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孙中才"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2013-09-21 15:05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到了工业化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工业产品作为社会产品的主打的目标。这两个社会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区别,发展到今天被国际上称为是后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已经进到它的尾声了,有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即将出现了,这就是信息化社会,或者叫知识化社会,关于这个社会到底什么样子,会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我们现在刚刚看到一点端倪,但是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的时候有一个重大的起点已经被我们所认识。这个人是标志就是200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经济学家,他首先提出来的,但是在这之前已经有人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就是2001年的时候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在一篇文章里面特别提到,说在20世界里面我们的工业化社会我们人类有四个非常典型的由工业化创造的奇迹,这个就是原子能、计算机、激光还有生物工程,这四大奇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都感受到它了,但是还有一个要比这个奇迹更大的奇迹往往被我们忽视了,这个奇迹就是在20实际里面自从我们人类诞生到20实际里从此摆脱了饥饿,这位教授做了统计,就是一直到20实际80年代后期具体的到1986年以前,我们人类在不同的地区或者说在人类的总体水平上始终没有脱离到80%的人每天都能吃饱饭,但是1986年的时候就上升到全世界人口的87%不再为吃饭问题奔忙、忧愁,所以在这位教授眼里看来是个最大的奇迹。在这位奇迹出现之后,人们就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农业社会里面整个社会以农产品生产为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整个社会100%的人都在为吃饭问题奔忙忧虑,但是在农业社会始终没有解决吃饱这个问题。到了工业化社会,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上的人口仍然有50%的人还是吃不饱饭,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就迅速的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带给我们工程技术方面的一个启示就是在农业社会里面生产的主体目标,全社会积极奔忙的主题行为并没有圆满的实现这个目标,而到了工业化社会整个社会的目标,整个社会奔忙的主体不再是农产品,农产平的生产应该是这个社会的副产品了。但是很快这个副产品目标达到了,当然在工业化社会里面,工业的目标,工业产品的极大的满足人们的需要还没有做到,但是农产品已经满足。工业化社会再往前发展人们就看到现在要进入到信息社会,整个社会的主体目标和行为的主体是要大量的生产信息,传递信息,运用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个很虚的东西。但是要从工业社会解决了农业社会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有一种信心就在不断的加强,信息社会到来之后一定能够解决工业化社会里面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且一定作为一个副产品就解决了。现在从世界上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等,都没有能够明确的指出来,但是好像从最近几年世界上的研究的结果,人们有一种突出的感觉,好像是信息化社会要解决工业化社会没有解决的最大社会副产品,是教育。这个问题也是很让我们振奋和激动的。振奋和激动之余也令我们担忧,这种担忧突出的摆在我们中国的面前,就是我们教育的落后,科学的落后,现在工业化社会,世界进入大踏步工业化的社会,我们中国已经大规模的表现出来,但是我们没有能力把它解决。因为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各方面的因素都没有把它解决。而且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国带来的希望我们知道就是1949年之后,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大踏步,向世界的潮流迈进了。但是我们在座各位年龄稍大一点对我们讲座还感兴趣的人大家可能是亲身感受到,我们中国对进入世界化的潮流一个表现为迟疑,第二个甚至表现为怀疑,第三个表现为一种保守,第四个应该说我们我们关起门来还有几分反动。最典型的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在座老一点的同志应该都知道,文化大革命也就是大革文化的命,革的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是表现为一种农业社会里面的对现代化工业化的一种反动,要反着来。