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崔斌教授《歌舞天山》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2013-12-11 12:33

崔斌(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各位读者,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经湖北省图书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以及乌鲁木齐市图书馆合作,请我到这来,跟大家一块,给大家介绍新疆的歌舞。首先,我觉得我应该稍微感慨一下。对我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到千湖之省湖北来,我登过黄鹤楼,感受天下长江第一楼的魅力;也到过赤壁,感受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觉;还登过武当山,感受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等。虽然去过这么多地方,但我对于湖北依旧不敢评论,很简单的道理,我所看到的仅仅是一个皮毛而已。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到湖北跟大家一块,去感受和领略新疆的歌舞、新疆的风情,这对我来说,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我讲座的题目是“歌舞天山”,新疆和湖北相比,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里水太多了,而新疆水太少了。讲座之前有一位读者上台来告诉我,他到新疆去过很多次,而且买了很多新疆歌舞的录制光盘,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举动。但凡是去过新疆的人,或者是没有去过新疆但感受过新疆歌舞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新疆的色彩是绚烂的。所以,我讲座的副标题就是:在绚烂多姿的色彩中走进广阔无垠的新疆大地,在涤荡心灵的歌舞中感悟风情万种的民族情怀。新疆的歌舞、文化、大地,是绚烂多姿的,然而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细细地品味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新疆的理解,大多数是感性的,这种感性多多少少源自于历史上我们对新疆的这种朦胧的认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我们对新疆的认识,会跟这样一个人相关,这个人在历史上,对新疆歌舞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可以不说到他,这就是我们今天开篇要讲的人物。他的名字大家非常熟悉的,叫王洛宾,我称之为“开篇走进传歌人”。

王洛宾是中国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影响力,在华人的世界中,应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太多的人是通过王洛宾了解新疆,或者了解西部的。第二个,客观地说,多数人对新疆感性的了解,是通过他的歌声,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新疆。王洛宾1935年左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是接受西方特别是欧洲德国、法国这些音乐成长起来的,深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思想的影响。当他毕业以后,原本准备到欧洲去留学的,一次偶然的机会,随大作家丁玲到西部进行田野调查,一首让他一生都没有忘掉的回族“花儿”的旋律,对他产生了刻骨铭心的影响,致使他放弃了出国,而永远留在了西部,留在了新疆。就是这样一个人,用他的歌声,给我们铺垫了了解西部、了解新疆的一个重要平台。他改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使我们今天多数人把他称为西部歌王。那么今天我们客观理性地对他的一生进行总结的话,我们会发现,可能用另外一个称谓来称呼他更为合适,就是把他称为完美的传歌人。怎么样解读传歌人和歌者的区别呢?大家看一下他的歌就知道了,这些歌我相信在座的,多多少少都可以唱出其中的一些歌曲,或者说唱出一些片段。几乎每一首歌都拥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充满着浓郁西部情调的色彩。王洛宾这些重要的作品背后,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我们在座的一定要听,打在屏幕上的这些歌,包括一些没有打出来的歌,基本上都是1938年到1945年间,在青海、甘肃和宁夏完成的,并不是在新疆完成的。第二点就更重要了,这里头几乎大部分歌曲,都是他改编的,创作的歌曲非常少,有个别的歌曲,是用一些民族的元素进行了创作,歌词大部分是王洛宾自己的。他不光是一个写歌的人,他对诗文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王洛宾迈开大步,改编这些歌曲以后,走进新疆,他就停止了创作。即便后来创作了一些歌曲,也决不像他前面改编的这些歌曲,拥有如此大的魅力。凡是有华人的地方,他的这些歌,或者说这里头的一部分歌,都会出现在华人中间,魅力是无穷的。我跟王洛宾先生称之为忘年交,从1986年开始,一直到1996年,将近十年间,关系非常密切,其实我对他最后的人生经历,了解得非常非常多。我曾经问过他,“你到新疆来以后,你创作的歌曲,你最有想法或者感觉最好的歌曲?”他给我拿出来了六首创作的歌曲,然而这六首歌曲,是我们在座的大多数,或者被称之为新疆以外的汉族人,基本上都是不知道的。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情景?为什么他创作或者改编的,从938年底改编的第一首歌,就是《达坂城的姑娘》,到后来一首首歌的诞生,引起了华人那么大的注意,然而他到新疆却很难创作出一首,或者改编出一首我们今天喜欢的歌?其中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他自己说,“你只有深入到这个民族的中间,感受这个民族所有的文化之后,你才会强烈地意识到,要想真正把这个民族歌声背后的文化解读出来,用这种写作的方法,是不可以的”,所以说保留住原生态的一种方式,是王洛宾一生所追求的非常重要的一点。那么反过来说,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可以想象到,这些歌我们虽然很熟悉,但是我们熟悉这些歌背后的这些民族吗?我们了解这些民族在他们的生存过程中间,这些歌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间,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吗?所以说,今天我们首先带各位领略一下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沃土、历史和文化,简单地梳理一下。

新疆是地处亚欧大陆的交汇处,亚洲的中心就在乌鲁木齐的郊区,是离海洋最远的一个地方,所以说它是非常独特的一个位置,同时是四大文明的交汇地——这句话是季羡林老先生,在他对印度文明、对西域文化研究后,所推断出来的一个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四大文明。印度的佛教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原的文明,在这个地方交汇、碰撞,所产生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文化交织的现象。因此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推断,就是自古以来,新疆或者古西域,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我昨天跟图书馆的饶主任、万馆长聊天时,也说到过这样的一种感觉。就像湖北一样,有很多少数民族,但是汉民族一定是强势民族,其他少数民族一定会收到汉民族文化的影响。而长久以来,汉民族在新疆就是一个少数民族,而其他的被我们称之为少数民族的,却是当地的主体民族。汉民族在新疆真正人口多起来,是二十世纪,也就是1940年以后,人口急剧增长。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民族文化的变迁和交融,构成了新疆多元民族文化流变的主线,在各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成就了新疆博大精深的音乐资源宝库,使其歌舞之乡的美誉,蜚声中外。新疆的歌舞,是它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体现,不能简简单单地去看它的歌舞,听它的歌、看它的舞是不够的,要更多地走进这些民族,感受它的文化,你才能真正明白音乐,或者说它的歌舞,在人的心灵中间,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是第一个,我们要知道它的文化脉络。

