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于丹“读书与读心”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2014-04-18 12:55

(本实录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谢谢,谢谢热情的朋友们!看到现在前台地上坐着很多人,旁边还有很多站着的人,特别是我刚才看到外面的大厅里面也还站着很多人,我特别内疚。其实今天这个场合我首先要跟大家说一句深深的感谢,江城四月我们相聚在一起,其实都只为了一个理由,就是我们自己心里面对于图书、对于阅读的这点信任。今天我在这里看见我们这些站着的、排着的很多很多位朋友,那我还是想再说一句题外话,不好意思,我看到旁边有几位长者,我们如果前面还有位置的话可不可以请老人先坐下,可以吗?谢谢大家。好,我们请老人先坐下,谢谢啊!我看到有那个朋友出去了,请老人家坐下。然后第二件事情,我想请教一下摄像的朋友,我给你们添点儿麻烦,今天我站在这里讲,因为今天站着的朋友太多了,我进来的时候看见外面还有站着在听讲座的朋友。谢谢我们这座美好的图书馆,谢谢馆长们,我知道大家已经没有更多的位置可以坐下了,我知道有些朋友都很累,但是我愿意站起来。所以麻烦我们摄像的朋友们把摄像机提升一点,给我一个手麦,我今天站起来讲,好吗?谢谢大家的理解,我们这么多人到这来确实有很多的不方便,谢谢啊!刚才看到几位老人家已经坐下了,然后在一起的还有孩子们,那么我们老少同堂的时候其实是我们中国人的好日子,我们今天就过一个其乐融融、几世同堂的阅读日。

关于阅读这个话题,我知道这座图书馆从1904年到2014年110年的历程,这里面藏过的是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所有的图书我们读的是纸上的文字,更重要的是书过留痕,它落在我们的心里,我们通过别人的故事能够读到什么样自己的感动。我们读书,过去有句老话叫“书山有路勤为径”,但是通过这条路我们抵达哪里呢?我认为我们越过万水千山,走过书山历程,最后我们是抵达了真正的自我,我们是通过别人的书籍别人的观点最后照亮了自己的灵魂,这样的阅读可能才是阅读的真意。那么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图书馆,我们在这个地方来读书,我们读书为了发现什么?世界很辽阔,我们能够看见的日益繁荣,信息也是越来越庞杂,但是我还是想说,人最不能丢掉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开场先给大家来讲一个小故事,一个著名的中国的禅宗的故事,看看大家从这个故事里面能够有点什么样的启发。曾经呢有一个公差,他呢押着一个犯人去京城,犯人呢是一个和尚,两个人要走很远的路日复一日,负责任的公差就知道有几样东西是不能丢掉的,什么东西呢?首先他有一个挎包里面是他们两人的寒衣和盘缠,这显然不能丢;第二呢是她手里有一份公文,要拿这个公文才能交差,这也不能丢;第三呢就是和尚不能丢,得押到位;第四呢他还很负责任的每天都看看我自己在不在,只有我自己在才能押着和尚、背着包袱、推着公文上路,就这样他们两个人在路上风风雨雨,免不了要聊聊天、解解闷,互相照应一下,久而久之这个关系就越来越像朋友。有一天他们很辛苦,赶路风雨交加,赶到一个集市边看到一间破庙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了,一头扎进去这个公差就累成一滩泥了,和尚就很殷勤的跟他说:“看,不远的地方就是集市,我虽然不能喝酒吃肉,但是我买回酒买回肉你歇好了我们也好赶路啊。”公差就懈怠了,给和尚打开了枷锁、镣铐放他去了。这个公差眼看着和尚殷勤的跑去抱着大堆的酒肉殷勤的回来,伺候着他吃呀喝呀,没过一会儿酩酊大醉,公差就酣酣的睡过去了。和尚心想,终于等来机会了,他就从怀里掏出一把刚刚买的剃刀,“嗖嗖嗖”悄悄地把公差的头发剃光了,把公差的衣服扒下来他自己换上,把他自己的破袈裟给公差裹上,诶这个和尚连夜就逃跑了。可是公差不知道,这一觉昏昏沉沉一直到日上三竿,伸了个懒腰舒舒服服的醒了,还好醒了以后知道找东西,一摸自己手里包袱好好的,再一摸手边的公文也还在,那第三个要找和尚了,庙里找庙外找和尚确实是不见了,急的呀这个公差找不着直挠头说“和尚哪去了?”,诶,突然发现自己的头怎么是光的呢,恍然大悟低头一看穿着袈裟,有什么可着急的这不是和尚也在吗?好,大家一听和尚也在,那我们说什么没了呢?自己没了,公差再找第四样东西可真找不着了,急的呀怎么找都没法上路,这个问题就是和尚倒是还在,可是我到底哪去了呢?我这么就没了?

为什么要读书?我们从这个引子开始看一看站在2014年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也走在这样一条路上。我们手边是不是都有这样的东西,我们看一看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光是这个大武汉变化有多大?我今天上午在大剧院给市委讲座的时候我说,我还记得20多年前我作为一个学生游学来武汉,一个酷暑天火车进站,往外一看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壮观的景象,就是房顶上、地上到处都是凉席、竹床,到处都是睡的人们,我现在还记得那个晨光曦微夏日的早上我从来没有看见过那么多人在外面。其实我说在今天,在武汉的高楼中我自己作为一个外乡人我怀念那个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人跟人之间孩子是不吃独食儿的,大人是互相分享的,家与家虽然隐私保护的不太好但是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算计,人跟人所有的交往全都是晒在房顶和晾在江边的。走到今天我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是我们把自己的心也包裹的越来越严了,我们一个人在这样苍茫的世事中短短二三十年生活就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可知你手里的包袱不会丢掉,那是你的物质生活,那是每个人都希望越来越好的那点依据,所以他一辈子都丢不了。再来看什么是公文,咱们谁拿出名片来都希望身份头衔越来越往上走,都希望人跟人之间越来越有尊敬,所以这个公文就是你安身立命的社会职业身份,人这个职业身份他也不会丢,因为他都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有更多的前进。那么第三呢就是这个和尚,和尚是什么?和尚就是我们日复一日手里所要管理的当下的这点事物,和尚是一个囚徒,当一个公差主体的权利还在的时候,他行使他的价值去管理这个囚徒,但我们发现所有忙碌的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忙着忙着不知不觉把自己置换成了囚徒,表面看起来忙的事一点儿都没有少,但是真正的自我已经不在了。(没关系我听见外面有朋友是大家看不清楚吗?或者怎么样?没关系你们可以把要求告诉我我再一次要跟大家道歉,我刚才看见站着的那么多朋友我知道这个周末下午确实很辛苦你们,如果还有什么我能做到的麻烦你们告诉我,谢谢大家,谢谢。)其实我们人人都走在辛苦奔波的一条路上,我们每一个人在这条路上抓得住自己的衣食,抓得住自己的职业,抓得住手底下的匆忙,但是唯独容易丢掉的是自己,当自己淹没在一切忙碌对象中的时候,如同纪伯伦说过的著名的那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人生条道路的行走有时候不知不觉就会觉得是为走而走为工作而工作为吃饭而吃饭,到里面最初的理由还在我们的这颗心还在么?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是提醒我们不忘记自己的一种方式,为什么说可以提醒不忘记自己?因为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你能够看得见不同的世象中别人的故事别人的生活你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印证,所以我说读中国的些书是找着我们站在今天、当下有什么样的坐标,一个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标准是常的,但是我们血液中的基因总有那么一点恒长不变。比如说《周易》上讲一个真正的大人君子你先来看跟四季、跟天地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叫做“四合”,就是配合、吻合的这个。今天有很多人都说好纠结呀,有多冲突啊,那怎么才能合上?跟谁合呢?我们如果说越是越新读天地这本大书,那我们其实可以读的到的,就是这四合的坐标