我在我们学校参加过以一些讨论会,有些搞社会学研究的人就做了一个比价,说大家突出的看到1917年前后,毛泽东这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领导者,把现代化意识带给我们最多的人,他在1917年关于社会的论述,关于中国的出入问题发表了文章,好像人们都能够感觉到,不光是当时在中国是很先进的,而且在他之后的50年中,对他个人来说这些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是他思想的最高峰。过了50年之后到了1967年,毛主席发表了五七指示,搞社会学研究的人就讲,五七指示我们看它的基本内容是:第一要反对专业化,他讲到的第一点是农民要学工业,工人也要学农业。解放军也不是一个专业的武装集团,实际上是一个原始共产主义部落的一种雏形,反对专业化,我们知道就不会走科学化,因为科学本身就是不断的专业发展,所以五七指示在有些社会学家眼里看来,67年要比我们的民族英雄在比他50年前的思想大大的后退了,而且这个思想本身内容是对现代科学,现代工业化社会所造就的社会结构的一种怀疑。所以在66年到67年的时候,毛主席还很有度量的表现出来,大学还是要办的,在现在的国际上的一些研究讲到,体现了一种农业社会的最后一个英雄对待现代工业现代科学的一种狂妄,因为大学对于我们人类来讲不是某个人的高明的还是要办的是可办可不办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是必须促成我们社会的必须沿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要往前走的,不走是不行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世界上已经开始进入了科技进步主导社会发展,只是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了,不沿着这个潮流,不沿着这个方向去进步,任何一个民族严格说起来已经不再是能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存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毛主席当年也还是很英明的,他讲到,我们要奋斗,不奋斗我们要被开除球籍,当然这话很幽默,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如果文化大革命继续搞下去,而且按照文化大革命既定的目标一直真正的实现下去,毛主席这句话就失去了它的幽默了。因为它是一种现实,真的就没有生存的希望了,当然,整个历史的现状不以某些个人简单的猜测和简单的意向来转移的。所以后来文化大革命得到纠正,整个我们中国的经济有所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我们中国人的才智发生了作用,但如果从更大的方面甚至从更一般的角度来看,这是世界潮流决定的。如果要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是大自然决定的。因为现代科学所体现的,是大自然给我们早就的大脑和大自然规律之间的天然的对应。大自然发展到今天,导致我们人类的社会就进入到了科技进步来主导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我们行为活动的主体,是这么一个过程。这个内容我现在想用更简单的时间跟大家讨论一下,就是关于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都能你感觉到他,但是他本身是一个科学发现,它是怎么发现的。这个发现是在经济学上发现的,发现的结果现在导致我们刚才讲的一些内容,最后想归结到我们的教育现在差在什么地方。在规模上差多少,把有些数字不太准确,想在这里一块儿讨论下。关于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从哲学水平上或者从我们日常的感觉中恐怕我们还是很容易就感受到,但是要从科学的精确化的要求上讲还不能做这样一种简单定义,它需要用一种数学的方法把它推导出来。在29世纪30年代、40年代在经济学上奠定了思维方式,这个方式我们称它为范式。这个范式就是说有两个要素来决定,一个是劳动力,一个是资本,资本劳动,资本和劳动共同决定了经济的产出,在1.1这个公式中Y是我们社会经济产出的产点,Y 就是劳动力资本的函数,在1901年前后,一个统计学家哈罗德和他的老师杜马也是一个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这两个人通过统计上的数据发现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投入的劳动力和投入的资本应该取得的收益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统计项目,这个项目被哈罗德和杜马定义为残差项,也就是1.1式中的ξ,在1956年以后,美国的一个经济学家叫Abramovitz,他就根据经济学上已经给出来的范式,后来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就是产出是劳动力和资本的函数,同时把哈罗德和杜马的残差项加上来,就得出整个国民经济产出等于一个残差项和劳动力资本的作用。得出这个方程以后,就想在时间上考察一下劳动力资本和残差项对国民经济的产出占多大的份额,要考察在时间进程上的变化。就需要得出来这个增长方程,就从这个总量方程得出增长方程。我们在这学经济的恐怕就很清楚了,把这个方程做一个处理,在这个方程求T的微分,然后用总量来除一下,然后就可以得到增长方程。Abramovitz得出来了1.2这个增长方程,就把整个经济的发展,就把整个经济的发展因素分为三项。我们看1.2式左端,是增长经济的增长率、增长速度,右端第一项就是劳动力的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二项是资本的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项就是残差项的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来这么一个方程,这个方程的右端有三项做这个比较就可以得出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哪个因素对增长的贡献最大,哪个最小。