会被选为元首。形式上它是民主但实际上它是为专制服务的它就没有价值。民主另一点仅仅限于政府的主责、决策和监督,不能侵入私人领域。你不能说私人的事情你也来民主,本来就是个人自由的范围你来搞一个民主那不行。也不能侵犯思想言论的领域,思想言论你不能举手表决,举手表决哪种观念是对的哪种观念的错的,你不能靠举手表决。如果不注意这一点的话就容易导致多数人的保证,法律里面对多数人的保证是非常警惕的,民主搞不好就变成多数人的保证。约翰穆勒就说多数人的保证比专制更加可怕,它把主流观念强加于持不同意见的人,奴狱到了人的灵魂,你灵魂也是不自由的,这更加可怕。多数人的保证历史上是有很多教训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文革时期,那都是多数人的保证,文革时期有两句话一个叫做大民主,人人都可以提大字报,把某个人就出来然后把他打倒。还有叫做群众专政,多少人冤死在这个群众专政之下,多数人的保证非常可怕。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文革已经过去了就没事了,我觉得多数人的保证这个土壤还在,网络上的语言暴力对有不同观点的人谩骂、道德审判,各种各样难听的话这种语言暴力非常严重。其实我也遭受过这个,我有时候写些微博、博客啊,我也会铺天盖地的来骂我,这个时候我就感觉文革没有过去。这个不允许别人发表不同观点,经政治审判、道德审判这样一种东西实际上也是专制的一个土壤。所以我就说实际上独裁和多数人的保证是专制的两极,而它的土壤是一样的,它的土壤是什么?就是蔑视个人自由,就是没有个人自由的观念,这个东西我们现在还有还在。很多人脑子里没有个人自由的概念他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别人的自由他就不尊重,这个很可怕。

好,我上面把那个法治的几个基本概念理了一遍。那么下面我想简单的说一个中国的问题,就从法制的角度来说,来反思一下我们中国的政治传统。我简单提示一下,第一点中国是没有个人生命权力的概念,中国文化传统缺这个东西。占支配地位的是忠发人民,忠发人民就是一个家族的人民,忠族人民就是所谓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儿子要服从老子大臣要服从君王这样一个专制的体制,这个我就不多讲了,但是大家可以知道在空间社会里面甚至老子要让儿子死你就必须死,法律不管的,法律是允许的。当然皇帝的权力就更大了,谁得罪了皇帝的话那就不得了,满门抄斩甚至诛连九族这种事情多得很,就是说这个专制政权面前啊这个个人生命的价值等于零,你随时可以被剥夺。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句话,他说在民主问题下人人平等,每一个人什么都是,他是一切,他很有权力;在专制政体下也是人人平等,每一个人什么都不是,我觉得讲的非常到位。这是一点,没有生命权力的概念。第二点没有个人自由的概念,这一点我刚才讲过了指出了这一点。他说“自古子今言治之书浩如烟海”,就谈论治理国家的书浩如烟海,“没有认为民得自由即为治道致胜的。”没有说人民得到了自由这是最好的治理办法,没有这样说的。他也说到道家有一些,我刚才说了没有得到用,没有被重视。第三点呢,中国是没有私域和公域的划分,中国政治传统没有私人领域,个人自由不能侵犯私人领域和个人必须负责任的公共领域这样一个划分是没有的。既没有受保护的私人领域也没有人人必须负责的公共领域,这一点梁漱溟就说的特别到位,他说这西方公众的事大家都参与做决定,个人的事大家都无权过问。在中国正好相反,公众的事大家都袖手旁观,个人的事大家就全来过问正好相反。严复也说在中国果是皇帝一人的食材,一人之下都是黎民都没有权力没有自由,所以呢也就是说没有私人领域,所以呢对公共领域也不负责任,所以中国人做事情两大政策,一个叫做无后政策绝子绝孙,反正没有后代我就这一代人眼前的利益,不为子孙留余地;还有一个叫短命政策,就自己这个利益也是短命,看的很近不为自己计长远,往往做事就是这样。在公共领域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它要都负责任,追求眼前的利益,不但损害子孙的利益而且损害自己长远的利益,那根源在于什么呢?根源在于个人人权,他没有权力他就对义务不会负责任。那么第四点呢,中国要长期实施的就不是法治,,没有法治,是人治,长观意志决定一切,是一种家长式的秩序,从秦朝开始政府管一切,既没有个人自由也没有规则。这样一个传统就构成了我们现在改革的一个背景,所以困难重重。那么怎么办呢?我觉得出入在于市场经济。实际上市场经济和法治是有密切关系的,什么叫市场经济啊?市场经济就是经济领域里的法治,真正的市场经济就是经济领域里的法治。我刚才讲了法治就这两条一个是个人自由一个就是规则。那么市场经济就是个人他有从事经济活动,个人包括企业了有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也就是说有经营权,有自由的经营权。另外同时也有保佑他的经济活动的成果的权力,也就是有财产权,个人自由,所以实际上那个市场经济必须是这样的,个人有经营权有经济活动的自由,同时也有财产权经济活动的成果它能够保证。当然也要有规则,也就是公共领域不能损害他人的社会问题,对公共领域要承担你的义务,这就是市场经济。那么政府的责任就是保护经济自由同时管理好规则,管理好公共领域,这个和整个法治的思想是一致的,这个实际上就是法治。以前的计划经济,吴敬琏给更确切的名称叫做统制经济。