第二个,我们要了解它的周边环境。新疆首先是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亚欧大陆中心,它的面积有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的六分之一。国内与甘肃、青海、西藏三个省相连,周边跟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共八个国家相连,拥有5400公里的边境线,是我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口岸最多的一个省。现在已经有十年左右的亚欧大陆桥,它的始端是中国的张家港,然后经阿拉山口出境,它的末端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可以相见到,这个口岸不光是多,而且是远,这是新疆的特点。新疆的地理特点,大多数去过新疆的人,都会感受到新疆地理特点中非常重要的一块,新疆是拥有三个山加两个盆地的独特地形的特点。北部的阿尔泰山,和南部的昆仑山系,以及中部的天山,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大块,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是新疆的另一个特点。其中,山地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而平原面积也有80万平方公里,这是地形特点。民族特点,新疆现在有53个民族成分,而世居民族有13个。据11年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有2100多万,其中维吾尔族有987万,汉民族有874万。汉民族主要分成了这么几个大块,光生产建设兵团就有300多万,可见新疆的汉民族,相对是比较集中的,特别是北疆的汉民族会更多一些。那么新疆的两个最大民族是维吾尔族和汉族,还有一个141万的哈萨克族,主要生活在北疆,还有80多万的回族。回族在全中国分布也是非常广的,在新疆80多万,它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那么剩下的民族,一下就掉了很多,两个都是17万左右的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再下来都是十万以内的,一个是塔吉克族有4万多人,一个是锡伯族有4万多人,满族有2万多人,乌兹别克族有1万多人,俄罗斯族有1万人,达斡尔族有6千多人,塔塔尔族有不到5千人,而其他的民族有11万多人。那么从民族的特点来划分,我想大家一下就明白了,新疆的主体民族里头,其实小小民族占了大多数,真正人数比较多或者影响力大的,首先是维吾尔族,所以新疆叫维吾尔自治区,这是人口、民族的特点。那么第一节,简单地梳理一下,新疆生态环境对文化的一些影响。

我们现在的生活、文化,方方面面都进步了,新疆反而让我们觉得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地方,到处的风光都非常美。然而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些风光秀丽,或者说非常独特的地域,在过去曾经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即便是现在,它的生存也是非常困难的地方。首先介绍的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十大沙漠之一,更是流动沙漠里面排在前五名的,可见是非常独特的。它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300多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面积非常大。湖北省面积是18万平方公里,跟塔克拉玛干沙漠比起来,也仅仅是它的一半多一点,就可见一个沙漠在新疆,在过去是一种渗人的、恐怖的一种环境。大部分到这样环境里的人,生存都是非常困难的。然而现在充满着一种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底下,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今天我们内地,从上海一直到新疆这个项目里头的天然气,86%是在这个沙漠里生产和运输过来的,通过管道。第二个我们要了解的地方,是一条河流,因为我们在座的身边就有一条中国最牛的长江,在新疆特别是在南疆,有一条河也非常重要,它被真个南疆的人民称之为母亲河、生命之河的塔里木河。塔里木河孕育着另外一种文化特质,明显代表着中国河流文化的一种特点,跟这里的最大不同,明显地带有季节性的这种河流的特色,一年之间,将近有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时间段是断流的,现在是没有水的。然而就是这些支流,所形成的、孕育着整个南疆塔里木盆地的文化,代表着非常重要的假设,因为它是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河、阿克苏河最后汇集成了塔里木河。那么我们把这些都称之为塔里木河的支流的话,它正好覆盖了从和田到喀什,到阿克苏,到克州,一直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几乎是环塔里木盆地周边的这些民族,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水。经常说新疆逐水草而居,离开了水,就是沙漠和隔壁。我们如果看地图,就会发现在塔里木盆地中间,南疆一个最大的特点,中间是塔里木盆地,而塔里木盆地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那么,它的边缘就是这些河流,边缘的上方,就是左边是戈壁沙漠,右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流淌着这些河流,而就是这些河流养育着整个南疆塔里木盆地周边的这些人。有1000多万人生活在塔里木的边缘和崇山峻岭之间的这些河流中,这是一种文化。所以说,它是经济、生态和人们的生命线,被称为生命之河,也被称之为母亲河。

在母亲河上,有一种树是今天旅行者非常喜欢的,维吾尔族把它称之为托格拉克(tograk),其实就是胡杨。胡杨是非常有魅力的,据考察,全世界胡杨90%生活在中国,中国90%生活在新疆,而新疆胡杨90%就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如果秋天十月到塔里木河流域,那种金色的感觉,可以看出胡杨的壮美,充满着沧桑,方方面面的感受,都可以从胡杨获得一种精神。南疆的人,特别是塔里木边缘的人,常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就用胡杨做比较。因为胡杨有一个伟大的生命的意义,活着1000年不死,死了1000年不倒,倒了1000年不朽,被称之为三千年的文化或者生命的使命。我觉得这一点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个地方生活的无论是维吾尔族还是其他民族,他们把胡杨喻为自己生命的一种情感,有大量的歌曲都在歌颂胡杨,歌颂胡杨的一种精神。

在塔里木边缘,崇岭地段,古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通往西方、通往印度重要关口的边上,有两座大山,一个是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还一个就是被称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这个山正好长在塔里木边缘的帕米尔高原上面。在高原上面生活着中国西部两个重要的民族,一个是柯尔克孜族,一个是塔吉克族,这些以高山为自己生存环境的民族,在这样的山脉之间,完成自己对历史、对文化的一种写照,所以它的歌、它的舞、它的历史和文化,都跟山有关系,就是跟非常壮美的、孕育着一种独特魅力的山脉,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新疆的草原非常多,它跟内蒙或其他草原最大的不同,是一个山地草原文化。山地草原占到了新疆草原面积的95%,基本上没有什么平地,塔里木盆地里面没草原,如果说准噶尔盆地里面有草原的话,也是非常非常地少。准噶尔盆地下面也是石油,上面大片都是隔壁。我们在座很多人都去过北疆,无论你走哪条线,除了天山北坡一带,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戈壁滩,很少有水,草原就更谈不上。山地草原是新疆文化非常独特的一个现象,在座有些去过那拉提、或者伊犁等等地方,你们会发现那些地方的草原非常独特,你要爬很高很高的山,在山上面能享受那些草原的魅力。在这些草原上,生活着中国西部或者说新疆的这些以牧业为生的少数民族,比如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草原文化。我们知道,内蒙的草原长调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的最大一个特点,它的吼音,呼唤的声音,是一个抛物线状的,非常非常的美。新疆的蒙古族生活在山地草原,他们的长调不是抛物线状的,是锯齿状的,跟山有关系,上下上下,完全是另外一种特质。那么哈萨克族的民歌更是这样,带有强烈的山地文化特点。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被称之为华夏第一州,这个州的面积有48万平方公里,这个州里头既有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大部分,也有塔里木河的一部分,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这个草原上还有一个湖,称之为天鹅湖,非常非常地美。这个地方生活着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总共有150多万人口,蒙古族只有45千人,最主要还是汉族和维吾尔族,蒙古族主要生活在草原上。巴音布鲁克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今天有太多旅游的人到这里去生活,去感受这个地方的魅力。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还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这个湖是个非常独特的湖,有着各种生态现象,有1228平方公里。