Abramovitz就根据1970年到1953年美国的实际统计数据代到这个方程里面,得出劳动力的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两项贡献加起来,正好相当于国民经济增长的50%。根据这个公式立刻就可以得出残差项的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应该占到50%。对这个研究结果立刻就引起了当时经济学家的震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劳动力和资本。但是从人民经济增长来讲,这两项的作用只占经济增长的50%,还有一项竟然和这两项的作用相等,苏中存在着第三者,而且第三者明显是作用最大的,这个第三者根据刚才1.2式,国民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劳动力、资本、残差这个公式在英文里面就叫生产力,在生产力里面经济学过去研究的是劳动力和资本,作为要素是我们最关注的,而在增长生产力当中有一项被我们忽视了,而忽视的这一项恰恰是第一生产力,也就是第一要素,增长作用相当于我们讲的两个要素的增长,跟它一般大,所以显然第三者是第一生产力,关于第一生产力的第一生产力的要素到底是什么从统计上来讲就是一个残差项,到底是什么呢?人们一下就看到了,第一个内容,可能是社会变革,这个变革我们定义为抽象制度,就是一个制度突然变革,会带来极大的生产上的增长,这个很明显,像1950年到1953年中国的农业出现了绝大的发展,随着土地改革胜利的进行,我们的粮食在三年中增长了25%。虽然当时还是很饥饿,但是还是历史上少有的增长速度,这是人们一下子就能看到,但是从Abramovitz的研究结果用83年的数据,在83年中,总不能制度天天在变,而且制度的变化严格的说来是一个点的变化不是一个程度的变化,另外一个变化是科学技术。Abramovitz的这项研究结果在1956年之后马上就被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看到,我们整个社会往前发展劳动力和资本之外有第三个要素必须要引起重视,而这个要素就是科学技术。但是科学技术怎么就引起了经济的变化,当时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经济学界开始出现了对科技进步怎么界定它,在经济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怎么把它列到统计中来。而且整个社会要承认它的地位,重视它的发展,促进它的发展,这就成了1956年之后国际上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我们顺便说一句,纠正我们一些在学术上的一些不准确的看法可能是有好处的。就是在1978年前后,邓小平提出来科技进步是第一生产力,在其中有一段时间,我们国内在宣传杂质、报刊杂志上讲到我们中国人第一次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点。当时我还是学生也参加过一些座谈会,因为在当时在座的同志们很清楚,我们中国人往往情绪很高,大家一致性很强的时候有时候即便错的也不能出来纠正甚至不要在公开场合反唱其调,但是这个东西因为在国内有些人知道,1956年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而且是从科学的角度上用科学公式证明了的东西,我们国内到1978年都不能讲,这是第一次提出来,而且我们没有学术上的根据,但是邓小平正好提出来,可能刚才我们用公式提出的这个问题显然在科学上的贡献不在一个水平上。我印象里面参加座谈会的时候我们在下面跟某些主持座谈会的人说过这个问题,好像还让我们写过报告,把这个问题写出来,为了报告写的准确一点,我们查阅了些资料,把这些数学公式都标注了出来,用自然语言描述。所以后来渐渐的可能到现在就不再这么提了,我想大家都能够感觉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的首次提出一个伟大的论断,现在不这么提,因为不是事实。有了这个概念以后,人们首先就开始想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测定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具体贡献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测定工作我们知道,现代科学诞生之后,哪怕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都不应该从很简单的经验中。要有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像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个公式1.1就是经济学上的理论支撑,经济学的新古典主义加上哈罗德和杜马的残差项。所以Abramovitz在这里面做的是一个增长方程的推导,然后用明显是数据代进来一看美国1870—1953年已经实现了进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状态。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怎么能够用于更先进的方法,更简单的方法来测得定它,后来在经济学里面出现了一个经济学家,从我们现在的资料来看这个经济学家做的工作和Abramovitz所做的工作几乎是同时的,这个人就是1956—1957年的时候索罗他做的这项工作,他是根据经济学上已经给出来的一个定理,这个定理被我们称为西格斯中性技术定理,就是西格斯在1936年的时候推导了生产要素进步状态导致国民经济增长,有三种状态。一个是倾向于劳动力的状态,一个是倾向于资本的状态,还有一个是倾向于中性的,倾向于中性的进步可以表现为新古典主义模型在前面出现了一个字符,出现了一个系数,就是A,索罗用这个方程来表示国民经济,我们知道这个方程的最大好处就是在数学上非常容易处理。