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李工真“西洋近代音乐发展”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2013-08-28 12:48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李工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诸位早上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和我们的读者见面,而且是换了一个新地方,以前在蛇山那边的时候,我是经常来到这个讲坛的,但是新馆开张以后我是头一次走进来,所以整个面貌已经全部改变了,这是首先要向我们湖北人民表示祝贺的一件事情,这是我们湖北省的文化界的一件很大的事情。另外一点,我非产感谢各位能够在今天如此炎热的盛夏来听今天这场报告,按照我们原来的设计应该是8月8号应该是秋凉了,但是今年老天爷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让我们能够享受一丝凉爽,我今天来的时候我还想到过这么热的天还有几个人能够到这个场子上,我还有这么个犹豫这么看来完全是多余的。大家今天来的人是真对音乐有那么一点兴趣的。这是我的一个感受,为了准备今天的讲座我也是花了很多的心思的,因为今天的讲座和平时的讲座不太一样,平时可以随便谈,今天这个我们是要去谈一谈欧洲的音乐史,音乐涉及到艺术,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所以要是不准确的话可能使大家容易产生错觉,这是我不愿意做的,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准备今天这场讲座,我说老实话,没有那一场讲座像今天这场讲座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因为音乐涉及到欣赏,认识和欣赏的一个过程,所以既需要有一些概念上的东西更重要还要有感性的认识,这两点我们今天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我准备这样来设计今天的报告。首先我们来谈一谈西洋音乐走过的几个基本的阶段,主要是文字上的,我准备了一个文字。下面我们就来开始我们今天的讲座。

今天我们讲一个问题就是西洋音乐近代的发展,首先我们要了解到,音乐史一门特殊的艺术,首先讲一个前言。音乐在所有艺术中有着独特的性质,它的抽象性与流动性为一切艺术所不能及,其发展状态也与众不同。 我们谈什么都是具体的唯有音乐史抽象的。而且它具有流动性,他有时间有过程的。一个是抽象,你要欣赏它就要有想象,没有想象的人很难欣赏音乐,这是艺术麻烦的地方也是艺术充满魅力的地方,也是艺术能够勾起人们无限遐想的地方。这些其他的艺术所都没有,所以它的发展状态也是和其他的艺术都不一样的。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各种艺术都随着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前进而发展至今,唯独音乐不然。音乐在远古的希腊时代曾经有一次发达,主要是和希腊的文化的当初的发展有关,以后就收旗息鼓,一沉默就达二千年之久,直到18世纪,方才觉醒。有人来形容音乐就像龟兔赛跑里面的兔子一样,其他的都在努力向前爬,兔子感觉我已经赶到前面,睡大觉了,一睡就睡了两千年,醒来以后发现,人家都已经赶到前面去了,往前冲,很快就超越了所有的艺术,这300年当中,从18世纪开始一直到今天刚好差不多300年,音乐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所以现在它不仅与文学艺术、美术这样的其他的艺术并驾齐驱,而且它的盛况是其他的艺术都没有办法比拟的。如果说从艺术的普及性来讲,可能音乐的普及性要超过所有的普及性。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内行不内行,多多少少知道点艺术。你的嘴巴里面哼两句句就进入到音乐的世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洋音乐没有它真正的古代史,西洋近代音乐其实就是它全部的音乐史。 今天我们所说的西方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整部的音乐的发展史。由于这个原因,回顾这三百年,西洋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音乐艺术的独立,第二个阶段是器乐的勃兴,第三个阶段是主调音乐的独立与奏鸣曲的发达,第四个阶段是标题音乐的兴起与乐剧的建设。我们主要是谈这四个发展阶段,我们先是讲第一个问题,就是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是怎么出现的,首先我们搞清楚音乐是怎么来的。音乐是“律动”,就是有规律的震动,靠震动空气所产生的一种效果。我们简单的来谈,在这“律动”的母胎中,同时产生了一对“双生儿”,即“音乐”与“舞蹈”,都是动的,后来又产生了“文学”与“戏剧”。不过音乐产生出来之后,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说,那个抬木头的人,第一个唱起了哼呀嗨呦的人他就是音乐家,实际上讲的就是由规律的运动,大家一起来下力气,很有节奏,这就是律动,我们也可以这样讲,音乐是从劳动中产生的,或者说从运动中产生的。不过音乐产生了以后很怪,它要别人帮忙,自己不能独立,从来没有独立过,它要其他姐妹的扶持而长育,从不曾独立,其最初的扶持者则是“舞蹈”。人们跳舞的时候要配上音乐。不过这个时候人们观察的主要是舞蹈不是听音乐,音乐是修饰不是主角。那个时候艺术的欣赏是在视觉当中不是在听力当中,这就是我们要说为什么音乐是早有但是没有独立,跟我们今天经常声音搞起来的时候台上没有任何东西,大家听的是音乐。音乐所具有的抽象性和流动性我们前面已经讲到过,其他的艺术都是不及它的,其他的都是要有材料才行,“舞蹈”必须用身体的动作为材料; “文学”必须用具体的语言为材料;“戏剧”必须兼用身体的动作和言语二者为材料。而音乐须只用一缕的音。音的本身就是材料,其他的都不行,舞蹈要玩动作,所以我们今天进场的时候就听到这个大厅里面有声音,有律动有规律的人为的艺术的律动就变成了音乐。尽管我们说唱歌和奏乐都要用身体的乐器,但是他们并不是音乐表现的主要材料,其情景在舞蹈很文学艺术当中都是迥然不同的,我们要听的就是那抽象流动的音,这就是音乐,玩的干干净净的音乐,这就是音乐的本质。音乐之所以需要其他的其它艺术的扶持,是由于人类向来有一大要求,即对于无论何物,喜欢其具体化,又概念化。我们其他的艺术都需要具体化,而且都有概念。而音乐由于有上述的抽象性和流动性,因而不能单独的具体化、概念化。所以必须与有具体表演力的其它艺术相结合,蒙了这层具体表现的外衣,然后才能立足。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就没有一个依托,就让人费解,到底在干什么。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人们就在考虑这个问题。而舞蹈文学都非常的直觉,而音乐不行,它是抽象的,流动的,你要想它具体化,就要依托一个具体的事物。这就是音乐是最难入门的,最难懂的道理。人类先是把音乐与舞蹈结合在一起,后又让他与文学结合在一起,因此,它变成了一种更具体、更概念化的艺术。于是便有了各种仪式上的“歌”。战争有战歌,鼓舞士气,送葬有挽歌,要哭,包括哭丧的人的动作,哭起来,向湖北的楚剧就是典型的音乐,看到湖北人哭丧的时候,我们小时候珞珈山是个坟山,一到清明节就大量的人跑到那里哭,我第一次听到别人哭丧的时候是各种各样的动作,如果没有动作不足以动人,所以音乐是要借助这样的动作来完成的,这样才具体,才知道喊得声音的凄惨的调子要表达什么样的心情。结婚有庆歌,我们今天也会放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门德尔的《婚礼进行曲》,都是要表达一种场面。此外,还有文艺作品的诗歌。诗歌实际上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中国人、外国人的诗歌都是可以唱的。就是因为诗有韵文,押韵,所以变成曲调来唱的。我们搞清楚,世界上最早的诗是荷马史诗,公元前9世纪的荷马史诗,就是这位盲诗人自己配送一种叫里拉的乐器而歌唱的。把这个东西流传下来,我们叫有口皆碑。我们中国有唐诗宋词其实也是唱的,宋词就更清楚了,它的词牌都是有各种各样曲调的,《西江月》、《虞美人》、《蝶恋花》每个词牌都有它的曲调,音乐是来配这个的。音乐与文学结合之后,又被戏剧所利用。希腊古代的悲剧,迎来了一个时代的繁荣。便是音乐与戏剧最古老的结合,剧中主要人物的对话,都用韵文,在舞台上讲话都是有节奏的。配上音乐的旋律而唱出来的。如果这个话不带韵文的就不叫歌剧,那叫话剧,话剧和歌剧的差别就在于在舞台上说话的人是配了音的,但是我们这个时候也很清楚,配上音乐的旋律是唱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那时的剧作家都是不仅会写剧本,而且会作音乐的人。这样的人物才能成为剧作家。希腊三大悲剧剧作家,希腊历史那么长,为什么只有三个呢?这样的天才太少,又能玩这个又能玩那个而且还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音乐虽然借助舞蹈、文学、戏剧的扶助而发达,但这同时也使自己 失去了独立性,所以那个时代没有人把音乐看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成为了别的艺术的装饰物。也正是由于它走到哪里都是贴在别人身上,别人带着它前行,所以它自己不用走路的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个不能举步的残疾者。

