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许 黎亚娣 汪源琪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9月15日下午,一场有关“周南沙龙”名称说起的《诗经.周南》讨论活动在武昌财苑大酒店7楼会议厅展开。中心发言人湖北大学文学院蒋方教授从周南文化沙龙筹备之初的冠名之争说起,引经据典,擘肌分理,阐释“周南文化沙龙”中“周南”的含义,让在座者如饮甘饴。
何为“周南”?“周南”出自《诗经》,而《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创作年代,起于商末周初,止于春秋中叶,前后跨越500多年,是古代朝廷一部重要的政治典籍,也是一部乐歌。为什么这样说呢?《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有:“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可见,我国古代诗、歌、乐三者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诗经》共305首,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就是民间歌谣,共160篇,总称15国风。“周南”就是《诗经.国风》中第一部分的篇名,不过其中的音乐部分随岁月流逝而丢失了。“雅”乃朝廷之乐,多为周天子朝廷官吏作品,有大雅、小雅之分,共105篇;“颂”乃庙堂之音,是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专用的乐歌,共40篇。蒋方教授娓娓道来,指出《诗经》之所以流传至今,孔子有着莫大的功劳。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春秋时代。身居乱世,憧憬太平,为此,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四处游说,鼓吹克己复礼,回复到周王朝时代。然而,孔子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得不到春秋诸王侯的赏识,倒被人取笑“惶惶乎如伤家之犬”。无奈,孔子转而回到鲁国,潜心治学,整理古籍,传授弟子,宣讲周朝礼乐。正是孔子及其弟子们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将前朝散落的文献加以收集整理,才使得《诗经》等经典在“礼崩乐坏”的动乱时代能得到及时抢救。
孔子推崇《诗经》、《礼记》,在《论语.季氏》中有记载,孔子责令自己的儿子鲤认真学《诗》和《礼》,并训斥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为什么这么要求自己的儿子呢?因为在孔子看来,诗经的内容纯洁无暇。《论语.为政》记录了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阳货》第9章记载了孔子对学生的要求,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第10章则有:子谓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
看看,这里孔子对弟子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对着墙壁而站着吧?
正是因为有了孔子和他的三千弟子,《诗经》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之一,世代流传下来。
及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下令焚书坑儒,再到秦末农民起义,刘邦斩白蛇举旗起义,继之建立汉王朝,再到汉武帝时期,雄韬武略的汉武帝赏识董仲舒,并采纳其建议“独尊儒术”,学诗吟诗的人越来越多,《诗经》位于五经之首,民间尊师、尊儒蔚然成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经》是儒家经典中地位最高、普及度最高的,而翻开诗经第一篇,就是“周南”,紧随其后的是“召南”。
为什么将“周南”、“召南”放置诗之首呢?一则,“周南”、“召南”不是指哪一诸侯的国名,而是指一方地域;二则,“周南”,实为周公管辖地,所采诗篇历来被尊为周公德化的表现,与周礼联系一起,体现了周礼的文化核心,如: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等;“召南”,则是召公所在地。自“周南”、“召南”民间采集来的“风”,被孔子视作中正平和之音,“诗无邪”,孔子自然特别重视,在民间也广泛流传,以致于我们现今仍有“采风”一说。
那么,为何“周南”又先于“召南”呢?蒋方教授剖析毫厘,针对这一问题继续讲道,周礼是一种制度的思想,强调以礼乐治天下,周礼使周王朝成为孔子心中的理想国度。《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原话,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公辅佐武王成王,在借鉴夏、商二代典章基础上制礼作乐,建立周礼,以政治家兼学者的形象成为后世执政者的典范。相形之下,召公只是一名政治家,这就是“周南”重于“召南”的原因。另外,周南所辖之地,包括湖北武汉。而武汉方言中有句土话“不服周”,这句土话是有讲究的。当年身处蛮夷之地的的楚人性情强悍,随着楚人的不断北上,楚文化问鼎中原,而周文化以强势南下楚国,《诗经.周南》就包含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一番旁征博引后,蒋方教授讲到了“周南”的现实意义。她指出,“周南”二字,本身带有周文化的优越感,在文化的进程中又吸收了楚文化的特点,这就让“周南”两字兼有周礼的仁爱、宽容,楚人的自尊、坚守,作为沙龙的命名再好不过了。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就是周南沙龙,“郁郁乎文哉”!
蒋方教授的中心发言博得与会者的高度认同。
随后,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王文凯教授即兴发言。王教授主要谈了三个问题:第一,对周南文化沙龙命名的感想;第二,对周南、召南古今读音的认识;第三,对孔子所言“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的理解。
在王教授看来,对“周南”的溯源,实则是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使用,周南文化沙龙的取名,不仅意味着传播地域文化,也表明沙龙担负着传承古代文化的使命。其次,对于“召南”存在古今读音问题,他从汉语言发展演变规律上,提出“古读从今”的理念。其三,就“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他表示极大赞同,提议将《诗经》作为大学选修课教材,形成广读诗书的氛围。
儒学大师安德义接过王文凯教授的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蒋方讲授对《诗经.周南》的阐释,温婉自如、清新清晰、沁人心脾。针对青年人如何读书的问题,他援引《诗经.周南.雎鸠》一诗,风趣地说:读书也应像男子对女子表达爱慕一样,发乎情、止乎礼,以“琴瑟友之”的高雅方式,细细品读,这样更切合实际,便于从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指导现实生活。
在最后的提问交流环节中,有嘉宾提出问题:如何在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中找到最佳契合点?如何让当代青年乐意背诵古典诗词、研习传统文化,并运用到现在的快餐文化中?
蒋方教授、安德义大师、王文凯教授分别给与解答,强调只有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思想深度,让知识沉淀、融合、贯通,从而使传统的经典文化与当代快餐文化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