对这个方程我们用初等数学,两边求他的自然对数,很快就把它变成一个很简单的超越对数形式,对这种超越对数再求时间上的微分就很容易得到他的增长方程。这个增长方程形式上来讲好像稍微复杂了一点,但实际内容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在经济学上的定义就更符合我们在经济学上给出来的定义。在这个方程里面再根据杜马所给出来的关于残差项的定义就可以得出来什么是残差项,残差项的增长率就等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减去劳动力的贡献,再减去资本的贡献,所以最后得到的就是残差项的贡献,而残差项的内容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它的主体内容就是科技进步。所以1.3这个公式表示的就是科技进步,就用一个中性的希克斯科技进步的这个公式用超越对数函数再求它的微分,就可以得出来。这个概念很容易被统计学上一下子接受了。而且我们知道1.3式做成一个标准模型放在我们计算机里面很容易就得到,当然我们没有看,我们现在计算机里EXCEL标准模型是不是这个公式,应该就是的。也即是说把这个统计数据输进去最后来算科技进步,里面用的就是1.3式,1.3式里面我们把它展开它的右端第一项很显然就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率,第二项里的第一个因子就是偏k,偏f,这个就是我们的资本租金率,也就是平均的证券价格,偏l,偏f就等于工资率。而后面的这些项就很简单了,一个就是资本占产出多大比例,还有就是资本的增长率,还有就是工资,总劳动工资占了产出的比例再乘上劳动力的增长率,所以这些项就是1.3式右边的这些项都是在我们现有的统计机构里面很容易把这些数据找出来,把这些数据找出来之后按照统计数据输入到1.3式里面,很快就能够计算出来每个年度科学生产力技术进步的增长率。也就是科技进步率到底有多大,对这个进步率再做一下统计学上的处理就可以计算出来科技进步对我们国民经济增长作出来多大贡献。这两个问题我们一看就很清楚了,就是Abramovitz的研究和索罗的研究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看是一致的。而索罗的这项计算更简单,所以我们知道索罗在198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科技进步能够进行这么简单的计算。而我们严格的说Abramovitz比索罗还要早两个月零二十七天就发现了这个,公式,但是他的这个计算公式比较麻烦一点,但是概念非常清晰。所以到今天科技进步在国际上用索罗的方法,而且一直用到现在。现在很多的词典在很多的教科书上都讲到的是索罗第一个提出来的。我们现在从资料上看不是这样,最早的是Abramovitz,所以这个有两项启示。从经济学研究上启示一个就是要用数学上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经济学山的一个定理或者定律,避免更直观的更复杂的形式,第二项启示就是索罗的移植法出现了之后因为在统计学上很容易被采纳被公认所以在技术推广上很容易就推开了,所以一直到现在索罗的移植法一直都是经济统计上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这项发现到了1995年经过了40年之后用索罗移植法,各国开始进行关于科技进步率的统计,统计的结果到1995年到欧美主要的22个经济发达国家里面科技进步已经都占到了国民经济增长的60%以上。所以1995年联合国开发署就公布了一个文件给联合国的成员国,这个文件里面第一个就是肯定了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成员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把科学技术进步列到自己的普及数据中来。第二个就是正式宣布从1995年开始我们人类正式进入到第三个经济发展时代,这个时代在联合国开发署文件里面就叫做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这个定义在联合国开发署这个文件里面还是比较粗糙的,就是用科技进步占到了国民紧急增长的60%以上来定义的。我们还需要研究知识经济在这个社会中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称为知识经济,对这个问题还要进一步研究,这一项研究就导致后来又出现了在经济学上的有又一个发现,这个发现从我们现在来定义我们就称它是知识经济的发现。科技进步这项发现是1956年发端的,在这之后人们就开始研究,因为在残差项里面,主要是两项,一项是制度,一项是科技,制度起的作用是什么特点,很多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在这个研究过程当中有一个经济学家应该说是脱颖而出,这个经济学家的特点就是原来名气不大,他的过去所受的教育也不完全正规,他被人们所称道的就是他在美国的普驻大学获得经济学学位,是学历中比价辉煌的,而且后来也没有在有名的学术团体工作,他一直从事民营的研究团体来进行研究,这个人就是后来很著名的丹尼森。我查了一下,他今年应该是93岁,好像还健在,这个人就开始研究科技进步和制度在经济发展中是什么样的特点。如果能够定下来之后,在科技进步里面的构成情况是什么样的,在进行研究,丹尼森进行这项研究在1964年取得了一个成果,就是发现了知识经济,他的这项成果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后来里根当总统的时候,丹尼森成为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这个也是在我们经济学里面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里根总统的重大发现。就是没受过名牌大学的教育,没在国家和学术团体里的经验,而且纯粹是从民间的工作者走进白宫。丹尼森这项研究我们知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仍然是沿着自然简单这条路展开的,他的思想非常简单非常自然,而且他所做的工作非常深入。