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熊召政"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2013-09-10 19:25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雷文洁(文化厅厅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聆听思想的声音,沐浴智慧的阳光。欢迎来到长江讲坛·周末大讲堂!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面对我们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我们尤其需要在现实基础之上做好继承与创新。

今天,“长江讲坛﹒周末大讲堂”特别邀请到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演讲《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熊召政先生!

熊召政先生现任湖北省文联主席兼文学艺术院院长、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等职。早在1980年,他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就获得了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2005年,他的长篇小说《张居正》问鼎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湖北文学享誉全国的又一响亮力作。

在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间,他还潜心研究国学及中国历史达二十余年之久,出版小说、散文、诗集、旧体诗词集、历史札记、书法集及演讲集等著作三十余种,获得多种创作奖项。刚刚在隔壁展厅开幕的展览就是熊召政先生书法等作品的首次公开展示,非常精彩,难能可贵。熊老师在文学上造诣很深,成绩斐然,是我们敬重和仰慕的大家,同时,他对中华传统文化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是一位敬畏历史,坚守文学的作家,从文经商做的有声有色,他现在还身兼数职,从事很多领导工作、行政工作也做得非常的精到,值得我们学习,所以熊老师这样的大家可以堪称我们的文化大家,与其他的大家相比,虽然熊老师声名远播,但是常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有很多直接跟他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可以说,熊召政先生不仅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还对其有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他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以及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那么下面,就有请熊召政先生与我们分享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这一话题的思考,请大家掌声欢迎!

熊召政(湖北省文联主席):各位领导、朋友,我今天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座的有一位是我们的郭院长,我们武大的院长,我是他聘的教授,让院长听教授的讲课,这个题目是今年5月份访问台湾,在台湾访问中华大学跟他们做一次学术交流的时候做的准备,但是台湾那次做的很短,因为时间整个下午有四个人讲,所以,那是一个浓缩版,今天给大家报告的是我把浓缩版继续扩充的。因为,这种扩充可能会把题目说的清楚一点,本人才疏学浅,想通过两个小时让大家都明白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今天分三个方面来报告,第一,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中国人的规章制度这一切东西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范畴,比如说这里面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我们今天所讲的所有的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方面的都是逃不脱我们文化的范畴,如果说我们讲的更直接一些,我们是风气、风俗、风情、风尚这四风而规范了我们整个精神和物质的生活,美国的大趋势的作者说过一句话,风气直上而下,我在后面再补一句话,风俗自下而上,风气是从我们的高层高屋建瓴,他们对时代的一种主导而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现在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对我们民间的大量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叫风气。还有一个叫风俗,中国是一个礼仪社会,我们民间的很多包括我们的办喜事办丧事所有的这些规矩,每一种风俗所产生的礼仪就叫风俗它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还有一个就是风情,我们说名族风情地域风情就是限在某一个地域的文化和气象,我们称之为风情。可能是这个地方有这样的风俗,而另一个地方没有,这就叫风情。风尚,就是开风气之先,这个叫风尚,所以说风气与风俗集大而成风尚,风尚就是说最前沿的这一部分,风俗往往是我们这个文化恒定的传承的一块,风尚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的创新的一块,所以说这个小姐好时尚啊,这个时尚就是风尚,这是从广义上讲,什么是传统文化,如果从狭义上讲我们的传统文化归结到今天起作用的就是儒释道三家。这三家构成了中国人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生活。我们今天看到,从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景涛同志谈到文化的自觉与自强以及十八大,以及今年的全会都提到文化上的很多表述,像今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讲,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和血脉,当时听了这个报告我就在想,文化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这个放在人类来讲是对的。由美国所信奉的,由基督教发起的基督文化是他们的精神价值,伊斯兰发展起来的中东的世界的伊斯兰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而根据传统文化而发展出来的中国的当今是我们的共同文化家园。因此,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文是我们中国共同的净精神价值家园,必须加两个字。