公元纪年之后,耶稣诞生,我们现在讲的公元多少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阴历,公元就是谈的阳历了,阳历是西方的。宗教的势力横行于欧洲,音乐逢到了“宗教”这位暴君,只能充当一个花言巧语的侍妾,从此完全丧失了独立的自由权。音乐本应是人类思想感情与精神生活的自由表现的艺术,在中世纪却变成了宗教仪式的装饰品,因而变得全无生气与意义。,了无声息,没有什么意义,完全是服从宗教的需要的。宗教这个东西谈的是上帝天国的事情,和人间的实际生活,实际的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这个时候音乐就完全变成了宗教的附属品,教堂里面有唱诗班。唱的全是上帝全是主,不是我们生活中碰到的那些,不是我们呢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现。所以中世纪的音乐几乎全是宗教音乐。那时教堂里的合唱,随着复调作曲法的产生,规模十分观壮。当时虽有俗乐,那是宗教音乐和俗乐是分开的,宗教音乐是最有地位的,俗乐就是一般老百姓的东西。例如“恋诗歌手”所唱的倒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却被视为下贱之乐,这样的歌手被视为卖唱的乞丐,为正人君子所不齿。在这样的压力下,音乐当然不能获得充分发展。 那个时候有,叫流氓小调。我们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歌,那东西有点像宗教音乐。谁在里面搞点阿哥阿妹搞点爱情就是流氓小调,其实那是音乐的本身,它都是表达了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需要。那些大而空的,毛泽东的我们要战斗倒是和生活没什么蛮大的关系。所以四人帮后来就把毛泽东思想搞成了宗教。天天读,跟基督教读圣经是一个道理。跟人们的现实生活是没什么关系。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音乐不许与人类的生活感情发生交涉,它一直被幽闭在教会中。音乐的救世主直到三百多年前方才出现,其人就是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巴赫是一个分界线,巴赫以后的音乐,才是独立艺术的音乐。因此人们将巴赫称为“音乐之父”。谈欧洲的古典音乐绕不开这个人。可以说我们今天感受到的西方古典音乐,他就是开创者。巴赫在音乐发展上有两大贡献,一是他对器乐演奏技巧的发挥。他是当时是一个教堂的一个风琴师,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管风琴和同时也是古钢琴的改造者,当然是古钢琴最优秀的演奏家,过去人们弹键盘不用拇指,这就很笨,拇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弹钢琴的人都知道拇指有一个动作卡过来换指,而他首先运用拇指,并发明了巧妙的指法。在复杂的键盘乐经巴赫的指法就可以运用如流,这是巴赫的第一大贡献,就是在器乐的演奏上达到了高峰。为什么他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是因为他使用了人们从来都不使用的大拇指,而由于这个大拇指而产生了一套的指法,什么东西都要有指法的,没有东西谈不下来。指法掌握好了以后什么难的曲子都能下来。第二个贡献就是他专门为钢琴这种乐器作曲。在作曲法上应用了“十二平均律音阶”,这不仅使器乐的表现十分便利,因而建立了全新而独立的音乐形式,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现在键盘上是5个黑键,7个白键。我们会唱歌的知道里面有半音的,每一个全音是两个半音,也就是把一个音层的音阶平均的区分成12块,它就有半音出来了。这一点是个非常大的突破,所以唱歌不严谨,不精确,所以说为什么说巴赫是音乐之父,连音阶都是巴赫设计的。所以我们说纯音乐从巴赫开始,。“纯音乐”有两种意义:一、它是全无其它艺术羁绊,自由表现感情的音乐,巴赫的音乐不管别的东西,就只表现音乐的美;二、它是不含事物描写内容,发挥音本身美的音乐。从这两点看来,巴赫的作曲,完全以音本身的美,来发挥美的感情,可称为“纯音乐”的典范。纯粹是音乐的美,音乐好听。巴赫的音乐非常有意思。就是概念就是流动性,流动起来的那种美。后人正是从这点出发,将他称之为“音乐之父”、“音乐的救世主”的。没有他就没有后面音乐的发展,所以巴赫的音乐非常的规整,他就是把音表现到极致。也有人这样说,巴赫的音乐就是音乐的几何,他在求证,听人家谈巴赫的钢琴,一开始从不会,慢慢来,一遍又一遍,有时候隔壁左右的都听惯了,都能唱的出来,但是那小伙子在那还经常弹错,为什么会觉得他弹错了呢?因为巴赫的音乐像推理一样的。错了一个音就不是那个味道了,就是讲的音乐的美,纯音乐。巴赫开创的这种“纯音乐”,也被称为“为音乐的音乐”。所以他的音乐与一般民众不甚接近,是真正的“为艺术的艺术”,所以他的音乐与一般的老百姓是不太接近,因为他不包括事物当中的内容,他就只管他的事。他只管音的美怎么样让他发展的完全,怎么样让他表现。他一生很有意思,今天在这个教堂里当管风琴师,过两天又跑到那去,为什么呢?音乐为什么能在德国发展起来,和德国当时的分裂有关。德国那时候分裂成了大大小小的300个王国。都是国王。所以白马王子的故事是来自于德国,因为它有一千多个王子。个把王子流落民间碰到一个村姑发生恋爱,这样的故事在德国式可能发生的。在中国是绝不可能,所以中国的女孩子不要痴心妄想碰到什么白马王子,但是在德国式可能的。那是个很有意思,国王彼此要竞争的事情,今天我要搞一个东西国王不喜欢,国王要点歌的,我要听什么,巴赫就给他写曲子,巴赫这个人要表达自由的,他要表达他自己的自由,他认为国王不懂自由,我的音乐这么好,你既然跟我发生矛盾,我就不在你这干了,就跑了,因为他=太有名了,所以他一跑其他的国家就抢他,所以他到处都有饭吃。我们说为什么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不起来,为什么德国把音乐发展起来了,很有道理。其实我们中国以前也是很了得,看我们湖北的编钟,里面就有半音,但是最后失传了,为什么失传了,和政治统治是有关系的。一个国王喜欢音乐就搞了一大推的音乐家来了。齐宣王喜欢听吹鱼,他的风格是喜欢听齐奏,结果大家都来混饭吃。他的儿子叫齐敏王,他也喜欢听鱼,不过他喜欢听独奏。一个一个的来,那位先生就受不了,因为他是混进来的,结果就跑了。所以音乐家的性质是随着国王转的。中国大一统就把很多自由的东西就窒息了。德国窒息不了,因为它国家国家太多了。你不要我我到那一家去。所以看看德国拍的电视巴赫就很有意思,他一天到晚赶着马车从这个国家奔到那个国家,搞了两天以后又弄出个新的东西出来了。他是在启蒙初期的那个时候,很多的国王还是老观念,受不了他这个东西。所以他是到处游历的一个人。这就是和德国的政治结构有关系,到处力量在制衡,到处都是新鲜空气的透气孔,自由事物的透气孔。所以巴赫是从这个里面杀出重围。巴赫这个人非常了不起,讨了两房老婆,,头一个老婆给他生了7个儿子,结果第二个老婆又给他生了13个,他一共20个孩子,他的大马车上面像幼儿园一样,坐满了他就一个国家奔向另一个国家。所以这个人在音乐上是创造了不得了的奇迹,诞生了音乐还培养了20个孩子,不过后来有几个死了,他的儿子里面只有3个做了音乐家。这个热闹一生劳累,为了养孩子养老婆,那个时代又不像我们的文工团,国家发工资,曲子写完了要拿来卖钱的,要人家要,不要他就没饭吃,所以一天到晚较劲脑汁在那搞发展。西方那些人才就是这样逼出来的,所以人家说他既是一个音乐的母亲,又是一个家大口扩的家庭里的顶梁柱,他在做父亲上是最成功的。他音乐最牛,儿女最多。音乐家里里面无人能出左右,没有任何人能达到他20个儿子的水平。我们说他与世隔绝也是有道理,他家里家务事太多,把一生都奉献给音乐,最后眼睛都瞎掉,他满嘴都是曲子,最后要他儿子帮他记,他眼睛都看不到,那个时候要刻钢板,他儿子就帮他记。最后才把巴赫的伟大的十二平均律的那些练习曲、奏鸣曲留了下来。我们说巴赫是音乐完全不依托其他的艺术能够存在的,所以,音乐独立之后,才可能采取各种自由的形式,作各种自由的表现,人类才得以在音乐中高歌其“生的喜悦与憧憬”。总之,巴赫赋予了音乐以生命,而培植、教养、任用音乐,则是后人的事业。所以巴赫的贡献是划时代的。

