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傅佩荣对话实录
 发布时间:2013-12-02 17:33

问:如何评价鲁迅先生说的,“我翻开历史一查,满篇都是仁义道德,再看就发现是两个字——吃人”?

答:我讲一段历史故事,朱熹最崇拜的程颐,是北宋的学者,也当过官,当过县长。他当县长的时候,有人问他寡妇能不能再嫁?他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寡妇不能再嫁,这是孔子的观念吗?孔子回到家里,马厩失火,孔子只问有人受伤吗,他没有问马的损失,这是真正的孔子。2000多年的帝王专制之下,有哪一个学者真正做到儒家的这种表现?我再多问一句,2000多年帝王专制的朝廷上,有哪一个儒家的学者敢跟帝王提孟子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果没有人敢这样说,你就知道鲁迅骂的是谁,鲁迅骂的不是孔子和孟子,骂的是后代不成材的儒家。

问:子曰“过犹不及”,古希腊的哲学讲极度的诱惑与克制之间的动态平衡。那么请问度是什么?我们今天如何把握?

答:过犹不及是孔子对子贡问两个同学谁比较优秀的回答。第一个是子张,很年轻,小孔子四十八岁,是目前所知孔子最年轻的学生。子张个性很强,人才长得很漂亮,志气又高,年纪又轻,所以孔子说子张是表现得比较过了;子夏比孔子小四十五岁,比较内敛和内向,也可以说胆小一点,所以孔子说子夏不及。子贡就说,难道子张就比较好?孔子说,不然,“过犹不及”。你如果过,稍微收敛一点;不及,稍微勇敢一点。

希腊哲学说的这个话,有太多类似的话,“两种对立的平衡,产生一种动态的力量”……显示西方人一种比较进取的精神。在这里我不做引申,我只给你两句刻在希腊戴尔菲神殿上的话。雅典附近有座山,山上的戴尔菲神殿是供奉阿波罗神的,阿波罗神是太阳神,代表光明与理性。神殿上刻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一句话西方所有心理学家、心理治疗专家都在用。当有人心理有问题,找到他们时,第一句话就问“你认识你自己吗?”上面刻的第二句话就是,“凡事皆勿过度”。

你说这个度怎么判断,其实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像我谈到朱熹的时候,都是收敛收敛,适可而止。要知道我们做学问的,多么希望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请出来当面对话,有时候在梦里出现,但谈得都不够深。

问:在普遍对人行善的过程中受到伤害,该如何自我调整?

答:这个问题你换一个方式来说更清楚:我对他一直很真诚,他对我不真诚,请问我还要对他真诚吗?答案是他没有期许你对他真诚,所以你对他不用考虑真诚,但是社会规范要遵守,公事公办,叫做Business is business,不讲感情。

问:您说智慧从修养而来,那修养从何而来?

答:很好,修养是来自于说任何事情都是要勉强的。比如说我想做一件事情,别人不让我做,我只好勉强。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做这个事没有礼貌,说这个话不太得体,就勉强自己,忍耐。一定要从忍耐开始,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说因为自我约束而有什么过错,那是很少见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毋必、毋固、毋是、毋我”……都是“约”。我们以前当学生的时候,听老师讲孔子,会有些误会。老师说,“各位同学,孔子吃饭有些毛病,肉没有割正他都不吃啊”。我们小时候很穷啊,有肉吃就已经不错了,听到这话就很生气。后来才知道孔子为什么不吃,年过五十牙齿不好,肉没割正吃了肯定不好。所以念书不要只念一句,前后写的什么你都要知道。《论语》乡党篇第十,对于不吃的食物,一写就十个:鱼跟肉腐败的,肉的颜色变了,季节不对的菜,没有适当配料的……。你不要只看一个肉不正不食,他有十个不食,孔子是为了养生。孔子有三件事最谨慎,第一个是斋戒,第二个战争,第三个疾病。

所以讲到修养,确实是要从为难自己开始。自己很多时候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但不要忘记,很多时候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你要对付的是自己的欲望,是自己的血气。

问:人活一世,是否必须信仰宗教?或者,必须有坚定的信仰?