《周易》上讲“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今天我们的朋友真是服老秦俑,我想跟所有的朋友分享一下四合为什么对于我们每一个年龄来讲,尤其对中国的孩子来讲它是重要,就是知道中国人他不能违背的东西在哪里。先来说“与天地合其德”。我们今天越来越多的有这种漂亮华美的建筑,往上看是灯,往下看是地板,也就是天光地气是都市里的孩子越来越少看到的,但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在天地里,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顶天立地。什么是人?按中国人的说法叫做“人者天地之心也”,一个人就是天和地的心灵,所以叫天地人三才。那么要做什么人呢?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个说法叫做“天人合一”,天和人是怎么合一的?我们看看几个简单的中国字,先说最简单的一个中国字就是“一”,这一是个好词儿,“一”是一种融合,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标准,而是一种大融合,所以老子常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明,君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作为一个天下的标准,连谷都是得一以盈才会丰盈,这个天上的一地上的一所有的一是一种融合,“一”在我们的生活里是什么?是个标准。大家想一想元旦的“旦”字,上面一个日下面这一横是什么?就是太阳跳出的那根地平线;方正的“正”字,上面一横下面止是什么呀?“止”原来是个象形字,一只脚,脚踩在起跑线前,有一条线作为标准,跨出这个线去你就起跑了,所以生活里面不能没有标准。那么天人又是怎么合的一呢?你看“人”,一撇一捺阴阳相生左右相依,然后呢你加上一横的时候就是“大”,人长大了可以顶天立地,这个大人的顶上要再加一横呢,就是“天”。所以《说文解字》上说“天者,颠也”,天就是头的意思,这个天就是管着思想,能够跟人的一切一切最接近的地方(小家伙你是不是看不见阿姨呀,要不然你上来坐吧好不好,你上来吧坐在这吧好不好,来,乖,允许你上来,要不然你老站那多费劲啊,你上来吧你坐这,你坐那个红背心的叔叔前头,乖啊在那坐着吧),所以人跟天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天跟人就贯穿起来了。你想这一大横要放在顶上是“天”,但是“大它要是成为一小横呢?就是“夫”,什么叫“夫”?它作为一根簪子插在那里,标志成人。过去以八寸为一尺,以八尺为一丈,丈夫就是顶天立地不光身量长大了,头发上插簪子了,同时人的心胸得跟天地贯通了,这就是孟夫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不是长到什么身量叫做成人,而是你的观念能不能顶天立地,因为中国人一直是在天地之间的,那么就回到这句话,为什么叫“与天地合其德”。要跟天和地配合上道德,天德是什么呢?周易的第一卦就是乾卦,乾卦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就是说向苍天学习永远自强的进取就是天德。第二卦是坤卦,地是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就是说向大地学对万物的包容,这就是天地之德,向苍天学习进取,向大地学习包容,这就是天地之德。

大家先想一想什么叫“自强不息”,就是它没有外力的强迫,自己就想要主动的进步,不断地完成自我的更新。人会说我们每天已经这么辛苦了我为什么还要更新呢?你想一想今天的生活很多东西都是要被不断打破的,那么就像一枚生鸡蛋如果从内部打破破壳而出那就是生命,一个新的小鸡孵出来了,但要是不断的被外在打破呢?磕开鸡蛋炒一盘菜它就不过是个食物。一个人当你外在变化的生活不断地要打破的时候,那么尽量做一个有能力从内在突破自我的人,而不是不断的被外在说你今天下岗了,明天你必须要去换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了,甚至孩子跟你说老爸老妈你out了开始跟你有代沟了,这都属于被外在打破。人从内在打破自我获得的是自己的肯定和自信,从外在被别人打破你获得的只是沮丧怀疑一直到自暴自弃。为什么需要自强不息呢?我想跟大家说读书啊,其实爱读书有阅读兴趣比读什么书更重要,人把读书当做生活方式的时候,他就有了一种不断的了解别人,了解世界,打破自我的动力,一个孩子为什么应该爱读书呢?因为这样的孩子是在读书中培养了主动性。今天我看到有很多孩子,我也看到了为人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那我想说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有两个东西,就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第一是他的主动性,第二是他的自制力。主动性就是一个孩子不被老师家长压迫着还对世界抱有好奇心,愿意学习的那点心愿而且乐在其中,这会让他一辈子不断地改变自我;而自制力又是什么?就是让他有所不为,这是他长大以后的事情但是这个习性要从小来培养,大家知道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想要有所作为说明他成长了,但一个人说我清晰的知道有所不为说明他成熟了,一个不知道不做什么的人是没有办法真把事做成的。所以一个人从小得知道,想看动画片看的眼睛已经要近视的时候你就要停一停,想吃巧克力吃的已经要牙和鼻子出血的时候你就得少一点,该要上床的时候再好的电视都不能看了,这是一个小孩自己要懂得的自制力。人生其实就像一辆车,好车最重要的部位也就两个,一个油门一个刹车,至于说音响怎么样,座椅能不能加热那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油门足只要刹车灵,这个车就能跑的远。人生命里的主动性就是油门,自制力就是刹车,所以一个人要从小的时候知道,有一种不断更新自我的主动性,有一种自强不息这是苍天的道德,这是一个孩子要配得上的道德。再来说“地是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什么我们要向大地学习,都说中国地大物博,光地大不是本事,物博才是了不起的,就在于中国各式各样的土地都会养活生命。我们看一看黄土地、红土地、黑土地,中国是连盐碱地甚至大沙漠上都能养活他自己对应的农作物。沙漠上的肉苁蓉还是名贵药材呢!所以大家不能指望,只有肥的攥一把能流油的黑土地养活东西,我们也不能指望你周围的环境中全是谦谦君子。