去新疆旅游看自然风光,大多数人都会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喀纳斯,那里主要有三个民族,图瓦族、哈萨克族,还有其他的民族。如果去伊犁,大多数人会路过赛里木湖,是蒙古人和哈萨克人共同拥有的一片草地和水源,这个地方非常非常美,特别是到了夏天,610号以前,漫山遍野包括水边,长满了黄色的花朵。我们要清楚,我们刚才放到的所有这些生态环境,在太久以前,或者即便到今天,它基本上都不适合人类生活或者说活动的场所。更多的触及到那一块地方的人,是新疆的游牧民族。我们看到它的美,是今天的人们从旅游、从探险的角度,去关照这一方土地。但我们一定要清楚,新疆的各个民族,就是在这样一种文化、这样一种氛围中间成长的,这些山、这些水、这些大漠,都对他们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哪里的土地有多壮美,它的歌舞就有多美。特别是新疆的歌舞,与山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势必锻造出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歌舞现象。

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很多民族都讲完,我们今天简单地讲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和有代表性的歌曲。那么我们首先进入到第一个维吾尔族,这是我写的《歌舞天山》的中篇,讲得是新疆一些主要的民族。今天我们没有讲上面的内容,我们换一种思路讲。我们讲第一个是绿州文化的最高代表——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不是游牧民族,它是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玉米、小麦、水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民族。“维吾尔”翻译过来,具有联合、同盟的意思,这就意味着过去相当长的阶段,在广阔无垠的新疆大地上的维吾尔族,其实它不属于一个统一的维吾尔族,它有很多的自己独立的特点,是后来被联合起来的这么一个民族。维吾尔这个名词,最早在汉籍上面就可以找到,中间改过很多名字。今天我们看到的维吾尔,是1934年把它定下来,一直到现在没有改。维吾尔族除了农业种植意外,还擅长园林文化。我们还要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基本上都信仰伊斯兰教,这跟我们其他的少数民族很不同,伊斯兰教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规律、文化信仰,来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喀什河、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天山以东的吐鲁番、哈密地区,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我们说新疆,大多数搞民族学或人类学的,对它的描述是这样的:新疆的民族,居住环境是“大杂居小聚居”,好多民族都居住在一个地方,不同民族又分成不同的小版块。然而这种描述,真正是对新疆北疆的意义,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从乌鲁木齐出发到伊犁、到阿勒泰、到塔城,到这些地方你能感受到这种特点,在南疆部分不是这样的。维吾尔族88.6%的人口生活在南疆,比如喀什地区有430多万人口,有90%是维吾尔族,汉民族只集中在少量的地区,维吾尔族是比较密集的。和田地区有200多万人口,维吾尔族占97.6%,在和田生活的汉民族,如果不懂维语的话,生存都会变得非常困难。阿克苏地区有260万人口,维吾尔族占81.2%,汉民族主要生活在城镇这样的环境中,在广阔的农村田野上,生活的大量是维吾尔族,是这样一个特点。吐鲁番的人口少,总共就是60万,维吾尔族占75%,但是哈密不一样,总共人口也是将近60万,维吾尔是第二大民族,第一大是汉民族。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维吾尔族都是少数民族。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地方,伊犁的维吾尔族相对比较少,是少数民族,而且伊犁的维吾尔族,是清朝的时候从南疆迁徙过去的。这是简单的介绍一下,等会讲的时候,会说到不同地方的民歌、音乐的特点。

在西域这块土地上,既洋溢着汉民族的色彩,同时也孕育着波斯、阿拉伯的文化精神,印度佛教文化的积淀和古希腊古罗马戏剧学的影响。文化的杂交优势和优化选择,为维吾尔歌舞的诞生与创造,拥有了先决的条件。从汉朝开始,从李延年开始翻译,从印度来的佛经开始,从西域的经典开始,一直到隋唐,西域的歌舞文化,对中原的影响都是空前的,特别是到了隋唐。隋唐时期,长安宫廷里盛行的十部乐,其中有六部是来自西域。我们现在看到的龟兹乐,龟兹就是今天南疆的库车;疏勒乐,来自今天的喀什,喀什现在有一个疏勒县;高昌乐来自吐鲁番;于阗乐来自现在的和田;伊州乐来自现在哈密地区;康国乐和安国乐来自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那个时候有大量的诗人,为当时西域过去的音乐写了大量诗歌,包括唐朝的皇帝。唐玄宗当时跳的胡弦舞、胡腾舞,都是从这边过去的,当时说“长安无处不胡声”,包括现在的二胡,还有很多乐器,都跟新疆的民族乐器有一些内在的联系。它说明了,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西域和中原的这种交流,是日益频繁的。今天无论是在敦煌,还是在新疆库车的千佛洞的壁画中间,我们依旧可以找到大量的反映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成果的文化特质。要了解维吾尔族,有两本书我们不可不知道,《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辞典》。这两部维吾尔历史中的重要大典,是我们解读历史上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宗教、人伦等等精神的重要指标,都在这中间展示得非常非常到位。

新疆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地方,作为绿洲文化代表的维吾尔族,他们在“丝绸之路”西域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的洪流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绿洲文化、与众不同的音乐及美学特征。特别注意这几句,在无比残酷的沙漠之间,开辟了美丽绿洲的历史过程,既培养了维吾尔族坚韧不拔的斗争和乐观主义精神,也孕育了他们对歌舞的特殊爱好,特殊的感情和特殊的才能。我们今天看到的新疆那种美好的东西,在人类生存的过程中间,其实是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就是非常的苦。所以维吾尔族的坚韧和乐观主义精神,是它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态度。在歌舞方面,维吾尔人充分展示了他们轻灵流变的文化素养和生动活泼的浪漫情怀。上天把快乐注入到维吾尔族的灵魂,把歌舞融进了他们的血液,让他们把充满欢乐的歌舞,撒遍了整个西域大地。这是一个歌舞民族,离开了歌和舞,他们生存都会变得很困难。