答:信仰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信仰的体现,信仰是核心,重要的是信仰。什么叫信仰?信仰是人与超越界之间的关系。我们学哲学的很喜欢下定义,因为一句话、一个词,你没有定义,等于是没有人知道你在说什么。信仰是人与超越界的关系,超越的结果是,不管有什么现实世界的遭遇,都不受干扰,这是信仰的表现。如果一个有信仰的人,追求物质欲望,那是骗人的。一个有信仰的人对自己的遭遇看得很淡,要有出世的心理,做入世的行为。人生在世是比较有限的,信仰一定要有,宗教不一定。

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有信仰。信仰分为三个不同的信仰,第一个是人生的信仰,第二个是政治上的信仰,第三个真正纯粹的信仰是宗教,因为宗教的信仰是超越的,信仰一旦出现,人的生命就往上提升了。人生最后走向结束,结束以后怎么办?跟信仰直接有关。所以人到老年的时候,比较容易对宗教产生深刻的体会,年轻的时候比较注重政治的或人生的信仰。念书的时候,看很多伟人传记,觉得人应该替社会服务,这是人生的信仰;进入社会后发现,需要政治的信仰,加入某一个党派,或者怎么样对你更有利的发展;到了老的时候,这一切恐怕都烟消云散了,你就会需要宗教的信仰,因为你知道将要面对的死亡这一关,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你没有宗教信仰的话,你跨不过去。

但宗教信仰需要机缘,不是说需要信,我就信,而是受到内在的感动,然后以真诚的心去相信。机缘成熟,宗教自然对你开放。

问:如果人性向善,为什么不说人性向恶,如何解释?

答:为什么不说人性向恶呢?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想一想今天怎么过的,你想到说“今天一天,没有打人骂人,没有杀人放火,心里很不安”——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代表人性向恶;反过来,到晚上想一想“今天一天,没有孝顺父母,没有友爱同学,也没有做好事,心里很不安”,这是人性向善,绝大部分是这样的。第一种人不是没有,就是黑道,已经是扭曲的,不是正常的人性。所以说人性向善,不说人性向恶,这是孔子孟子的说法。举例来说,有学生问他说,为什么父母过世要守丧三年?孔子就答,你如果守一年,就吃好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你心里安不安?孟子说,你看到小孩子,跑到水边上,快掉下去的时候,心里面是不是很不忍心?这两个答案都是肯定的话,代表心里不安、不忍心是人性向善的表现。

问:人是否无所谓善恶之别,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具体表现,使人有了善恶之分?

答:这个问题应该讲得更精细一点,人有良知,也有道德意识,这两个不一样的东西,争论得比较复杂。讲英文比较容易,良知是conscious,道德意识是moral consciousness。每一个人都有良知,良知是行善的要求,但是行善的要求只是形式,它没有内容,内容就是道德意识。麻烦的是,每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都不一样,同一个人在小时候跟老的时候,道德意识也不一样。道德意识受你的社会环境,受你的教育、你念的书,受你个人遭遇的影响,所以道德意识在古今中外,都不一样。中国人认为是善的,外国人认为不一定,反过来也是如此。道德意识是对道德的认识,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良知是普遍有的,良知只是一个对善的要求。但是你对善的认识不一样的话,要求还是善,你年轻的时候认为这样是善,你没有做到心里不安,你老的时候认为这样不是善,你没做到心里不会不安。这是要区分的地方。

只要是人,一定会有善恶之分别,叫做道德意识。你为什么要分善恶呢?因为你有良知。一个人没有良知,就完全不分善恶,只看自己的喜怒哀乐、跟他现在的厉害关系,这样的人叫做没有人性。只要是人,不要指望说所有人对善的看法一样,不可能的。一个家里面,善恶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台湾每次选举的时候,家里面有时候夫妻一个月不讲话,因为一个赞成国民党,一个赞成民进党;两兄弟打架,因为选谁的不同。这代表人的道德意识本来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也常常在改变。但不要忘记,良知是普遍的。良知本身不是善恶的内容,它只是要求你行善避恶,这个要求是良知。当你说一个人有良知的时候,代表这个人良知给自己产生要求,要他行善,但他不一定行善,有时候良知的声音,没办法大过利害的声音。所以学儒家之后,要让良知的声音充分展现出来,超过对利害的考虑,这是善良的贤者,才是孔子的学生。

问:您如何看待佛教与儒学的关系?

答: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明显的改变,所以只有中国是大盛佛学,其他地方都是小盛佛学。佛教和儒家是什么关系呢?你只看现在台湾在做的一件事就知道。台湾好几个佛教的山头,主持的大师都在做同一件事,叫做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四个字只要在中国才会出现,在印度没有什么人间佛教,释迦牟尼离开他的王宫、离开他的国家去修行,是为了宇宙里面普遍的道理,他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人、某一个社会的人,佛教是要出家的,这是标准的思维方式。色即是空,你怎么可能在人间造业呢。注意,业分为善业和恶业。佛教基本上是讲要进入涅槃不再轮回,你只要进入轮回,就不够圆满,这是佛教的基本道理。你现在讲人间佛教,大家都觉得可以接受,为什么?儒家一定讲人间,因为不讲人间,中国人不能够欣赏你。所以佛教进入中国,也要变成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的佛教。