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文化共同的精神家园,因为这个话是在人类文化学上可以这么表述,拿到我们中国来说,美国也是文化,基督文化,伊斯兰文化,地中海文化,爱情海文化,很多文化,所以我说的就是作用于中国老百姓的和我们这一块东方大陆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加拿大有一个汉学家他们国外人研究中国的汉学,只要真正进去了,就像吸了鸦片一样出不来。我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很多地方碰到过这中种研究汉学的,有一个加拿大的学家,他痴迷于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他写了一本书叫《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用了一个大家很亲切的黄陂的例子,他说他看了一个人的小品文,这个人在安徽当过县令,他在很闲的时候就开始写一些笔记,记述他当县令的清闲和他家乡生活的安逸,他说一年我的家乡四季分明,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春天的花招怎么过,清明怎么过,我们的登高怎么过,他实际上并不是有益在展示他的诗情画意,他是回忆他真实的少年生活以及中年的当官生活,可这位加拿大的白人看了以后就非常的羡慕这样中国的一种生活。他说中国生活在一种非常深厚的礼仪之中,深厚的诗情画意之中,他说这片大陆的人们总是让我们感到奇怪,就是我们无法走进这片大陆的生活,也无法走进中国人的心里,因为他们好像就在天堂里生活一样,这就是说他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描述和我在塞尔维亚有一个汉学家他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授,历史系教授,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学,他一个白人,穿一个白褂,满清的那个褂,就是袖口挽着,宽袍大袖,你见到这么个白人会觉得非常滑稽,但是他非常严肃,他学的中国话,是江浙一带的,有很浓的扬州话,很奇怪我说这个人怎么说这话,因为我所碰到的这个汉学家说的是文言文。“先生一向可好”,他跟你说这话,而这个人跟我说话说的是扬州话。这些汉学家进入中国的渠道不一样,所以表述的方式不一样,可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总有一些外国人非常欣赏中国,而进入到了明朝的中国,不是现在的中国,是用一种明朝的方式跟你谈话。他进入到了扬州,江浙一带就学那里的话,他们认为的中国的美主要是生活的节奏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严格的按照一年24节气而生活的,这是刻板,但是充满的诗意。像他们经常弄懂了成语的词汇他们觉得这个词汇是他们做不到的,像天伦之乐,我今天那个书法展上有一个小书法,含饴弄孙之乐,就是有一天我在那里写字,那个小孙子一定要在那去写还要他来盖印,他把我的纸弄脏了,但是作为爷爷并不生气,觉得孩子好玩,我在那拿着他的笔拉着他的小手写个“含饴弄孙之乐”这就是中国人。美国人绝对不这么干。这就是生活传到我这一带代,我相信我是这么做,我的下一代也是这样的,尊师重道、耕读传家、含饴弄孙、举案齐眉、白头偕老,所有这些成语规定的都是中国的生活方式。举案齐眉是讲男女之间成家,然后白头偕老,讲的我们恒定的一夫一妻制,而且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中国的这些词汇里,认真去研究它,就都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的精神方式,社会管理的方式,所以我就说这次汉字拼写大会,从单音节的汉字很多人不认识,很多人有看法。但是下一次成语辩写大会,所有的成语几乎都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只有把这些成语都弄懂了,就知道我们中国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方式。我们的这种方式可以成为和而不同,我们传统文化的丰富是令我们吃惊的。

我们说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烟酒茶,我们的彭总在这,把烟抽得如此之艺术的是中国,中国的烟具的考究,我从云南看到几个人抽抽水烟还抽得荡气回肠,地下这么大一个桶,桶里面是水,把烟浸在桶里面很长的杆子,人在上面抽,火镰打着了像我们点礼花炮一样,像煮沸的开水,我说城市人就拿这么一根香烟这么抽着,人家一个大水桶,我在四川看的一个烟枪,还不是全部,四百多,每一种的功能都不一样,中国人的特点是他把这些非常粗俗的生活都上升成艺术。这话当然不能展开谈,里面就是让你感觉到中国的文化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如影随形,我们说茶道,我在中国至少吃到过几十种不同的茶道。日本的茶道是源于中国的绿茶,源于南宋时候杭州的净山寺,净山茶道是个和尚的茶道传入日本。普洱的茶道,砖茶的茶道每一种茶的喝法都是让你赏心悦目,所有的茶我都喜欢,我就是蒙古的奶茶我真是害怕,奶茶是用羊奶煮的我们的砖茶。历史上我们因为茶同蒙古少数民族进行了长久的战争,我们要他们的马匹,他们要我们的砖茶,所以,酒,茅台酒和我们说的杏花村天壤之别,我们过去的工人、农民喝二锅头,和皇宫里面的饮酒,光醒酒的汤就十几道,宿酒未醒,女人要喝酒还要养颜,男人喝酒还要激发他身体的各项机能不受损害。所以,围绕着酒,中国人创造了很大的产业,我当时就讲,我说全世界最聪明的不是唯一,但至少是屈指可数的几个民族,中华民族曾经用树叶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征服了全世界,一种到18世纪,全世界的贸易逆差一直都是靠中国的泥土和树叶赚回来的。所以,在明朝,全世界白银的70%在中国流通,为什么,泥土就是我们陶瓷,树叶就是我们的蚕丝。丝绸最早有记载的,是公元前凯撒大帝带头穿丝绸。凯撒大帝在会见他的群臣的时候,包括外面的铠甲打开,里面露出的是中国的丝绸,艳惊整个罗马,所以当时以至罗马的上林苑不得不制出法律一定不能从中国制定丝绸,因为国库空虚,如果贵妇人没有两套丝绸衣服,人家说那还是贵妇人吗。后来说如果贵妇人穿丝绸当妓女来处理,这就中国人,就是说从原始的大地赋予我们的可再生的资源里面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生活方式和财富。我到了四川和湖南,为什么我喜欢吃川菜和湘菜,我就研究他们,就猪肉这一个东西,他们可以做出无穷无尽的口味。没有所为的水陆北征,就一头猪给你,让你吃出人间的美味。这个就等同于中国的丝绸和泥土,陶瓷就不用说了。普鲁士当年爱上了德国的一个公爵的整个18个大瓶,这是当时整个欧洲为之艳羡的。普鲁士的卫队是全世界一流的,他自己的卫队也是一流中的一流,就一次一次跟公爵商量说,你能否把你的中国花瓶转让给我,谈不妥,后来谈了一年谈了一个结果,把他一个营的保镖全部给了这位公爵,而换回18个花瓶。这是我们泥土创造的世界性的奇迹,所以当时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面对当时中国的如此丰富的无法抵御的精致的产品,所以他们最终敲开中国的大门,他们试图用他们的方式来理解中国,但至今为止,我们的传统的生活的方式,我们的丝绸,我们的茶叶,我们的酒,我们的烟,所有的知识产权全部牢牢的掌握在我们手上,不因为别的,因为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家园,把生活升华就成为精神,这一点是我们中国人从来有这种转化能力。