以前这个统治经济它的实质是什么?就是经济领域里的人治。市场经济的实质三中全会里面讲的很清楚,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里面起决定性的作用,统制经济实际上就是权力在资源配置里面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最关键的就是从法治向人治转型,这是市场的规则市场本身的自由竞争和规则在里面起决定作用而不是让权力起决定作用,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回事,真正说市场经济向统制经济,就是以前说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也就是人治向法治转型这是一回事。这两者是互为条件同生共长的,没有法治就没有市场经济,而发展市场经济也就是建立和健全法治,这是一回事,这个我就不具体讲了。最近十多年以来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我很同意吴敬琏的一个判断,实际上改革是停止倒退的,现在实际上人治的因素越来越多,统治经济越来越强大,我们现在的经济形态应该是半统治半市场经济,而且统治是占主导地位,现在还有强化的趋势,他举了很多例子我就不详细讲了。大家可以去看去年出版的一本书叫《重启改革议程》,吴敬琏是我最钦佩的一个经济学家,他的经济理论是很扎实的,他真是关心国家,总是在关键时刻提出警示警告大家,而且他是有根有据的。现在我们唯一的出路是什么?就是要重启改革议程,要把停止的倒退的改革我们要重新开始,重新起步,否则的话没有希望。现在我觉得三中全会的决定是给重启改革议程,旗帜鲜明非常明确,明确的让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这里面一个最重要的我觉得他提的特别好的就是实际上让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里起决定作用实际上就是政府权力退出的过程,那么就是简政放权,要把政府变成法治政府,这都是决定里面说的,让政府成为法治政府,服务型的政府,自己不要去参与经济,要简政放权,那现在开始这样做,包括大型国企这种改革查腐败这种问题。实际上政府权力很重要的一个体现是审批权,现在分批的取消审批项目,审批权可以放开。制定负面清单也是一个措施,当然我知道阻碍非常重,这里面实际上是个利益集团的问题,用吴敬琏的说法就是说实际上权贵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了,他有一个权贵集团,这个权贵集团就是靠改革停止倒退才获得巨大利益,要推进改革肯定跟他们是一个直接的较量,能不能胜利?我希望能,中国的希望在这里。

好,法治问题我就讲到这里,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信仰问题。信仰的实质是什么?信仰的实质是价值观。我们不要把信仰看得很玄乎,信仰就是价值观,就是对精神价值的尊重和信奉。信仰分两个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一个是个人层面。一个社会有没有信仰看什么?以前我们都觉得我们是有信仰的,好像现在信仰失落了,但是我是这样觉得的,我们以前这个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形态,当然意识形态里面也包含对金融的一种看法,但是本质上是不是信仰我觉得还是可以讨论的,按照我的理解,社会层面的信仰就是对朴实价值的尊重,所谓的朴实价值就是我刚才讲法治的时候讲到的那些价值,平等、自由、法治、公正、民主,对这个价值的尊重,我觉得这个就是社会层面的信仰,一个社会如果尊重价值就是一个信仰的社会。我觉得这也从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特别好,因为原来社会上有很多争论,尤其是理论界、知识界有很多争论,有一些人就特别反对朴实价值的批法,觉得这些东西都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包括我们的国情,有的人回答的好,如果不符合国情的话需要改变的不是这些朴实价值而是我们的国情,应该让我们的国情能够适应,能够适合和接纳这些朴实价值,应该是这样的。那么这是我们没有争论,直接就写进去了,别争了这些我们都承认了,这点特别好。这些朴实价值里面我觉得自由这个概念自由这个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我实际上也讲到这个问题的,法治最后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个人自由,但这是政治自由的含义,我想跟大家讲一讲自由这个概念是是什么含义,因为自由这个概念用的很多,我仔细想了一下,自由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叫内在自由一个叫外在自由,分这两个层面。我们刚才讲的政治自由是属于外在自由,就是说一个社会秩序是保障个人自由的一个社会秩序,这是政治自由的含义,这是外在自由。