巴赫开创了音乐的新纪元,在他之后,大家辈出,其中,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1759)与巴赫同时代,是他直接的承继者,也被称之为“音乐之乳母”。为什么不说他是音乐之母呢,人们说他是给音乐喂奶的人,简单的的说音乐的奶妈,还不是它亲年,严格的说音乐的奶妈一个是巴赫,只不过男人不会生孩子,所以叫他音乐之父,又不好意思说亨德尔是之母,因为亨德尔要比巴赫要差一点,所以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音乐之乳母。他的音乐跟巴赫的音乐就不一样了,他是 “为人生的艺术”了。一个是纯粹为艺术的艺术,一个是为人生的艺术。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音乐怎么独立出来的。

下面我们要讲器乐的勃兴,音乐的独立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器乐在发展,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巴赫是有最大的功劳的。在17世纪以前,音乐是以“声乐”为主体的。在中世纪,音乐完全属于宗教上的仪式,是用人声来唱歌,难得用乐器(风琴)来伴奏。至于“寺院式的音乐”,连伴奏都不用,完全由人声来唱歌。 应该说用人声唱我们现在听的很少,有时候怀旧还经常用这样的一种模式。现在你跑到德国去科伦教尔大教堂每天黄昏头的时候人家退了休的老同志穿的整整齐齐的在教堂前无伴奏混声合唱,非常好听,不过他们唱的东西不是中世纪的,而是巴赫时期的音乐,音乐也写教堂音乐写大弥撒曲这些东西,就是还原的,人声也是一种音乐,是最初的音乐。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世纪的管风琴也是很漂亮。它的键盘非常的复杂,没有几个人能弹得好,巴赫的本事最大,管风琴不仅要手,连两只脚也要用到。下面还有,造成一种轰鸣的和声的效果。我挑了一张照片,1498年的维也纳少年合唱团。那个时候就成立了,知道现在还有,它就是那个时候成立的,它就是原来的宗教的那套搞法。你听惯了器乐曲以后偶尔听听这种那也是很好,那个时候的器乐在音乐上地位是卑下的,只有在俗乐中有吹笛鼓琴之人,这种人被视为乞丐,属于沿街讨乞的“飘浪乐人”,是没有市民权的人,他们不能参加宗教仪式,连子孙也是没有遗产继承权的,死后即被没收财产。所以,在中世纪,搞这些的人都是没继承权的,所以大家都是往教堂里面钻,不能让你游离于这个社会之外,所以这个时期器乐和玩器乐的人只是处于奴隶的位置上,没有继承权就没有公民权,不平等。所以地位卑下。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来,声乐开始衰落,而器乐开始勃兴。这是近代音乐发达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文艺复兴时,意大利歌剧勃兴,剧场中必需管弦合奏,于是乐器的使用法、演奏法、渐渐随着歌剧的发达而进步,器乐在音乐中的地位渐渐高尚起来。需要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是欧洲的非常重要的变化。经过宗教改革以后到18世纪,主要是经过巴赫的研究,器乐的身价越来越高,它与声乐处在同一个位置。首先的突破是从管风琴开始,到了教堂里面来你可以什么都不唱,就听着管风琴轰鸣起来,技艺的高超在教会里面就很吃香了,这个时候情况发生变化,声乐原来是没有的,最先开始连管风琴都没有,就是人唱,后来慢慢发明了管风琴,然后又走到了另一个,就是乐器的改造,后来又经海顿的经营,器乐成为了音乐的主体,而声乐在音乐中只是一个很微小的部分了。现代音乐就是以器乐为主体的音乐。音乐的发展,替代人生的发展的起始点也在巴赫那,巴赫是器乐的提倡者,而海顿是管弦乐的建设者。音乐在本质上是器乐的,音乐当然必须在器乐上发展。我们谈这个人会玩音乐就是问你会不会玩乐器,不是说会不会唱歌,纯正的“音乐”是“音”的艺术,与文词诗歌无关,当然不能用声乐来“唱”,而必须用器乐来演“奏”,所以纯正的音乐也必然随着器乐的发达而发达。所以我们在这里就要理解一点,音乐的本质就是器乐。所谓“唱歌”原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不是纯粹的音乐,甚至人们很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诗,不是音乐,人们想听清楚的也不是旋律,而是里面唱的什么。唱歌无论何等充分发达,只是音乐的一部分的发达,而不是音乐全体的发达。要音乐全体的发达,必须是器乐的发达。中世纪所以注重声乐,有一半的原因是当时器乐的幼稚,发展太滞后。在17、18世纪以前,乐器中最重要的“大王”钢琴,尚未发达完成,乐器里面是分档次的,谈钢琴是王,小提琴是后,吹黑管的是一般的朴臣,置于弹吉他的只能算是妓女这种,所以吉他是不入流的,按照我们武汉的话,那个女孩蛮漂亮晚上搞个情人在床下去,聊骚的,属于干这个的。没有人用小号去求爱的。一把吉他去求爱,所以各有各的地位,到1711年才出现羽管键琴,这便是最初的古钢琴,后经巴赫的改造,才发展成为现今的钢琴。所以巴赫的贡献太大,他也是钢琴之父。钢琴也是巴赫的一大发明,我们看看这几样乐器,这是18世纪杠杆刚刚开始的羽管键琴,从外形上看起来跟钢琴差不多,这已经经过巴赫的改造,在巴赫快去世的时候才出现这样的钢琴,这个钢琴就是我们说的立式钢琴,和我们今天的钢琴一摸一样,整个结构都是一样的。巴赫在钢琴里面做了很多的贡献,用敲击,钢管什么样的东西,黑白键怎么样使用,缓音的踏板,减弱器,很多东西都是巴赫的发明。所以有了巴赫才有了钢琴。钢琴的优势在于,这种键盘乐器可以同时奏出许多音,特别是巴赫发明了新指法之后,既便于奏旋律,又便于奏和声,因为几个手指可以同时下,下去了就是和声了,它能演奏极其复杂的音乐,其效果与从前复杂庞大的声乐的组织相差不远,大几百人来唱的歌还不如一架钢琴,所以自从它发达起来后,以前时代的那种声乐的苦心外形看起来练习与组织,完全成为了徒劳,所以钢琴出来以后合唱队的规模就减小了,基本上人们不玩合唱,都玩器乐,因为它本身就能产生那种效果。这就是键盘乐的好处,小提琴还做不到这一点。小提琴也可以有和旋,但是只有两根弦顶多四根弦只能同时发出四个音,钢琴一首砸下去十个音都出来了。所以它的表现力是不一样的。把钢琴音乐的表现法更加扩大,用许多乐器来代替它而合奏一首大曲,就是管弦乐演奏。我们说的管弦乐和钢琴的差别就在于钢琴一个人是个手指可以同时发挥,现在管弦乐就是把钢琴要表现的这么多的声部,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部分融合起来,这种融合就叫管弦乐。从这个意义上讲,钢琴的发达,是近代音乐发展上的一件大事,声乐的衰退、器乐的勃兴,均以此为转折点。我们刚刚说的,有了钢琴,人们想象用各种各样其他的乐器代替钢琴的音,这就提出了一个要求,提出了一种需要,人们就开始去设计,比如说小提琴,最开始有小提琴,后来为了表达中音部就搞出了中提琴,中提琴也是这样拉的,但是把很宽,后来又搞出了大提琴,代表了钢琴中的低音部,最低音部就搞出了站的人也是小提琴的结构,但是他是站着的。