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程章灿长江讲坛演讲实录:关于南京
 发布时间:2013-08-13 08:30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程章灿:在南京的历史上面,尤其是南京的文化史,有一类人对于南京的历史文化特别地有感情。这些人一般是外地到南京定居生活下来的。在历史上面,这种人有一个专门的说法,我们把他们称之为“流寓”。就是说你一个外地人,然后到南京定居下来了。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三十年,应该说对这个城市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因为自己平常工作的关系、职业的关系,当然更因为生活环境的关系,我经常有机会看一些关于南京的历史典籍,那当然也有更多的机会在南京的大街小巷里面穿行,去找一些南京的历史遗迹。那么今天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分享一下我对于南京这个城市的想法,或者说读书的一些心得体会。这个题目是叫做《城市文化跟文学的想象》,实际上我要讲的呢,大概是有这样的几个方面。在介绍我要讲的这几个方面之前,刚才我在屏幕上面给大家打印出来的是两个南京的六朝时刻。

我们今天提到南京,首先想到的一个说法叫“六朝古都”。大家知道南京是一座古都,六朝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加起来六个朝代。这六个朝代的首都都在南京,所以我们简称叫做“六朝古都”。不过也有时候,南京人介绍这座城市会说这是“十朝古都”。那在六朝之外,又加入了四个,哪四个呢?第一个是唐朝灭亡以后,五代十国那个时代有一个南唐。如果喜欢中国诗词的,大家可能听说过南唐后主李煜。南唐的首都也是在南京。那么,往后到了明代,明代朱元璋最早是定都在南京的。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那时候的都城也还在南京。后来建文帝被他的叔叔燕王朱棣抢去了政权,朱棣在南京呆了没几年迁都到北京去了。明代,至少明代最初的几十年是建都在南京的。再往后到清朝,清朝不是建都在南京,但是太平天国攻占南京之后,把南京这个地方作为他们的首都,成为“天京”。最后一个朝代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在南京做首都也有几十年的光景。这样,南唐、明代、太平天国加上中华民国,再加上前面我说的六朝,那就是“十朝古都”。

但是更多的人也许提到南京时候,还是说“六朝古都”。六朝时代留到今天的古迹,在南京还能找到一些。其中最显著的呢,是六朝帝王或者诸侯陵墓之前的石刻。这个石刻呢,一般皇帝的陵墓前是称之为“麒麟”,诸侯的陵墓前一般称之为“辟邪”。南京城市现在是以这种六朝的雕塑作为它城市的一个标志形象。如果大家从上海沿着沪宁高速进入南京,快到南京城的时候,你会看到有这么一个辟邪的雕塑竖立在高速公路旁边。那就是代表南京来欢迎你们的。

我今天要讲的大概是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要跟大家介绍一下,南京历史上面一个流行很广的说法“金陵王气”。这个说法怎么出来的?这个说法的背后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背景?

那么第二个,跟“金陵玩器”密切相关的,我们大家也经常说“虎踞龙盘”。毛主席曾经写过一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主席也提到“虎踞龙盘”。虎踞龙盘这个成语,我们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这虎踞龙盘的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南京的文化历史?我也想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三个部分呢,南京城市文化当中,其实有不同来源的文化成分。所谓不同来源,包括南方的、北方的还有南京当地的。那么各种不同来源的文化成分当中,也包括当地人的宗教信仰。我就想给大家介绍南京当地的一个神,叫蒋子文。他怎么样在南京这个地方,在六朝时代成为南京最重要的一个神。我们早一些年有一届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面,歌手朱明瑛曾经唱过一首歌,叫做《莫愁啊莫愁,莫愁湖边走》。这个歌唱出来之后啊,让南京的莫愁湖名气一下子更大了。这个莫愁湖以及莫愁湖里面莫愁女的雕像,也就在全国人民的心目当中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那么我想给大家介绍莫愁女的故事。围绕着这个故事,我要给大家说一说南京尤其是在六朝时代,它作为首都,它的文化其实比别的地方的文化有更大的影响力。

最后给大家做一个归纳或者小结,那个主题就叫做“金陵怀古”。

现在我们提到南京,可能有不同印象。也许你想到南京,这个城市会比较沉重,或者说比较厚重。网络上面也有些人做过调查,说你对于南京城市的印象是什么样子?有人说我想到南京,我就觉得南京是一个古典的城市。有人想到南京,就说南京是一座悲伤的城市。有人说我想到南京,南京是一座很沉重的城市。还有人说我想到南京,南京是一座很想得开的城市。这些印象究竟怎么来的,我觉得都与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跟它这座城市的文化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我现在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金陵王气”。金陵王气这个说法有各种不同表现的形态。我们知道南京有一条非常著名的河,叫做“秦淮河”。秦淮河为什么前面有这个秦字呢?因为传说这条河是由秦始皇开挖的。因为是秦始皇开挖的,所以前面就叫秦淮河。当然如果大家读古书或者唐诗,唐诗里面刘禹锡写到南京。他写到南京的时候呢,也写到秦淮河:“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个淮水也就是淮河,这个淮河也就是秦淮河。他在诗里面就把秦字省略掉了。秦始皇为什么要在南京挖这么一条河呢?据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他巡游天下到过很多地方,这是历史的事实。秦始皇有一年巡游到浙江的绍兴,从绍兴那边往北回去,那就渡过长江。他在什么地方渡长江呢?在南京这个地方。他渡过长江到达南京,到了之后就有当地人向他报告。当地的什么人呢?我想是应该是过去所谓“望气”的这些人。什么叫望气呢?就有一点类似我们现在看风水的这些人。他跟秦始皇报告说,据他们了解观察,南京这个地方有王气。因为在秦朝以前,南京就已经有一个古代的地名,叫做“金陵”。那秦始皇大家都知道,称自己为“秦始皇”。所谓“始皇”,就是第一个皇帝。他希望他的江山千秋万代,永远地传下去。那一听南京这个地方有王气,那当然是不能容忍的。那么他就要破坏南京这个地方的风水。怎么破坏呢?他就挖了这么一条河,叫做“秦淮河”。这个秦淮河挖了之后,据说南京这个地方的地脉就被破坏了,那南京的王气也就没有了。秦始皇也就能安心做他的皇帝,把他的江山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是一种关于“金陵王气”的说法。这种说法把南京最著名的秦淮河的形成,把它安到了秦始皇的身上。