第三个就是我们的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创造的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这个多民族并没有影响中国这个庞大的优秀帝国的前进,这一点跟全世界不一样,全世界所有进步很快的国家基本上是单民族的国家。我那年到印度深有同感,印度有上百个民族,由于讲到人权和各种问题必须遵从一个民族的需要,因此他们中央要想把国民政府的文件发下去还要转换成一百多种文字,每年他们国家内部的翻译费高于整个文化的支出,这样一来,印度一直想发展的很快都很困难,语言的第一障碍。中国不一样,我说了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后面我要讲到我们的汉文化是这样的,陈严迅先生有一个表述我非常赞成,就是中国不应该以出生、组群来划分,而应该以文化的共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来划分。如果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这个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这几年在边疆,主要是西北和东北走了很多,在东北我见了很多称为少数民族的人,生活比汉人还要汉人,我在西北也见到了很多自称为汉人的人,他比少数民族还少数民族,这就是文化的长期融合所形成的。像汉武帝,当年打匈奴的时候,失败的匈奴的安置地就是今天的陕西的陕北榆林这一带,所以一看榆林的那些汉人们,基本上都是匈奴人。我那一次到陕西,一米八几的高个每天两斤酒不醉,整个脸像刀子砍的一样,我说你是哪个民族的,他说汉人。我说不对,你姓萧,是契丹人。他说不对,我们怎么是契丹人。后来我就说了他的生活特点,说了很多之后,他说你说的还真是。我说你这个萧是契丹文官中的一个姓。契丹有一个特点,叫皇帝不改姓,叫耶律,耶律家族,但是,所有的丞相都要姓萧。因为耶律想当刘邦,他非常喜欢萧何,所以一当上丞相就要姓萧,老婆姓萧,丞相姓萧,所以在契丹想问萧太后要问哪一代的萧太后,他代代都是萧太后,萧丞相也要问哪一代的萧丞相,然后我就把这个历史跟他讲。还有我们在座的车书记,这是鲜卑人,因为鲜卑族他们当了北魏统治者之后,整个由鲜卑统治的北方,统治以后在他的进行改革,叫汉化,所有的皇室改为16个姓,其中就有姓车的。所以在我们民族融合的过程汉人是以共同的生活方式认定的。它的来历不一定是汉人,就像我们没一个民族入驻中原以后他的民族就消失了,这就是我们汉文化伟大的力量。匈奴没有了,鲜卑没有了,契丹没有了,女真没有了,这都是匈奴是没有征服过汉人政权的,鲜卑人征服了,女真人征服了,契丹人征服了,都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北魏王朝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我们说的魏碑就是北魏人创造了,契丹人在我们今天的库尔慕斯海峡、库椰岛、贝加尔湖属于大部分的土耳其这个地方都是契丹人的国土,这边一直到了河北的霸州、雄县,烟云十六洲。所以它南到了河北的平原的中间,它的国土面积比我们今天的国土面积还大,当时它的多民族共居的情况下,汉人主要在东北和华北,属于辽国,不属于北宋。辽国当时在烟云十六洲广大的区域是后劲的石静堂,为了自立为王跟契丹人达成的协议,我成了王以后,我把烟云十六洲割让给你。就这样,整个北京地区前后有三百多年不在中原,先是在辽国,后来在靖国。我在这两个地方,对这地方的汉人做了很认真的研究,结果这个地方的汉人都变成契丹人,后来又演变成蒙古人的前,有一部分又变成了女真人。长久的离开了这片土地以后就会按照那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方面来规范自己,最终就跟汉人没有关系了。所以我们的汉文化为主体,这个少数民族取得政权,可是他想在这片土地上取得财富,你得用树叶用泥土,这个绝活在汉人手上,统一国家最好的文字是汉字,女真人创造的文字和契丹人创造的文字影响有多大,英文称中国为china是说我们的瓷器,俄罗斯人称中国是叫葛丹,就是中国的契丹,至今为止他认为的中国就是契丹人。在我到契丹博物馆、女真博物馆,我去看我们的民族对文化的交融,我发现只要打开交融的大门,汉文化最终逐渐会让他们所吸收。他们在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上要做绝对的功夫才能保留的稍微多一点,稍一放松就会变的很弱势,最终有一些人像冷水煮青蛙一样,煮着煮着最后青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一样,他们的文化最终消亡了,契丹文字消亡了,女真文字消亡了,就是因为最终是最能够有用的文字是汉文。比如说我统一了中原的政权,要下达皇帝的诏书,汉人根本不懂他的文字这是第一,第二,他的文字总共没有一百个词汇,我这里面要用一千个词汇才能说明的问题,他的文字苍白无力,所以说汉字的创造让中国永远称为一个文化大国,而且立万世不衰的主要是我们的文字。但是有一点,所有的少数民族,我去找他们的史书,像魏史、巾史、辽史都可以找得到,北魏在皇帝本纪里面就是他是皇帝第25个儿子仓异的后裔。就是说你是少数民族的,他说他是皇帝的子孙,我到河西走廊的羌族,我们说羌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个羌族后来大部门移到汶川地震的核心区,那个地方就是羌族的。那里面羌族还有几十万人,他们在当地做了一个很大的炎帝庙。炎帝庙的建筑风格和我们传统汉人不一样,但是他说我们是炎帝的子孙,后来非遗他们申请成功的就是炎帝出征的,就是皇帝在河北打仗的时候出征,败了以后他们在西南的深山里。所以少数民族跟你是不是同根同种呢?可是他们自己认为他们是炎帝皇帝的子孙。我举两个例子,这次汶川重建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就是炎帝的大庙。当地的羌人是他们的祖先,所以我说我们湖北随州的炎帝寻根节一定能要把这样的真正几百代下来还说自己是炎帝子孙的人找到,后来我稍稍做了一个工作,就是自称为炎帝子孙的我现在找到了七十多个姓,姓熊的是皇帝的子孙。我还真不是炎帝的,我是皇帝的,所以研究我们的百家姓可以找到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祖先来自什么地方一代一代怎么变更,所以我们省图书馆在族谱的藏品上有不少,因为中国藏品最多的是上海图书馆。一个历史学家关心除了24史之外,最值得关心的是县一级的县志和族谱,这是研究历史的方便法门。有这么多 民族,最终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到了毛主席建立新中国的时候一直提的口号是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其实后来仔细分析,但南方民族非常多,北方的民族来路都很清楚。我们称北方为蛮,南方为夷,所以蛮夷之地就是指这些地方,第一个到呼伦贝尔,就是中央政权的人当时去打最早造反的人。而最早到西南夷的就是秦始皇,所以夷的分支多于蛮,所以蛮是有毒的虫子,夷是有毒的气体,所以北方的有毒的虫子很多,证明当时的北方是森林,有毒的气体很多证明西南那个地方依然是崇山峻岭,所以当时在整个的纷议里面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很小。我因此怀疑都是一个小部落占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后来就是我叫同族,我叫傣族,我叫白族,我叫佤族,实际上都是汉族的某一个战争中遗留的地方。有点的说是汉族也是少数民族,像这样的民族的分支每一个民族研究起来,都有他的独特的东西,但是大的生活规律,还是汉文化是树的主干,底下个各个树枝,各个根须是不同少数民族张起来的。