一个人要学会和所有人打交道,当然大家都喜欢君子不喜欢小人。也许你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个小人,也没有义务去改变一个小人。但如果你自己始终秉承着君子的态度,君子光明磊落的规则,有可能你会让小人跟你打交道的时候,他的伎俩使不出来。因为你不给他说,听阿谀奉承呀、或者收贿赂呀,他就没有办法把小人的这一套用的更拙。

所以厚德载物是什么?是一个人像大地一样学习对于不同物种的包容。说白了与天地合其德。向苍天学进取,向大地学包容,先有了顶天立地大品德——这为一“合”。

第二“合”叫做与日月合其明。太阳和月亮都是最光明的,那么日月之明我们又怎么去学呢?中国人是讲阴阳平衡的,最大的阴阳就是太阳和太阴,太阴就是月亮。你说我学什么呢?大街前我们看过,每天你只要看得见太阳,它必定是圆的、是热的、是满的。它不出来,像今天下雨就见不到那么热;它出来就一定是热烈饱满的。所以我们要向太阳学的就是一个人在社会在职业上恒长的进取心。但是月亮呢?从初一到十五望朔之间阴晴圆缺变化的异常,损及而盈,盈及而损,就这样的变化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面对悲欢离合的平常心。你得知道,毕竟圆满的日子是少的呀,不如一世长发久,有几天太阳月亮都是圆满的呀。所以,说白了我们向太阳学习恒长的进取,向月亮学习一颗有弹性的、柔软的平常心。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明的,要做一个光明的人,这一点教给小孩子也并不容易做到。因为想要浇灭光明的力量很多很多,能够让人一辈子都说我这颗心是光明的,那你想想要有生命内在多大的力量才能一生光明。

有一个这样的人,其实这是历史上我们都知道名字但并不太熟悉他的人——就是王阳明先生,明代的大儒王守仁。在他晚年辞世的时候,在小船中一口一口地吐着鲜血。他的弟子流着眼泪问他:“还有什么遗言?”阳明先生说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一颗心始终都是光明的,我还用得着现在再说什么话吗?也就是说,能做到一辈子光明磊落的人,他用不着向别人去辩解和证明。那么要做到一生光明需要有内在有光明的那种能力,不光是靠外在的光明。为什么说要小孩学这样的能耐,我们就说一说阳明先生他这一辈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叫做百死千难。

读书读什么呢?既使是通过一本一本书读出一个人生来。今天真的应该跟我们的孩子们说说,王守仁是什么呢?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代,在1472年他出生,他的那个时代正是锦衣卫当道的时候。所幸是他的父亲王华在他十岁的时候,这孩子十岁的时候父亲中了三科状元。那么大家都觉得他们家有出息,而这个小孩请问教书的先生:“什么才是天下第一等事?”先生说:“像你爸爸那样读书中状元呀!”他说:“我以为不然。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

我们做家长的先就要看看孩子的志向,现在孩子想经商的有,想当官的有,想做学问的也有。但是有几个孩子会想要做圣贤。你觉得圣贤是空话吗?那来看看这个做圣贤的孩子一生的成长。王守仁只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读遍了儒家经典;十五岁的时候出军关山海关学习骑射习武功;十七岁的时候接触到道家的经典,又学习道家理论;十八岁的时候就考了进士;按说他应该这样一路向前走。但是,他从小就遇见了许许多多不公平的事。

我今天要跟大家说读书。我不说读书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我想说读书存在心里的学问和信念,是别人能砍了你胳膊、砍了你腿都拿不走的东西。它是在你生命很苦难的时候用来救赎的。王守仁就是这样,从十八岁才华横溢,往上考别人嫉妒他说,你爸爸得了状元还能让你中吗?就是不让你考好。所以一次一次的落榜,一直到二十八岁。二十八岁终于往上考到了进士。那么他从乡试到会试走了这样的十年。考上去以后呢是去做官了,到北京做官。做到意气风发的时候,三十五岁,一个人正该有所作为的时候遇到了天灾。老皇上驾崩,新晋位的小皇帝十五岁的朱厚照,这是一个不学无术贪玩的孩子。所以,他就遇到了历史上荒唐的明武宗。那怎么办呢?大太监刘瑾擅权,满朝文武都不敢说什么话。为了营救给事中戴铣,王守仁虽千万人吾往矣。自己冒死进谏上书,结果被大太监刘瑾不仅革去官职,而且廷杖四十。这样一个江南才子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了还要从北京发配到现在贵州的龙场驿在修文县,穷乡僻壤。

他从三十五岁出发,回南京,过老家浙江余姚,一路上躲避着锦衣卫的追杀,多少次投水,一路啊这叫百死千难,三十七岁才走到他的任上。这样一个已经身无分文的人,就对着二十三匹马十个异族,你说他能做什么呢?光明的人生有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会有作为。因为他还有满腹经纶。所以他就在山洞里格物致知想他的学问,终于悟出来自知乃是致良知。也就是说良知是个是非之心,而这样的良知需要知行合一,而落实到行动上再去改变世界。这就是“心学”的基础。阳明先生就是在那样一个山洞里面悟出这一切的,你说这还不是他的光明吗?那么后来他又还朝。在刘瑾被诛杀以后,他回来又做了官,又巡抚南赣,又一次为朝廷建功立业。在他四十六岁平定了王室的大乱——宸濠之乱,就是朱姓弘宗的大乱,终于平乱之后又被诬告成乱军的同谋。所以他又一次自己卸去所有的官职回到老家,在浙江山阴会稽仅住阳明书院。七年付出,把整个中国“心学”这个体系自己完成。

我们今天说中国儒家孔孟朱王这四大家,到王阳明成为集大成者。那么他是在修完这个心学以后,连那个明武宗都死了。在新的皇帝请他出山,他是作为大明王朝的南京府兵部尚书,是个带兵打仗的人哪。然后他再次去南中国巡游,五十几岁到呕心沥血积劳成疾而逝世。这个时候他回首他的一生。我们想想什么叫“我心光明”?这个人,朝廷用他,他用武功平定江山;朝廷不用他,他用文字传承思想。文字武功都在他的生命里。他没抱怨过世道对他有多么不公平,他在任何地方信念和学问是别人拿不走的东西。想一想,涵养一个光明人格容易吗?