其实这一类的说法,不止秦淮河的故事,也有金陵的故事。我跟大家说过,在秦朝以前,南京就有一个古代名称金陵。为什么叫金陵呢?也是说在战国的时候,南京这个地方跟我们湖北一样,都是属于楚国的地盘。有一个楚国的国王来到南京,也发现南京这个地方有所谓的“王者都邑之气”,也就是说帝王可以在这里建都。所以他就不放心了,他就睡不着觉了。他就在南京的某一座山底下埋了很多的金子。埋这个金子的目的,也是为了破除南京的王气。那么既然是埋金子的地方,南京也就可以称之为“金陵”。所以金陵的说法,有可能比秦始皇挖秦淮河这个故事产生得更早。

我讲的这些秦淮河的故事、金陵的故事,其实什么呢?其实都是所谓的政治神话。政治神话是为了政治的目的,由某些人编造出来的。这个神话的产生其实并不太早。虽然故事的编排是在秦始皇的时候,但是这些政治神话是在三国、东晋、南朝,也就是在南京做首都的六朝时代产生的。我刚才一上来就给大家介绍南京是六朝古都。南京做六朝古都的历史,在这段历史当中产生了很多这一类的政治神话。这种政治神话的产生,是为了跟南京作为古都、首都的政治地位互相配合,让南京在历史上或者说文化上有更充分的资格。

大家知道在三国以前,那时候中国的首都都是在北方。最主要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南方呢还没有。到了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在南京建都。虽然是一个短暂的朝廷,虽然是一个割据的朝廷,但是他们为了自己在南方能够站稳脚跟,为了取得对于蜀魏政治上面的优势,他也要大力地进行文化和政治上面的宣传。这个秦淮河的故事跟南京所谓的埋金以镇压王气的故事,其实都是在六朝的时候产生的。

经过了这个三国,再到了东晋,再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应该说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这个年头越来越久资格越来越老。它慢慢地也就建立了一种作为首都或者文化的自信。所以在南朝有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叫做谢脁。他是六朝时代有名的王谢子弟,谢家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家。他就曾经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有很有名的两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所谓江南佳丽地,那是说南京这个地方是江南非常美丽的一部分。所谓金陵帝王州呢,那意思就是说从很早开始,南京就已经成为帝王之州,是三国到南朝以来的首都。

那么这个里面谈到了金陵王气的这个气字,我觉得我们汉语里面有很多词语非常的高妙。有时候一个字它就是高度概括的,内涵非常的丰富。你比如这个气字“金陵王气”,前面只要加一个王字,就能全面地把南京全局的气象说出来,它的个性、品格和特点。

在唐朝以后,人们是比较习惯于说秦中自古帝王州。但是实际上,类似的这样一种表达,六朝时代人们就提出来了。只不过六朝时候不是说秦中自古帝王州,六朝人讲的是金陵帝王州。那么宣传这种说法的人,如果我们要想去追究是什么人,我想很多六朝的人都参与了这种说法的传播和编造。其中最重要的有一个人,这个人其实也不是南京本地人,他是紧挨着南京的扬州那个地方的人,这个人叫张宏。如果大家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可能会看到这个名字,这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但是他在《三国演义》里面出现过。

这个人最早跟孙权建议,说要把东吴的政治中心转移到南京。孙权最早的政治中心不是在南京,孙权最早发迹的地方在浙江富春,靠近千岛湖附近。后来往北扩展到北边,他就把自己的政治中心先搬到镇江。第三步,孙权才接受张宏谋士的建议,把他的首都搬到了南京。在南京跟在镇江不一样,南京可以兼顾到一点北方,同时也可以兼顾到一点西边。而这个谋士张宏所提出来的理由,除了军事和地理以外,他还提出了一个历史文化的理由。他说南京这个地方有“王者都邑之气”,所以要到这个地方来建都。这个地方一来,你这个兆头就好了,我们东吴以后的发展就有了保证。

这样子呢,从孙权开始,东吴政权就在南京这个地方建都了。一直到南朝的末年,另外有一位文学家叫做庾信,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作品叫《哀江南赋》。为什么要哀江南呢?因为那个时候,他的祖国梁朝打不过北方的北魏,结果被消灭了。庾信也被迫到了北方。他这个里面的哀江南其实就是哀悼梁朝。他在这篇赋里面,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他说梁朝要灭亡,这难道意味着说,以前我们大家都传说已久的江南这边的王气,难道就真的只有三百年吗?也就是说王气对于南方的政权,对于六朝的政权来说,除了代表可以在南京建都之外,其实还代表这个地方的国运。所以王气对于南京以及在南京建都的这些政权来说,实在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呢,也就出来了秦始皇挖秦淮河,以及楚王埋金这样一个故事。这种故事我刚才已经说了,它其实是政治神话。实际上秦淮河当然肯定不是秦始皇挖的。如果你去找一个地图去看一看,秦淮河的线路是弯弯曲曲的,相当长。如果只是要破坏这个地方的地脉,只要挖一条河,没有人会把这条河挖得弯弯曲曲的。因为弯弯曲曲的就比较费工程。这当然是我们用一般的人之常情来推测。如果从科学上面说,在1930年代,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李四光。民国那时候地质研究院是在南京,李四光就对于南京这个地方的地理跟地质的情况做过专门的研究。