也就是说,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认为是这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广义上的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习惯,风速礼仪,狭义上的中国文化就是儒释道构成的中国人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第三就是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创造的文化。这是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文化传承的时代脉息,就是中国的汉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一层一层传到今天的。我就说了公元前5世纪到6世纪,这是中国文化汉文化形成的文化中心时代,这是时代产生的先秦诸子百家,文化的多样性在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将近5个世纪,500年左右。这500年我们说诸子百家是这些文化的众多方面,百家中我们最后形成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有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明家、墨家、农家、杂家、小说家、中文家,这十家的学问构成了早期中国汉文化的思想主体,非常宏伟的思想文化大厦。这十家里面都有代表人,我们当时在那个时代里面并不是独尊儒术,孔子的儒术只是当时的一家,并没有特别的把它提升。在这一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就是我们冯天宇先生的圆点精神就是中国文化的原点,比这十家更早一点就是我们创造了《易经》,《易经》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抽象的、思辨的中国的哲学著作。《易经》别人总结出来是产于无极,因为朱熹他们在著《易经》的时候专门有一个说法叫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八卦生万象,我35岁开始读《易经》,第一次拿到书简直是无字天书,根本读不懂。无极就是混沌未开,说一个人的大周天、小周天打开以后,一个人心中最好的状态用佛家讲就是如,这是最早的,中国叫的无极。这个时候我们说练武当太极,始终抱着球在转。武当太极的特点就是抱着太极球,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什么时候开始有分别,就是两仪产生,两仪就是阴阳,所以孔子说一阴一阳为之道。只要有了阴阳这两个概念,这个世界再不是混沌的。所以我们要回到没有阴阳的时候就是抱球,我每天早上到东湖里面走看这些打太极的我都要看他们的招式,就是说一个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不理解《易经》的人打太极拳一定是形似而神惨,心中不知道手这么走做心中的气就在原地旋转,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分开阴阳不要紧,因为人类社会不可能永远像婴儿一样处于一种无极的状态,婴儿初生出来时的状态,是人长大了到老都追求的状态,因为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干扰我们。这一个状态就是太极。我下面专门要讲太极,阴阳产生后,一阴一阳为之道,我的太极我都花了半年多时间我才搞懂,因为搞懂阴阳。阴阳字面上很好懂,到生活上很难懂。中国是用阴阳产生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由阴阳而生五行,五行而生八卦,八卦而生万物。非常严密的一套逻辑,这一套逻辑在这十家之前,十家我就知道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墨家这五家都对太极,对易经有解释,代表人物,像周亚,是齐学的大师,他是阴阳家,他的学问很难懂,要看他解释易经,看王重道家解释易经,再看孔子解释易经,各有千秋,所以我们今天说春秋诗书的易经是孔子的解释,但是我们也懂原点的话,看每一家学问对原点的解释,就是说我创造的这个学问叫原点,我解释这个学问的特点叫经,中国的经书,经学的发展在汉代达到高峰,就是汉代出了很多解释诸子百家的东西,所以文化的普及在汉代,文化的发端在春秋战国,出现文化最早的,我们说先天八卦文王在最早的这些东西里面。如果我们对中华文化缺乏浓厚的兴趣会感觉到离我们太远,感到很枯燥。因为今天的生活跟它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在做一个书院,我说我给书院写一副对联,我就想到刚刚的状态,要点老上书残谁留楚墨。最原始的中华民族的学问,还有多少人能够知道呢。这是我前年写的,因为我深感到我们对文化理解的不足,我下联是白云淡红叶稀正好读书。我们来承担读书的责任,我们来把原点搞清楚,解释原点的书最好的产生于汉和宋,在解释原点方面唐做得少一点。所以八卦来解释万事万物是抽象的思辨的唯心的,但是,不要说唯心就是错的,没有唯心就没有唯物,毛主席讲辩证统一,就是说少了一方就不是统一。如果说唯物是阳,唯心就是阴,阴阳合在一起才是统一。这个世界只有男人没有女人不称之为世界,相反这个世界上只有孩子没有老人也不能称之为世界,还有,这个世界只有资本主义没有社会主义也不是世界,天上生下此物必定也会生出一个跟它对应的彼物,两者相生相克相得益彰,共同前进。所以我们也不比学习资本主义的很多东西,我们老祖宗易经把学问跟我们讲的很清楚,这就是易经认识世界的方法。大家知道筋骨详文,弟子规里面,讲的道理都是中国文化的科普。

因为我今天只是梳理,第一个就是简单的介绍先秦诸子百家。第二个周秦文化与楚、齐文化的竞争和发展,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中国文化来自哪里。今天我们文化的确立,我们老百姓认同的文化是从哪里来的。李白当年在湖北久隐安陆蹉跎十年,我们车书记写了李白的长篇的历史散文,一定是知道这个典故,他有两句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今天大家说,这个人敢讥笑孔子,这个人有点狂妄。其实在那个时候讥笑孔子是一个常态,你还不是万世师表,你只是众多学问中的一种,没有唯我独尊,而敢于讥笑他的人只是一个野老,就是我们湖北的老百姓。楚狂人就是这么来的,就是敢于讥笑孔子被人称之为楚狂人,湖北何止是敢讥笑孔子,多少人连蒋介石都被湖北人干掉了,何止一个孔子,当然我后面还会讲到湖北人的特质。这就说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湖北人敢讥笑孔子,安徽人、江西人、湖南人也是湖北人,河南的大部分包括江苏的东部都是湖北人,东楚、西楚、南楚,为什么笑,就是因为楚文化和鲁文化的对抗,就是今天比如说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学派,他是无政府主义学派一样的,在春秋时期,就是东周,鲁国是最仰慕周天子的,周朝的文化很多小国家,中国的诸侯国对周文化是不重视的,孔子产生在鲁国。我就相信到时候大的社会主义学家一定产生在中国,鲁国信周产生了孔子。孔子对整个周文化的欣赏不是他的独创,是他的那个国家一代一代崇尚周朝文化,而他隔壁的齐国就不崇尚,齐和鲁一个在泰山之阳一个在泰山之阴,也就是一个在泰山之南一个在泰山之北,所以齐国就大致在淄博、济南到胶东半岛一带,鲁国是在河南的一部分,孔子当时是一个很小的国家的学,鲁国比齐国小,鲁齐加起来比国都小。