维吾尔族歌舞的特征有十几样,我们今天用两样把它归纳了一下。第一个,维吾尔歌舞一定是歌、舞、乐三位一体,无论是民间的、古典的、传统的,均有这一特质。新疆的歌舞,很难把它掰开。我们现在欣赏一个片段《刀郎木卡姆》,大家一块跟着画面去感受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这种感受。

第二个特征一说大家就明白了,新疆的维吾尔族歌舞,节奏是非常非常复杂、非常非常多变的。其他民族学维吾尔组舞蹈,最困难的一点,就是你把握不住它的那种节奏。维吾尔族歌舞节奏的魅力,不在于你把拍子数好,而更重要反映在,从头、脖子、手……每一个关节都在节奏中,这个节奏跟他的心里头有关系,这个节奏表达出来他对这个民族自身文化的一种理解。维吾尔族很小很小的孩子,就会自觉地用一种节奏,去完成他的生命旅程的这种感觉。新疆有一种聚会,叫“麦西来甫”,就是从生到死,每一个人生重要的拐点和时刻,都要去跳舞和唱歌的环节,这里面对它节奏的理解,是千变万化。所以这个民族对它自己的这种节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我们去模仿它的时候,更多的是怎样把拍子数对,或者脚不要走错,我们忘了它是要整个身体的全部去理解的这种节奏。

那么我们会根据维吾尔族歌舞的这种特点,欣赏几首歌曲。在维吾尔歌曲里面,我们去了解这些特点。我这里分成南疆、北疆和东疆三个不同的色彩区,用色彩去定位不同地方的一种文化、精神和追去。新疆太大了,是中国的六分之一,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上千公里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距离远了,自然形成自己这种独特的特点。所以用三个不同色彩,去表现这些民族在不同土壤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特质。首先欣赏一首维吾尔歌曲《塔里木》,非常非常独特,是一首悠远而伤感的歌曲,在苍茫的沙漠和戈壁之中,用爱来表达生命意义的歌曲。这个歌曲里面所唱到的歌词,所反映的那种情、那种爱,充满着犹豫的色彩。维吾尔族的历史中间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纳瓦伊,他有一句经典的至理名言,他说“忧郁是维吾尔族民歌的灵魂”。今天听到维吾尔族热情奔放的歌,是维吾尔族在与艰苦环境斗争中间,苦中求乐的一种表现,并不是原本愿意这样。它只有在苦中求乐中间,才能找到自己一种奔放的充满感性的一种感觉。而《塔里木》这首歌,拥有着另外一层魅力。我们今天欣赏两段,一段是美声唱法,还有是通俗唱法,我们通过不同的唱法,去体验《塔里木》到底要给我们表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迪里拜尔是维吾尔族一个独特的歌手,出生于喀什,是一个“民考汉”学生,从小在汉族办的托儿所里开始生活,所以她的汉语言能力跟我一样,民族语言会说不会写,在新疆被称为第十四个世居民族,我们先听一下。

我们现在听这个歌的时候,会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它显得很悠远,但一定是带有一种很忧郁的色彩。《塔里木》给人带来更多是一种心里头的畏惧,我感觉心里有这种畏惧感,生活可能会好一些。维吾尔族正是在这样一种充满着苍凉的环境中间,形成着自己的文化,有一种忧郁的色彩,就像纳瓦伊说忧郁是维吾尔族民歌的灵魂一样。在这样的歌声中间,听到了这种感觉。然而大多数人,对维吾尔族歌曲,听到的是另外一种感受,热情、奔放,充满着一种独特的民族风采。下面欣赏的歌曲,会是另外一种感觉,这首歌曲是来自喀什地区的一首民歌,名字叫《阿娜尔罕》。喀什民歌跟新疆其他地区民歌最大的不同就是,喀什民歌在苦中求乐这一块显得更大气、更奔放。就像喀什的维吾尔族人对自己的那种认为一样,他觉得喀什是维吾尔人正宗的地方,就像旅游去新疆,别人告诉你,没有到过喀什的人,等于没有到过新疆。喀什民歌最大的特点,热情奔放里面,带有强烈的自信的感情。《阿娜尔罕》是非常古老的歌曲,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拍的一部电影也借用了一下,这个电影的名字就叫《阿娜尔罕》,在座年纪大的可能还记得。这里面的内容我们都可以想见到,阿娜尔罕是地主家的一个丫鬟,地主家还有一个长工叫阿里木江,两个人好上了,但是地主要霸占阿娜尔罕,于是两个人就跑掉了。跑到沙漠戈壁上面,天当被地当床,两个人在沙漠上举行了婚礼。所有那种浪漫的场合,和宣泄情感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喀什民歌里面所拥有的一种动人的魅力,而且大气、很自信的感觉。先来看一个电影版,比较古老,但是很有味道。我们可以从非常古老的这个电影片段里面,感受维吾尔喀什民歌的那种自信、那种热情奔放,苦中求乐的独特的感性生活方式。我觉得这个特点,是喀什维吾尔民歌非常独特的一点。如果今天专门解读维吾尔民歌的话,可以说出更多的东西。