外在自由还有一个含义就是自由时间,要保证自由的话从制度上来说市政府自由就是法治,那么还有一个条件保证个人自由就是说个人要有自由时间,个人不能说他全部的时间都用在谋生上面了,去做那些为自己养活自己的事情,除了谋生以外他什么时间也没剩下了,没有闲暇的时间了这也是不自由的,所以一个理想的社会面对个人有大量的自由的时间,可以让个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喜欢的领域,这是外在自由的概念,包括政治自由和自由时间。那么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内在自由,内在自由就是指人是有精神属性的,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按照精神属性分成那三个方面,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情感一个是意志,所以内在自由包含三个方面,一个就是理性的自由,所谓理性的自由就是说有一个自由的头脑能够独立思考,所以理性自由最重要的是表现在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这是对你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你的知识要有很大的发展而且要有独立的品格,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理性的自由。情感的自由实际上是指超脱功利的一种境界,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是一种审美的境界,这是指情感的自由,比如庄子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自由。另外就是意志的自由,意志的自由用康德的话来说人能够为自己的行为立法,按照道德来做事情,实际上它指的是道德上的自律,一个人能够道德自律他的意志是自由的,并不是说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所欲为就是自由,是能够按照道德来能管住自己按照道德来做事情,做对头的事情,这是意志自由。实际上外在自由是为内在自由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但是并不是说没有外在自由你就不可能又内在自由了,你能不能具备内在自由实际上取决于你的精神素质,你的精神品质,在一个坏的条件下你仍然可以有好的精神品质的,你仍然可以拥有内在自由,是这样的关系。那么自由这个概念不管是内在自由也好外在自由也好,马克思都是非常重视的,我刚才讲了我们以前社会层面上的意识形态的东西特别强大,那个时候我们好像信仰毛泽东思想,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对马克思是有很大的误解的,马克思的精神我们没有掌握,其实马克思是非常重视自由的,马克思有很多这样的论述就说人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自由活动,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动物的活动是不自由的,动物不受本能的支配,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够活着而活动;但是人能超越这一点,能够为了发展自己的精神能力、享受自己的精神能力而活动,像艺术家画画、唱歌,他快乐它本身就是享受,他不是为了谋生,人可以有这样的活动,人类都可以有这样的活动,这是人之为人和动物区别的所在。但是马克思认为,人的这种能力给资本主义社会受到了压制,为什么呢?他说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去发展自己的能力,他称之为自由活动,但是这当然要有个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呢?就是生产力很发达了,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的闲暇的时间、空余的时间,不会为谋生去占用主要的时间,用一点时间去谋生就行了,把大部分的时间可以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去自由活动,应该是这样的状态,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已经很发达了,其实从财富来说可以让人人做到这一点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到呢?因为财富、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里,所以大部分人还不得不为了谋生实际上是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而在那里工作。所以他认为为了让人人过上这样真正人的生活,自由活动要改变所有制度,要消灭资本主义,要向共产主义发展,所以他把共产主义称作是一个自由王国,一个真正的自由王国,他说那个时候人们就从物质生产领域解放出来了,那个时候活动的目的不再是为了生产,物质资料能养活自己了,这个已经是花不了多少时间了。人的能力的发展成了每个人的活着的目的,那才是自由王国,所以他的思路是这样的。你们看实际他非常强调的,一个就是人的这种内在自由,应该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来,那么要为他创造一个好的条件,在他看来一个好的条件就是要有自由时间,每个人都要有自由时间,现在我们这个生产力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了所以要消灭资本主义,他是这样的思路。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实际上他也非常重视自由,他和这些自由主义哲学家们的区别仅仅在于达到自由的途径,他们是有不同的认识的,但自由的理念是一样的,这个社会层面我就这么说一下。