弦乐里面主要是为了音乐的广阔而设计的各种各样规格不同的木质的提琴。所以我们说都是从钢琴引出来的。从此,音乐走上了“音的艺术”的正途。从此所有乐器的发展都是为了追求声音的。这就是我们现代的钢琴,现在最好的钢琴在德国。巴赫对音乐发展的贡献,除了改进钢琴并发明新的钢琴指法外,就是运用了“十二平均律音阶”。这就是我们在键盘上看到的,我们看到这个是C调,A调,A、B、C,D、E、F、G一共是七调,然后又回到A调上来。有了“十二平均律音阶”,转调变得非常自由,我们中国的音乐最大的毛病就在于我们没有半音,编钟上是有半音的,几千年就失传了,中华民族怪的很,好东西往往失传,坏东西都留下来。所以我们中国的音乐单调,是个五声音阶,我们中国古老的音乐里面只有五个音。半音是变调的根本,没有半音就没办法变调。十二平均律出来了是在每个音上变调,所以它的表现力就比中国的丰富,所以我们中国的音乐总是感觉死气沉沉,没有变化。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来就缺乏变化,我们音乐在一个罪表现人类灵感的思想感情的东西,在中国没有变化。而且中国人的音不准,追求的就是不准,没一个音是准的。就是在准与不准之间做文章,所以中国人的二胡是拉的打滑的。人家就是一个键敲下去的,那个音就只要触及这个键就是准的。还有校音的,音差一谈,我这个音和你这个音发生共鸣,这个音才叫调准了。十二平均律不是天籁之音,而是把音完整的,精确的切割成十二份。所以它是人制造出来的声音,我们中国的二胡那是天籁之音。有了十二平均律关键就是转调变得有意义,复调音乐的赋格变得非常发达,就是几个旋律在同时走,因为它能够配和声。和声是很怪的,如果它两个音都不准的话那是非常难听的。以为它是完全把它分割的,每个音甚至可以分成八分之一,差四分之一是很难受的事。差办度不要紧,很可能是和声的某种需要,就是这个原因。随意半音音阶的和声运用也因此变得非常自由,种种新奇的和声,使音的效果大大丰富,这对于来奏鸣曲形式的发达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十二平均律是音乐发展的关键。我们中国没有十二平均律,所以我们中国的音乐闹来闹去几个古曲,《春江花月夜》、《良宵》,很少,中华民族不是一个音乐的民族,必须承认。说得难听一点,周边的少数民族都比你丰富。广东音乐还强一点,别人还承认是一个地方音乐,其他中国的汉人音乐基本上没有地位。我们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有感触,汉人做的音乐不就是干打雷吗,少数民族大家还觉得有点风情,这个其实也和中国的政治有关,其实少数民族的音乐也都是汉人做的,一个音乐家去学少数民族的风格去改造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后面就是海顿,海顿是奥地利的,严格来说当年也没有什么奥地利,当时只是德国的三百个邦国里面最大的王国。海顿就是这个地反的人。海顿继承了巴赫的事业,他不仅是奏鸣曲形式的完成者,而且在器乐的组合法上也有很大的贡献。例如,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等,都是由他创始的,所以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把所有的乐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共鸣,最先干这个事的是海顿。而交响乐就是“管弦乐使用的奏鸣曲”。 什么叫奏鸣曲呢,纯粹的器乐曲就叫奏鸣曲。用管弦的集团来演奏奏鸣曲就叫交响乐。我们刚刚进来听的那个音乐叫协作曲,协作曲就是有一个乐器在那独奏,有一个庞大的乐队来烘托它,给它伴奏,如果不是这个庞大的乐队,而是一架钢琴来给它伴奏,就叫做独奏。海顿在交响乐中所用的乐器有弦乐器,我们刚刚在前面讲到了,有四种,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还有大北使,;木管乐器有笛子,西方人叫长笛,原来有两种,一种长笛一种短笛,后来,短笛不用了,短笛用在乐队很尖的声音给它了,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还有一个巴松管声音很粗,像个炮筒一样;铜管乐器也有四种,一种叫做法国号,就是圆号声音很沉的,还有小号,就是声音比较锐的,还有就是长号,就是靠手的伸缩,还有大号,是在里面大拍子的;打击乐器,有定音鼓、拔、木琴,还有从钢琴乐转过来的,叫竖琴,就是不用锤子去敲它,也是钢琴的原理,是用手拨的。这在当时已是最大规模的器乐大组织了。后又经诸位大家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柏辽兹,直到现代的德彪西、施特劳斯等人的努力,“交响乐的水晶宫”几乎达到了器乐表现的极至。到了这一步的时候,我们说音乐已经进行到现代。现代管弦乐网罗了一切乐器,能演奏最长而复杂的交响乐,因而是最强有力而雄辩的音乐,也是最进步的器乐组织。无数的乐器在舞台上都像有生命式地自歌自语,能泣能笑。各种乐器都表现出有个性的人格:啜泣似的小提琴、朗笑似的长笛、盛怒似的钹、柔顺安慰似的大提琴、娇声似的单簧管,我们今天一进来听的就是单簧管,那是莫扎特的最出名的协奏曲,背后给它配的就是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傲慢似的长号。 各种各样的乐器都有它们的个性,作曲家必须要考虑各种各样的需要来组合它。一切乐器的表情,是任何歌手所不能及的,歌手们所表演的无非是现实的戏剧,而管弦乐所表现的是“灵界的戏剧”。因为你一唱歌就是具体的词汇,者往往就是你现实中的感受,但是器乐没说什么话,但是给你一种冲击力,勾起你的想象,实际感觉到有灵魂出窍的感受,正因为如此,人们将现代管弦乐称之为“流动的建筑”,而建筑则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这个建筑做的好,像个音乐样,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也是一种美,凝固在那。而音乐是倒过来理解,你听了一首好的曲子以后好像在你面前你看到了一座雄伟的建筑,它是流动式的展示给你。所以这两句话是很经典的。这个是个“室内乐”五重演,规模也不大,高端的坐在一个房间里面,每个人拉一部配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东西,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现在很少有这种四重奏、五重奏,除非是专门搞音乐的。在欧洲到处都是,他们不是搞音乐的,礼拜天那些老头子老太太就在家里搞,水平很高,我在德国看到一个工人的老婆,钢琴谈的很好,她老公养她,工人的妻子,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就见过。还有一个二战的时候退休的老兵,德国鬼子死了没几个人的,这几个老人专门串门的,每个人有一样乐器,很流行叫室内乐,不过这种室内乐一般都不用铜管乐,往往是弦乐,偶尔有一只黑管进来,或者是一只长鼻进来。