下面我们就进入到另一个地方,伊犁。伊犁的维吾尔族跟南疆最大的不同,第一,绝大部分都是清朝的时候从南疆迁徙到伊犁的,伊犁在新疆被称为塞外江南,伊犁河谷是新疆水草最丰美的地方,到处都是非常漂亮的田野,水很多。这个地方的维吾尔族,按理应该说生活很安逸,然而绝不是。在清朝的时候,是被强令迁徙到伊犁的,所以迁徙到伊犁的维吾尔族有一种独特的情怀。第一个,思乡的情怀,使他们的民歌里带有强烈的思乡的情节。第二个,伊犁的维吾尔族是少数民族,哈萨克族人口比它多,伊犁是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最典型的地方,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等,十几个民族在那个地方都有汇集,形成了一种彼此之间,在意不在意,都会把对方的优点和生活方式,慢慢结合到自己的生活中间,形成一种独特的形象。维吾尔族民歌,特别是伊犁的维吾尔族民歌,它的歌唱性就会非常强,叙事性非常强,在歌剧当中表达出,除了有伤感的、思乡的情节以外,它不像喀什的民歌那么奔放、那么自信,它的歌里头更多的带有一种忧郁的色彩,但是旋律非常好听,受到了各种文化的影响。我们今天本来要欣赏两个人,云飞是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歌手,他的《阿瓦尔古丽》唱的蛮有特点的,但在我看来,他最大的问题在于唱得太漂亮了,太漂亮了以后就感觉缺东西,缺伊犁民歌里那种有一种种苦涩的感觉,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刀郎有那种感觉。一个人听上一个小段落,我们感受一下,两个不同风格。他唱“我骑着马儿唱起歌儿,来到了戈壁”,其实原词是来到了伊犁。我更喜欢刀郎版本中,那种略带沧桑的感觉。刀郎是四川的一个小伙子,在新疆带了十几年之后才开始唱歌、才开始出名的,将近十五年左右。他对新疆的解读,相对来说,肯定要比云飞要好得多,在他声音的背后,有一种很独特的味道,我们听一段他唱的这个版本。这个民歌诞生,就是他们迁徙到伊犁之后,离开了故土,一种强烈的反差,人就是不大嫌自己家乡的贫瘠,虽然伊犁河谷比较好,然而离乡背井到远方的人,对亲人、对故土的这种怀念和依旧,形成了这种民歌独特的表现形式。下面会欣赏一首大家可能没听过的歌,这首歌在伊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伊犁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甚至其他的族,也有相当多的人会唱。我们今天介绍这首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对它喜欢得不得了。王蒙在伊犁生活十几年,说一口非常漂亮的维语,维语的字也写得非常好,他有一拨维吾尔族亲人,他自己称之为亲人。这些人的后代到北京去,当时他当文化部长的时候,家里有一间房专门留给新疆的亲人们的,属于感情特别好。有一首歌,从他到伊犁开始,到他离开伊犁,或者说他再回到伊犁,或者在任何有维吾尔族在的地方,他最想听的一首歌,就是这首《黑黑的眼睛》,他用散文把这首歌,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在座所有人,通过王蒙对伊犁维吾尔族民歌的体验,去找一找我们对这首歌的体验。这首歌虽然我们相当多的人没有听过,但是真的非常好听,我们一块来感受一下。王蒙写的这个,一看就是有着深的伊犁生活的一种体验,才能写出这么动人的散文。他对一个民族文化,特别是精神的解读,可能跟很多人有不同的视角,但是我们每个人能从他的字里行间体验出,一个跟维吾尔族生活在一起的汉族,对他们民歌的这样一种理解。我觉得他写得非常非常到位,是一个非常棒的解读。

我们下面去到另一个民族、另一个版块色彩,到东疆。我们今天欣赏一个代表性的歌曲,这首歌曲是1938年到39年,王洛宾先生在宁夏的时候,一个过路的做生意的新疆商人,唱的这么一首歌,然后根据这首歌改编的一首歌,叫《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姑娘》有两个版本,其中这个版本是王洛宾先生比较钟爱的,也是我们今天比较熟悉的一首歌。我们先欣赏这个歌,再跟大家简单地说一下东疆民歌的特点。这是新疆一个非常有灵气的一个歌者,他叫夏米力·夏克尔,他是乌兹别克族歌手,是新疆军工团的副团长,歌唱得非常有味道。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师生音乐会,他歌唱的感觉非常有意思。这首歌反映的是东疆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幽默、诙趣、流畅的这种特点。东疆最大的特点,以吐鲁番为例,是一个火洲,温度非常高。我们在座可能到过吐鲁番,感受过夏天真正火洲的那种魅力。在那样地方生活的维吾尔族,自然而然有一种面对火洲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宣泄,就带来强烈的幽默诙谐的特点。所以维吾尔族民歌、舞蹈,都拥有着同一个性的这种特点,就是幽默、诙谐、风趣,甚至是像玩闹一样的这种表现。这个音乐会把这个歌变成这样一种效果,他唱的是王洛宾改编的一个版本。王洛宾最大的魅力之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改编了以后,现在即便是用本民族的语言去演唱,还是按照他的版本去演唱,因为他的版本更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传播的更远、更熟悉,拥有这种特质,这是我们要讲的一块。

我们下面再换一个角度,讲哈萨克族的东西。哈萨克族是新疆的第三大民族,有141万,主要生活在天山北部和东部一带,主要是以哈密是东部的代表,然后沿天山北坡一直到伊犁,也就是说伊犁、塔城、阿勒泰是哈萨克族人比较多的地方。哈萨克族一个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在哈萨克的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诗人叫阿拜·库南拜乌勒,哈萨克人非常崇拜的一个人。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马和是冬不拉哈萨克族两个非常重要的翅膀”,就说它在所有的精神生活都物质生活上,离不开这两样东西。哈萨克族几乎每个人都会弹冬不拉,每个人都会骑马,好像是与生俱来的特点。哈萨克族同时有另外一种文化,就是迁徙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面,是从夏牧场到冬牧场,再从冬牧场返回到夏牧场,这种迁徙文化中间,形成了自己对自己民族精神体验的,一种发泄、汇集、表达的重要场所。它在转场的过程中间,在辽阔的山地草原之间,在抒发自己、自己与别人。游牧生活形成了这种距离,距离靠歌、靠琴声去抒发,所以形成自己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新疆在做一个新农村的安居工程,大量的哈萨克族,国家给他盖房子,让他定居下来。但是碰到相当大的问题,要改变他的生活方式,他过去靠放牧,现在让他种地,地有多少,能养活自己吗?另外他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习惯于改变,改变生活习惯,是不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链条就断了?我们今天不去深究,欣赏上几首歌,很多是我们了解的,也有很多是我们不了解的。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其中第一首歌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是王洛宾先生在青海,1939年到40年期间,改编创作的。它的原歌是迁徙到青海的一个哈萨克部落里头,曾经流传过的一首民歌,名字更具有哈萨克的特点,叫《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更具有哈萨克的特点。后来王洛宾把中间两三句的素材提炼出来,又找到了当地包括藏族的其他民族的特质的东西,完成了他人生中非常辉煌的一首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里表达的语境、感觉,跟我们今天听到的新疆哈萨克族,有一点点不一样。我们可以听一个小片段,是新疆的哈萨克族用哈萨克语唱的,这个特点也是很独特的一个特点。这个歌的节奏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吧,他这个节奏是按哈萨克族最主要的一种潮流。哈萨克族一个非常简单的特点就是,马在奔跑时候的那种节奏,是一种独特的味道。这个歌,我们第一个要清楚它不是新疆哈萨克族的民歌,它是生活在青海的哈萨克族的一首民歌,叫《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这个民歌里有的一些元素,还有当地其他民族的一些元素,共同成为王洛宾改编歌曲的重要材料,然后王洛宾先生把自己的理念,特别是歌词进行了非常精炼的抒发,而形成了他自己的特点。