很多人常常问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佛学算不算中国的佛学呢?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也不回避,简单说一下。佛学是要解释佛教教义的,所以才有佛学出现。佛教是中国的国学吗?当然不是,它是普世宗教。你把佛教当作中国本土的东西的话,对佛教反而不好。在西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把天主教或基督教当作自己的国学的,它是普世宗教,不要搞错。所以你要讲中国的国学,就是儒家和道家。

佛学是佛教中国化之后,很多人出家成为高僧大德,这些出家人讲的是中国的佛学,但是目的还是在宣传佛教教义,不是为你一般人没有信佛教的人讲的。儒家、道家,是任何一个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听得懂的,而佛学一般只要佛教的教徒才比较容易理解。举个例子,今天谈佛学,来了一个出家人,穿着袈裟,你马上认为这个出家人比较权威吧,事实的情况是天知道啊!所以佛学能不能脱离佛教呢?这个问题你不能回答的话,那我也不愿意回答你佛学算不算国学,一样的情况。

问:一个人的修养同外在表现有关吗?若有关,那孔子为何如此邋遢?

答:说孔子邋遢,恐怕要怪北大一位叫李零的教授,他写《丧家狗》。这实际上是误会,他是幽默的笔法,他学历史的,对孔子的生命精神,恐怕有点距离的。为什么这样说?你从历史角度研究孔子,孔子真的没什么了不起,他最大的成就是在鲁国担任司寇,就算是代理首相好了。鲁国是弱国,对整个周朝的格局没有任何影响的,那历史现实上来看,孔子没有造就什么伟大的功绩。但是你不要忘记,真正学习历史,一定要学习司马迁。司马迁怎么写孔子的,写孔子世家,把孔子从士大夫提升到诸侯的层次,诸侯才有资格写世家的。司马迁写孔子世家,最后结论说,历代的帝王有很多杰出的,死了就没有了,孔子不一样,死了之后传中国的学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把孔子称为至圣,就是从司马迁开始。真正的史学家有这样的智慧评论孔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现在的史学家能讲到这个层次吗?恐怕不行,只能讲丧家狗,说孔子带学生到了郑国,老师找不到学生,学生找不到老师。子贡到处问,你们有没有见过一个老先生,长的是什么样子。别人说,好像有一个人在东门下,像丧家狗一样,子贡跑去说,老师,别人把你讲成像丧家狗一样,还有各种描述。孔子说,各种描写不敢当,丧家狗还蛮贴切。但是请问,中国人有谁能够比孔子更清楚人生的路?孔子如果是丧家狗,我们根本是无家可归。孔子替中国人找到人生应该走的路,让中国文化能够站起来。虽然中间有各种扭曲、各种误解,但是任何取之《论语》的话,都让人终身受用。这是说明孔子一点也不邋遢,一点也不落魄。

孔子说过,“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而在于道”,这是《庄子·让王》里面写的。庄子是我知道古今中外最聪明的人,他写孔子可以写到儒家都写不出来。你只要能找得到人生的路,人能弘道,人生就是到底了,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是有路要走,就是要追求正确的路,目标是止于至善。

问:年轻的朋友提了一个问题,儒家智慧怎么解决男女关系?

答:古代比较没有这样的问题,像先前提到的,拿杯子给女生都要先放在桌上。这个问题,我就没有办法补充说明了。古代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天已经不适用了。今天只能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但是能不能够做到呢,很不容易。所以年轻男女的关系,还是要请别的心理方面的专家解答。你把握三点:内心感受真诚、对方期许要沟通、社会规范遵守。任何关系都没问题!

问:如何做好孩子的国学启蒙教育?

答:国学启蒙教育,我就建议你们让孩子念《论语》,但是父母要给他讲解,《论语》有很多材料。我曾经在山东电视台讲过三百集《论语》,就叫“论语三百讲”,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或者上我的网站,免费提供给大家,我来替你讲解,一句一句讲《论语》,里面很多故事、很多思想的方法,每一集十分钟。教孩子最好的方法,从《论语》开始,到初中就教《孟子》。不必去念什么《三字经》、《弟子规》,那些东西讲的也不一定对,有些现在你也根本做不到。如果有朋友看我的书,我特别提醒,东方出版社是有版权的,我都经过修改的。很多盗版的,我跟他们说,那些地方要修改,他也不改,反正盗版。所以东方出版社出的书,我是要负责任的。最近要出两本书,一本是《孔子辞典》,一本叫做《朱熹错了》,请各位多指教,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