国是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这这样土壤里面产生的孔子,孔子就出了三段关于他喜欢周朝文化。周朝的文化风尚是建立在殷、夏两朝的所有的典章制度和当时的文化形态,他前朝两代的继承而创造了周文化。周文化对中国最大的政治上的贡献就是三公政治,周公、艄公、姜太公,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写到,中国的政治管理模式是底下管三公,这种体制是由周朝建立,就是这三公是直接对组织负责的。一个是关管行政的,这是周公,一个是管司法,艄公,一个是管军事,姜太公。我下面还要讲,这个称呼是楚人给的,当时的周文化是不称公的,把人称为公是楚国人。他说周朝直接从夏殷那个学到了宝贵的文化,把两代文化总和而形成了周文化,多么的繁茂灿烂,我一辈子追随。第二段他说,周朝失威了,文化也衰竭,我能否在鲁国建立第二个周文化呢,他把它作为政治理想,国太小根本没有办法承担文化重造的大任,小到什么地步,竟然挨打。当时他想到,要让鲁国强大起来只有一个人能救鲁国,这个人是我们湖北人,伍子胥,因为伍子胥离开楚国以后单干16年就把一个二流到三流之间的国家搞成当时的一流国家,他觉得伍子胥厉害,所以他说伍子胥是救我们鲁国的,这个人出手,鲁国就有希望了。找谁去呢?子路、子贡、子由,说你们是书呆子不能去,说找懂点经济的能够去见一下伍子胥。伍子胥知道他是孔子的学生还笑说你就是那个呆子。这就是孔子当时的地位,孔子是伍子胥的铁杆粉丝,就是这样一个小国,他想承担国家再造的重担,搬的救兵也觉得没有时间管这个小的国家,另外也是觉得他老了。怎么这么长时间做梦都没有梦到周公,是不是我哪个地方搞的不对,不愿意见我啊。孔子这老头很可爱,所以在当时的鲁国,周文化得到完全的保留。公元前544年,吴国的记扎,就是吴国的夫差国王的哥哥,到了鲁国以后听到了周朝的音乐欣喜若狂,我在这里终于又听到了周朝的音乐。到哪都听不见,宫廷音乐在那听到的。我们的编钟那么气派,绝对不演奏周乐,演奏楚乐,当时在各国都有一帮文化上羡慕周朝的人,他们要想开场演唱会,见见周朝的礼节,都得到鲁国,四年以后,晋国的韩宣子也到了鲁国看到了周朝原始传下来的易经,和春秋的周王的版本,他高兴的回去到处宣传,说周礼全部在鲁国保存,我在看了这些典籍之后,我才知道周公之德,我才知道周朝为什么得天下,我讲这两个小例子就是想说,鲁国这个小国保留周,所以周朝在春秋的直接传承者是鲁国,但是当时文化的再造而成为引领时代文化的是楚国。今年访问台湾的时候,鸿忠书记在商量,我说马英九在辛亥革命成立一百周年有一个讲话说台湾是中华文化的灯塔,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文化也在台湾,我们现在很多人也认为,台湾文化的保留工作做的比我们好。如果台湾我们去交流谈今天我演讲的这个题目,台湾人问我们书记,应该怎么回答,我总是想这个问题绕不过去,书记说,一个文化保留很容易,创新很难。我一听这句话说得好。他说中华文化的主体在大陆,我们既然是这个文化的主体,我们不仅要继承更要创新,台湾那个小的地方它可以原滋原味的保留传承,这一块做的很好,但是我们更有大国文化的风范,我们要继续的创新,包括文化革命是失败的,但也是在我们创新过程中犯的错误,我后来反复在想这个话是有道理的。我就想到了鲁,鲁是原封不动的保留了周文化最终被灭掉的。楚当时是主张文化创新的,而它最后强大了,大家肯定会说最后不也被秦灭了吗,我后面还要讲最终胜利的还是楚。因为我们跟楚的,跟周的文化定义它是数量的、科学的、理智的,周朝的礼器,龟,根据官职的大小,用途的不一样,制造了数以百计的种类,为什么,你是一品官员必须用这个,这个事情是祭天的,必须用这个,这种规矩的秩序科学数量都是它的制度,它的逻辑思维胜于形象思维,我们从很多文物上可以看出来。再一个,整个周国的都城的道笔直笔直的,像剑一样,这就是王者之气,这是物质上的一些作法,在精神上,像诗经有两句诗,真实的一定是可以生长出好东西来,真实的一定是秀美的,真实的一定是好的,可见他的精神的追求,在他的青铜器上展示得非常明显,像毛公鼎,再看我们楚国的青铜器,极尽工艺之精,但是不是大器的。像黄河铁牛,陕北的那些铁那些汉朝宫殿里的狮子。当时跟它不一样的唯独楚文化,当时的特质的飞跃的、轻飘的、流动的,楚国典型的艺术不是青铜器,是漆器,南方多木材,把一个漆器做得如此的精美,这是楚国人攒下的。楚国有三件文物可以看出来跟周朝的完全不一样,虎做鸟叫,老虎蹲在地上把两个鸟叫起来,鹿角立鹤,鹤升起来角长得像鹿,这种变形的艺术,在欧洲晚了一千年才出现。在周文化里面想都不敢想,根本就不会有这种想象。风雅颂诗经里面,多半是周朝里面祭祀的东西都是双音节为主的。而楚文化创造的多音节的诗,路漫漫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话就是语言的拓展的功能以及节奏的转换与周朝是相距甚远。他的造型的艺术,语言节奏完全跟周朝不一样,周朝整个典章制度的确立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楚人是就天人之际,是庄子的逍遥游,想象无边界,所以周朝是几何学的古典,楚学是色彩的浪漫。周的继承者是鲁国,周的反叛者是鲁国,而鲁的同盟者是鲁的近邻齐国,我们今天说齐鲁大地。其实在春秋的时候齐、鲁完全不一样。这两个国家全部都是创造的最新文化,也就是今天说的文化界的牛仔,打破了一切界限,我们现在说五湖四海九州,九州之说就是齐国和鲁国创造的,齐国的学着周亚,说海外九州,因为他在海边上,他觉得无穷无尽的海外一定还有很大的地方,那时候中国的航海技术不怎么样,但是他觉得海之外还有九州。因为他受到他的学说的影像。秦始皇想长生不老结果没有在别的地方出海,就在今天我们的烟台炎黄岛,就是受了周亚的海外九州之说,屈原天问之说。海外九州我们该怎么去安顿去发现,我们大地上的山川河流我们如何去疏浚。这样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凭想象,这是楚国和齐国的特点,齐国喜欢讲隐语,就是说我讲这个东西我不直接说我要拐个弯说,惊人的相似。纯云帆用三年不飞不鸣的鸟向齐威王觐见,我们的伍子胥的爷爷向三年不飞的鸟向楚庄王觐见,我没有说你,我说天上的鸟,这在周朝的文本和周朝的定式是不同的。周朝就是直接说,大王,你不能不上朝,你要认认真真做事,楚国都是学着拐着弯说,这叫隐语。今天来看你很简单,我们这边湖北人可以说个脱口秀能拐弯,但是到陕西电视台脱口秀拐不了弯,这就是一种思维的模式,我们这思维模式很正常。为什么惟楚有才就是指的这些。齐国最发达的是兵家,战国时候的兵家基本上都是齐国人,像司马相居、孙武、孙膑一直到蒙恬,都是大军事家。兵家讲知白讲黑,人先我后,讲的是术。战略战术都是讲的兵家,兵家的老巢就在齐国,所以今天现在的中央军委委员还有三个是齐国的人,那个地方历代出兵家,楚国最发达的是道家,就是我们的老子庄子,兵家与道家在这两家远远超过鲁国的儒家成为当时对抗周文化的两个先锋。所以齐楚文化的同盟军使两国的关系很紧密,齐国有亲楚派,楚国有亲齐派,像我们的屈原就是非常赞赏齐国,一生三次出国访问都到了齐国。屈原那个时候到山东半岛去比我们今天到美国都难,中间还穿过很多国家,还过境,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当时扮演文化创新任务的是齐国和楚国,扮演文化继承关系的是鲁国。所以想想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真是个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们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是说今天去革古文化的命叫创新,创新一直伴随着我们文化,2500年我们就在创新,就在为我们的文化寻找新天地,开拓新边境,找到新出口。