下面我们讲第三个问题,主调音乐的出现和奏鸣曲的发展。巴赫与亨德尔是“近代复调音乐”的二大家,这种复调音乐还未完全脱离中世纪的作曲法,不过是加以了改革,故称“近代复调音乐”。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复调音乐。海顿是奏鸣曲形式的建设者,他在作曲法上改复调音乐为主调音乐,因此创造了近代音乐的“奏鸣曲”形式。后经莫扎特与贝多芬的继续研究,主调音乐得以最终确立。以下五人是近代古典派音乐的先驱。古典音乐就是指五个人的音乐。大致是这么五个人,头一个是近代复调音乐家:巴赫、亨德尔。近代主调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但贝多芬的身份有点怪,他是由古典派向浪漫派过渡时期的作曲家了。既可以把他算作近代古典派的人物,也可以把他算作浪漫派的头一个人。也就是说浪漫派最开始是从贝多芬。神童莫扎特,这个人因为前面两张照片我们已经演示过了,他是海顿的学生,贝多芬也是海顿的学生,但是莫扎特认这个老师,而贝多芬不认,海顿和莫扎特的关系好的不得了,莫扎特喊海顿爸爸的,而贝多芬这个人完全不买海顿的帐的,有一次他写了一支曲子,把它印出来,海顿看了之后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上海顿之门徒呢,因为当时海顿牛的不得了,贝多芬说,我写这首曲子没有应用你任何传授给我的知识。学生要超过老师才好,只不过他采取的态度不是莫扎尔的态度。他是个新教徒,莫扎特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徒是知足常乐的,新教徒一天到晚要在那斗争的。所以两个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莫扎特这个人聪明绝顶,有人说这样的话,世界上音乐界最大的天才是莫扎特,他三岁时,没人教就知道和声,两个音出来这个好听,四岁时能谈奏鸣曲,五岁能够作曲,现在hiatus留着他五岁画的五线谱,这个人是个天才,什么音乐听一遍就会,就在他眼前听一遍,他就能和声什么的都能听出来,丝毫不差,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所以,早熟,这个人短命,好像就活了35岁,这个人生活一塌糊涂,他很莫名其妙的,他不会穿衣服,他从小是他妈帮他穿衣服,后来讨了个老婆每天早上起床老婆要先帮他把衣服穿上,吃饭的时候连肉都不会切,要他老婆帮他切好送到他嘴里。他也不会理财,搞来的钱全部花光,他不管,一分都不会留,两个人都不会理财,生活过的很苦,有人冬天跑到他家里去,看到两口子在那跳舞,问他为什么跳舞,他说没有柴火,只能靠跳舞来取暖,这个人故事很多的,因为他太出名了,六岁就在全欧洲到处演出,神童,人人都想一睹神童的面貌,这个人牛的不得了,聪明绝顶,有一个女伯爵拿了一首歌要他谈,他说你唱一遍然后他就跟着后面弹,弹完了以后第一遍分毫不差,第二遍就开始配和声,然后第三遍就另外的配器,一首歌可以配十首,完全就是随手就来。这个人走到哪里手指头都是在弹的,他跟你讲话他的手都是在动的。这个人是个奇才,然后跑到奥地利的女皇叫做特雷西亚这个女王的身上,亲女皇的额头,指着旁边一个女孩说,我要娶她做老婆。那时候他六岁,结果那个女孩子做了法国的皇后,后来被拿破仑送上了断头台。这个人身上很多奇妙的事情,他是第一个敢不为贵族服务的人。因为那个时候的音乐家都得依附一个贵族,依附一个大主教。在教堂里面混一碗音乐饭,后来他发现大主教在做乐长,后来要他跟仆人一块吃饭,他说我怎么会是仆人呢?皇帝都授我仆人的称号,你还要我跟仆人吃饭,他不干。不干你就走,从此莫扎特靠一生自己,靠自己写谱子卖谱子为生,生活就很惨。但是莫扎特和贝多芬不一样,他的音乐中,没有任何痛苦,永远都是快乐的。所以有人说了这样的话,如果地球明天要完蛋了,要和一个行星相撞了,这天晚上,这个整个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个晚上,剩下的最后一个东西一定是莫扎特的音乐,因为他无忧无虑,他完全是狂欢的。不像贝多芬活的我要斗争,贝多芬的斗争一定是在音乐中表现出来的,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你是觉察不到他的艰难的,觉察不到他的痛苦。在贝多芬那里,他是通过音乐来表达感情,而在莫扎特这里是音乐通过莫扎特而成其为音乐的。贝多芬写东西很辛苦,他旁边要放个纸篓,他没有一挥而就的才能,改了又改,莫扎特的谱子是干干净净的,音乐是从他脑子里流出来的,真是天才。这个人死也死得奇怪,有个贵族,派他的仆人去找莫扎特说要写一首安魂曲,这个贵族本来是想到莫扎特的名声,花钱买这个曲子,然后说是自己写的,再在朋友圈里面赢得一点尊敬,本来是这个目的,结果那个人说好了来拿曲子的,结果没来拿,莫扎特心里就想,是不是我为自己写的安魂曲,就是送葬的曲子,那我肯定是活不长了,一旦这样想了以后人马上就不行了,他的老婆也是病泱泱,结果他半夜死的时候,老婆送葬的力气也没有,几个仆人匆匆忙忙的送走了,那天晚上也是邪乎的很,死了五六个人,都葬在那个目的上,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当时人们埋的时候也没有做一个标志,这个是莫扎特那个是谁,结果第二天雨停了以后,他老婆要去看他亡夫的时候找不到,所以今天你要去维也纳也看不到,谁也不知道这五座坟里面哪一个是埋的莫扎特,这个英雄就这样消失了,我要告诉大家,音乐家没几个长寿的,当然也有长寿的,海顿比较长寿,短命鬼一大堆,生活都非常的苦,当年有教会有国王的时候都还比较长寿,巴赫养二十个儿子还活到七八十岁,到了后来是自由的时代了,市民的时代了,大家要靠自己的本事挣饭吃,我要卖曲子为生的时候,那就太辛苦,我们现在都不希望市场化,一旦市场化,中国没几个文人能活得下来的。真的是这回事,作家都难得活下来,作曲家就更难得活下来了。所以那些人都是在生命线上挣扎,小时候我蛮喜欢音乐,但是我父亲不要我学,那都是饥饿榨出来的声音,可怜啊。业余玩玩还可以,要以它做饭碗就不是欢乐是痛苦。这是有道理的,所以这些留下名声都是了不起的人,没有被饥饿压垮的人,所以这是个神童,这个人了不得。我们等下再花时间去讲贝多芬,就是三句话,英雄的贝多芬,疯狂的贝多芬,儿女情长的贝多芬,他这个人什么事情都做的绝,音乐也搞得好,所以别人说少了一个拿破仑,欧洲的历史照样发展,但是少了贝多芬那永远也没有英雄交响乐,永远也没有田园交响乐,永远也没有命运交响乐,所以拿破仑可以忘记,贝多芬是万万不能忘记的,这句话就足以说明贝多芬的地位。称他为乐圣,实际上他是标题音乐的创作者。贝多芬以前的名字都没有名字,叫无标题音乐,G大调,咏叹调,什么这调那调没有名字,不知道这音乐在干啥,纯粹是为了音乐的音乐,贝多芬以后有名字了,知道在说啥,他那一提示,每个听音乐的就顺着这个杆子往上爬,大概是那么个味道,这叫标题音乐,贝多芬这个人为什么这么疯狂呢,这个人不修边幅,相貌奇丑,态度粗暴,出口伤人,这个人很没有礼貌,人们看到他像荒岛来的鲁滨芬,头发乱蓬蓬的像火山一样,但是这个人儿女情长,这样的人往往上帝没有给他生一副这样的面容,但是生了一颗温柔的心,贝多芬一生都在恋爱,永远在恋,一生谈过50多场恋爱,每一场恋爱都是失败的,不过不要紧,每一场恋爱都是别人拒绝他,屡遭打击,他每一场恋爱都真刀真枪,所以受伤特别厉害,不过一旦受了伤一个伟大的作品就一定会问世,这个作品的名字就写,献给某某女士。50个,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这样谈恋爱的人,但是他在音乐上却是不得了,他是标题音乐的创立者。