所以也验证了我们现在科学上的一条大家背地里传的俗语,就是科学不是靠聪明而是靠刻苦。方法到头,功夫到了一定会有成果。丹尼森就是这样,他的这项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两个。一个就是把劳动力的投入划分了,把生产力劳动力划分为两块,一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一个是没受过高等教育的。第二个重大贡献就是他在这两个划分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个知识经济的具体结果,然后把这项研究结果和当代的教育联系起来,他直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当然和他是总统的经济顾问有关系,很快能够把他的思想付诸行动上。他的具体做法是这么做的,在索罗给定的模型里面把劳动力划分为m1、m2,m1是没受过高等教育的,按照丹尼森的定义就是没有上过四年大学的,四年一下的都划分为m1。受过四年以上高等教育的是m2,另外保留资本,就是把劳动力划分为这么两点。然后把时间分成了两大段,分出来三个时间点,一个就是t0,另外再定义一个t1这个点,然后有定义了t2这个点,丹尼森把t0这个点定在1909年,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和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很这一年的资本状况导致这一年的资本状况是什么样。第二个点把它定义在1929年,是t1这个点,在t1和t0这个点就能够用增长的方程在这20年当中,各种因素有多大的增长都能从统计数据上把它计算出来,在这个计算当中就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就是到了1929年各种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是什么样的贡献,资本是什么样的贡献,就可以得到第一段。

Abramovitz在他当了总统的经济学顾问之后又继续研究,就得出了t2这个点,继续研究这个点定在1979年,把1979年到1929年这50年当中把实际统计数据代到这个方程里,就很容易得出这50年当中劳动力的变化,资本的变化和美国资本增长的变化。谁各占多大的份额就都能求出来。丹尼森的出名是1961年到1964年,做的这项研究之后就写了一本书,揭示了美国的经济进入到了以受过高等的劳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中贡献最大,而且将来必须要发展这么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我们看到现在很少有资料披露出来,美国政府是怎么反应的。但是从现在有些统计数据我们看到,有些东西不是偶然的一种吻合。就是61年到64年,正是丹尼森进行这项研究逐步发辫论文的时候,美国在1964年实行了教育改革,主要就是在大学里弱化专业,弱化当时的很专门的技术的培养,强化科学,强化专业范围,而不强调更尖端的技术专门的人才。这项研究这项改革也让人们没有注意到后来的影响如何,但是有一个内容后来被人们注意到了,这个就是克林顿当选第一届总统,88年,他连任的总统,后来被人评价为本领不高,行为不端,工作也不够努力,但是运气最好的总统。在克林顿担任两个月,美国出现了经济的大幅的增长,然后中间换届的时候经济势头很猛,换不下去,尽管工作上也不努力,生活作风上也不太注意,被一个小姑娘搞得焦头烂额的,但是他也下不去,连任了,而且又连任了四年,他下台后两个月经济就开始下滑,一直到现在也没看到好的上升,所以就出现了在20世纪里面1905年之后美国第二次经济奇迹,就是连续100个月经济增长,正好好克林顿赶上了,他在里面享受了96个月,前面两个月后面两个月,他一走了就下滑了。到底什么原因呢?在经济学上统计数据上现在人们看到了应该归于1961年美国的教育改革,就在1961年实行的教育改革导致在20几年之后,正好是这代劳动者成长为社会的中间力量,而这一代劳动者就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增长,当然我们从这个统计数据上讲当然是一个偶然的数据,我们看待就是在61年到64年美国的重大的教育改革的时候66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爆发,而且和中国文化大革命前后相配合的,我们从统计数据上看到还不止中国在搞文化大革命,是个世界性的躁动。而且欧美也出现了学术上的躁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世界四大恶人集团,就是卡扎菲、阿明、布尔布特、江青,世界上出现了四大恶人,中国四人帮,江青一个人身兼国内外两项重任,大搞倒退,倒退里面我们知道要很明显的搞城市化倒退,反对工业化,反对专业化,在中国反对知识化,中学停办,小学搞革命,尤其是我们知道的一个中学生4年不上学把一生最宝贵的时间都浪费了,现在60多岁了出现了在楚文博给校领导道歉,当然也是很不错的举动。我是昨天早上看到的,说陈毅的儿子给谁道歉等等。但是还应该更深入思考一下,在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在干什么,我们在世界的潮流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历史已经过去将近半个世纪,应该值得来思考一下。而在那个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国内几乎还不知道在1956年Abramovitz和索罗,到1961年前后丹尼森的研究是什么。从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我们还不知道。所以到1978年之后,有人提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当时我们也不知道,所以马上定义为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提出的,当然我们刚才谈到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丹尼森的这项研究他的重大的贡献就是实际数据计算出来各项的值。