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周南活动  -  活动简报
 
第四期 “艺术与学养”讨论会 主讲人:丁承运
 发布时间:2011-10-15 17:55

2011年10月15日下午,周南文化沙龙在武昌举办“艺术与学养”主题讨论会,丁承运教授作中心发言,并与夫人傅丽娜教授现场演奏“琴瑟和鸣”。主题讨论会由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孙晓晖博士和周南文化沙龙总策划饶学锋主持。

丁承运教授从远古走来,气度高远博大、沉雄浑厚,有“拔俗之气”,以郁郁乎文哉的君子风范、从容道出古琴艺术历三千年而不坠的历史,琴德之深尽显琴学正统和文人本色。其后丁教授与傅丽娜教授的琴瑟和鸣,琴歌吟哦,醇雅丽朴,气韵生动,整场讲演过程主客心灵息息相通,听众经历了一次涤荡内心、大美无言的审美体验。

古琴,附丽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艺术精神,被喻为中国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这除了古琴被视为“天地之灵器,太古之神物”之外,主要是因为古琴还赋予了崇高的修身理性和抒情言志的意义。所以中国文人有一种永久的古琴情结。

圣贤之器  南风之熏

琴为圣贤之器,其起源附会托古于上古治世之圣人,相传有伏羲氏造琴、神龙氏造琴和舜帝作琴之说。所谓“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并有托上古圣人的琴曲,比如帝尧鼓琴作为《南风操》、《神人畅》、《尧畅》、《舜操》,纪念文王被囚抒发意志的《文王操》、《拘幽操》、《思贤操》等琴曲。骚体琴歌辞《南风操》“南风熏兮,解吾愠兮,阜吾财兮”,所以“解愠”“吾财”,正是古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重体现,所以圣贤以乐治国,天下大治,

孔子重视乐教,使琴成为“艺术”之“六教”———礼、乐、射、御、书、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主张“正乐”,学琴于师襄子,古琴造诣很深,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终日弦歌不辍,乐教使琴成为儒家君子“修身、理性、禁邪、防淫”的重要工具。他的弟子颜回、子路、子思、子夏等都在音乐方面有很高的修养。“登堂入室”的典故指的即是孔子弟子学琴的初步阶段。礼和乐的思想渗透到孔门弟子的内心深处,他们用“兼济天下”实践活动实现着孔子“乐以教民”的政治和人生理想。

历经周室衰微,礼乐废驰,汉代文人重新回归了古琴的正统地位,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下提升了鼓琴技艺。汉代文人爱琴解音风气大盛,搏琴抚弦,参弹复徽,出现的著名的文人琴家有司马相如、杨雄、刘向、桓谭,更有东汉末年蔡邕父女,他们操琴循则,琴德感人。桓谭《新论·琴道》“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儒家心中的琴是“正人心”的大雅之音,能培养君子中正平和、温柔敦厚的性格。蔡邕创作了著名的琴曲《蔡氏五弄》,即《游春》、《渌水》、《忧居》、《坐愁》和《秋思》。在蔡邕的影响下,汉魏间陈留先后出现了阮禹、阮籍、阮咸等善琴的中州名士。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消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抚琴啸歌。苏世独立的嵇康临刑东市,孤傲赴死,《广陵散》自此成为绝唱。又有“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归去来兮”的陶渊明,回归山水田园,反朴忘机,厌倦世俗,与物无竟,所谓素琴“至乐无乐”的理想境界,正是道家“大音希声”的至境。

至唐代虽胡乐乱华,但“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宋代文人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皆为文人琴家,其中范仲淹独弹《履霜操》,如同《岳阳楼记》一样,成为弃子逐臣之“贬谪”文化的隐喻象征。明清琴家为圣贤续乐谱,以致现存琴曲三千首琴曲。民国至今,又有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顾梅羹等大家传承琴艺。所以琴乐历史依稀可现,三千年不辍。