根据李四光的研究,这个秦淮河是老早老早就形成的。老早到什么时候啊?他说在距离现在差不多一亿年以前,那时候的地壳运动,在地质学上称之为“燕山运动”。这个运动把南北山脉一挤压,挤压之后就形成了南京目前的地貌特点——有山有水,山是紫金山水是秦淮河。这个秦淮河如果从地质上面讲。实际上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后来由于地质的运动,长江后退退到外面去了,那么留在里面的支流就渐渐成为城市的内河。这是从科学上面,从地质学上面对于秦淮河的形成做出的科学解释。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等到秦始皇出来挖,才有了秦淮河。

另外金陵这个名字,也不是所谓的埋金的陵墓,这只不过是六朝以来的民间传说而已。金陵真正的一个说法,如果从地质学上来解释,它是指南京东边的镇江金坛。南京紫金山这整个山脉,其实是从镇江这边过来的明证山脉的一部分,陵就是南京,镇就是镇江。整个紫金山是陵镇山脉的一部分,叫华阳金坛之岭。也就是说,所谓金陵其实是金坛之陵,根本跟埋金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为什么这种说法会出现呢?这个我刚才第一个解释是政治神话,是一种要在南京建都的政治需要。除了这个原因以外,我们还必须说这种故事之所以能够产生,因为在中国历史传统当中,人们相信这个,人们有这一类似的做法。比如埋金这种做法中国过去有一种帝王祭祀山。如果帝王要祭这些名山大川的话,他们要做一件什么事呢?祭山的话呢,就要把金子有时候是玉,埋在山底下。这是帝王祭山的一个做法。慢慢地,老百姓或者后来人对这个文化礼仪的传统不太了解,他们就用另外一种解释,就说是为了镇压王气。还有挖秦淮河这个事,南京这个地方有不少人工挖的河。人工挖的河的目的,因为从前交通不像现在。我们现在要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要么挖地铁,要么建轻轨,要么搞几环几环的环线交通。过去的交通要解决南京这个城市作为首都,首都既有一套皇帝官员这个系统,要维持他们的吃喝穿用,这些东西怎么来?这些东西都是从外面,从三吴之地江浙一带,经济物质的条件还是不错的。所以要从外面运进来。这些首都物质的供应,是要靠水路。那么水路呢,光有一条秦淮河不够,先要挖一条沟通秦淮河和长江的,再挖一条跟南方的这些水系。所以在南京这个地方,其实有不少人工挖的运河。这些人工挖的运河的目的,都是实用的,为了解决城市的交通跟运输的问题。这种河作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一直到什么时候啊?至少一直到宋代。如果大家看中国古典小说《三言二拍》,那个里面曾经有一段故事写到王安石。王安石不是到这个开封做宰相,后来罢相了。他家在南京啊,他要回南京,他这么走啊?他要走水路。到了长江从长江口进来,顺着秦淮河,然后沿着别的挖出来的一条人工的水道,叫做“清溪”,一直可以到王安石南京东郊的家里面。这个水系作为交通的一个道路,到王安石那个时代,差不多公元11世纪还在用。

因为有这样的,过去祭山埋金和挖人工河的做法,所以人们就觉得说不定这条最大的秦淮河也是挖出来的。那么谁挖的呢?秦淮河既然前面有个秦字,那就编排是秦始皇挖的吧。所以秦淮河有了这个一个起源。金陵王气这种说法,在南京应该说影响相当大,流传很广而且根深蒂固。做过首都的城市,很多时候人们的想法,对一些地理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解释,就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他比较喜欢从政治、首都、皇帝这方面来解释。南京有一座山,这个山比较奇怪,长得方方正正的,所以就被叫做“方山”。可是这个方山呢,在民间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天印山”。为什么叫天印山?因为这个山方方正正的,就像一颗印。这颗印,老百姓就编说,是玉皇大帝用的。玉皇大帝有一天在天上也很无聊,每天就拿着他的印在玩。有一天一不小心掉下来了。掉到哪里去了呢?掉到南京来了。为什么这么编排?当然这个山的形状、样子,另外一个方面,这个山除了长得方正,它这个山脚的四边还有一些红色的泥土。人们就进一步地想象、联想——这个红色的泥土是什么啊?印泥啊。印总是要沾上印泥才好用,这个泥土恰好就能把它想象成印泥。所以这个山就有了天印山这样一个别称。

这个也是说因为南京这个城市做过首都,所以人们习惯于从政治的角度来理解城市的一些地形跟地貌。

秦始皇没有挖秦淮河,但是编秦始皇挖秦淮河的故事,我觉得还是编得不错的。为什么不编别的皇帝?三国以前也有很多皇帝。为什么不编周代的哪个皇帝?或者说为什么不编汉代的哪个皇帝?这个还是在文学故事的编纂当中,我觉得人们还是抓住了秦始皇这个皇帝的性格。大家都知道秦始皇脾气比较大,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自我感觉极好。我们大家也知道,皇帝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开始用,那是从秦始皇开始。他自称始皇帝啊,第一个皇帝。皇帝这两个字本来是什么呢?三皇五帝。秦始皇感觉意思就是说我自己的伟大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我必须把三皇五帝加起来,叫做皇帝。他到全国各地去巡游,有一次经过湘江。经过湘江那天风浪很大,让他坐的那个船颠簸得很厉害,那他很不高兴。他就想,这肯定是湘江的水神跟我作对,那我必须要惩罚他。你这么可以跟我作对?所以湘江的神,好像是湘君跟湘夫人。湘君跟湘夫人传说是我们尧舜那个舜的两位夫人。那么他们的领地是在湘山之上,既然湘江的水神跟秦始皇过不去,那么他就认为湘山上面所长的这些树木,就好比女神头上的头发。你跟我过不去呢,我也跟你过不去。秦始皇就把湘山上面所有的树都砍掉,相当于把湘山水神的头发都剃光了。秦始皇干过这样的事情,而且这个是《史记》里面记载的。