作曲法中的所谓“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是指乐曲中同时进行的主要旋律的多少。例如,在宗教音乐时代,数百僧人分为三部或四部合唱一首乐曲,各部所唱一个主要旋律,即各能独立为一歌,不过各歌之间保有相互关系,同时齐唱也就是合唱,齐唱和合唱是有区别的,都唱一个调就像我们说的大家现在站起来大家唱国际歌,大家都唱那个调子,这就叫齐唱。合唱就是你唱这个旋律,他唱那个旋律,还是这首歌。便得出复杂谐调的结果,这就是“复调音乐”。其实国际歌也是复调音乐,一般歌曲里面很多都是复调音乐。以前的宗教音乐都是复调音乐,同时有几个旋律在齐步进行,这就叫复调音乐,而现在我们弹钢琴的时候就知道十个手指下去,不是十个手指都下去,是最后才十个手指才都下去。一般在弹奏的过程中三五个,五六个手指,但是都不一样。使其发出和谐的和声,但是各个指头所按的都不是对等的旋律。我刚刚唱的国际歌是对等的,现在都不是对等的。所以现在的音乐其中只有一个旋律为主体,可以独立(往往是最高音处),所以主旋律往往是放在高音的部分,其它各音都是这个主体的陪衬,没有独立的能力,它们只是配在主体上的“和声”,这就叫“主调音乐”。一听就只有一个主旋律,而好的合唱能唱出四部分。17世纪以前音乐家都用复调音乐的方法作曲,其方法为“对位法”,节奏一样,上面是什么,,下面我都矮它三度音。即声与声相对等之义。此时在音乐性质上称为“宗教音乐时代”,在音乐表演上称为“声乐时代”,在作曲上称为“复调音乐时代”。17世纪以后从海顿开始,改为主调音乐的方法作曲,其方法为“和声法”,即在一主要旋律上配和声的方法。这时在音乐性质上称为“纯正音乐时代(即指音乐独立的时代)”,在音乐表演上称“器乐时代”,和声是为了对付乐器的,对位法是为了对付人生的,所以在作由上又称“主调音乐时代”。从历史上讲主调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并不是相继发生的,并不是复调音乐之后才有主调,以前也有主调音乐,只不过仅仅是一些俗调音乐音乐中,也就是我们说的下里巴人,街头卖唱的这些人,没有那么大的队伍,只能依赖嗓子,只能依赖乐器,所以他肯定是主调音乐。到了18世纪以后,巴赫等都还在应用复调音乐,他去世以后复调音乐才在渐渐的退世,主调乐才取代了。我们讲今天的复调音乐已经很少了。中世纪重声乐、轻器乐,而近代重器乐、轻声乐;中世纪重宗教乐、轻世俗乐,而近代重世俗乐、轻宗教乐;中世纪重复调音乐、轻主调音乐,而近代重主调音乐、轻复调音乐。这三种变化恰恰是近代音乐进步的证据,因为宗教乐比世俗乐范围更狭隘,声乐比器乐表演力更弱小。我们说这个人嗓子好,可以唱出海溪,海溪就是第三个音。我们在钢琴上可以看到有七组键,交响乐里面从最低的低音提琴到最艰深的短笛的声音,这个音乐就更加宽广,所以音乐怎么也干不赢器乐,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候是器乐很疯狂的时候。会玩这种东西的人那才叫音乐家,会唱歌的不算。像我们中国现在每天晚上电视里面都在搞的,那都不入流。我们千万不能满足于那个音乐层次,那还没进去,真正的水平不是那个。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原因,搞器乐的反而没有饭吃,电视传播的作用,群众化有市场,这就是个最要命的事。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矛盾,商业恰恰采取了最不讲理的方法,把最优秀的东西挤到边缘上去了,所以我们现在很少看到这些东西。但是很多人都知道,玩音乐要玩那个东西。我在德国问过教授,大学里面每个晚上有搞音乐会的,喜欢玩这个东西。上半场所有的教授西装革履,穿着礼服来参加,学生们在台子上面,前半场全部是古典音乐,然后中间有个休息,大家出来喝点啤酒,做教授的人全部退场,然后都是学生,在那蹦蹦,全都狂欢起来,那个教授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干过这种事情。人生是很怪的,当你浑身肌肉发达,热血沸腾的时代是的士高、牛仔音乐非常适合你的时代,最后玩到个三四十岁,一方面人的社会见识越来越广,体力也受不了,这个时候人就开始走向了另外,人就往回走,往深层次,的士高完全是关门享受的,慢慢的就搞到心态、灵魂这个,所以每个爱好音乐的人玩到最后玩到巴赫那里去。一个人玩的音乐可以大致猜得出他的年龄。到了什么层次,因为他本身身体也受不了。而且人快要死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个灵魂的问题。到了中年的时候,喜欢听贝多芬的音乐,不喜欢听的士高,觉得的士高太肤浅,没有什么思想内容,考虑的是人生是奋斗,是怎么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再往前走就走到莫扎特,再走就是巴赫。巴赫就离宗教的音乐很近了。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一开始年轻人是玩那个蹦蹦跳跳的东西,每天晚上在那唱歌闹的那些人都不叫音乐,中国的音乐家现在被挤到边缘上了,北京首都大剧院里面请来了西方那些团体搞那是音乐,也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我们中国为什么世界高级的乐团愿意来呢,一个就是给人家那么多钱,给人家玩的在欧洲玩的还多,人家就来,那伙交响乐团在欧洲的日子当然比我们这里好的多,人家都是那个气氛。当然我们这样说也不是说年轻人都不搞古典音乐,很多都会。大学生暑假的时候就在街头搞把小提琴就拉起来了,绝对是专业水平。我们国家本来有一个很好的态势,后来被高考搞熄了。刚刚生了一个小宝宝,从小就让他学钢琴,要怎么样,如果你真那样搞下去,中国还真文明,但是没办法,大概小学你还能拿一点时间来,中学你连时间都没有,我们就以文明的名义,把文明干掉了,结果我们现在中学生里面已经没有几个人敢玩音乐,花不起那个时间,这是很正常的,就光这一条,中国的高考都该骂。不要谈别的,一个文明的国家是因为这个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玩这个东西,而不是越来越少。这个社会已经把人逼的没路走,这是不正常的。