第二个我们要知道的歌曲是,最早的名字叫《都达尔和玛丽亚》,现在的名字叫《可爱的一朵玫瑰花》。这个歌曲,我们所知道的首先是王洛宾改编的版本的这个歌,在1939年、40年左右,被王洛宾改编以后,很快就流传了。194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流行的电影里头,唱了《都达尔和玛丽亚》和《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两首歌,于是这两首歌成为在更多的城市流传的歌曲。《都达尔和玛丽亚》这首歌改编后的情况,也是非常有魅力,这个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感受一下的。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旋律,是我们一直以来认为是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根据哈萨克民歌改编的一首歌曲。其实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当时消息蔽塞,没有办法完成对歌的更全面的准确的理解。今天随着慢慢地开放,我们了解它的真相,这首歌其实是一首创作歌曲,源自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都达尔是一个哈萨克族小伙的名字,而玛丽亚是一个俄罗斯的姑娘,是他们俩相爱的一段故事,是一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歌曲,由于旋律非常好听而不胫而走。当王洛宾先生听到这个歌曲的时候,也觉得非常好听,他把中间大概的一些歌词改编了一下,然后快速地开始传唱,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一首歌。那么下面我想让大家听到的是,哈萨克斯坦一个著名的歌手演唱的一个版本,大家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它的原本的效果。王洛宾就是根据这首歌,把它的重复段句子给改编、去掉,然后变成我们今天唱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的版本。这首歌旋律确实非常非常地美,它反映了哈萨克族一种典型的特征,而且它没有民歌的痕迹。如果从专业的角度上说,这首歌的语言、结构、布局,从高潮再一直落下来,典型的俄罗斯风格的布局,然而它的旋律却激起了哈萨克族文化或者民间素材非常到位的一种感觉,这是非常棒的一首歌。还有一首歌,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玛依拉》,这个歌我们也经常说是王洛宾改编的。但是它跟前面的那首《都达尔和玛丽亚》其实是一样的,完完全全是创作的,因为他当时不知道是别人创作的,进行了改编。我们今天不去说违背了什么版权,因为在那个年代里头,消息闭塞不知道版权。我们应该清楚,《玛依拉》这首歌也是当时哈萨克斯坦就是前苏联时代创作的一首歌曲,但是这首歌比较有特点的就是,它反映出哈萨克族文化中另一种非常有特点的现象,那就是阿肯弹唱。阿肯弹唱是草原上面非常独特的一种现象,用哈萨克话说就是“aytes”,就是阿肯弹唱,更多地具有一种即兴的表达形式。诗人玛依拉,哈萨克人把自己称之为诗人,特别是称之为阿肯的那些诗人,非常厉害,他们是把诗唱出来,即兴唱诗的这种感觉。“高兴时唱上一首歌,弹起冬不拉,来往的人们挤在我的屋檐下,要听我唱歌……”,这是哈萨克人的一种文化。哈萨克是一种部落文化,那种民族认同的聚合形式上面,一定会有一种竞技的比赛,就是阿肯。竞赛的形式,弹得全是哈萨克民族文化的东西,可能是各个转场、目的地的那种感受,另外一个人如果接不上去,就会被赶下,然后再换一个人,像打擂台的一种文化。《玛依拉》就是讲有一位姑娘叫玛依拉,是聪明绝顶、非常独特的阿肯歌手,才有“年轻的哈萨克人人羡慕我,谁的歌声能和我比一下”,就是典型的阿肯文化特质,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下面我们听上一个版本,这个旋律如果大家稍微用心地感受一下就会发现,这也是典型的一个创作型的歌,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感觉。那么哈萨克的歌曲,民间的歌曲和创作的歌曲,它的出入是非常大的。我们听到的,大部分是创作的,或者说经过改编出来的歌曲,很好听。

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如果不同的话,就是维吾尔族歌曲它的原生态的状态,更具有一种现象,因为它里面有大量的活音,或者我们称之为中立音,所以它听出来不大容易听得懂,而哈萨克的音节,跟西方的大小调更接近一些,所以我们听起来,相对来说更容易接受。但是如果是民间的歌曲,那就不一定的了。最后留一点点时间,我们直接就欣赏一首歌,就不讲其他的了。塔吉克是一个高山民族,生活在南疆也就是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县,总共人口只有不到五万人口。它的歌曲非常多,其中有一首是在那个年代有相当大的独特的魅力,是《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起到的作用几乎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因为在电影诞生之前,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有塔吉克族。这个电影第一个让我们知道了西部新疆有一个民族叫塔吉克族,第二个大家知道塔吉克的音乐是这么好听、这么有魅力。其中最典型的歌曲,就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它是完全根据一首塔吉克族非常好听的民歌改编的,这个民歌叫《古力碧塔》,反映的是一些爱情的故事。我们知道民歌里头,包括汉民族民歌里头,爱情歌曲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以中国为例,周边的少数民族民歌里面,爱情民歌占的比重比汉民族的,显然是要大。新疆也这样子,无论是刚才听过的维吾尔族,还是哈萨克族,还是塔吉克族,依旧是爱情歌曲占的比重,都达到了90%以上,比重非常大。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电影版本,一个是民歌版本。这是电影版本,那时候的电影虽然是黑白的,但是让我们历历在目,能够想起那种感觉,非常独特的一种效果。下面听它的原生态的一个唱法,我觉得我们要非常感谢雷振邦先生,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头,他把民歌里头那种精华如何保留住,如何把自己的能够传唱的特点铺垫出来,是那个时代非常有意思的一种做法,应该说做得也非常到位。

那么今天我们用了两个来小时的时间,简单地介绍了三种民族的民歌,以及民歌后面的一些特点。维吾尔族是新疆最大的民族,哈萨克族是一个跨国民族,这边有140万,那边有1000多万人口,面积比新疆还大,有270万平方公里,塔吉克也是,这边只有4万多人,那边却有一个国家塔吉克斯坦,也有将近五百万人口。新疆的跨境民族是很多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讲得太多,但是我想今天通过一些歌,让我们从过去那种朦胧,或者我们说新疆有一首民歌,大家以为是维吾尔的,就是《掀起你的盖头来》,其实是乌兹别克族的一首歌曲。第一次和大家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沟通,就用歌曲来掀开盖头,让我们通过这一首首名民歌、或者一首首歌曲,走进新疆、走进新疆的这些民族和它们背后的文化,从歌曲中去感受他们的这种文化和精神。这是今天跟大家沟通的,最后留一点时间,看大家有什么问题,跟大家在一块商榷!