我们今天会看到很多人心中的不甘。其实,怎么样才能够有自己的能力,在一个卓识上尽可能多一点改变世界的力量。这个时候就觉得他读的那些书从乡试到会试熬了十年,貌似不公平。但是,它成为他苦难中自我救赎的精神根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与日月何其明,做一个光明的人。这一直都是中国人的理想,但是这种光明不是那种耀眼的辉煌。用老子的话说,老子有四个字我很喜欢,一个人要“光而不耀”。就是有内在的光明,但不要有外在耀眼的光芒。有光含蕴在生命里就够了,但是不要那么咄咄逼人的去刺伤别人。这就叫“光而不耀”,用不着耀眼。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光不是亮给世界看的光环,而是藏在生命里给自己信念的东西。

我曾经专门去修文县,拜谒王阳明先生的遗址遗迹。我站在他的山洞里泪流满面。我最大的感动啊,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他把那样简陋的四处都滴着水的山洞能改造成什么样子?!他住的地方写着“阳明小洞天”。你想那个地方多么简陋啊,但他住起来别有洞天。他离开大概一千来米的一个往下去的山洞,是他自己研读易经的地方叫做“玩易窝”。杂草丛生的一个破山区,最重要的他的那个办公的山洞叫做“龙冈书院”。我们想想,这是什么样的骄傲!一个人百死千难,投水那么多回了,身上一点书都没有了,但是书本都在肚子里。凭着肚子里的书本,能把一座山洞变成一个讲学的书院。

我们今天比什么呀?读书不是把电脑里的知识搬到人脑里去跟电脑拼内存,电脑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判断力,人要有良知和判断这才是念书念出了根本。我们在今天在信息过剩中有多少惶恐来自于伪命题,一个不被伪命题绑架的人才能够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我们有多少次都陷落于别人给我们的话题呀!我们有多少这种提问包括从媒体上、从方方面面,其实让大家老是觉得没有安全感、惶恐。但是你心里的定义在哪里呢?王守仁过得够倒霉了吧,但是为什么他最后成为被中国人称为“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他一个人都做到了。就在于他的生命里有内在的光明可以和日月运行相等。

第三句话叫做与四时何其序。秩序的“序”,“四时”就指春夏秋冬。为什么一个人的生命要要跟春夏秋冬合上秩序呢?是因为中国人的节序和秩序是意会的,中国人的秩序感里面藏着我们的伦理信仰。曾经我在西方讲学的时候,有记者问我说:“哎,我们也过节你们也过节,跟我们讲一讲,就是你们中国人过节跟我们有什么不同”。我跟他们开玩笑,我说:“你们西方的节呀都是从天上下来的,我们中国人的节呀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其实大家可以想想看,为什么说西方的好多节都是从天上下来的?他们过的圣诞节呀、感恩节呀、复活节呀,像这种向神灵致敬的节日,他一定是孤单的个体对神灵的膜拜和交流。但中国人的节,我们过的是节气还是节日呢?只有在东方这种农耕大民族的传统里,有节气和节日的合一。比如说,咱们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清明慎终追远,凭吊先祖。它是一个肃穆庄严的节日,但同时风清景明,种瓜种豆;它又是一个不能误的重大的农时节令。

我们今天的孩子们还知道四时往来有多重要吗?中国人的养生叫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跟着大地上万物一起长,所以春天的“春”字,太阳是在下面。因为大地的阳气是从下往上生的,春天的万物举得枝枝蔓蔓都在往上走。那么秋天的“秋”很有意思啊,一个禾木一个火,你说这是什么?这就是火烧秸秆的季节。因为万物的伙食全打完了,重新收支后要藏了,所以秋天是一个像大地浮灰的季节。中国人爱说木春分而思飞扬,林秋雨而思浩荡。任春风咋起,秋雨滴沥的时候,我们的心还跟着四时往来?

今天都市的孩子说生活好,他比过去乡土上的孩子要富裕很多。他能够玩的IPad,电动的玩具,穿的名牌,吃的美食都是农村孩子没有的。但是,他一定就很幸福快乐吗?看一看,我们城里的好多孩子正在失去天地四时间的快乐。

过去的孩子们都是漫山遍野地跑,对吧?山也是有四季表情的,我是看《林泉高致》中写的。四季的表情是什么呢?叫做春山如笑。大家去看一看春天的山川是不是在笑啊?大伙儿都知道这个麻城的杜鹃花,其实那样的杜鹃铺天盖地的时候,一座山川绽出了多么灿烂笑容啊!春山就真的如同一个美丽的姑娘,当她笑眼一闪的时候,天地的花都开了。

夏天像什么呢?古人形容的特别有意思,叫夏山如梦。山上葱茏的、蓬勃的、枝枝蔓蔓的都长疯了的那个绿色呀,就好像是一个美人撑肚的样子,是因为一切都过于蓬勃了。夏天咱们有时候人也上火,所以都喝绿豆汤再败火。所以你看夏天火气大,那个山上长疯了的那些个翠绿就好像是怒了的表情。

秋天是什么呢?秋山如妆,如同美人新妆。你看一看山上,绿的叶子、黄的叶子、红的叶子、赭石的叶子,各式各样的颜色跌宕着、错落着、交织着,其实最好的画家也画不出来大自然的颜色。这就是美人颜妆的一座秋山。

而冬天的山是什么样子呢?叫做冬山如睡,一座山川沉沉的进入了他的睡眠。在睡眠里的那个梦中,大地已经在回暖了,最后在梦中有绽开了那点笑颜,铺展了成满山春色的时候,一座春山又绽放在你的眼前。

所以中国人过去看四季的表情呢,为什么“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一个人和一座山川为什么互相对望着那样不舍呢?李太白为什么只看到“众鸟高飞尽”,只看到“孤云独去闲”,而他“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人和一座山还没有看乏,这是我们今天城里的孩子要补的功课。就是了解人跟四时之间的关联,人在四时风路中可以看得见的规律。可以说小花、小草,小猫、小狗都有它的生命规则。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一切,你才是大的吻合,才有这种对别人的那种尊敬和不那么自我的狂妄。