琴瑟和鸣,赓歌吟哦

中心演讲之后,丁承运先生独奏古琴《梅花三弄》和《醉渔唱晚》;后与夫人傅丽娜教授琴瑟合奏《神人畅》;然后是二位先生援琴而歌,共同演奏并演唱的打谱古曲《卿云歌》。 琴曲《梅花三弄》中的泛音主题和“风荡梅花”的跌宕摇曳凸显清虚廖廓中梅花的冰心玉质和清雅孤傲,凌霜驭雪的梅花喻示着展示生命的自由和独立,从吟揉往返之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的精神解放和游息超脱。

 

丁教授演奏《醉渔唱晚》,心怀六和,俯仰自得,清微淡远、空灵超脱,琴声出神入化。但觉暮色苍茫中醉渔哼唱,一片隐逸景象。听众随之游心太玄,置身方外乾坤。据《西麓堂琴统》,后世隐流托此曲为唐代陆龟蒙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音乐苍劲有力,节奏性的音型“撮”奏双音不断将音乐推向高涨,却又在击桨声中渐渐远去。

与琴一样,瑟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但其调弦及演奏方法在唐代失传。丁承运教授在考古发掘和前辈李纯一先生的启发下恢复了古瑟的演奏方法,使古瑟重新鸣响。近年楚地不断出土瑟,李纯一先生撰《汉瑟和楚瑟调弦的探索》阐释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瑟的分组。丁先生又在与曾侯乙编磬乐器的互证中,还参考淮阳于庄汉墓鼓瑟陶俑的双手弹弦姿态中,得出瑟上、下两层的调高相差半音,属浊姑冼调(B调)和姑冼调(C调),可以进行较广泛的旋宫转调。

古瑟的研究成果很快转化为艺术实践,丁傅二位教授的琴瑟和鸣共同演绎了当代版“琴瑟在御”、“琴瑟友之”。他们频繁地在国内、外已演奏了数十场,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琴瑟合奏《神人畅》为丁承运先生自《西麓堂琴统》打谱。该曲只用五弦,用全十三个徽位的泛音,还有徽外音。是曲,上、下两准旋律对称,节奏感特强,再现君民“百兽率舞”的原始乐舞场景。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所谓泛音,清新透明、属阳,谓之“神授声”。《琴论》曰:“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忧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苍古、淳朴、神奇的《神人畅》说明琴道最终“其所首重者,和也。”

琴歌是我国古琴艺术、古代歌曲艺术中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其间丰富的曲目和动人的表现力是独奏形式的古琴曲所不能完全替代的。一边鼓琴一边歌唱,琴家称之为“琴歌”。相传舜时政通人和,后禅位于禹时,同群臣互贺,百工相和而歌《卿云歌》。“卿云”是一种“若烟非烟,若云非云”的祥瑞喜气之云。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迁于贤圣,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精华已竭,褰裳去之。

丁承运先生的古琴演奏简重疏朗,演唱古朴豪放,傅丽娜教授的古瑟弹奏贞静宏大,指尖传情,演唱绰约寄意,款款深情,二人琴瑟和鸣,赓歌吟哦,吟猱走音与浅唱低吟相和,浑然天成,意趣盎然。

相对于民族器乐逐渐偏离传统文化的轨迹而单纯重视技术、文化意识淡薄的倾向,丁承运与付丽娜二位先生的执着与坚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当代的“正乐”活动,他们让古琴回归到琴学正位和文人音乐本色。

当演奏完毕之后,当场的观众仍沉醉在余音绕梁的琴声之中,一种“无言是大道”的震撼激起在场知音心中的阵阵涟漪,说明“大音希声”同时也是倾听者的意境感受。所谓“移情”就是要主体的情感和知觉移入到客体对象中,移植主体的人格精神和生命体验才能完成艺术的经验与创造。吟揉之神韵就在于“可游之美”,听众从方外世界逐渐回到现实之中。曲终之时,众位知音的心境正如苏轼《减字木兰花》词中所叹:“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撰文:焦桐   摄影:刘灿)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