所以人们把秦始皇挖秦淮河这个事编在他身上,我觉得还是编的有一定道理的。

另一个跟秦朝相关的事。秦朝人相信地气的说法,相信地脉的说法。为秦始皇守卫北部边疆,有一位大将蒙恬。这个人如果现在用电脑,大家也许会知道,有一种汉字的输入法叫做蒙恬输入法。为什么用他的名字呢?因为据说是他创造了我们中国的毛笔。这个人功劳很大,为秦始皇守卫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最后他被秦二世给杀掉了,死于非命。为什么这么大的功劳没有得到好的报应?《史记》上面记载了当事人的一种理解,说蒙恬替秦始皇守边疆、筑长城,筑长城时难免要绝山断垅,把很多的地气给破坏掉。他这个事情做得不合适,最后报应到他自己的头上来。

秦淮河的这个故事,一方面是出于六朝时期在南京建都的政治需要,另一方面这种神话的出现也跟中国的历史传统有密切的关联。那么从三国往下孙权完了之后,就到了西晋。西晋最初还没有统一中国的时候,北方的西晋政权一开始老想去打东吴,但是老不敢动。为什么呢?有望气的人替他们看,据说是西晋朝廷那些善于观天象的人,就看到南京天空上斗牛这两个星宿当中,有一股紫气。中国过去把天上的星象分为二十八个星宿,二十八个星宿跟地上的某一个区域有一个对应。所以你只要看到天上的星象是怎么一回事,你大概就知道地上这块地方是什么样。他们看到斗牛这两个星宿对应的是地上的吴越。既然这个地方天上有紫气,紫气不是一般的气,紫色过去一般是皇帝用的颜色,是帝王才能用的。南京有紫气,就说明东吴这个地方王气比较旺盛。那么如果西晋真的要去打东吴的话,那是拿不下来的,所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到最后呢,当然有人不相信,后来最后出兵打了而且胜利了,把东吴给灭了。西晋就统一中国。结果再看这个地反的星宿之间,这股紫气还在,他们就很奇怪了。怎么回事呢?再进一步地做了研究,才发现这个南京这个地方的王气没有关系,是在江西的某一个地方的地下埋了两柄宝剑。这个宝剑很厉害,这个宝剑的光芒透过地表,一直照射到天上。这当然也是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当时也是跟东吴的王气联系在一起的。

我刚刚说六朝是在南京建都。在东吴时代,曾经有短暂的一共加起来十几年,这个首都不在南京,迁走了。迁到哪里去了呢?迁到离武汉不远的鄂城,当时的名字叫武昌,当然不是我们今天的武昌。为什么迁走?迁走的原因也是说,南京这个地方看来王气不行。但是迁走之后,当时的南京那边以及南京以南,江浙一带的贵族和官员都非常不满意。这个我待会儿再说。

三国完了之后呢下来,就到了东晋。大家知道西晋的政权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后来西晋在北方没办法抵御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主要是匈奴、鲜卑这些少数民族。后来洛阳就陷落了。所以西晋政权就逃啊,逃到了南京,就在南京这个地方建都。他们刚到南京的时候,看到那个时候的南京城非常的残破。因为什么呢?因为东吴本来建了一个朝,这些宫殿本来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西晋把东吴灭了之后,原来东吴的这些宫殿基本上都被毁掉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经常见到的悲剧。一个新的朝代来,把一个老的朝代建的多么辉煌的宫殿烧了。为什么要烧?往往是士兵进去要抢,抢完了之后没办法跟上头交代,就一把火烧了。这样历史有很多建筑文化的成就没办法保存下来。所以东晋那个时候的首都啊,也很残破。

那么怎样安抚从南方到北方的皇帝,当时这些北方到南方的皇帝惶惶不可终日,很不安心啊。他觉得他是北方人。那个时候北方人的文化和南方人的文化不太一样,北方人的饮食习惯跟南方人的不太一样。所以这些从洛阳到南京的皇帝贵族很不适应,不但不适应而且还觉得心虚。他们心想我怎么到了人家的地方来了?那么就有人为了安抚东晋的统治者,就编出了所谓的紫金王气的说法,就是紫金山。紫金山有很多种说法,有钟山“钟山风雨起苍黄”;紫金山也叫做北山,因为在南京城的北边;东晋时候,据说有人看到这个山的山峰,在太阳的照射下有一种紫色的光芒,紫色我刚才说过是帝王的颜色。别人说好,这是个好兆头,这说明南京这个地方可以建都,还有王气。所谓的紫金就是这么来的。他们解释为王气从山顶上冒出来,这样的一个说法。后来也有科学家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实际上如果在天晴阳光很好的时候,有时候从某一个角度你是能看到紫金山顶上这种紫色的光芒。那是什么东西呢?那是地质学上有一种特殊的岩石,在太阳照射下能够反射出这种特殊的光焰,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东晋的时候,这种说法也出来了,这也是一种为了配合东晋政权的政治需要而编出来的一种政治神话。这种政治神话让东晋在南京安定下来了,并且逐步跟南京的地方人物、势力能够更好地团结,把北方的中华文化在南方总算传承了下来。