第四“何”说的更有意思,叫做与鬼神何其吉凶。我们今天受着唯物主义的教育,其实没有几个人谈鬼神了。我宁可在这里把这句话看作是,中国人朴素的敬畏。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干什么事可得想一想,不能遭报应啊”。你看农村目不识丁的老奶奶可能都会耳提面命自己的孙子:“孩子,咱可不敢伤天害理”。但这件事情不见得是我们现在在都市里读了很多书以后真还信任。

人有的时候不约束自己的话,那你说什么是鬼神呢?虽然说吃五谷杂粮,人都有旦夕祸福得了病,但只要不“作”过了,人就还能好起来;好不起来有的时候都是自己“作”得太狠了。好多东西——人性啊如果不加一个自制的约束,我们都渴望自由。但是我们忘了自律是自尊的前提,自尊是自由的前提。一个懂得自律的人才有尊严,一个有尊严令人尊敬的人才有最大的自由。一个根本不自律就想要无边自由的人,你就会发现不走人行横道,横穿马路的人就容易出交通事故,所以为什么人性要管。

中国有些字写得非常有意思。“贪婪”,大家都知道这是很多烦恼之首。可以说从圣经、古兰经一直到佛经都在讲“贪”字是很多烦恼之首。“贪嗔痴慢疑” 一切从贪婪生了嗔怨,然后就生了人的痴心妄想,就有了傲慢有了怀疑,都是这样出来的。那么什么是贪呢?“贪”字下面从“贝”,凡从“贝”字的大多和金钱有关。对吧?资本的“资”、财产的“财”都有“贝”。所以“贪”字就指人对于金钱无厌无足的那种好奇心。而“婪”字呢上面一个林子的林,下面一个女字。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希望自己能占的女人多得跟树林子似的。所以看贪是贪财,婪是好色,贪财好色的这点本性这是在每个人的人性深处,但是人读书以后有了社会公约的道德,有了愿意管束自己的欲望而获得尊严的这种愿望,那么就能够提升自己,一个能管得住自己的人就不至于毫无节制的去遭天谴。大家想这四合是不是说的很有意思,与天地合,与日月合,与四时合,与鬼神合,这里没有教我们怎么纠结怎么冲突,教的是吻合与配合。其实人只有越多的融合进去,人越能把书本的东西用在自己的身上。阅读可以说有很多种方式。我们湖北省图书馆提出来藏书室一种阅读,讲座也是一种阅读,这也是一种书,即使我们平时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别人的思想、了解别人的机遇,一切都是阅读。那么阅读是要从小有那么一种爱好,读书有时候读无用之书也许会给人一种安宁,我自己的一位中学同学,他不到50岁去世了,这是我的中学那个班级里面第一个去世的同学,所以我们大家去送他的时候,他其实也是一个很清贫的教授。我们最后的送别,看到他的太太手里捧着一大摞书都是翻旧了,一本英汉的词典,一本汉语的成语词典,然后两三本国家地理杂志,然后各种书,最上面是他自己用的一副眼镜。送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说你也不怕他去那边累着,还给他送书。然后他太太很云淡风轻的说,你们还不了解他呢,这几本书都是他在中学时候就翻烂了的,平时有这几本书他心里头就能踏实,还是把他最喜欢的东西让他带走吧。那么一个英年早逝的教授,送他的时候,从亲人到朋友都没有嚎啕大哭,都没有那种痛别时分,更别说买多么昂贵的送葬礼。其实大家都知道灵魂的安顿只跟你走的时候精神上有什么寄托有关。

我们今天很多人都说我的生活又不富裕,我日子都过不好。读书人的日子其实自古用孔子的话说不见得都有荣华富贵但是读书是能养得出情趣的。我一直很喜欢用一本小说《浮生六记》这个作者沈复,他的妻子陈芸,他们爱称叫芸娘,这个芸娘后来被林语堂先生称为最有趣的情侣,就在于这小两口原来饱读诗书过着富贵人家日子的时候他们有很多读书喝茶这样的乐趣。但是后来家道中落,住在潦倒的茅草房当中,那种日子还能过得好吗,他们内心的那种典雅丝毫都没有改变。芸娘要出去做粗活养家,她每天要暴晒在太阳底下从早到晚干活,但是塔河所有的农妇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她可以用草给自己编四扇屏风,再用自己的毛羽在四扇屏风上画上花鸟山水,然后她干活的时候大早上干活把把屏风绑在自己的东部,到晚上夕阳西下的时候把屏风绑在自己的西部,所以始终都有如画的屏风替她遮挡太阳,哪怕是在干粗活,照样是优雅。回到家来,夫妻俩只能喝非常劣质的茶叶,没有好茶。芸娘就用旧纱布把茶叶包成一小袋然后出去找江上开的荷花,在晚上太阳落山时候找到一种荷花把茶叶放进去用细线包紧,第二天早晨太阳未升之前拆开,拿出,到第二天早上再换一朵荷花这样连续三天他们俩就能喝到带着荷花清香的茶。其实,什么是读书人的日子,读书人比的是情趣,他是因为那些典雅的情趣,能够让他把日子过得这么精致典雅从容不迫,而且他有一种无所畏惧,所以我说读书是一种滋养。读书有的时候他的那种快乐就像陶渊明,我们今天说起田园都会想起陶渊明的诗态。其实真正的田园不是一处居处而是一种状态,真正的隐士也不见得要到穷乡僻壤,不过就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中自己的心想安静。陶渊明这个人日子也过得很潦倒,他唯有爱读书,他读书时能读出这样的大欢乐的。陶渊明自己的欢乐没有多少是依赖于物质的,比如说他自己有一架琴,这个琴的名字叫素琴,多素呢,就是一根琴弦也没有,就是根木头。他也没有钱,朋友接济他,他就都买酒。呼朋唤友来了,自己先喝醉了,就跟大家弹素琴,抱着那个木头痛哭流涕的,朋友听见就跟朋友说,我喝多了要睡了,你们走吧。这件事情看起来只是文人的张狂,但是他是有知音的。李太白在千年之后写这个故事。他说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陶。陶渊明这个人自从失去了彭泽令,他的人格已经心接太古了。从鸟叫到河水声一直到松松的浩荡都在他心里。没有琴弦他也有最美的音乐,他还需要琴弦吗。其实这样的人他过的就是自己的安闲自在。所以我说读书这件事有这种为考试的书,但是也有更多更多的是为了人自己快乐的书。真正读书能够读出滋养气魄的,我觉得我们站在这一篇山水之中,想一想荆楚文化。我们读书能够唤醒的是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刚才我说到的李太白。李白也不是一个生活总能富裕的人,但是他没钱喝酒的时候只有他写得出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一个人用赊来的月色换酒喝,这是何天真又是何等豪迈。我们今天比他有钱的人多的是,我们可以喝白酒黄酒红酒,论眼前酒品茶品的尊贵和价位,但是我们恰恰少了什么呢?李白的酒杯他盛着千古的名誉,他愿意举着这杯酒天真想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甚至可以说他酒杯里面的酒是从他生命里酿出来的,所以台湾的余光中先生写过《梦李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想一想什么是盛唐的气象,他的口一吐,那满腹诗书的蓬勃就是能让他比别人高兴。所以他就能够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人生长度终归是有限的,但是宽度是无穷的。我们住在武汉都看到过,那些小溪小流小河汊和汉江长江怎么比,所以人一生别把自己活窄了,宽度在自己的手里。我们想一想李白这个人因为他的岳丈家在安陆,所以他这一辈子后来一次一次的回到湖北,一直都是以此地为中心的,塔索看见的山水就在这个附近,他的那种主观的气魄是怎么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为什么叫中国的孩子要读懂中国诗,我们今天写东西也碎片化,但是你的那点碎片里面能包含多少内容呢,看看李白,如果给他20个字,一首五绝能写成什么样子来。李白可以说“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看看这20个字的气魄。站在岳阳楼上一眼看见君山说,小山小景太碍眼了,给我铲了去。我要让湘江的水浩浩荡荡的,平平展展地流淌。如果这一江的水都化为美酒,这就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个洞庭的秋色,遍山的枫叶。

