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著名美学家、红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知常做客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三号报告厅,以《让孩子学会爱》为主题,从家长、教育家、红学家等多个角度作中心发言,并与读者进行交流对话,活动共持续2个小时,30余名家长、教师参与该活动。
爱的教育理论
潘教授以早年间出版的教育图书《人之初》和自身育儿经历入手,指出过去我们对儿童教育不够重视,孩子一定要有童年。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最美的时候遇见,孩子需要家长的关爱。建议孩子出生后,由家庭会议讨论决定,由教育理念最先进的成员带孩子。积累高校中的成功案例,认为孩子的“成才”不在于学习成绩,而在于处理问题的方式。
《红楼梦》中爱的教育
作为著名红学家,潘教授认为《红楼梦》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在于发现女性、发现儿童、发现人、发现爱。向广大家长推荐《红楼梦》作为儿童教育宝典,总结部分典型人物的人生经历,分析其教育背景,总结人生经验,如不知如何爱的贾瑞,与爷爷贾代儒“不许多走一步”的教育方式有关;无法无天的薛蟠与薛姨妈“用钱搞定一切”的教育理念不无关系;秦可卿才貌双全,却由于童年爱的缺失导致人生选择偏差……相反,林黛玉和贾宝玉则是贾府里充满爱的正面人物。
今天我们以爱做父母
随后,大家以“爱的教育”为主题进行了探讨。广埠屯小学湖工分校教师马晓园分享了自己的育儿故事。自己与孩子观察到社区清洁工人的辛苦,教育和引导孩子主动送水,后来孩子接自己下班、帮助拿包裹,孩子在帮助别人时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后感叹“自己是最幸福的人”。赢的意义不在于炫耀,有爱的人能从专业者到管理者,帮助更多人。二孩家庭的父亲何昌林谈到自己的家庭教育尝试了道家的放任不管、儒家的自律打卡、法家的残酷强势,但是效果不佳,还增加了孩子的反感和家长的焦虑。听了沙龙分享后,总结爱是高质量陪伴,爱是心灵的互动,爱是包容和信任,下一步的家庭教育要找回教育的主体——“爱”。此外,家长们还就孩子的教育规划、如何实现教育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