这样一个状态,所以第三个问题是,汉代文化是楚齐文化的集大成者。秦建国完全继承了周文化,所以秦始皇上来以后这是典章制度的建设,然后上来以后高速公路直直的通道四川,东北,我去参观了好几段,都是秦始皇修的高速公路,长城,就是完全承继周的管理,但是他最后因为财力难以支持而形成了他的悲剧,就是在建设中而不能变通,不能掌握节奏。很快被汉朝刘邦推翻了,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朝一上来以后马上把秦崇尚的周文化去掉,直接把自己的故乡楚文化立为楚文化。所以,楚文化在刘邦建立了汉朝以后就一直统治者中国,立万世而不衰。楚怀王是公元前297年被囚禁在秦国而死掉的,90年后项羽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成了一个放牛娃,他把他找回来说你继续当楚怀王,立刻全国响应,很快他就霸占了咸阳,楚被灭国之后,屈原不是投江而死吗?汉又完全承继了楚国的文化和制度,汉所采取的文化,这个不是我在一厢情愿。汉代直接承继了楚的语言与风俗习惯,像称大人物为公,称三公就是汉朝称的。而公是我们的口头语言,毛公、周公、车公,在他们秦国称上卿、大夫,把他那个称呼全部去掉了。司马迁热爱楚文化,所以他把自己称为他的官职叫太史令,他自称为太史公。风俗习惯,周秦坐在右边的是大官,楚国坐在左边的是大官,到了刘邦以后,所有的大官坐在左边。吏部左侍郎就是相当于常务副部长,礼部右侍郎就是一般的副部长,从那到今天都没改,左边为大,所以一起吃饭,我总往右边跑,别人说熊主席你往这边来,请客就是左边为大的。楚文化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民间生活习惯还是按照楚国的来的,而且官帽是直接承接楚的帽子,汉代到现在。楚国的歌舞风靡整个汉代。项羽写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包括刘邦写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跟屈原一样,就是汉代的国王开始抒情了都是抒的楚国的歌谣,四个字一句搞几段的,这个整个周秦的歌谣全部不管用了。汉代结果在楚辞的基础上发表了汉赋成为了文学的主流。汉赋里面我们今天读到的最好的有司马相如的、杨雄的,很多汉赋的代表作直陈楚国,这样一来,无论是皇帝的宫廷的纯文学还是老百姓歌唱的文学还是我们的一代文化宗师的作品,都是我们楚国的文体。汉代宫廷建设主要是两种颜色,黑、红,全部是楚王宫的颜色,漆画上也是黑和红,一直到今天大家到西安去看,都是黑和红,完全把周朝的文化都摒弃了,建筑艺术直接承接于楚国。文学艺术、。建筑艺术、典章、服装这些东西这就影响很大,所以在他的文学艺术、思想上是直接承接的楚人的精神,而汉是大一统的国家,以国家的形式推行的楚文化。如果说我们今天来一个分支也可以这么说周秦基础上的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正统,周齐带给了中国道统,就是一代一代文化的传承,我们今天传承的是楚和齐的文化,我们说传统文化的优秀,我们作为荆楚文化的后代,我们有理由骄傲。汉赋这些所有的基础都是来源于楚的文化的极度的扩张,司马迁是楚文化的超级粉丝,为什么鲁迅说他的文章是无韵之离骚,除了语言的华美,人物的选取,以及他做人的风格跟屈原如出一辙。我受山西省的委托在写司马迁的话剧跟国家剧院一起五幕话剧,第一幕宫刑,第二幕故乡,第三幕大寒,第四幕立春,第五幕寻道,我写着写着就觉得这是第二个屈原,他写项羽世家,写屈原,写我们的孙叔敖,楚国的第一宰相称为巡吏,第一个就是我们湖北的孙叔敖,他无不充满深情 笔触而赞美楚国的这些伟大的人物。读了史记之后,所以我说无韵之离骚非常的确切,我写大寒这一节就是写最冷的那一天写屈原,他说我必须在冰冷的这一天写我伟大的先师。司马迁是个典型的情人、寒臣,为什么在周文化的腹地会出现一个这么仰慕周文化的人。第一,他的那种充满了秩序和禁锢的文化氛围不适合天才的生长。所以我说文王500年后生孔仲尼,孔子500年后而生司马迁,我也说过长江分为三种文化,上游的巴蜀文化出鬼才,中游的荆楚文化出天才,下游的魏文化出人才,这个地方是真的出天才的地方,在长江的中部这一带,所以直接让汉朝承继了这些风俗,但是在理论的建设上汉朝的经学主要是来自于齐国。经学大致的意思是解释原点的书,在汉武帝之后,西汉的经学的发展非常厉害,所以最早我们有系统的研究中国文化的开端是从汉武帝时候开始,从那以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书暗流涌动,在清代的四部全书,经部就就收录了经学的著作1773部,20427卷,所以一个人要当哲学家当中国的思想家至少要把两万多部经书至少读一遍,就像当历史学家要把二十四史至少读一遍。所以在中国要想当一个学者是很难的,因为它有五千多年历史,人家一百多年历史多好读啊,那么短。所以为什么说皓首穷经,我跟郭先生是选择了很苦的道路做人的,读书量很大很大。在整个西汉的经学这一块领域里是以齐国人为主,我们知道,解释春秋这一部分书的最重要的两部著作一个叫《公羊传》,一个叫《谷梁传》。《公羊传》是齐国人著的,《谷梁传》是鲁国人著的。大家今天还可以借助翻译看一下这两本书,《谷梁传》对待春秋的解释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如说马克思主义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就是没有财产的人,只能解放全人类包括所有的人,《谷梁传》只能这样解释,《公羊传》不一样那个,无产阶级在解释全人类的过程中,如果他也变成了有产阶级一样可以赞同社会主义,一样可以革命,这就是创造性的理解,所以《公羊传》文采飞扬,思想的深度超过《谷梁传》。我经常讲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学的人,一定不要用我们古代考据的研究,一定更要把我们的思想,把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的发展考虑进去,创造性的理解。马克思并没有说农民们可以建立社会政权,他只是工人领导的阶级革命,毛主席创造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毛主席这种解释经典创造性的方式就是齐人的《谷梁传》这个路数下来的。我们说今天要研究经学,先把《春秋》读一遍,在把《谷梁传》和《公羊传》读一遍,就看同样一个经典这两个怎么解释,然后你才能得到做学问的根本方向。整个汉代在司马迁所生成的汉武帝之前一百多年了,只有董仲舒懂春秋,因为只有他的学问来自春秋,大家都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的学问来自齐人,我们今天读到的有效的后代,跟着董仲舒一代一代改下来的多半发端于《公羊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了以后是谁翻译的,学了以后最终是哪个创造性发展的,这个很有根基,这就是我们传承的万幸。