那么南唐我们跳过去不说。到了明代,朱元璋本来是在南方这一边起兵,他原来的势力范围一直是在南方。所以他最后选择首都位置,还是选择了南京。但是南京前面的情况都不太好,在南京建都的朝代,都不太长,年头都不太长。所以朱元璋心里面也不是没有心结的,心里面也是有一点虚的。他的谋臣刘基就帮他出主意,还有高启。他们专门写了一首诗,那个诗的主题是什么?那个诗的主题是说,南京这个地方尽管到了今天,王气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明代完全应该在这个地方来建都。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我们今天说到南京说到古都,首先要说到它的六朝古都。它的产生,是跟文学的故事和民间的文学想象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那么这种首都的地位以及作为首都的政治文化,接着就会进一步扩展它的影响。这种影响就使得历史上对于南京的地形就会有一种新的理解。我刚才讲到过对于秦淮河的理解,我再讲讲对南京整个山川的理解,这就是关于龙盘虎踞的一个说法。

南京这个地方据说诸葛亮到过,说钟山龙盘石城虎踞,这个地方好。这个地方的地形特别得好,能够给帝王在这里成就大业。这个说法有的书上是诸葛亮说的,有的书上说是刘备说的。如果要我说,既不是刘备说的,也不是诸葛亮说的,我认为是东吴的人自己说的。当时东吴跟蜀国魏国竞争,在这个竞争的形式底下,它必须要有文化宣传的攻势。那么东吴人抛出这样一种说法,然后把它安在诸葛亮或者刘备的身上,这个比较容易取信于人啊。你自说自话总是不太好,让刘备最好是让诸葛亮来说。这个说法到现在影响可大了。今天如果大家到南京,南京还有一个名胜古迹叫清凉山。清凉山上面还有一个山坡,那个山坡被称为诸葛亮驻马坡。他们说诸葛亮当年骑马来到这个山上,来瞭望整个南京的地势,他就发表了这个一篇评论。他瞭望完了之后,下山山底下有个池塘。诸葛亮牵着他的马,在那个地方喝水。所以那个池子旁有一个诸葛亮饮马处,这样的一个古迹。

从南朝以来,唐宋元明清很多的诗人都到这个地方来看过,也写过诗。至于龙盘虎踞这个成语,在后来人的文章当中那用得更多了。稍微到南京多呆一些时间,你如果多在南京的城市转一转,你就会发现南京城市的东边有一条快速路,叫做龙盘路;城的西边有一条快速路,叫虎踞路。因为石头城在南京城的西边,而钟山在南京城的东边。到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里面,道路的命名里面,还是用传统的说法。这种说法影响太大了,这个跳过去吧。

为什么会出来钟山龙蟠、石城虎踞这个说法?为什么不是倒过来说?这就涉及到中国传统关于一个城市,尤其是关于一个首都,你作为一个首都你的这个地形、东西南北都必须要有讲究。这个称之为四象,四个动物的形象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左青龙,右白虎,下朱雀,上玄武,或者说前朱雀后玄武。所谓左青龙,左边是东边,东边如果是首都之城,它东边从风水上来说必须要有龙蟠。西边必须配着白虎。所以东边是紫金山,钟山龙蟠;西边石头城清凉山,石城虎踞。现在有时候拿一个南京的地图,以前钟山这一块房子盖的不太多,这个山就窝在那里,你还真可以想象成一条龙盘在那里。这就是按照四个方位,钟山龙盘、石城虎踞,一个东边一个西边,一个城东一个城西。再配合着北边,北边南京有一个湖,也很大,叫做玄武湖。玄武什么意思呢?玄武是乌龟啊,也有的说是蛇。这个玄武湖在历史上面也称为北湖,之所以称为北湖是因为在这个城市的北边。大家坐火车到南京站,从里面一出来就能看到玄武湖。这是在北边。然后在南边有一个城门,叫做朱雀门。这种四象四个方位四个动物完整的配备,你们今天到西安去还能看到这种配备。西安也有朱雀路,一看就知道在南边。所谓的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其实是说南京作为古都,它的政治文化定位从东吴开始。这种说法就给就按照首都的规格给南京这个城市划定了这么一个文化的方位。这个是给大家大概的看一下南京六朝时候都城的位置。

要怎么给大家一个概念呢?这张图说明不了什么。如果你们到南京总统府,估计大家都要去。你们就以总统府为中心想象,南京六朝时候的都城就在那个位置偏西一点。如果总统府你们不去,总统府的对面是新的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这个名字比较特殊,南京图书馆相当于是江苏图书馆,江苏没有江苏图书馆,江苏图书馆就叫南京图书馆,就在六朝时候的宫城的旁边。其实玄武湖的这个名字还有一个说法叫昆明湖。因为南朝的皇帝在这个湖上练过水军。把它改名为昆明湖是学汉代的汉武帝,汉武帝原来在长安挖一个昆明湖练水军。他明明是北方,北方要什么水军呢?汉武帝不听,要往南方发展,他觉得没有水军不行。曾经在东吴的时候,有十来年的光阴东吴迁都到鄂城,当时在南京以及周边地区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政治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对意见。南京以及江浙地区的一些贵族,坚决不愿意到鄂城这边来。他们编排了童谣,过去的童谣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段子,这个段子有时候很容易反应民心的。所以皇帝对这些歌谣都相当重视。这些人因为不愿意迁都,他就编出这样一个歌谣。这个歌谣里面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就很极端啊。很极端就说明当时对于迁都这个行为非常反对,不过这只是一次短暂的迁都,后来因为遭遇江南地区官僚世族的强烈反对,东吴的首都又迁回南京了。