下面我重点要讲讲重点,现在看来不能重点了,也是要简单讲一讲,讲讲个人层面的信仰。我就简单说一下个人层面的信仰我觉得主要是什么?就是表现在对人生意义认真的态度上面,你不但要生活要活,而且活得有意义,你在固执一点你就是有信仰的。不看你是不是信奉宗教,你不要把某种信仰我这不是的,本质上你就是对人生是在乎的,你是看重的,你是认真的,那么就是有信仰的。那么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说,包括三个问题。一个就是人生的私塾意义,就是我这一辈子过的要让自己满意,过得让自己愉快,这是从私塾的意义,我们一般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私塾意义,就是幸福,所以幸福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对幸福的理解上面就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体现一个人有没有信仰。我们不能说好像幸福就是一个主观感受,你自己感觉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说你对幸福的这种主观感受主观理解里面一定是有价值观的,这个问题我就不展开说了。什么是幸福,从哲学上从价值观上来说就是人身上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让它从小有个好的状态,那就是幸福的原则,那么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其实我前面已经说了,一个生命,一个就是精神或者说灵魂,让生活和灵魂处在一个好的状态,那人就是幸福的。什么样的状态是好的呢?生命应该是单纯的,不要太复杂,我告诉你那些把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搞得非常复杂的人是很痛苦的,他们一点都不幸福,要保护好自己生命的单纯。另外一点精神,或者说灵魂应该是丰富的,你有一个丰富的心灵你自己身上就有了一个快乐的源泉,你不会嫉妒,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一个人如果在幸福的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把生命把精神看的更重要而不是把物质看的更重要,我就说他是有信仰的。那么那些主张物质主义的,把物欲的满足看得第一重要的,不要生命的单纯也不要精神的丰富我就认为他是没有信仰的,这是从幸福的角度来说。那么第二个层面,人生的意义就是精神的意义,就是这一辈子过得不但要自己满意,自己愉快,而且要过得正当,是正当的,是应该过的,或者说是高尚的,实际上高尚也就是说你应该这样过,从精神的意义上来说。那么这个概念实际上可以用道德的这个概念来概括,要有道德,所以信仰的第二个表现方面呢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么道德这个问题我就简单说一下,我觉得我们以前对道德的问题也是过于的意识形态化,光讲爱国、集体主义等等这些东西。但是我觉得道德应该抓住道德的根本,道德在人性中是有基础的,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也是我说的人身上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灵魂,也就是精神或者灵魂,道德的根据在人的生命在人的灵魂,作为生命来说刚才我讲了亚当斯密的观点就是人都有利己心,所谓利己心都是爱自己的生命,都是自爱的,但是人还有一种能力就是人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你是爱生命的,别人也是爱生命的,所以看到别人痛苦你会感到难受,这就是同情心,那么同情心是道德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这一点中国特别讲清楚这一点的是孟子,孟子强调这个“恻隐之心人之专也”,恻隐之情就是同情心,那么他是人这种道德的基础,人在我的理解就是善良,一个人有仁爱之心就是善良,所以善良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品质,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讲道德第一就要讲善良,要讲有同情心,这是一条。西方哲学家里面亚当斯密这个讲的很清楚,他说人类社会的一切道德都是建立在同情心的基础上的,有两种最基本的道德,一种叫做正义,什么叫正义呢?