t0的点定在1909年,到了1929年的时候,丹尼森计算了1929年的方程就得出来1909年到1929年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他们对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2%。而到了1975年,就是在第二个点之前这个数据上就是受过4年以上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就达到了23%。由1909年到1929年,20年中这个贡献是12%。到了1975年时间拉长了一倍,而增长幅度也增大了大约一倍。这个是在劳动力的结构中看到的,从这个公式里面计算出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的劳动力结构由受过高等教育的和没受过高等教育的由过去的9%上升在22%左右,也是提高了一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美国的经济真个的从劳动力这个角度来看速度提高的更快,再从科技进步这个角度来看1909年到1929年这20年当中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占28%。而从1929年到1975年同期的科技进步增长了57%,贡献也增大了。这样一来,从逻辑上很容易我们就发现了,就是高等教育能够直接的培养更高级的劳动力带来经济增长,同时培养了更多的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光在生产中带来了生产力,还能带来整个社会的一般的科技进步也增长了。所以,高等教育的增长有双重的任务,一个就是直接的培养更高级的劳动力,而这个高级劳动力高级在哪呢?就是他们在实际的劳动当中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高等教育还能带来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这个贡献率也由过去的48%上升到57%了,所以,丹尼森的这项发现在他已经离开白宫了1982年,他继续进行研究,他定义说是这才是真正的知识经济,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速度发展越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会越快,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劳动力贡献越大,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也会越大,1982年丹尼森带着他的学生就把这项报告写给了美国的政府,而美国的政府立刻又做了一个新的回应,就是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而且2001年的时候统计结果,美国感到我们的劳动力结构当中仍然不够先进,应该争取在21世纪的2020前,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要占到全体劳动力的50%,而要达到这个目标美国还差多少呢?现在美国的教育规模还差2700万,而现在我们知道,美国的教育是飞速发展,各种大学,而且学生高中毕业,只要是自己愿意入学率达到80%以上是不成问题的。和这个问题相对照的就是我们中国的状况,我们刚才一开始的时候就讨论到知识经济,科技进步导致在产业上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农业,虽然我们中国很慢,但是我们还是很幸运,我们在20世纪跨入到世界不再饥饿,这个标志从国际上来看是1986年,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联合国成员国发了一个新的国民经济统计指南里增加了一项就是科技力量的统计。在科技力量里面有个定义,例如什么叫科学家,什么叫科学技术人员,什么样的教育结构被定义为是现代教育,而且在这一年发出的通知里面,从统计上看我们中国应该是100%的人口,按照这个平均数,可以粮食不短缺,但是当时我们国家还是比较谨慎。我好像是88年出国留学,在北京办出国留学手续要销户口,要先到粮油管理处去消粮食关系,拿到证明到派出所去消掉户口收回身份证,等到了我93年回国。因为我走的时候告诉我的,说你回来之后要先办户口再办粮油关系,要翻过来这个顺序,因为在北京我们知道派出所粮油关系中间隔着很远的,骑个自行车都得跑一阵,我先到派出所办户口,然后也没问一下还要办什么,但是记住了粮油关系是最重要的,有户口了领不到粮油关系吃什么呢。所以马上跑去办粮油关系,然后就记不得了因为走了很多年,楼也变了路也变了,就打听,原来办粮油关系在哪,原来年纪大一点的就说原来在几号楼,你现在去看一看还在不在,往那一看,楼也没了,再一打听一个警察就说,这哪年了怎么还办粮油关系,他时候90年粮油关系就撤了,没有了。然后要月底了,买粮食,到粮店,也找不着了,改成幼儿园给孩子做饭的地方了,买不着粮食买几个馒头回去也不错。但是从国际统计资料来看,我们中国在1986年就完全可以取消粮票,完全可以敞开购粮。现在我们知道后来又出现了卖粮难而不是买粮难,而一直到现在中国整个仍然还是卖粮难,粮食不是很成问题。当然一看新闻联播,老是让我们紧一阵送一阵的,河南冬旱,大叫,国务院马上补贴,一叫省里面给你们每亩地补十块钱,十块钱还没补到河南,雪就来了,雪完了以后雨又来了,三场大雨,然后国务院就说能不能不拨这个钱,河南省说那不行,预算都做了,所以这边已经是丰收在望,钱还是发了,虽然一亩地十块钱没什么,但是你不叫他就不给,你一叫他就给说明上面还有点钱。下面实际上旱到什么程度呢?我是讲没什么,前一段又叫,包括湖北、湖南、云南,七月份大旱,我想本地人可能明白,七月份的旱没几天,一场雨马上就回来了,再一场雨,马上就防涝了。昨天下雨这场大雨恐怕就不小,我是坐火车过来的,过了信阳这边一直就没停过,雨很大,河南那边就更大了。