东晋皇帝到了南方之后,我刚才说过有人编出紫金这个说法来安慰皇帝,陪着晋元帝——第一个从洛阳到晋朝的这个皇帝叫晋元帝——到南方来的王谢家族的王家宰相王导。王导有一次陪着皇帝到了南京的南门,差不多就是朱雀门这个附近,皇帝就感觉很不好,因为他看到整个宫殿都很残破。而且过去的都城前面都有所谓的阙,什么阙呢?就是两个高台高高的柱子,有一点点类似于后来的华表。它这个阙是要宣扬首都宫殿的一种威严,南京那时候没用,所以皇帝感觉不好。当年刘邦打下天下之后,其实还没有完全平定,萧何就帮他把未央宫建得极其宏伟壮阔。刘邦毕竟是乡下出身,没见过那么大的场面,就说不要了吧,搞那么大干什么?用得着吗?萧何教育他说不行,不搞得壮丽,就要搞得最最壮丽。你不搞得这么壮丽啊,你就没有威严和声势。做皇帝必须要有这种威严和声势。但是当时东晋皇帝到南京没有,皇帝就感觉不好,那王导宰相就陪着皇帝到了南门。南京的南郊有一座山叫做牛首山,牛首山上面有两个角,这两个犄角就是两个山峰也很高。王导就忽悠皇帝说,皇上啊咱们现在没有能力,也不必要建那个什么阙。你看着两个山峰一左一右,那就是天然的石阙。谁能够盖那么高?谁能够盖这么宏伟?就这个阙最好了。这也是从政治这个角度对南京旁边的山川地理进行重新解释和描绘。牛首山这个地方出过蛮多历史事件,当年岳飞的手下牛皋,牛皋曾经在牛首山打过金兵取得过一场大胜,现在还有个遗址。现在牛首山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天阙山。这是东晋的时候对于南京山川的一个解释。

往后宋齐梁陈,基本上都是按照三国东晋这个路子,也编排出了一些新的故事。这些新的故事如果按照历史书来说有很多,时间的关系我这里暂时不讲。

唐朝以后,对于南京这个城市的文化认识,如果就城市政治文化来说,主要就是两种意见。一种是南京这个地方的王气没有了,所以他们看到的南京就是一座古典城市、历史城市,所以他们到南京就经常写怀古诗,我最后会跟大家谈到。另外一种意见就是,南京这个地方的王气依然存在,这个多半是后来还在南京建都的时候有很多的理由,这个待会儿有时间我再提。

南京在东晋的时候甚至孙权的时候,我刚刚说过孙权不是南京本地人,他最早是在浙江那边发迹的。东晋司马氏政权,司马氏从洛阳过来是北方人。所以他们到南方来跟南方当地文化有一个互动、融合的过程。当时在南京这边有一个地方的信仰,地方神蒋子文。蒋子文其实是南京旁边的扬州人,但是他在南京当一个卫。南京历史上有一个的地名叫莫林。这个卫相当于什么呢?大概是今天的公安局长或者政法委书记。这个人因公去抓盗贼,他把贼抓到了结果自己也死了。死了以后当地的百姓怀念他祭祀他,他就成了当地的一个神灵。这个神,孙权刚开始在南京建都的时候,没把它当回事,因为这跟孙权他们的信仰没有关系。南京最初那个本地的信仰主要还是道教或者一些地方的信仰。孙权一开始不接受这个神,但是这个神好几次显灵,据说显了两三次之后孙权也就服了。怎么服的呢?他第一次说,你如果不祭祀我,建康南京城里面会闹瘟疫。孙权没听他的,果然闹了瘟疫,瘟疫过了孙权也没把他当回事。第二次说,你如果不祭祀我,你的宫殿会失火,果然失火了,孙权最后乖乖地把他封为侯。叫做什么侯呢?叫做中都侯,他就成了中都侯。中都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首都之中,就是整个首都的神。

中国向来的这些民间祭祀都是这样,一开始蒋子文只有一个人,慢慢地在传说和文学故事当中就不止他一个人了,慢慢就有他弟弟、妹妹、侄子,由一个人发展到一串、一整个家族。这就是民间故事和宗教的一个共同特点。他的弟弟也封侯了,他的妹妹也封侯,而还不止封侯。他进一步比侯更高一层,他就封成王。王还不够,再高一层封为帝。从三国中间断开一小节,西晋的时候,西晋的首都不在南京。这段把它切开我们先不看。然后下面的东晋、宋齐梁陈,这个蒋子文的位子是节节上升,从侯到王到帝最后到蒋帝。到南唐李煜他们,在帝上面再加,帝上面要怎么加呢?就是加上所谓的谥号,前面还要加上一段形容词。打一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就相当于加上一个“伟大领袖”。那基本上蒋子文的位置是随着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提高的,他跟当地政权之间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好。一开始孙权没把他当回事,他当然就捣乱。后来孙权把他当回事了,他就配合。到了南朝也是这样,东晋也是这样。东晋那个时代有很多关于蒋子文的故事。紫金山在后来孙权的时候就被称之为蒋山,紫金山最初叫做钟山,但是孙权爷爷的名字叫做孙钟,那不能够用他爷爷的名字啊,就改名叫北山。后来把蒋子文封为首都的神之后,钟山也就改名为蒋山。在紫金山的旁边,南京的一些地方还能看到蒋王庙,今天还有这样的地名,庙是比较难找。

蒋子文跟建都南京的这个配合,就讲一个南朝的故事吧。大家知道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里面有一些皇帝比较有作为,活得也比较长。比如说梁武帝,大概是在六世纪初的,他活了八十多岁。他是梁朝的创立者。梁武帝有一年南京干旱得非常厉害,那就到蒋王庙里面去求雨,求了半天没有效果。梁武帝非常不高兴,说那好吧,撕破脸面,我把你这个庙给烧了。据说把这个庙火柴聚起来要点火的那个时候,天上都是乌云,过了不久就下雨了。这件事把梁武帝吓得不轻,赶快跟蒋子文赔礼道歉。这是一开始,神跟政权之间有一点问题,后来还是重归于好,这是一个故事。另外一个故事是说,当时北魏的军队打到长江边上,蒋子文的庙里面那些泥人泥马居然半夜出动,去帮助梁武帝击退了北魏的大军。这当然也是人们的想象。这种想象能够表明,这种原来在南京不太引人注意的一个小的神。由于南京成为一个首都,成为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的一个核心地带,所以他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了。