问:新疆美妙的音乐已经深入到我们内地许多年,那么我们内地的一些民族歌曲,新疆人是否喜爱,会唱吗?比如《浏阳河》,湖北的《洪湖水浪打浪》。

答:非常高兴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的问题答案,其实我的视频资料里面就有,新疆的维吾尔歌手唱《洪湖水浪打浪》,包括《浏阳河》,唱内地民歌不光是唱得好,而且是非常到位。他们在外地演出,也经常会唱这样的歌,这在新疆应该是非常普遍的。因为美的东西,在我看来,它没有民族的界限,我们喜欢它的东西,它也依旧喜欢所有美的和好的东西。

问:请您介绍一下北疆的音乐和它的代表作。

答:其实刚才已经讲过了,伊犁歌曲就是新疆北疆的歌曲。生活在新疆北部的维吾尔族,最有特点、最有特质的,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就是伊犁的维吾尔族民歌。就是伊犁的维吾尔族民歌可以称为北疆的代表,歌曲有很多。如果今天讲民歌,可以讲很多,伊犁民歌比南疆、东疆的民歌,在新疆流传得更广。因为北疆民歌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受到其他民族这种互相的影响之后,旋律更优美,更善于演唱,它的曲调、调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刚才我们听的王蒙讲的《黑黑的眼睛》,就是一首典型伊犁,或者北疆民歌的特点。

问:新疆佛教音乐有没有遗存?其旋律、节奏怎么样?最好请举一些例子。

答: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问题。新疆曾经有两个重要的佛都,一个是龟兹,就是现在的库车,还一个是和田。这两个地方,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间,都是西域佛教的胜地。今天特别是维吾尔族的舞蹈中间,还残留有大量的佛教语汇。如果我们在座的看过维吾尔族的舞蹈,它的手、脖子,所有肢体语言表现中间,有相当多佛教的手。比如佛教的飞天,还有壁画中间女的做的各种姿态,在维吾尔舞蹈中是非常多的,包括它的这种特点。现在如果你到和田去,在和田一些比较边远的乡镇里头,维吾尔族在唱他们的歌的时候,前面会带有一个散板,这个散板里头,就带有相当多的佛教遗存,就是佛教诵经时候的那种遗存,现在依旧在他们中间,但是形态已经变了。形态的第一个变,是用维吾尔语演唱,唱歌过程中所有的理解,是用伊斯兰教去理解的,然而曲调没有改掉那个习惯。在座的到新疆会发现,维吾尔餐厅里会摆一个罐罐,或这一个葫芦,这个摆的地方过去就是放佛龛的一个地方,但是现在放了其他的东西,形成这种特点。维吾尔族在他的生活和历史中间,他非常巧妙地把他觉得能够用的过去的文化放进来了,伊斯兰化以后,他否定了佛教,然而他在继承的过程中间,自觉不自觉把佛教中间一些优秀传统为己所用,成为自己伊斯兰文化传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问:请崔教授谈一谈二胡的来历,以及二胡音乐的流变?

答:这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问题。所谓“胡”,它就一定跟西域有关系。你可以到一个视频网站下载一个视频,叫“哈密艾捷克”,这个乐器的形制和特点,都跟今天的二胡是很像的,它的演奏形态和感觉也都基本一致。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二胡并不是完全从西域传过来的,但是它一定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琵琶、二胡、笛子,还有很多乐器,汉民族吹的管子啊,现在维吾尔族还保留着巴拉曼,其实都是那种形态,二胡也是这样。二胡是汉族民间的乐器,跟西域传来的胡琴,两个乐器在长期的中原文化的互相交融中,形成了二胡。二胡又分的太多了,如果懂二胡的话,不同剧种、不同的戏里面,有的高胡、二胡,各种各样的短胡,都是过去一种胡琴不断的演绎,生成的各种各样的乐器形态,而二胡仅仅是西域传来的一种乐器跟汉民族的乐器进行交流之后,形成的这种特点。就二胡本身来说,它受胡琴的影响,一定是最深的。

问:请解读一下木卡姆,还有龟兹的文化遗存和壁画。胡旋舞是来源龟兹舞,现在库车还可以看到正宗的吗?

答:今天本来有一个版块是讲木卡姆,但是因为时间不够了,要讲木卡姆专题,一天也讲不玩。木卡姆要这样解读,木卡姆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木卡姆包含着,第一个地域特点。木卡姆是一个大名称,底下包含着地域特点,第一个是以喀什为中心,然后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为主的十二木卡姆;以叶尔羌河流域到塔里木河流域为主的,主要是喀什麦盖提、巴楚,还有一个阿克苏的阿瓦提为主的刀郎木卡姆;然后是以哈密为主的哈密木卡姆;吐鲁番为主的吐鲁番木卡姆。这四种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总称底下的四个分支,这是第一个要知道的。第二个要知道的,木卡姆是一种国际现象,绝不是中国或者新疆独有的,它从中亚、西亚一直到北非,二十多个国家都拥有木卡姆。在我们的木卡姆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前,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木卡姆,已经先我们之前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现在要说的就是,新疆的木卡姆是整个木卡姆世界里头,第一个,它的篇幅最大、内容最丰富、它的枝叶最繁茂的这么一支,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它有别于其他的木卡姆。

龟兹乐,我们现在旅游最喜欢去的,或者说不可以不去的地方是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千佛洞上面可以看到,库车在过去作为佛都的重要历史阶段,所拥有的特质。在那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飞天,以及龟兹文化的东西。因为留给我们的真正的实物已经很少了,那么壁画是留给我们的非常重要的一块,壁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龟兹文化的特点。在今天库车,人们的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它残留的一些遗迹,但是并不把它称之为龟兹,而称之为自己的传统。我们所说的龟兹带有佛教的东西,由于现在是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不称之为佛教的东西,称之为自己的传统。那么我们生活里面方方面面,可以找到龟兹文化的一种遗迹,就是通过壁画。库车有各种各种的洞窟,将近几千个洞窟,里面看到的壁画,全部是反映佛教盛行时期里头,把当地的文化、歌舞,在壁画里表现得非常多。

关于龟兹舞,这个正宗没有办法解读,因为我们不在历史现场,我们不知道龟兹舞是什么样的。现在的舞蹈中间,比如库车维吾尔族的赛乃姆里头,赛乃姆翻译过来是美人的意思,它是独特的民间行为方式,赛乃姆的舞蹈语言中间,你可以看到很多壁画上肢体语言的表述,这是可以看到的,其他的就很难看到了。胡旋舞在唐朝的记载是非常准确、非常清楚的,我们现在看新疆的歌舞,只要你用心看、用心琢磨,就会知道在新疆的舞蹈中间,旋转是它非常重要的一课。维吾尔族跳舞的女孩如果不会旋转的话,在舞台上是没有你的位置的,所以旋转看似她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感觉,旋转的感觉都很好。胡旋舞中间,所有当时流传到中原的舞蹈,在今天维吾尔舞蹈中间,都能看到。它的旋转、它的肢体语言,都能找到,但是它不是能用你所说的正宗来解读的。因为时代在变化、在融合,就形成了今天的肢体语言和行为方式,它跟过去不一样。过去的胡旋舞有自己的特点,那个时候肯定会比现在的简单,但是过去它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因为我们在文字上可以找到,特别是唐朝的文献记载。

问:您最喜欢哪一首新疆歌曲,为什么?新疆的语言里,妈妈是怎么发音的?