想一想这样的想象力我们今天有吗?都说我们写不出来李太白这样的诗了,其实是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他这样豪迈的心胸。读书时干什么的?我们既有了与天地日月相合的大人格,还要有这样一份痴情能够蓬勃滋养,所以阅读这件事情就是让我们在匆忙中停下来的一个理由。很多人都说愿意停一停,但是说我没时间,停一停不一定非得说要半个月去了瑞士,一个星期去了马尔代夫吗。停是随时奔波的路上,停字里头得有人你才歇得下来,我们现在是各种设施,空亭子很多,人不愿意歇着。所以要给自己一本书里找个亭子养一养自我。关于停字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就是大家知道清代的大文豪李渔,他在自己的家乡浙江南溪,一眼看到山川秀美就想,修个亭子吧,让大伙在这歇一脚。那就得找土豪出赞助。人家赞助了,亭子修起来的,很漂亮,他去了想起个名字。但是赞助人也想起个名字,说我来起吧。李渔一想他说话肯定很恶俗,就赶紧拦下来说,且停停。没想到这土豪脱口而出说,就叫富贵亭。李渔说这不好听。土豪说,那我已经说了,你不还没说吗。李渔想了想说,我说了,我比你先说。土豪说,你说什么了。他说我说的是“且停亭”,李渔自己写了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这就是暂且停一脚步的那个停字。我可以跟大家说每一本书都是收容我们心灵的一座亭子,在不同的书里面你会看到不同的生命。你能够看见人性坚持和舍弃的意义。你哪怕是只看别人悲欢离合的故事你都能够知道你心里有点什么东西会有所呼应。人生的孤独其实不在于我们怕孤独就要找个朋友聊天或者说我就要在网上跟多少人交流,其实在书里你能够跟这么多古圣人交流的时候那种心情有时候是难于言表的。你看看杜甫,他的寻寻觅觅,他在寻觅诸葛亮的时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点一点去找能够看看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他用两句话就概括了这个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样一位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以他多喜欢这个人呢,他在跟诸葛亮的交流中,他自己得到多少提升。所以杜甫写诸葛亮写的最漂亮的一句话评价他是“万古凌霄一羽毛”。一个摇着羽扇纶巾这样的一介书生。所以杜甫形容自己说“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他说我是江汉上条条未归念及家乡的那个客子,我也是乾坤中一介迂阔的腐儒而已。哪怕他自己说自己是个迂腐的儒生他都有乾坤,有谁能够说出乾坤一腐儒,就如同他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他作为一只小鸟也有天地,所以读书时能把我们因为天高地阔一颗心真正养大的一个途径。书山有路,我们顺着这条路往上走你会触摸到那些人的灵魂和他们的坚持。看看李太白是多么喜欢湖北孟浩然的,他一直在襄阳好风日里追思这位前辈,他自己从来都不避讳的宣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其实孟浩然留下的又是什么呢,他写的那种“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那样的一种气势都在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地方,认识人心中有过的激越和激荡之后终以放下的那种安详。所以这样激烈的孟浩然后来可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的一种对酌对饮之中再来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谈的都不过是农庄里的事情。我们在今天还有多少心情去向这样的历史和传统致敬呢?我们在今天还要怎样才能到认识到自己的此刻呢?

我今天谈到读书特别想说我们的孩子怎么的读书呢,读书其实让我们更真实的认识自我,因为现在虚拟的环境太多了,你在网上交的朋友你也不知道是什么人。有时候玩游戏,网上谁都可以去做一个大英雄,一旦玩坏了,鼠标一点,重头开始。但是在现实中,你去跟谁说Game Over。我们往往是约在虚拟中做英雄就越会在现实中感到自己的无奈与无能。怎么做一个现实中有力量改变自我的人。其实读一读别人的经验,看一看别的人是在这条路上怎么做的。像王守仁这样他就是通过自己不断的阅读和积累一次一次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今天也是一样如果你真是想阅读最后读明白了,那么读书最后还得走心。不然的话还真有可能读着读着就读成盲人摸象。星云大师曾经跟我说过一个有意思的话,你看这个世界上好多好的东西也是过犹不及,好东西吃了不消化也能得病。知识虽然好,面多了不走心,也能得病。大家想一想知字如果加一个病字头那是痴字,所以幸运大师说你看看,这个世界上的痴男怨女往往都不是不识字的农民,而是那些念书念到牛角尖里最后得了病的人,所以其实我们有这么好的图书馆,我们都是爱书人,读书的境界是最后要读到通透,读书不是让人最后读出来较劲的,而是能够让人读出来一份大觉悟和大情怀的。