如果大家看南朝文学,以及南朝以后唐代人和宋代人他们到南京的时候还经常提到这个人物。他们经常提到这个人物的很多故事,这里我就先不讲了。

下面我就讲一个另外的南京比较著名的文学人物,那就是莫愁女。这个莫愁女其实最早不是在南京,莫愁女最早的是湖北的,具体说是湖北钟祥。钟祥这个地方,原先有一个名称称之为石城,南京历史上称之为石头城。这两个石城在字面上面是一样的。很早的时候,在钟祥这个地方,就流传着一首民歌,叫做《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这个莫愁是石城的一个少女,石城这边水比较多,她的往来都靠小艇子打桨。这本来是属于南朝乐府民歌里面的西曲。所谓西曲就是在长江的中上游,他不是在南京地区的。但是当时在长江中上游有很多往来的人,所以就把湖北这边的民歌带到了建康,带回到了南京。在南京的梁武帝,他就根据这个诗的题目和名字,就创作了一首诗歌《河中之水》。这首歌也蛮有名的。在这首歌里面,它说“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下面就说莫愁多么能干。她十三岁能怎么样,十四岁能怎么样,十五岁呢嫁为卢家妇。所谓卢家是南朝那个时候,一直到唐朝,当时北方一个最有名的大家族。十六岁她就生了一个儿子叫阿侯。这个我们且不管他,我先说这里面讲到洛阳女儿名莫愁。梁武帝说的洛阳啊,其实不是河南的洛阳而是南京。因为南朝人提到洛阳的时候,都是用历史上的首都来比喻他们那时候的首都。历史上的首都是在洛阳,今天首都在南京。所以南朝人诗歌甚至文章里面写到的洛阳,很多是指南京。实际上莫愁女这个故事和歌曲,它产生于湖北钟祥。但是由于南京这个地方是首都,梁武帝作为皇帝他的话语权,他讲话当然影响大,他作的诗影响流传更广。所以这个人物形象、这个故事、这首歌曲,慢慢就变成了南京的人物、故事、歌曲。这个也是因为两个地方刚好都有石城。

我刚才说洛阳在南京,因为南朝人是用典故、比喻。曾经有一个南朝诗人叫做范云。他曾经写过这样的四句诗。他自己的家住在南京的城东边,另外一个朋友的家住在南京城西边,他就写了一首住在西边朋友的诗:“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不知满意否?”这就是指南京的洛阳,后来到了宋代。宋代很有名的一个词人叫周邦彦,他写了一首金陵怀古的词,这个怀古词里面写到莫愁女、莫愁湖,说在南京的这个地方:“莫愁亭子城西”。在南京宋代的方志里面,已经明确地标出有莫愁湖这个地方。那么再后来朱元璋时代,朱元璋的功臣们包括朱元璋自己,都挺喜欢莫愁湖的。朱元璋的功臣徐达还跟朱元璋一起在莫愁湖里面的一个胜棋楼下棋。胜棋楼旁边有莫愁女的雕像。这个故事我不想展开,我只想说由于南京是一个首都,是一个文化的中心,它有文化的影响力。它的影响力足够把文化的资源、文学的资源全部都吸收到它这里来,然后经过改造和包装成为它自己的东西。

今天,当然钟祥那边的本地人还会提到钟祥这个地方是莫愁故事原生的地方,但是绝大多数人提到莫愁只会想到南京跟莫愁湖吧。

那么在南京这个城市的文化当中,影响我们对于南京这个城市的想象,我们对南京这座城市有什么印象,其实很多时候是根据我们对这座城市历史的了解,更多的时候是受到我们所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影响。关于南京的文学作品非常多,但是这些非常多的文学作品里面,最为集中的题材就是金陵怀古。所以怀古成为南京文学的主要基调。如果南京从政治上面说,是一个比较失败的城市,它作为首都建立的那些王朝往往都是短命的王朝。如果说它政治上失败的话,我觉得它在文学上面还是比较成功的,它在文化上面也应该说没有失败。

关于南京的文学作品很多,很有名的也不少,比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来到南京的时候,凤凰台还是在的。我们今天要是再去南京找这个凤凰台,都找不到了,你只能找到一个宾馆“凤凰台酒店”,那也不是真正的凤凰台所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对于南京其实很有感情的。李白曾经还建议他所帮助的一个王子,安史之乱后的李凌做事。李白认为南京可以作为首都的,李白写的关于南京的诗写了很多,这是一个怀古的基调。另外写到南京这个城市形象,并且对后人影响很大的诗人是刘禹锡。刘禹锡写了五篇《金陵五题》,第一首写石头城,第二首写乌衣巷,第三首写台城,第四首写生公讲堂,第五首写江令宅。这五个题目当中,现在能够看到的就是前面三个题目,不过呢现在的石头城还有一点当年的样子,这是今天的石头城,我的家就在石头城的对面,这是石头城。这个是在南京夫子庙旁边的乌衣巷,我也可以告诉大家,这并不是真正的乌衣巷所在。这个是为了旅游的方便重新建起来的。他们旅游规划的时候为了更近一点,说你们到夫子庙玩啊,乌衣巷就在旁边顺便看一看啊。这个乌衣巷里面做了一个古迹,做了一个“王谢故居”。不了解的人以为王谢是一个人,错,王谢是两个大家族。所以王谢两个家族绝对不可能住在一起的。王谢这两个大家族也不可能住这么一点大的地方,当然我们现在不可能给他们留那么大的地。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这个地方真是寻常百姓居住的地方了。