答:第一个问题回答起来会非常辛苦,其实我离在座各位的家乡很近,有时候又觉得很远,就像过去一首老歌“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一样的感觉。因为我的家乡,是湖南岳阳,我姐姐在孝感,我是跟这个地方有一些缘分的,但是我是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我非常喜欢这片土地。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我一直都在田野,研究那种民族、民间的音乐。在我看来,要选出一首我最喜欢的新疆歌曲,这对我来说,真的太难了。新疆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非常好听的一些歌曲,我喜欢的真的很多,你一定要我选一首的话,对我来说很困难。比如今天听的这些歌,每一首我都喜欢得不得了,你要从中间有一个取舍,对我来说很困难。所以不要让一首歌去羁绊一个人想象的空间,让自己空间多留一些歌,这些歌一定会让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走得越来越远。

今天要是时间多的话,我真的是想把更多的民族歌曲呈现给大多。我这个课件太大了,讲得内容也太多了。所以一下子要将那么多,可能也没有时间。维族里面管爸爸叫“dada”,妈妈叫“apa”。维吾尔族亲情的关系,跟我们这个地方有一点不太一样,亲情的关系可能更浓郁一些。我们经常说汉民族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非常优秀,但是现在目睹的是比较糟糕的一种场景。在新疆少数民族中间,很少有我们现在这种,他们的亲情关系比我们做得好多了。

问:新疆的很多有身份的、或者比较有权威的,戴的都是绿色的帽子,请您解读一下。

答:新疆的少数民族喜欢穿鲜艳的衣服,道理很简单,因为那个地方比较枯燥、比较干。对绿色的追去,无论是新疆,还是到阿拉伯、到北非,信伊斯兰教的人生活的环境,往往是大漠,在大漠中对绿色的渴望,形成了他的房屋、清真寺,对绿色的一种崇拜。至于说戴帽子,维吾尔族重要的活动,一般都会戴一个帽子,以表现庄重的态度。老年人戴帽子,更多的是像我们现在年纪大的,多穿件衣服防寒,跟这个有关系。但更多的是参加仪式,或者出去有一个活动。你要直接说戴绿帽子,这种说法不合适,让人听着不踏实,我们不舒服,他们也不舒服。

问:想听您现场唱一个片段,可以吗?

答:唱歌不是我的专业,我是搞理论的。如果一定要唱歌的话,先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要问,等结束的时候,我给大家唱一个小片段。

问:我在乌鲁木齐的大巴扎看了一场演出,请问他们这个演出是不是能代表新疆民族音乐?我在喀什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我看见婚礼上的演出,那个是比较原始生态的吗?

答:大巴扎那个地方,是被称之为旅游文化的一个场所,观看的是具有旅游特点的民族文化。它不能代表全部的维吾尔族,或者是哈萨克族,新疆的所有的文化,但是它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特点。它这个特点一定不是全部的,但它一定能够代表一个侧面,反映它的特点。比如你看里面有婚礼的场面,有穿着胡装,新疆维吾尔族穿的胡装,喀什有喀什的特点,吐鲁番有吐鲁番的特点,伊犁有伊犁的特点。就像汉民族说话的口音,到不同地方是不同口音,维吾尔族也是一样,南疆和田和喀什的口音就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因为它的环境也不一样。

应该说它更感性一些,因为对于一个旅游的窗口,它的展示,更多是把这个民族最漂亮、最好看的,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你一眼就能记住它,一般这是旅游文化的特点。它把一个民族里头,能够让你一生回味的东西,可能未必能够在那一块展现出来,因为那些东西不是在舞台上能够看到的,它更具有生活的魅力。我们不能把舞台和民间的生活混为一团,舞台上的东西永远要让它闪亮,因为好看才留在舞台上,但是民间的东西,有的时候是一种生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表达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婚礼上的那个演出,就比较实在,讲的是要结婚了,就要进行所有的程序。如果今天我们讲新疆少数民族的婚俗的话,我有大量的视频资料,可以给大家讲得非常有意思,不同民族,它婚俗的前后准备,到婚礼中歌舞去衬托它,它会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特质。比如你在喀什看到的,那个真实的婚礼,婚礼很长的,从前面定亲,方方面面需要有各种各样的程序。你所看到的场面,肯定是吹着唢呐、打着鼓,后面在那跳着舞,然后把亲人送到家,把女的接上,然后到一个地方去吃饭。维吾尔族婚礼,比如今天要婚礼,中午是女方请客,晚上是男方请客,它是分开的,分得很清楚,不想我们双方父母往那一坐,一把就完了,维吾尔族不是这样的,他们的婚礼,歌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问:您研究民族歌舞,新疆民族和内陆地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从民族学或者人类学的角度来说,它跟其它的民族没什么两样,每一个民族都一定有它的特点。但是一定要把新疆的民族跟内地的其他民族区别开来,新疆可能有两个我们不可以忘记的。第一个,新疆的自然环境所勾勒出一种独特的地缘文化特质;第二个,新疆的少数民族大都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是这些民族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块基石。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歌里唱的,有大量的跟宗教信仰、跟人的行为方式、跟爱有关系的,几乎都反映出具有典型的民族、宗教、地域的这种特色,这就跟内地不一样了。就像王蒙说,在千首歌里面,一听就能把这个寻找出来。为什么呢?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想一下唱一首什么歌,跟大家近一点,或者说大家熟悉一些。首先第一个,距离真的很远,我们从湖北到其他地方很近,然而从乌鲁木齐来,坐飞机都要4个小时左右,可以想到距离真的很远。就想起王洛宾其中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个歌的民族成分我觉得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更在乎的是,在那遥远的地方,有这样一些人在守土,他们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那里无论是生态,还是自然资源,都非常的棒,记住有那么一片环境,非常的美,无论是什么民族,也不重要了。好,唱一段。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