简单的说就是不能损害别人,就是不能让别人痛苦,看到损害别人的行为你要去制止,从一个社会从一个国家来说要去惩罚,这就叫正义。另外一种道德叫做仁慈,仁慈就是不但不能损人,而且要助人,要帮助人,对弱者对痛苦中的人要去帮助,这叫仁慈。而这两种最基本的道德都是建立在同情心的基础上,这两个哲学家一个中国的一个外国的,都是强调同情心是道德的一种,那么这是一个。道德还有一个基础,是另外一些哲学家强调的,但是我觉得两者是并不冲突的,那么另外一些哲学家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呢?人是一种精神体现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身上是有神性的,这个神性你不能去亵渎它,做人是有尊严的,那么这个做人的尊严就是道德表现的基础。其实孟子讲的那个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讲的也就是做人的尊严。羞恶之心就是你自己做了坏事你会惭愧,义之端也,义就是仁义的“义”,“义”我觉得就相当于尊严这个概念,《说文解字》就是说它把它解释成施义的义,就是做应该做的事,你做了不应该做的事你就会惭愧,就会内疚,这个就是实际上做人是有尊严的,你损害了这个尊严你自己就会羞惭,这是道德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基础。那么西方主张做人的尊严最重要的基础的最重要的概要是康德,这我就不具体讲了,这两点基础上从做人的尊严来说,人做人得做的高贵,所以我一直在强调你要讲道德品质的话,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一个是善良,要有同情心,一个就是高贵,你的灵魂是高贵的,你自尊并且尊重他人,这里面体现出做人的尊严,你有了这两条你怎么会没有尊严呢?你怎么会去做那些坏事呢?从做人的尊严来说相信人身上是有神性的,某种意义上的神性,这实际上就是信仰。所以从道德上来说,我就觉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上能够自律就是有信仰的,这是第二个问题,人生意义的第二个层面,一个就是私塾意义,幸福;一个就是精神意义,道德。

那么讲了这两条以后可能还有一个问题,你说你人生过得很有私塾意义,你过得幸福,而且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你有精神意义,但是最后你总是有一死啊,如果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生死问题它问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人生到底有没有终极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其实我们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反正有一件事情是人人相同的,就是最后都会死,我们的生活可能是千姿百态,最后结果不会是有人是很不一样的,都一样都要面对死亡,所以我觉得我们一个有信仰的人需要去面对的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做梦去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呢就是说你不管丛叔模途径去面对这个问题、去思考这个问题,你最后都能做到一个安详的面对死亡,这就是有信仰,这是在生死意义上有信仰的表现。从哲学和宗教上来说,对生死问题的话大概有那么几种,基本上有那么五种面对死亡的这种态度,怎么来解决生死问题,我简单说一下,时间关系。

第一种我个人认为是一种理性的态度,理性的人生观,在西方大多数哲学家里面比较主张的,其实中国也是,包括儒家孔子也是这样的,就是说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所以你就应该理性的去接受它。像西方古罗马时期的斯多葛派哲学家他们有很多这方面的谈论,就是你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对死亡你会痛苦,因为你不愿意死,如果你愿意死你就不会痛苦,你让自己变得愿意死,那么你怎么样变得愿意死呢?你要说服自己,他提出两条最重要的理由,第一条理由就是说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你有什么可委屈的,全世界的人都和你作伴,再伟大的人最后也死了,你不要委屈;第二条理由是什么呢?你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啊,就到你没有生的时候那个地方去,跟你没有生的时候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为自己一百年前没有存在而痛哭,我们会说他是个傻瓜,那么同样的道理一个人为自己一百年以后不存在而痛哭同样是个傻瓜。这个道理讲得其实很有说服力,但是没有说服我,你没有说出死亡既然人终有一死,人生到底有什么终极意义这个问题他没回答,回避了。中国儒家也是这样看的,像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你生的道理要想明白,另外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晚上就可以安心的去死了,这个尽人事听天命,死亡是天命的事情,你只要听从就行了,这都是从理性的角度。

