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蒋方在周南文化沙龙“诗歌创作环境与未来发展趋势”讨论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3-07-17 08:21

蒋方

不好意思啊,其实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我是研究古代诗人,对当代的诗歌创作完全没有关心。我今天之所以来,实际上很想向大家推荐一个人,我的学生裴涛,一个青年诗人。在大学里面教书,不过我们牛诗人怎么讲,读诗的人、读诗的学生,是越来越少的,这是一个事实。裴涛当年是学生的时候,我还没有发现他有这样的才华。后来他把他的诗集寄给我看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叹。虽然做过他的老师,他的诗我写不出来。我研究诗人,可以算得上一辈子,他的古体诗,我达不到那个水平。这证实了严羽那句话“诗有别裁,非关学问也,非关书也”。特别是我觉得在今天读诗的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像裴涛这样在坚持自己爱好,在这样一个繁华的世界里面,在这样一个物质至上的风气下,有人守着自己心里的一方净土,我特别感动。这就像陶渊明说的一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就是想说一句,虽然读诗的人越来越少,读的人少,也就意味着今后的诗人会越来越少。但是,还是有这样一些人在坚持。而且他们做着自己的工作,然后再坚持着自己的爱好,坚持着诗歌这样一个稀贵的物种。所以我的第一个想法,我要向大家介绍他、推荐他。在他身上,我看到诗的希望,在民间、在青年。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一条。

我本来只打算讲到这里为止的,但是刚刚听了孙老师,听了我们两位大诗人的话,我有一点感慨,我就多讲一个想法。孟子有句话,叫做“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里面,人们的心情是浮躁的。“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个诗可以作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是《诗经》的诗,西周的礼乐政治崩溃了,经典没有人再读了,而人们希望从生活当中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向哪里去寻找呢?向史书,《春秋》就是史书。那么诗还可以作第二个解释,这个诗就是说作诗的人也少了,读诗的人少,作诗的人也少了。“诗亡然后春秋作”,我们今天能够读到先秦的史书,无论是《左传》、《国语》还是《战国策》,其实都是在战国时代产生的。人们去学史书,或者说把能够收集到的史料,把它重新编撰起来,其实也是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我们今天也处在一个大动荡的时代里面,我觉得读诗的人、写诗的人,越来越少,不足为奇。但是,总有那些爱诗的人在,这就好像钱钟书说做学问一样,“做学问是二三素心人,在荒山老屋里面商榷讨论之事”。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会,其实也是二三素心人,我们在一个荒山老屋,在曾卓故居这个地方,一起来讨论。我相信诗不会亡,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的诗,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精品出来。如果真的是像小村庄的诗,全民都来作诗的话,风吹也就如烟般散去了。所以,我想今天这个会,我是带着一点希望,希望素心人的事业,能够做得越来越好。

还有一点想法是有一个忧虑,因为毕竟青年人,热爱读诗的人,越来越少。我想我们大家都从青年过来,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的时候,无论你会不会写诗,我们都会去爱诗。我们都会忍不住,要找一张纸,涂鸦几句,无论它像不像诗,自己认为就是诗。也就是说,一个人青年时代,他应当是爱诗的,不管他有没有诗才。但是我在大学里面从教这么多年,明显的感觉到,你还不要说是自己写诗,无论你是新诗还是古诗,都没有多少诗趣。我们不希望诗亡,每一个爱诗的人,不仅仅爱自己的诗。就像刚才谢老师和牛老师讲,诗是用来传下去的。如果读者群没有了,你这个传播的影响会有多大?所以我们大家一起来爱诗,我们大家一起来关心一下,青年学生中读诗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在这上面,下一点功夫,作一点贡献的话,也许对于新诗的发展,也是一种希望。

谢谢大家,我就讲到这里!

讨论部分发言

中国还会有运动,但是我不相信中国的运动里面还会出现诗歌,我不会说诗一定会亡,但是我觉得诗一定是小众的事情,它曾经在中国是大众的事情,比如说有科举制度在,你要去考试,你通过写诗,可以进入仕途,多少农家子弟都是写诗出生,一旦精神缺乏了,我们的诗也就少了动力。诗一定不会亡,但是人心里面的那种诗性有没有得到开发,环境变了,风气变了,有心人还是要去做一些有心的活动。我觉得人类的诗性是需要得到开发的。

:蒋方,湖北大学教授。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