关于什么才叫有标准的的判断,星云大师也跟我讲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他说曾经有一位学问通达博雅的大师,他带着自己的弟子们出去游方讲学。走到闹市里,听到有人争吵,他的大徒弟过去看热闹,一看是一家布店,来了一个外乡人说,哎呀,你们这个布挺好,给我买三丈布吧?主人说行啊,八块钱一丈,三八二十四你交钱吧。咦,这外乡人就犹豫了,这三八是二十四啊,我怎么从小就听三八二十三啊。买布的人说那还能错吗?一定是二十四啊,他说我记着二十三啊,两人就争执不下。大徒弟一看就过来拉架,嗨,就这点事还争什么呀,三八肯定是二十四,把钱给人家吧。这外乡人呢,犹豫间被人这么一拉,脸面上过不去就急了,说你是干什么的,要你管闲事,我说三八二十三还就是二十三。这个大徒弟一想,这不讲理哦,说这样吧,你敢和我打个赌吗?咱俩去找我师傅,我师傅学问通达博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说二十三就二十三,他说二十四就二十四。这个人想都没想,买布的人说好,三八要是二十四我输你个脑袋。这个大徒弟摸摸脑袋想,这赌打的这么重哦,正好自己的头上带一顶新帽子,他说那这样,三八要是二十三我这新帽子给你行吗?买布的人想都没想,没问题,我们去问。两个人见了师傅,一五一十各执一端说了一气,师傅来明断。师傅笑眯眯地听完,和自己的徒弟心平气和的说,哎呀,这三八呀它就是二十三,赶紧把帽子给人家吧。徒弟窝火,那也不能不听师傅的呀,给人家了。买布的人托着帽子一路招摇过市,看看大师说三八二十三吧,我赢了吧。那这一集市的人指指点点,哪来的和尚,连这都不懂还敢来这讲经说法。这师傅带着徒弟灰溜溜的就从这地方赶紧跑了。大徒弟心里咽不下这口气了,压了好久忍不住,最后还是要问师傅,师傅,您说三八难道不是二十四吗?你这么说我输个赌不要紧,你要受天下人的耻笑,丢了这个英名呀?师傅这个时候就反问了他一句话,他说,是帽子重要还是脑袋重要啊?他说三八是二十四不假,可人家丢的那是个脑袋,三八虽然不是二十三,咱丢顶帽子以后不来这讲学,被人误会也就误会了。你说什么是佛陀的心,他一定不是在这种局部真理上计较,而是在最大的利益上去平衡。所以这师傅和徒弟说了一句话,你记住,当帽子遇到脑袋的时候,三八可以二十三。其实我想和大家说的是,真正读书不要做一个书呆子,要做一个有大是非明辨,有慈悲情怀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小孩从蒙昧无知到清晰的懂得三八二十四,这是进步,但是到他能够重新了解人心的苦难,慈悲的接受三八二十三,那才是人生更大的觉悟。所以读书这件事,光读别人的观点不走自己的心,不能应用的学问都不是真正的好学问。经世致用,就是怎么样把学到的东西能够让别人觉得好一点点,这个过程是靠悟性的,每一点悟性,看山看水读哲理读诗词一样的最后都是阅读。其实,我们在今天可以有多元的阅读方式,关键是人不能在读书上为读而读。有很多人让我开书单,说哪些书是最重要的,我想说爱读书是最重要的,就是小孩自己把读书当是他喜欢的一种游戏,他对书有信任就爱读书,这比读什么样的书重要。我们怎么样带着孩子们读书呢?其实我一直在想,我们有没有一种方式,就是大人和孩子家里头陪着聊着这么去读书,有些家长问我说,我的孩子不爱读经典,就爱读武侠小说,我怎么才能让他放下闲书看正经书。其实我就想说要是武侠小说读好了,那是大学问。他看武侠小说,我们爹妈就不能看看武侠小说吗?你就不能和他聊聊吗?比如说,我自己是从小看武侠小说,我经常看到武侠小说中说的那种境界,比如说一位少侠,初出道时,都是拿一口寒光闪闪天下无双的名剑,而那种寒光宝剑跟少年意气相映生辉。练上个十来年,武功精进了,他就用不开刃的钝剑,因为他已经用不着锋刃。然后再精进十年,贵为一方掌门人的时候就不用金属器了,随便拎根木棍形到意到。再精进个十年二十年,成为江湖泰斗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手里连木棍都没有,这个时候就是别人用锤,他的双拳就是锤,别人用剑,他的手指就啸出剑气,别人用刀,他掌力为刀。什么叫无招胜有招,就是十八般武艺内化到身上了,他已经用不着主动攻击了,这种境界就是大伙老说的独孤求败,求一败而不得,是因为他自己没攻击性了,而所有的武功内化了。如果说你的孩子在看这样的书,你就可以用这个故事和他讲清楚中国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无不为。所谓无为不是一种庸庸碌碌无所不为,而是在顺应之中达到无所不为。其实无为是一种表面的不较劲,而无不为才是真正的自由。一个少年意气非要拿名剑的时候,那时候人有多少的执着与狭隘呀,但是境界修炼到一切我都能够以心营之,心能转境,境随心转,这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这不是一种修行。中国武侠的最高境界,武功的武字是什么,《说文解字》上说止戈为武,就是停止干戈,消靡战争才是武艺的最高境界。所以武侠之侠,有些大侠是终生不杀一人的,其实很多人看《天龙八部》都会喜欢乔峰这个人,在最后生他的民族和养他的民族兵戎相见的时候,这位大侠选择的是用自己的生命阻止这场战争。所以杀人这个不算多大的能耐,武侠中有中国最高的道义精神,它有有所不为,它有哲学基础。你的孩子如果在看这种闲书,那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家长也去看,看完了跟他聊,成为孩子的自己人。我还是要说,一个不爱读书的家长,是没有办法影响出爱读书的孩子的,跟孩子说你必须读多少多少本书,关起门来你去读,上学你去读,都没有耳濡目染大家看着书交流更有意味。所以真正的这种阅读,它可能就是一种生活习惯,在这种生活习惯里面,你在不同的阶段你最终会发现书比人更可靠,因为人有的时候会误读你,人有的时候会疏远你,人甚至会背叛你。但是书,只有你得意了,忙碌了去冷落它,而你愿意读它的时候,它永远忠诚的在等待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图书馆,这种坐拥书城的地方,是我们今天的一个精神城堡,我们是在这个地方完成与自我灵魂的对话。

