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北频道3月5日专电(记者俞俭 通讯员宋继英)3月3日下午,周南文化沙龙举办话剧《信仰》讨论会,话剧《信仰》原创编剧张望喜、著名作家李德复、湖北省直机关党校副校长汪连天以及有关社会文化界名流和大学生代表围绕“信仰”进行了充分讨论。专家学者认为,时代在进步,信仰永不过时。要让话剧《信仰》这样优秀的文艺作品,进社区、进学校,到人民中间去,教育人、感染人,占领文化阵地。
话剧《信仰》是根据武汉老战士报告团的先进事迹创作编撰的。空军武汉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副团长毛兰成现场介绍,话剧《信仰》的原型是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参谋长、报告团创建人、老红军张绪。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了祖国和人民,失去了右眼。离休后,1986年创建“老战士报告团”,22年如一日,宣讲党的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为部队官兵、地方党政机关、大学院校和中小学师生作报告2700多场次,听众达200多万人次,他们用生命的晚霞,照亮了千万人的心扉。
汪连天结合中国革命史有力说明了信仰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离不开崇高的信仰。我们对信仰应该有一种敬畏!”他认为,要用好的文艺作品去教育人,感染人,占领文化领域,要让《信仰》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人民中间去。
“信仰是时代的需求和呼唤。”李德复说,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人感到迷茫,或崇尚金钱至上,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原因就是信仰缺失。信仰是对理想的执着,它可以使人在困境中重新拥有无穷的力量。
周南文化沙龙自去年9月创办以来,举办了大小讨论会、讲座20多场,邀请各界社会名流主讲,内容有《传统文化与人生》《文化立国》《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艺术与学养》及治庸问责、家庭教育、武汉人形象、武汉投资软环境等,参加者有干部、教师、企业家、记者、大学生群体。(完)