如果说汉代汉武帝时期两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一个是董仲舒一个是司马迁,他们俩的学问一个来自于齐国一个来自于楚国,而奠定了汉代的文化的高低,这是汉代文化的我的个人,不正确的大家可以提意见可以探讨。汉代除了这种经学之外当时社会上最能引起大家共同追求的学问有两个,一个是黄老之学一个是庄骚之学,黄老是哲学,庄骚既是哲学也是文学,后来大家解释说黄指皇帝和老子,简称黄老之学,我认为皇帝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这个黄应该是张良见到的那位黄石公,也没有这个人,是张良为了说故事杜撰出来的,关键是 他说黄石公送他的这本书很重要,这是一本姜太公的兵书,姜太公的兵书为什么在齐国发现呢?就因为姜太公的封地在齐国,就像为什么鲁国出了孔子,就是因为我们周公的封地在鲁国。所以周公找到了孔子,而姜太公最后传他的学问兵书传到了张良的手上。我在四川硫化县看到了张良庙,我觉得这个人很不简单,一生功名身退,深知帝王之术。他的兵术虽不如齐国出那么多的军师家,因为姜子牙封地在齐国。黄石公肯定没这个人,但是张良要说这么一个人,他先是跟了黄石公,后来当赤松子游,隐居了。硫化县要我给他写副对联,这个对联可以写,我当时一挥而就。以剑气养人心,无双博士先黄石后赤松,唯一英雄。这是我对张良一生的评价,所以张良的这本书就是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得到了这本书以后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张良创造了这个神华,在汉朝成立的初年便有了黄老这个说法,汉朝的黄老派的确是拿兵家的道理来应用人事的。汉朝的一个兵不厌诈这样的兵家的整个的打仗的方式用于官场的权谋之变,第一次用的透彻的用黄老的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所以中国宫廷是充满了权谋之争。黄老这个流派的学问是齐学的发展,庄骚就是庄子和屈原这两个人。汉代的大文学家我刚才说了司马迁他们都源于屈子,庄子的散文的哲学意义和他的隐语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这种学问庄子达到高峰,今天读他的书还感觉的到。有一天他带着学生在山里面走,就看到一个腐烂的树倒在地上,他就是说,弟子们啊,千万不要当朽木啊,当朽木就是这种下贱的下场啊。学生们说,老师我们知道了。又走到前面看到了一个参天大树,几个人现在那里砍,回去做房梁。他说,弟子们啊,千万不能做栋梁之材啊,做了就让人砍了。学生们就说我们知道了。有个学生就说,老师朽木不可做,栋梁也不可做,那我们做什么呢?这山上不就长满了吗?他说就是万木。他从来不讲做人就讲树的状态,这就是既是政治又是文学,既是智慧又是知识,所以庄子的整个的智慧真是高超到极点。庄骚在当时成为道家亲近虚围。所以从司马迁到屈原,从文风操守整个对中国人的影响一直到今天,到明朝那么多的官员为了坚持自己的真理我在张居正书里面写了,有人问我是不是这样的,我说是这样的。我今年春节的时候,大雪纷飞,一个人在寒夜里面读什么,我说这个天气可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整个这种精神一直影响到今天,这是楚国人的精神。我们讲魏晋风,讲竹林一直讲曲水流觞,所有古文人的故事都离不开我们高居楚文化,所有我有一次跟朋友说,天凉了,快来吧,他说干什么?我们来洗尽杯盏喝一点庄子的秋水,庄子的秋水就是我们楚文化的高端的矿泉水,里面包含了我们生命中所有的矿物质。所以传承这么一起下来,我这么讲汉文化,是汉文化所形成的特点,为什么要特别讲到传承,我们今天的东西和周秦文化今天相去甚远,主要是楚齐文化成为了延绵后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所以儒家的传承,像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整个下来,道就是老子庄子张三丰王重阳整个下来,佛家,比较在中部繁衍比较多的是禅宗,湖北的最终在这个土地上产生禅宗是有原因的,是跟我们楚文化的特许飘逸空灵的关系很大,佛教没有跟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教相结合,没有庄子老子的精神在里面,佛教的精神生不了根。三家的哲学,儒学的根本是中,中国这个字真好,中是个哲学,全世界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名字是带这么深的民族文化的特质在里面的。不偏不倚为之中,做人不要亢也不要卑,不亢不卑为之中,不左不右为之中,不上不下为之中,这是儒家的智慧。道家是无,佛家是空,就这三个字可以把中国文化传统的来路说清楚。这个无,我看大家都明白,无中生有的这个道理,太极生两仪的太极就是无,有就是两仪开始的,两仪生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八卦,所为的世间万事万物就展开了。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开这个阀门回到无里面去就不懂得养心。佛家讲的是空,我有很长时间不了解空,空是一种物质,既是客观世界又不是客观世界,色不异空不等同于客观世界但也不想离于客观世界。我以为空一定是什么都没有,不是的,空是什么都不留住,所以我那个画展写了物质两个字,不要执着于某一件事情,像云一样飘,云在天上月色可以看见你,你转不住月色,这个月色就是空。天空里面云在飘你说我把云抓一块到我家里来,你抓不住这就叫空,它是流动的,这样一种状态如果说展开来讲是一个非常生动的鲜活的世界。这些文化都是在汉文化我说的那个基础上一直往下发展,我相信我们今天说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因为时间问题我还有第三个问题没有讲,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问题,那个问题也比较要一点时间也很有意思,但是这两个问题我觉得已经是一阴一阳为之道了,一个是形而上学一个是形而下学,我那年看就是在奥林楼上,现在没有奥林楼了,张之洞写了一副对联,西前整顿乾坤,缔造美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吨林不觉亚欧瑶。他说在我之前的亡故的圣贤们,他们缔造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时代往往都从江汉大地开始,很多改朝换代都从江汉开始,张之洞认为他也承担了这个任务,今天我在武汉这个地方那是叫汉口汉阳武昌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我登这个楼,我并不觉得东京有多远,加尔巴达有多远,巴黎有多远,伦敦有多远,那个时候谈不上纽约华盛顿,因为我们不仅仅能够超越古人,我们还能够超过洋人,因为我们有这么深的文化作为我们的根基。张之洞的这句话就是在他的武昌两广总督写的,所以我今天在武昌这个地方讲这个话我还是引用他这副对联看出一个大总司的豪迈的古人,超迈洋人年的胸襟,谢谢大家!

雷文洁:刚才熊召政老师用他渊博的学识给我们讲了非常深刻的一课,通过两个小时的讲课,让我们对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文化,实际上我们说了很多,讲了很多,其实非常难定义,据说现在有两百多种定义,但是很难全尽它的内涵,所以美国的文化学家叫莫威尔曾经说过一段话,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难琢磨,因为我们无法去分析它,它的成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无法去描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我们也无法用文字去定义它,如果我们用文字去定义,就相当于想把空气抓在手里面,这是抓不住的,但是它除了不在我们的手里面,它又无处不在,尽管我们很难给文化一个确切的文字定义,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博大精深,难以尽述。但是,我们熊老师今天用非常短的时间,通过他的理解分析,用四风,风气、风俗、风情等来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中国人思想、行为、精神价值的深刻的影响。