华北平原上玉米真是丰收在望了,没什么。所以每年年底,今年都是第十个粮食大丰收了,年初就能想到肯定丰收,就是我们现在的科技都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可能我们还看不到科学技术直接的作用是什么,但是有些数据立刻就能发现了,例如说袁隆平,他给我们每亩地带来了35公斤的水稻的增产。我们在这有的同志可能知道,这就是我们两个月的口粮,就是我们国际上每年的粮食储备按上一年收获量的16%,具体算起来就是国库里存的粮食以63天没有粮食后要供养起全国人民63天的口粮。就是说袁隆平的这一项,要是按照全国各地都种水稻把储备粮解决了。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很清楚,利用生物干扰术给奶牛进行技术改造,给它放一些音乐,严格的控制它的情绪,要控制温度,美国的奶牛平均产奶量增长了23%。意味着奶牛的数量不变,将近1/4的奶牛可以淘汰,这么多草料少下来,牛奶的供应量还是不少,当然质量上有点下降,但是不是什么大问题。还有一个我们再回想一下,塑料大棚,这是很粗糙的一个技术,结果能够使得我们的耕地,特别是中国北方的耕地严格的说起来应该增长了8%左右,就是原来用来大量储菜的菜地等等现在都可以用在冬季,过去就是根本不能生长的季节。有塑料大棚我举个例子,很简单的,小白菜钟到地里到收回来,过去我们需要24天,现在因为有塑料薄膜保伤技术,把菜籽播下去到收回来,只要19天,这个量不是很大,就提前几天,但是从它整个生长期来讲我们算一下就提高了20%,同样的地,同样的种子,提高20%,我们知道在最饥荒的年代就很解决问题。所以说现在这种教育对于农业社会是最大的收益。所以粮食的产量质量上有所减,但是现在逐步也在解决,而且也是能够解决的。这个就是当代科技进步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最大的最直接的最基础的影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科技进步、知识经济,下一个阶段,严格的说起来,知识经济略占端倪的看到的就是信息产业,要往前大发展,这个很虚,像我们是学经济的,也搞了半辈子经济学的教学了,对这个东西也是感觉很虚。但是也能够感觉到这个来头很大,而且带给我们社会的影响和便利很快就会实现了。在社会的影响当中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高等教育,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发出来了一个通知,在1986年的时候它做了下统计,1986年统计的结果是实行了3岁以后进行学龄前教育,一直到博士毕业,这个结构已经覆盖了我们人类社会的83%,除了亚马逊河中上游的有些部落还有非洲一些极落后的国家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国之外,教育结构在全世界已经普及了,而且在教育结构中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也被我们人类普遍的承认了,这就是科学贯穿始终,所以这个教育发展非常快。到目前为止,我从网上查的资料,不一定准确,我们高等教育在全世界发出回应要普遍的加强高等教育这种反应已经覆盖了我们世界各国的70%以上,负责人的政府都开始制定计划发展高等教育。而要发展高等教育,现在美国都出现了紧迫感,它感觉到目前为止只有两千多万劳动力的缺口达不到高等教育的水平,我初算了一下,不知道我们现在国内的高等教育是多大规模,只是从每年入学和毕业生,我们现在高等教育毕业生大约是550万每年,如果按照我们计划生育的政策就是到2030年前后,我们中国要进入比价高端的老龄化,这一年我们的劳动力大概是连个人对照着七个社会成员就是都是独生子女了,小两口,面对着四个老人,一个孩子再加上他们两个一共七个人。社会的劳动力,常规劳动力大概是1:3.5,在2030年之后我们中国的劳动力至少占两亿七千万左右,才能满足这个结构,如果能够达到美国大致现在的水平,我们大概还要42年左右,怎么算出来的呢,就是从1982年开始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大发展,30年之后83年毕业的就退休了,这个缺口是多大呢?就是100万人,我们现在是每年毕业550万,而2012年开始我们就要出现每年有一百万毕业生当年的大学生退休,一百万把这个缺口堵上,加上我们还要发展,40年之后我们如果能够达到我们的劳动力里面有50%的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现在我们国家还差在笑学生2万规模的大学,还需要213万,我昨天在网上查了资料,河南省的资料,因为这几年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特别快,学校的规模也比价大,但是整个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规模是一万人左右,两万人还达不到,如果按照这种规模来计算,我们现在全国就必须马上着手扩大高等教育,40年之后能够满足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需求,我们现在就得办200万的规模,要办200所,如果按照一万人左右,要办40所,而且越快越好。耽误不得,我们实在是缺口高等教育我没有查这面的资料,在座的老师同学们有兴趣去查一下,我不知道我们中国现在高校是多少所。德国的面积是38万平方公里,和我们的云南省一般大,人口是号称8200万,据说是德国自己达不到。和我们湖北省差不多的人口,反正比我们国家很多省都小,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就达到620所,按照它的规模来计算,我们中国就是马上就着手建200所学校必须马上开始,不然我们还会有更大的落后。我查了下资料,韩国的人口大约是相当于半个辽宁省,因为辽宁省在中国算是个小省,它有320多所高校,怎么会这么多啊。但是我们中国现在据我所知道的,因为我最近这些年在一些新办的高校和有些高校做过一些报告,挺困难的,连个校址都很困难。