复调音乐是适于声乐合唱的作曲法。复调音乐的第二旋律,每每模仿第一旋律而与之同时进行。所以它的作曲法是以“模仿”为基础的。而在主调音乐中,旋律的进行是以“对比” 、“变奏”、“展开”为基础的。而不是通过模仿。模仿的原则适合于声乐,对比、变奏、展开等原则适合于器乐。所以复调音乐主要用于声乐,主调音乐主要用于器乐。我们就看到这个表,很清楚的。复调音乐: 用对位法  立体的形式  以模仿为基础  主用于声乐;主调音乐: 用和声法  平面的形式,以对比、变奏、展开为基础,主用于器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之间代谢的原因,主要在于器乐的勃兴。在中世纪时代,钢琴等和和声乐器还没有发明,音乐主要用人声。许多人合唱同一旋律,觉得很单调,所以用复调音乐法。后来钢琴发明了,单用一个旋律也可以自由配上和声,不至于流于单调,于是繁琐的复调音乐渐渐不用,而主调音乐盛行至今。从主调音乐作曲法的根本原理上讲,所谓“对比”,就是在第一乐句之后,用性质不同的别种乐句,互相衬托出各句的特性,例如,大调之后用小调,大调适合表达进行曲很雄壮的感情,我们的进行曲都是大调,小调就是忧伤的小调。大调是可以变小调的。急速之后用徐缓,轻快之后用沉重,弱之后用强等便是对比。其次是“变奏”,即在主题上进行种种装饰、变化。例如,变化和声,变化拍子、变更音阶上的位置,或是把主题分割,施以装饰,或是在各部用不同的组合方法。最后是“展开”,就是离开了主题而自由展开。每天下午三国演义,一开始是很紧张的,就是为了突出最后那一点,前头都弄得很紧张,变了个调子,豁然开朗。在西洋音乐中,人们将器乐曲称之为奏鸣曲。自近代海顿建立近代奏鸣曲的基础以来,经莫扎特、贝多芬的发展,大致形成了四个乐章的结构,奏鸣曲、交响曲一般都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用繁重而快速的奏鸣曲形式,比如说我们刚刚进门听的那个,就是乐章;第二乐章用单纯、抒情的歌谣形式;第三章用轻快的舞曲形式;第四乐章是总括的结束,故须用兴奋的节拍。不过后来很多人觉得太繁琐,往往把第四乐章拿掉,甚至有的就用一个乐章,用两个乐章的也有。比如说舒伯特的未完成的交响乐就用了两个乐章,所以就不一定的,只不过越古老的时候越讲究格式。海顿以后莫扎特就更加重视各个乐章分布的构造,对于乐曲的整体组合倒并不用心的,莫扎特不管的,贝多芬比较讲究整体效果。贝多芬在每个具体的细节上远远不如莫扎特,但是在整体组合上给你一个整体感,气势,这是贝多芬音乐的特点。他就是注重气势,情绪的描写。不过这样一来他也就脱离了原来的所谓的老的古典派,有点浪漫派的风格了,贝多芬算是有点浪漫派的第一个人。乐圣贝多芬。贝多芬之后有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等作曲大家,在形式上及乐器的组织上均遵循贝多芬的遗制。到了近代,标题音乐勃兴,奏鸣曲就更加发展,交响乐开拓了新的境地,德国的勃拉姆斯、俄国的柴科夫斯基,就是这个新时代交响乐的大作曲家。 