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的核心文化,以汉文化为主体多民族融合的文化,构成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完整的体系,所以这种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精神价值,影响我们的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的生活,形成我们特有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引导,形成我们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这是我们熊老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阐述当中我们所加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们也从熊老师今天的报告当中对中华五千年的脉息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因为时间的关系,熊老师没有全面清晰展述,给我们重点讲了先秦的诸子百家,讲了周秦文化,讲了汉文化,虽然没有展开阐述,但是从这个里面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源远流长的底蕴,博大精深。我认为,中国文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首先就是熊老师讲的先秦的诸子百家,这是人类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的一种能量大爆炸的时期,我们出来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到今天为止还影响我们的生活。前段时间余秋雨老师来跟我们讲座他归纳说,他们的思想构建了我们的社会模式,叫做礼仪之道,构建了我们的人格模式,叫做君子之道,也构建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叫做中庸之道。这就是刚才熊老师讲了半天的庄子的思想,讲了中国的中,中庸之道,这都是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所以林语堂在讲中国哲人的智慧的时候就讲,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孔教徒或者都是道教徒,因为孔家和道家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我们在成功的时候可能是一个孔教徒,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可能是一个道教徒,因为这个时候道家的思想能够来滋养我们的经受挫折的灵魂,我们在白天可能是一个孔教徒,在晚上可能是一个道教徒,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要积极入世要有作为我们是一个孔教徒,我们到了晚年的时候要安享生命,追求心灵的放松我们又可能成为一个道教徒,所以孔道这种思想,先秦哲学家的思想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影响深远的。熊老师的诗文书法都写得非常好,刚才因为时间关系,他没有展开讲中国的诗,我觉得中国的诗歌对中国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从诗经到鼎盛时期的唐诗,到后来的宋词,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影响,这个影响是我们小时候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孟浩然的“传眠不觉晓”到我们步入青年恋爱时期,我们读李商隐的情诗,到了中年我们面临很多纷扰面临很多压力的时候我们都会向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到了步入老年我们又非常容易想起蒋洁的“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所以中国的诗歌是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成长的,在我们生活中几乎发挥了宗教的作用,使我们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对大自然有一种独特的尊崇,也使我们的生活有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所以这个我觉得有非常深厚的影响。这种丰厚的文化沃土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世界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我所知,韩国总统朴槿惠非常热爱汉文化,刚才熊老师也讲了很多的世界上的汉学家对中国文化非常的着迷。朴槿惠精通汉语勤奋学习汉文化,她读中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也是戏言,她说她的初恋就是《三国演义》里面的赵子龙,她说每一次看到他出场就心跳的很厉害,然后她说她也写过一篇文章,非常喜欢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因为在她困难的时候,使她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指路灯塔的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她也读中国的历史著作,《东周.列国志》,从这个里面得出一种领导论,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不仅仅是要守卫好国家,更主要的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作为国家领导人,要把国家治理好,自己兴振国家才能振,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这都是作为外国的领导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吸取的丰厚的营养。我觉得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对我们这种优秀的传统的民族文化,确实值得我们去认真的学习,认真的汲取智慧和力量,去汲取影响,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活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文化跟外国文化做了比较,讲了四个,讲的很清楚,非常的深刻,所以我们也正如习主席所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今用,去粗求精,去伪求真,经过科学的扬弃之后为我所用,中华民族创造了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化,中国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熊召政主席给我们做的精彩的报告。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