第二种态度呢我把它称为审美的态度,审美的态度最典型的代表是中国的庄子,庄子很有意思,我是很喜欢他的。庄子的思想可以用他的《庄子内篇》里的两篇篇名来概括,一篇叫做《养生主》,养生主就是教你怎么养生,养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但是不是说让你去锻炼身体让你去吃药,它注重的是保护好生命这种单纯的状态,不要去损害它这就是养生他的观念。所以庄子是非常重视生命的单纯,要保护好这个状态,所谓“不失其性命之情,保其性命之心”都是这个意思,保护好生命的单纯状态这是一点,另外她考虑的一个生命呢?就是可以用《逍遥游》来说,庄子另外一个观念就是庄子是非常关注生命的,一个是要它单纯另外一个要它长久,他要面对死的问题怎么办,要让它长久。那么他解决长久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逍遥游,或者说一个是齐物论一个是逍遥游,他还有一篇篇名叫《齐物论》,万物为一,人和道合而为一和宇宙的本体合而为一,这样你就不会有死亡了。他用很多说法来表达这个意思,“与造物者游,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很多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和“道”,他认为的宇宙本体合为一体,当然这是在精神上合为一体,你进入这种状态你就不会怕死了,生死为一条就一样了,你就超度生死了,所以我说它实际上就是进入了一种人和宇宙大化合为一体的这样一种境界,这是一种审美境界,来融通生死,这是第二种说法。

第三种呢这是哲学上基本就这两种了,一共四种,本来我把孔子说为是道德的一种方式,实际上也是理性的。我刚才讲的基本都是哲学上的方式,剩下的都是宗教上的方式了,宗教就是基督教和佛教。基督教是用信仰的态度相信上帝、相信灵魂不死这样来超越生死;那么佛教是跟基督教完全不一样的,我们都把它看做是宗教,但它们完全相反。基督教相对上帝,什么都交给上帝了什么都有了,包括你灵魂都不死、永生都有了,但是佛教是什么?佛教我把它称为是一种解脱的态势,解脱是重点不是信仰是重点,就是你看破人生的真相看破红尘这样来解脱生死。我们为什么怕死为什么不愿意死?因为我们很看重这个“我”,每个人都很看重自己的这个“我”,但是佛教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一切事物包括个体生命它是没有“我”这个本体的,没有“我”这个实质的东西的,因缘而起、因缘而灭,一切都是偶然因素凑到一起产生了一个你,然后这些因素消解了你就不存在了。生死的迷惑是因为我执,就是执着于这个“我”,你破除了我执你就破除了解决了生死的迷惑,他强调这一点我想想也有道理。有时候我就想真的我那么看重这个我这个“我”,我是不能死的,当然我亲人的死我也不能忍受,但是想象自己有一天会归于虚无再也不存在了,感到不可思议,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但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我”是怎么来的呢,某一个男人和某一个女人某一个时刻做爱产生的我,她怀孕了她把我生出来了。如果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他们没有认识,会有我吗?不会有我。认识了结婚了,不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做爱也不会有我,这会有我的兄弟姐妹,那不是我。你再往上推,我父亲的父亲母亲我母亲的父亲母亲到最早的老祖宗,只要出了一点小差错就不会有我,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偶然啊。为什么要那么看重呢?是有道理的,不要执着于这个我,这个我是虚幻的,佛教里面告诉你是虚幻的,是个幻象,这样让你解脱,所以它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生死问题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所有这些解决当然是各有各的道理,基本上我觉得是这样的,理性的解决就是它是回避了终极意义问题,因为生死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我们要追问人生到底有没有终极意义,那么实际上理性的回答是回避了这个问题;审美的回答像庄子那样给你一个模糊的终极意义;然后基督教是给你一个非常明确的终极意义,灵魂是不死的你会永生的;那么佛教是告诉你你对终极意义的追求本身就是迷惑,让你从这个迷惑里面解脱出来,它取消了这个问题,各有各的思路但是都有道理。我自己现在还没想清楚到底取哪一种态度是更正确的,但是我觉得最后解决生死问题可能佛教是最彻底的,是一个最好的途径。不管哪一条途径,我觉得最好你是真的去面对这个问题,最后能够安详的面对死亡,那都是有信仰的表现,好我就讲好这里。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