我们要谈一谈标题音乐的兴起,就是有题目,以前的音乐没题目,音乐在古代我们知道都是为其他的艺术所利用的,在中世纪又成为了宗教的装饰,经过巴赫获得独立,成为了“纯音乐”,也即“为音乐的音乐”。 但是到近代,音乐又与别的东西发生了关系,但这一次不是音乐为别的东西所利用,而是音乐利用别的东西了。这就是音乐,不光它跨出来,而且要跨出它的边界,囊括人家,音乐仿佛是从长期的奴隶生活中脱出,暂时闭居在象牙塔里,现在又自动走下象牙塔来与世人相见,并结成了亲密的关系。这便是标题音乐的发生。写这个曲子叫什么名字,把名字标出来,再也不是什么G大调,降B小调协奏曲,莫扎特的东西全是这样一些名字,大家觉得莫名其妙,到底写啥,很难听懂,其实也没什么,他本来也没让你听懂,本来就告诉你声音有多美,你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它太抽象了,能够抽象到最具体的程度,这恰恰是合符艺术的规则,因为艺术对于欣赏者来说是这样的,艺术家只完成了艺术的一半,还有一半是要在读者观众的心目当中自己去完成的,想完成到那哪就到哪,所以,音乐是给人想象空间最大的艺术。因为它最抽象,当标题音乐出来的时候,我们又发现想象的空间开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曲中用音来描写标题所提示的内容。换句话说,用音来描写自然现象,用音作诗、作画,也就是在音乐中掺入文学、绘画的成分。所以标题音乐中的高级品,称之为“音诗”,又称为“音画”、“交响诗”。这种含有内容意义的音乐,相对于纯音乐而言,也被称为“内容音乐”。以前的音乐是没有具体的内容,现在它告诉你有内容,但还是要靠你想象。标题音乐是超越古典派的近代浪漫派的杰作,有标题了就是浪漫派,没标题的就是古典派,是音乐在18末19世纪初出现的一大普遍趋势。我们下面就要谈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这不光在音乐中是成立的,在文学诗歌绘画中全部都成立,前者以形式为主,后者则注重内容。也就是说,古典主义的艺术,有一定的形式与一定的美的标准,若不依其形式,不守其标准,也就不成为美。所以古典派的作品是理智的、客观的。而浪漫主义的艺术注重独创,崇尚清新的,为展示独创与清新的,往往不拘表面的形式,甚至突破,所以浪漫派的作品是情绪化的、主观的,都是表达作者本身自身内心具体的思想感情的。贝多芬是古典派与浪漫派之间的过渡人物,他是浪漫派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标题音乐的倡导者,以后的浪漫派作曲家以及现代派作曲家,大多也是标题音乐作曲家。最为著名的标题音乐作曲家有:浪漫派初期:        舒伯特(歌曲之王),他所有的歌都有标题的,没有一首歌没有标题的,贝多芬还很多东西G大调、D大调,不过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英雄交响乐都有标题,但像舒伯特来到的这个彻底的以前是没有的。舒伯特这个人是歌曲大王,他也是很惨的,一辈子没谈过一场恋爱,31岁死的,这是在音乐家里面绝无仅有的,但他写出的爱情的曲调,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因为他把爱情想象的太美好到了,人家说他要是谈过一次恋爱,它就写不出那么美妙的小乐曲,因为现实中的爱情和他那种想要却没有得到完全凭着梦凭着想象中的不一样的,它就是没有的把爱情想象的很美好。无法相信这个人竟然没有谈过恋爱,连女人的手都没有摸过;浪漫派成熟期的人是门德尔松(唯美大家); 舒曼是小品大家,他的作品都不大,而且喜欢做儿童作品,儿童音乐。中国人对他最熟悉的音乐就是《梦幻曲》,他被中国人知道就是这部曲子,梦里面有多种乐器扮演,甚至还有无伴奏合唱;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这个人是个病人,从来都不愿意登台演出的,因为他病怏怏的,弱不禁风,一辈子都害一个肺病,年纪轻轻就死掉了。这个人是这样一个人,但是他的音乐清新、凄婉,我们后面会播两首。浪漫派与现代派过度期又有三个人: 一个是柏辽兹唯一的一个法国人交响诗人,他的交响也是不错的;李斯特是钢琴大王,他和肖邦刚好是一对,一个优点女性化,一个充分的男性化,这个人长得一双奇大的手,他能够轻轻松松的卡12个键,弹琴非常的轻松,所以很多李斯特的曲子一般人都不能谈,因为他的那双手非常的大,这个人是最有女人缘的。大哲学家尼采形容李斯特说李斯特的艺术就是勾引女人的艺术,其实很好,凡干这种事的人心都蛮软;还有个是瓦格纳,他是音乐剧的开创者,这是最难的东西。所以说这个人是个多面手,又能写诗又能写音乐的人,这批音乐家里就他一个,其他人都要靠别人来作曲,他自己能写歌词。所以他说他对文学的爱好胜过音乐,结果恰恰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最伟大的音乐家。现代派时期这些都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是个折衷派音乐家,他什么都搞,既有古典派的G小调什么的也有标题音乐,什么都有。这个人的音乐在史书上去查他说他正式因为接受了德国乐派的风格和俄罗斯的民间的风格相结合,使得俄罗斯的音乐走向了世界的音乐,这个人的功劳是很大的,不过这个人死的很莫名其妙,是个同性恋,有过一段短暂而神秘的结婚,结婚了以后不到几个礼拜就死了。他爱人是谁历史上也查不见到,最后怎么走到同性恋也是很奇怪的,最后他是被沙皇刺死,命令他死,你不死的话就判刑公审你,你如果自己去死,给你举行国葬,所以他自己选择了自杀。这样,俄罗斯是为他举行了国葬。还有一位就是施特劳斯,音乐诗人,他的音乐非常轻松非常美妙。德彪西是法国人,印象派的创立者,我们说美术已经走向了印象派,音乐也走向了印象派,他被成为音画诗人,他的曲子完全是描写大自然,你听了你就感觉他告诉你这个标题,月光,田园,这个人是印象派。贝多芬以前的音乐,大多是“纯音乐”。当时盛行的是“室内乐”,也就是以音乐美为本体而不描写事物的“绝对音乐”。这时的室内乐,都是王公贵族的宫廷中所演奏的音乐,所谓“室”,就是王公贵族的“私室”。那个时候,我们看这张画,菲特烈大帝时代的德国宫廷音乐,那个时候欧洲的国王各个都是音乐家,我们这里一幅非常有名的油画,就是弗里德里希也被称为德国的菲特烈大帝时代他在他的宫廷里面自己演奏长笛,旁边有一些贵族这样一些老爷宫廷的朝臣在旁边,这个就是国王在琴谱面前吹长笛的一张照片。到了贝多芬时代,室内乐脱离贵族的保护而独立。所以说,贝多芬是音乐家话中的民主主义者,他为室内乐解除了贵族的束缚,使之成为广大民众的音乐,贝多芬最伟大在这里,他的思想追求民主,他和瓦格拉不一样,瓦格拉是个民族主义,他是民主主义。因为瓦格拉的时代碰到了德国统一,贝多芬那个时代没有碰到德国统一,他和歌德、席勒这样一伙文化名流思想感情是一样的,就是追求民主,再就是德国人应该做世界公民。这样一个思想境界去想象人类的美好,所以他最后的合唱唱的就是席勒的那首诗《欢乐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全体人类都是兄弟我们相亲相爱永不分离,我们不要战争我们只要和平。贝多芬就是这样一个人。贝多芬是所有的音乐家里面最有思想的一个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室内乐成为广大民众的音乐了。这对是一个交响乐队一开始在进场的时候的场面。贝多芬的九大交响乐中有三个是有标题的,即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所以,贝多芬是近代标题音乐的祖先。他以后的音乐史,可以说是从绝对音乐到标题音乐的发达史。只有勃拉姆斯的音乐例外。勃拉姆斯的音乐没有标题,还是坚持早期贝多芬的风格。最适合于发挥这种标题音乐技巧的,莫过于“音乐剧”了,它是音乐与演剧的综合。在这方面瓦格纳是集大成者。瓦格纳是李斯特的女婿,这个人是个反犹主义者,所以希特勒非常崇拜他,他写的歌剧全部都是德意志的,有一部最有名的叫做《尼伯龙根的指环》。在瓦格纳以前的歌剧中,音乐与戏剧大都没有融合的效果,音乐仅为戏剧的装饰,而瓦格纳应用标题音乐的技法,产生了理想的“音乐剧”。 音乐剧的开创者瓦格纳。瓦格纳是兼有诗才和乐才的大天才,一般的文化名人只有一个本事,他有两个本事。他自作音乐,自作文词,甚至自作剧场的背景,并自作演剧者,所以开创了破天荒的综合艺术“音乐剧”。所以在他的作曲中,音乐与诗、与剧的结合是最为自然、最为融合的。当然,这种音乐剧的序曲脱离了歌剧而独立为一乐曲时,就是最高水平的标题音乐。《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最后一幕叫做众神的末日,下面躺了一排尸首,都是一排女的。我们看到,当标题音乐发展到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时代时,浪漫派已发展到了极至,便一变其方向而为现代乐派了,现代乐派就是标题音乐与民族性的结合。这就是现代派,每一个名族歌颂自己民族的特点,这就是讲现代派,我们就说近代音乐就整出了他的近代期了。

下面就是我们西洋音乐当中的重要人物,我们一边介绍人物一边放音乐了。第一个巴赫,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也是近代复调音乐创建者,他的生辰年龄是1685——1750年,他的音乐的特点就是复调音乐的特点

……

这是钢琴曲。

下面一首就叫他的《舞乐组曲》

……

下面是一首是《G弦上的咏叹调》

……

巴赫的我们就介绍到这,第二位我们称为音乐之乳母亨德尔他和巴赫基本是一个时代的,曲调的格式也跟巴赫差不多的,我们在这里找了一首亨德尔的《水上音乐》

……

下面是海顿,我们播一首他的《小夜曲》

……

莫扎特的长笛小曲

……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

……

舒伯特《小夜曲》、《蜜蜂》

……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春之歌》、《乘着歌声的翅膀》

……

舒曼《梦幻曲》

……

肖邦《幻想即兴曲》

……

李斯特《钟》

……

勃拉姆斯《摇篮曲》、《匈牙利舞曲(第一号)》

……

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圆舞曲》

……

施特劳斯《杜鹃圆舞曲》

……

圣桑《天鹅》、《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

德沃夏克《致新大陆》、《幽默曲》

……

克莱斯勒《维也纳进行曲》、《美丽的罗斯玛琳》

……

庞塞《墨西哥小夜曲》

……

我们今天的音乐讲座就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现在13:20了,很抱歉,因为内容太多,我也想来了一次不容易,我们大家就尽情的享受一下美妙的音乐。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