晚唐有一位诗人叫做许浑,他写了一首诗干脆就叫做《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这个景阳是陈后主的、南朝最后一个皇帝的修的宫里面的一个楼。隋朝的军队打进来了,那当然南朝就灭亡了。原来陈后主还在宫殿里面跟妃子一起欣赏所谓玉树后庭花,现在全部成为历史了。许浑看到的晚唐的南京是很残破的。基本上如果大家去读唐代以及宋代的诗歌,那时候的南京城都很残破。尤其是隋朝消灭了陈朝之后,南京被作为一个重点的镇压对象。南京很多的一些历史遗迹,基本上都被抹掉了,只剩下一些很大的我前面说到过的六朝的陵墓和石刻。

这是晚唐另外一位诗人韦庄的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我每次读到这首诗,我脑子里面显现的都是南京玄武湖湖边的一排垂柳。在现在这个季节,差不多就是烟笼十里堤的时候,所以也很欢迎大家。出了南京火车站,你们就能看到韦庄这首诗里面所写的那种情形。虽然说晴天体会不到江雨霏霏的感觉,如果正好碰到下雨,那就几乎跟韦庄那首诗里面相同的意境,你就能体会到。

这是南京的很多诗歌,包括其他的文体作品,像戏剧、小说,都经常是写南京的怀古,咏叹南京的历史、一直到近现代,南京我觉得有过昙花一现的作为民国政府首都的辉煌年代,三十几年,其中还要除掉抗战八年。因为是首都,所以1937年当日寇打到南京来的时候,南京人民在南京大屠杀当中真是遭受了极其惨烈的牺牲。到现在很多地方,比如说中山陵,中山陵前面摆了一个很大的铜鼎,那个铜鼎被炮弹砸了之后凹进去一个很深的地方,那就是战争留下的痕迹。所以今天的很多文学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屡次地写道南京。这种描写跟古典文学里面对于南京描写,进一步地加深了南京作为一个古都、历史城市、前朝灭亡之后被破坏和蹂躏的这样一个印象。宋代南京被破坏过,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当时还是修了很多宫殿的,后来宋朝一来烧掉了。明代后来迁到北京去了,明朝的皇帝后来清兵打进来,他们还在南京维持过一段南明王朝的岁月。后来清兵打下来,对南京也有很大的破坏。37年这个就不用说了。这是清代的很多写到南京的文学作品。

太平天国把南京作为他们的天京,结果清兵打进来,“十年壮丽天王府,换做荒庄野鸽飞”,东西抢走了放火烧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总统府,就是洪秀全当年的宫殿,只有什么呢?只有石头的东西没有烧掉。其他的东西都是后来建的,包括孙中山的临时总统府那些楼,都是后来建的。

一茬又一茬,一遍又一遍,屠杀、毁坏、破坏,南京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历史的沧桑痕迹。尽管这样,一直到今天无论是江苏人还是中国人甚至国外的,提到南京大家还是很容易有一种文化上面历史上面的亲切感。对于这座城市的认知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感觉。

那么如果简单地做一个总结,我觉得南京这个城市在六朝以前,可能它主要还是一个趋利的城市。到了六朝,因为它是首都,尽管它不是统一的中国,只是南朝的首都,但是它至少是一个南部中国。到了明朝,明朝的南京作为首都的话,它应该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它是一个统一的大王朝的首都。朱棣到了南京之后,因为他是抢班夺权,他老怀疑他当皇帝的合法性够不够,所以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塑造为他爹最孝顺的的儿子。他就在南京城南建了一个报恩寺塔,用琉璃瓦盖得非常豪华。十八世纪太平天国之前,外国人到南京来,只要在长江上面,一眼就能看到朱棣所建的报恩寺塔。在传教士的很多游记当中,他们只要到过南京的,都要提到这个报恩寺塔,称之为中国的瓷塔。这个说明在明代以后,南京可以说是已经引起了世界注意的南京。

那么今天的南京呢,我觉得如果要给他一个比较好的定位的话,也许可以说是历史文化名城,当然也是一个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我自己的感觉里面,我自己觉得南京是一个大气的、古典的,也是一个诗意的城市。现在南京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除了我刚刚说的金陵王气之外,也有很多人说南京这个地方,特别是南京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一种“六朝烟水气”。这两个都有个气字。所谓气,我刚刚说是一个气象。什么叫六朝烟水气呢?我个人感觉,其实南京正因为是一个首都之城,经历过很多历史的动乱和沧桑,政治上面的失败,所以它反而把很多事都看开了。现在南京的民间挺喜欢讲的一句话,叫做“多大事啊”。要用南京话讲,听起来可能还更有味点。什么叫多大事呢?碰到一个什么事,南京人就想办法把它看开。如果从这个城市作为古都的历史来看,我觉得跟这个城市的历史是有关系的。另外南京是一个相当有包容性的城市,南京对于外来人相当的包容,像我这样一个外乡人在南京生活了三十年,我觉得挺自在的。因为什么?因为很早开始,东吴东晋,南京外来人多了,南京的这个方言其实是南北方言融合的一个产物。南京这个方言很奇怪,不南不北,按它那个区域来说,它应该属于南方。但是它整个又偏于北方。那么语言上面也好,南京对于外来文化都是相当接纳的。我觉得这是南京精神非常好的一部分,叫做包容。另外一个叫做散淡。我觉得这些方面,都跟这个城市沧桑的历史是有密切关系的。而这种沧桑的形成,由于有了众多的文学创作,让我们今天回顾起这个城市的历史形象的时候,也许更有戏剧性一些,也更有文学性一些。

我今天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