很多人,其实中外都有人说过,丰子恺先生,李叔同先生,他们都认同这个观点,就是真善美并不在一个层面上。我们最外在的社会生活是主真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说真话,做真人,求真心这就行了。但是真不见得就美,真也不见得就善,现实中有很多残酷,也有很多丑陋,但是社会人际交往守住真这个层面。再往上第二个层面是审美的层面,就是我们的精神生活,比如说我们去博物馆,去看电影,我们了解的很多审美活动,这是审美,美是二三知己一个家庭氛围,大家可以交流的。但是再往上走,金子塔顶才是主善的,那是一个人的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必定是孤单的,寂寞的,能够向内心去走的,能够看见自己心灵万水千山的,而这种寂寞穿越之后,人才会有面对世界真正的清醒和真正的坚持。虽然大家知道社会生活是基座主真,精神生活是家庭伦理和二三好友主美,而一个人的灵魂生活是主善的,也就是说人向外在发现万水千山,向自己的内心也可以发现深邃的自我,人能走心,这就靠阅读。跟自己在交流的时候在别人的故事中留下自己的眼泪,在别人的感动里绽放自己的笑容,在别人的思想里滋养自己的精神,在别人的经验中寻找自己的道路。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大家看看,里面一个首,外面一个走之,是中国的道,说明它是由头脑决定的那条路叫道路,由头脑决定的那个理叫道理。天地大道是有头脑才能走的明白,不是说现在我们路多了,速度提上来了,人就一定走的快吗?没有脑袋在,脚底下是不会走清楚的,所以总有人在论证,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其实就是这种通过不知不觉的滋养让自己不感到孤独,让自己不会放弃,同时让自己有中正平和之气去面对喧喧扰扰的是非,这就是读书的伴随。所以我一直是觉得,我们教孩子念书的时候,有时候不见得那么清晰的去苛责标准答案。读书有一种误区就是急功近利,什么是标准答案,艺术按说是最没有标准的,但是我们小的时候学音乐,我就记得老师给我们放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一听,哒哒哒哒,说命运在敲门,我估计有很多我的同龄人都接受过这个观点,以后让你一听,你就觉得这叫标准答案。其实当一个孩子说冰雪融化以后变成水,这固然是标准的答案,但如果他说冰雪融化就变为春天,这应该是一个更美丽的答案,尽管它不够标准。读书一定要尊重每一个人对书的阐释权,不见得说读书就一定要让他去认同统一的书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说,读书还是读原点,自己去读,用自己的脑子去想,你有理由喜欢或者不喜欢,接受或者不接受。所以我说这样的读书也许能让我们读出陶渊明那种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到最后人生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在路上万水千山的行走和眼前这样一种诗书入心的欢喜,它才让人真正的成为了自我。中国人历史上有各式各样的人文墨客,人其实有各种的读书方式,读书其实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不见得说最后一定要能够换取功名,它不过是让人做一个明白人而已。读书怎么样,真的能够让人明白吗?有一个禅宗的小故事也说的很有意思。说有一位读书人,他进到大寺里,看见藏经阁,在藏经阁下住了十年,认认认真地把所有的经典都读明白了,没明白,就等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日子,自己焚香更衣,很肃穆的在吉日良辰上去拜见方丈。他和方丈说,我已经遍读了藏经阁里面的所有经典,但是我还是没明白,所以求您给我开示。这个方丈看着他,忽然漫不经心一撩袍子站起来说,这个我去方便一下。要去如厕,这个弟子你想毕恭毕敬的在那,就站也不是跪也不是,想怎么能这样轻慢于我呢?方丈走到门口回头和他说了一句话,说嗨,你看就这么点小事还得我亲自去。这是个有意思的故事,这就是个公案故事。人这一辈子,很多大事别人反而都能协助完成,现在有很多别人能帮的事。比如说你今天没能来听成讲座,谁带个录音笔就给你录回去了,你不能去商场买东西,你告诉人家型号把钱给人家,人家就给你买回来了,或者你自己网购都行。人这一辈子什么事情别人替不了呢?吃饭、睡觉、上厕所,还有第四件事就是读书,其实就是这点小事,是别人真替代不了的,人生只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事情才是自己的经历,只有你自己真正去做了,悟性这件事情在自己的心里,所以刚才我说的那个三八二十三的故事,就是告诉大家读书不是为了做个糊涂人,读书是为了让人更有自信,更好的面对未来。曾经有过一个念书念的很较劲的小伙子,他看自己的老酋长,老人家也读书,读完书都是通透的融汇在生命里,所以这老人家就料事如神,说什么都从不说错。这还没念明白的小伙子就赌气,非要和人打个赌,抓住一只刚孵出的小鸟背在身后去找老人家,胸有成竹的去问他,你说吧,我手里的小鸟是生是死,他想你要说它是活的,我手指轻轻一黏就把它掐死,你要说它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它现在就飞了,哪有你什么都说对的呀?我非让你错一次不可。结果这个小伙子这么较劲的问题一说,那个睿智的老人很宽容的一笑给了他一句话,说生命就在你的手中。大家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所能给我们的标准答案,读书只能给我们这样的答案,就是你自己想好,你自个得成全自个,外在的机遇是一个准备好的生命遇见了,但是如果你自己想坏,你的亲爹亲妈老师朋友谁都挽救不了。

一个人的生命是好是坏,有的时候是有外在成全,但是更重要的是生命只有从内在打破才成为生命,而读书就是这样帮我们成长的一种方式。人要怎么样一步一步长大,在阅读当中我们会知道,呱呱坠地的小孩子都有一条命,那就是用来吃喝呼吸的生命,他的性命,性命就是为了活着。而长大以后,随着念书有社会交往,我们有了品质就有了生命,这是第二条命,生命是用来生活的。但是真正读书到一定境界,强大的内心会有第三条命,那就是使命,使命是用来承诺和担当的。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父母有使命了,知道让他们颐养天年,能够心安,这可以。一个人对自己的儿女有使命了,不能只生不养,要让他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这也是使命,竟而对自己的职业有使命,对周围的人都有使命感,那就是他能承诺给得起。所以一个人精神的这条命的成长是从一条性命到一条生命再到一条使命,命越活越宽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条命还是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能够多一点信念,让别人也多一点希望,可能读书真正的目的就达到了。从我们这座大武汉一直到我们整个的荆楚文化,这个地方三千多年的历史传统中不缺少文明,但是文而化之成为文化化育人格,这看我们每个人的缘分,如果我们真的对都我们的文明抱有一份信任,读书养心,让自己的生命辽阔。那我想,我们这样一个四月书香的节日开始了我们和阅读的结缘,但它一定不会因为这个月份结束就结束,反而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那我们所有的朋友都能跟自己说生命在自己手中,我们的武汉,我们的湖北,我们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就能越来越多握在自己的手中。祝福在座所有的朋友,祝福你们家庭幸福,谢谢场外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