办一个两万人的大学生的校址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两万人的人均占的绿地面积应该是1.8亩。我算了一下两万人至少得4000亩地,所以在我们现在已经成型的大城市里面找一个4000亩地的校址恐怕不容易。前天下去我到我那个学校校医院拿药去,然后从学校里出来,看到人民大学现在是号称在校学生1万名,学校里面比例不合适了,马路显得不像样,操场不像样,一个体育馆也都显得很低。大学我们知道从十一世纪,从有了第一所大学就开始注重3方面的形象。第一,就是要庄严,大学的庄严来源于校门,但是校门到进入到校园的第一个主建筑好像历史上交教会上就有规定,就是不少于1.2公里,在中国的北京没有。过去清华大学南门过去我在那上学要走到早南苑这个地方觉得很远,肚子都饿了,后才以一计算才0.8公里,而且破破烂烂的,中间的煤场,家属宿舍,现在可好了盖起高楼,中间剩一条小马路了,而且没有校门。到礼堂这段距离还不错有700多米,但是就是前面的草坪周围也不像样。在大学里要有殿堂感,就是要有礼堂建筑物,而且要来学习和工作的人有一种敬畏。可不能一进了办公楼迎面就是厕所,而且味很重,这个都很可怕。我因为前天从校医院拿了药会办公室去,我们那个明德楼06年盖的,暑假期间学生少一点,可能大少卫生的不太注意,一进去来到我们办公楼厕所离我们这不远,而且不用找,顺着就能找到。这是建筑和绿化都是很讲究的,只有在这里才能培养一些像样的学生,我们中国这块还是应该有紧迫感,但是我不知道我们国内是做出来一个什么样的反应,是95年之后世界性的反应,在亚洲就我们所看到的粗略的资料,像新加坡、泰国、韩国、台湾、香港,都是很强的,强烈的程度我昨天在网上看到,我们在民间的一个评审组织,评审亚洲的高校排名,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一,是2001年成立的,这都是很可怕的,然后内地很值得骄傲的北京大学排名近15名,所以我们有些要办一流大学,我说这些东西都可以放一下,首先就是马上把大学我们欠的三四百来所能不能做到,找好地方,马上盖起来,让我们现在的学生去上大学。我们现在的上大学也别指望4年、5年、8年之内出什么成绩,别着急,在人数上至少别太落后,这个很关键。而且对待高等教育我们要有很乐观的想法,高等教育不要指望他今天办大学明天就像样,像香港科技大学这个我有点担心。2001年成立的,现在就排名第一,当然既然排上了我们也不怀疑。因为大学在国际上通行的叫三个百,叫百年历史、百名教授,百万图书,这三个百很容易做到。但是第二项就很难做到,我们知道一个大学有百名学科你试一试,因为百名名教授是只允许一个,不允许里面好几个。一百个学科都能在前头的,而且这一百个人就是世界的前高手这很难做到的。百年历史,大自然不能自己说是多少年的,十几年就是十几年,要慢慢来,但是在高等教育里面,我们很有理由看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高等教育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来过这学和没来过这学不一样。也可能受了高等教育在外人看来一直是糊涂的,这个也是常见的。但是有好处,而且在高等教育中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叫隔代遗传,就是爸爸不行,儿子也差点,就是第一代大学不行,到了第二代差一点,但是第三代不一定就比爸爸差,至少比爷爷好像还强点,就是这个高等教育就是我们科学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所有有数学家,我是在德国的数学家跟我讲的,他说在14世纪的时候对数是数学的前沿,在全世界懂得对数的人严格说起来不超过4个人,可是到了20世纪应该是我们初中的课本里就学了。微积分在十七世纪里面绝对的数学前沿,到十七世纪末的时候到十八世纪初,严格的说就两个人懂,一个牛顿一个莱布尼兹,而且微积分的基础理论是什么谁也不懂,过了140年到了1827年柯西,法国的数学家把它完善了解决了,但是在这一百年里一点也没耽误人们学微积分,而且到了20世纪初,微积分已经成为所有大学里的基础课,而且现在看来下放到高中三年级去学,如果不严格的考试也问题不大。但我们知道微分学很有意思,就是一开始学的时候非常苦恼,而且我真接触了不少同学还真的就不知道怎么学的,反正考试也是很困难,但是别着急,一年困难一代困难,我们给他个三十年四十年,就不太困难了。我看了一些资料,就是我们一些很著名的诗人著名的哲学家,包括伟大领袖毛泽东,当年的数学,徐特立对斯洛讲,在我交过的所有学生当中,把数学能学到这么糟糕的程度除了毛泽东没有别人了。我不知道国内的版我没见过,可能把这个删掉了,在英文原版里就有。但是我们知道,现在就不是这样,所以在1936年的时候毛泽东对斯洛谈话里面还谈到,数学将来要成为学生的选修课,到了1952年的时候,毛主席的态度就变了,不能选修课,我们知道数学要从小学开始就作为选修课那太可怕了,现在找个像样的会计都困难。我是最近到三亚学院任课,给他们财经学校的会计专业上一些基础课,也做一些讲座,他们提供的材料。我们现在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会计人才就跟国际上能接轨的还缺口87万。所以数学可不能选修,而且难是有一段时间,因为和传统思想有变化,现在科学就这个特点,但是慢慢就会改变,尤其是高等教育是要有一个我们绕不过去也急不得恼不得更不能因为我们不学就干脆就取消了,这个是要不得的。我看到一个材料说是在中国历史上表现为统治阶级的狂妄,说除了毛泽东之外就是曾国藩了。曾国藩有人跟他讲我们跟外国人打交道非常困难,洋话必须要学,曾国藩一拍桌子说怎么难的都给了我们,让他们全学中国话。等到后来他儿子学洋文告诉他,你让人家学人家就学,你有那个力量吗,你有那个本领吗。所以后来是曾国藩的什么亲戚还是中国的外语专家了。不但他不能让洋人学,而且还必须他儿子专心学,所以对待科学,对待高等教育,我们还是有个理解过程。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是世界一个大潮流,怎么办呢?如果非要叫苦只能说我们中国人的命苦,我们的政治家们,别老去搞腐败,干点正事。把教育抓取来,中央抓不了的,地方也得抓,40年之后我们就很可怕了,如果现在不弄的话恶是个大问题。我要讲的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